张志尧 远泽清. 科技创新添华彩 居里风范传后人----著名放射化学家杨承宗教授[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1993-2000.
Zhang Zhiyao Yuan Zeqing. Yang Chengzong-Dedic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with The Spirit of Marie Curie[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1993-2000.
杨承宗教授是我国放射化学的奠基人。他早年在法国巴黎大学居里镭学研究所师从约里奥·居里研究放射化学。195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婉谢高薪聘请,毅然回国,以期早日报效祖国。建国初期,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他领导开展了放射化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杨承宗在我国核能事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贡献是组织并领导了用于核试验的燃料铀的制备和培育了我国新一代放射化学工作者。他是一位德高望重成绩卓著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本文是他科研和教学生涯的简要记述,将给我们以教育和启迪。
蔡卫权 程蓓 张光旭 刘小平. 绿色化学原则在发展*[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001-2008.
Cai Weiquan Cheng Bei Zhang guangxu Liu Xiaoping. Developing the Green Chemistry Principle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2001-2008.
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化学污染是绿色化学的理想,而绿色化学原则是对绿色化学内涵的最好诠释。自Anastas等人在1998年提出12条绿色化学原则以来,Anastas本人和Winterton又从技术、经济和商业等角度出发,分别提出了另12条绿色化学补充原则。但这些原则中缺乏清晰地反映与环境影响高度相关的概念,绿色工程的概念和绿色工程原则由此应运而生。Tang等人随后将Anastas等人提出的绿色化学原则和绿色工程原则简化为“IMPROVEMENTS PRODUCTIVELY”中字母表示的24条原则,以便于记忆、交流和推广。然而,上述原则主要是直觉和常识的结晶,难以清晰地反映绿色化学的目标和相关研究领域的内在联系。预计,从绿色的认定,原子经济性和有效质量收率等的兼顾,生命周期评价数据的采集,催化剂的性质及其反应、分离和循环使用的一体化以及绿色程度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优化与平衡等几方面发展和凝炼绿色化学原则将是长期的研究课题。
钱东金 刘安. 氢酶分子聚集体薄膜的组装及其在催化产氢中的应用* [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009-2016.
Qian Dongjin Liu An. Fabrication of Hydrogenase Molecular Assemblies for BioHydrogen Production[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2009-2016.
氢气作为一种可再生和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在全球能源和环境双重危机的今天倍受各国政府、企业和研究人员的关注。自然界中存在于藻类和细菌中的氢酶是高效的催化氢气氧化和质子还原的氧化还原酶,在生物产氢和能量转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涌现出了许多基于氢酶及其模型化合物的仿生产氢和生物燃料电池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综述了氢酶及其分子聚集体薄膜在电极表面的组装技术,如吸附法、自组装法、Langmuir-Blodgett法和溶胶-凝胶法等,并讨论了分子聚集体薄膜中氢酶的结构、生物活性、电化学性质及其在催化产氢方面的应用。
许梦清 邢丽丹 李伟善. 锂离子电池界面膜形成功能分子的研究现状*[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017-2027.
Xu Mengqing Xing Lidan Li Weishan. Additives of Interphase Film Formation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2017-2027.
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正、负极嵌锂材料/电解质界面膜形成功能分子的研究现状。在总结负极界面膜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根据成膜功能分子形成SEI膜的不同机理,从饰膜机制和成膜机制两个方面对现有成膜功能分子的作用效果进行了综述与评价,提出了现有SEI膜形成功能分子的不足及所面临的问题。此外,简单阐述了正极界面膜的形成机制以及正极界面膜形成功能分子的研究进展。文章最后简单综述了理论计算方法在锂离子电池界面膜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在设计新型成膜功能分子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李阳 蒋国翔 牛军峰 王颖 呼丽娟. 漆酶催化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 [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028-2036.
Li Yang Jiang Guoxiang Niu Junfeng** Wang Ying Hu Lijuan. Laccase-Catalyzed Oxi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Water[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2028-2036.
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 属于铜蓝氧化酶蛋白, 能催化氧化多种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漆酶催化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具有底物广泛、能耗低、易操作、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一项前景广阔的生物处理技术。本文综述了漆酶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催化降解,主要从漆酶的化学组成、结构、催化降解机理、漆酶的固定化、影响因素(溶液pH值、温度、金属离子、营养因子、有机溶剂、漆酶的浓度、底物的初始浓度等)、降解的动力学以及漆酶在处理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应用等五个方面介绍了相关的研究进展。漆酶催化氧化有机物的机理主要表现在底物自由基中间体的产生和氧气还原成水两个方面。本文提出了目前漆酶催化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漆酶降解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发展方向。
刘静 王梓萌 沈建东 张士成 陈建民.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光催化氧化动力学中的L-H模型*[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037-2043.
Liu Jing Wang Zimeng Shen Jiandong Zhang Shicheng Chen Jianmin. Langmuir-Hinshelwood Model of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Kinetics of Volatile Organic Pollutant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2037-2043.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氧化(PCO)过程反应动力学多数符合L-H模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L-H模型基础上提出的改进的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除流速、污染物的初始浓度外,光强度、相对湿度、反应器系数、对流传质系数、电子-空穴对的结合速率以及中间产物等因素对PCO反应同样起不可忽略的作用;分析了通过反应动力学模型判断光催化反应速率控制步骤的方法;总结了适用于L-H模型的实验条件如反应器类型、催化剂、光源、污染物类型等。
石玉梅 姚楠 卢春山 范洋波 刘化章 李小年. 用于费-托合成的高分散型钴基催化剂*[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044-2052.
Shi Yumei Yao Nan Lu Chunshan Fan Yangbo Liu Huazhang Li Xiaonian*. Highly Dispersed Supported Co Catalysts for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2044-2052.
负载型钴基催化剂是天然气基费托合成的一种重要催化剂,其金属分散度和活性位密度是决定费托合成反应活性和产物选择性(CH4%, C5+%)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金属钴的分散度和催化剂的还原度是提高金属钴的原子利用率、降低催化剂成本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高分散型钴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催化剂制备方法、载体类型及贵金属助剂对催化剂分散度和还原性的影响,以及影响高分散型钴基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反应活性、产物选择性和反应稳定性的因素,并对负载型钴基催化剂今后的研究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王志飞 杨雯 何农跃. 超顺磁性纳米颗粒为催化剂载体的研究* [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053-2059.
Wang Zhifei Yang Wen He Nongyue. The Catalyst with the Superparamagnetic Nanoparticles as Its Supporter[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2053-2059.
如何结合催化剂的制备找到一条新的催化剂分离与回收途径,已成为均相催化剂以及近十年快速发展的纳米催化剂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基于超顺磁性纳米颗粒作为催化剂载体来制备新型纳米催化剂的工作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利用超顺磁性纳米颗粒所提供的磁学特性进行磁分离,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分离与重复使用问题,而且因其尺度处于纳米级,保持了以上催化剂的高活性、高选择性等动力学优点。本文从超顺磁性纳米载体的制备、催化剂的制备与活性评价等角度对近几年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梁风 戴永年 姚耀春. 模板法制备孔状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060-2066.
Liang Feng Dai Yongnian Yao Yaochun. Template-Directed Method Synthesis of Porous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2060-2066.
模板法为孔状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制备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近几年已经成为材料制备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模板法在制备孔状锂离子电池材料上的新进展,阐述了模板法的原理、分类以及制备过程。最后总结了孔状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特点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孙剑 李晓辉 刘守新. 吸附—光催化联用去除室内挥发性有机物*[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067-2076.
Sun Jian Li Xiaohui Liu Shouxin. The Combined Adsorption-Photocatalysis for the Removal of Indoor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2067-2076.
多孔吸附剂吸附和纳米TiO2光催化是目前室内挥发性有机物(VOCs)去除所采用的主要手段。但存在吸附剂容量有限、饱和失效、TiO2光催化剂活性低、失活和负载困难等问题。多孔吸附剂与纳米TiO2联用,通过TiO2光催化作用可实现吸附剂的原位再生,增加吸附剂的吸附容量;通过多孔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可为TiO2光催化提供高浓度污染环境,提高催化剂活性,抑制催化剂失活,消除水蒸气分子对TiO2表面活性吸附位的竞争吸附,解决催化剂分离难题;从而实现对室内VOCs污染的高效深度净化。本文对近年来多孔吸附剂与纳米TiO2光催化联用去除室内VOCs进行了综合评述。介绍了吸附—光催化联用去除室内VOCs的多孔吸附剂类型,吸附/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常用反应器,分析了吸附—光催化联用去除室内VOCs过程中水蒸气、催化剂失活对光催化的影响等问题。
赵海丽 汤正新 张庆国 尤景汉 陈庆东. 离子液体中制备无机材料[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077-2083.
离子液体作为潜在的“绿色”溶剂,具有许多传统溶剂无法比拟的优异性能,在有机合成、催化、液液分离和萃取等领域引起了广泛的研究。而在离子液体领域无机材料的制备是一个较新的发展分支,现已利用其合成出多种具有独特结构和性能的无机材料。本文就离子液体在无机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目前,对于制备无机材料,离子液体主要是作为电解液、表面活性剂或溶剂,本文介绍了其在应用中的优缺点,并指出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离子热合成和集模板-溶剂-反应物于一身的离子液体反应。
郭贵全 武利民 汪长春 方军锋. 自由基反应修饰碳纳米管[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084-2092.
Guo Guiquan Wu Limin Wang Changchun Fang Junfeng. Functionaliz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through Free Radical Reaction[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2084-2092.
碳纳米管由于其特异的光电及力学性能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其在溶剂中的分散性及与材料的相容性较差,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已报到了多种修饰碳纳米管的方法。本文综述了通过自由基反应修饰碳纳米管的各种途径与方法,大体分为小分子自由基反应改性碳纳米管与大分子自由基聚合反应改性碳纳米管。用于改性碳纳米管的小分子自由基包括芳香偶氮盐、过氧化物分解产生的自由基、卡宾与乃春自由基等;大分子自由基聚合反应包括ATRP、RAFT、NMP、铈离子引发聚合、原位聚合、溶液聚合、沉淀聚合、无皂乳液聚合、乳液聚合等。本文也简要地概述了通过其他途径产生的自由基修饰碳纳米管的方法。
岳蕾 周荫庄. 具有切割DNA活性的铬配合物*[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093-2099.
Yue Lei Zhou Yinzhuang. Chromium Complexes with Cleaving DNA Activity[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2093-2099.
铬配合物切割DNA的活性在医学、药学及生物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具有切割DNA活性的铬配合物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价态铬的多种配位模式配合物切割DNA的活性,总结了铬配合物切割DNA的作用机理,展望了不同价态铬配合物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唐新德 叶红齐 马晨霞 刘辉. 烧绿石型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100-2114.
Tang Xinde Ye Hongqi Ma Chenxia Liu Hui. Structure and Preparation of Pyrochlore-Type Complex Oxides and Their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2100-2114.
本文系统介绍了烧绿石型复合氧化物的结构特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烧绿石型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总结了这类材料在光催化降解有机物和光催化分解水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光催化反应机理及影响光催化活性的因素;分析了烧绿石型复合氧化物的应用前景,并展望了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陈敬波 赵海雷 何见超 王梦微. 锂离子电池硅基复合物负极材料*[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115-2122.
Chen Jingbo Zhao Hailei He Jianchao Wang Mengwei. Si-Based Composite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2115-2122.
作为颇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硅基材料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硅基负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中体积变化过大导致的循环性能差、首次库仑效率低等始终是阻碍其商业化的主要问题。纳米化、合金化和碳包覆是有效的解决措施。本文详细论述了TiB2、TiN、TiC作为基质的硅-化合物复合物,Fe-Si、Cu-Si、Ni-Si体系的硅-金属复合物和硅-碳复合物的研究进展。在硅-碳复合物的研究上,综述了分别采用热解法、球磨法、球磨-热解法、化学聚合法合成,以聚吡咯、聚氯乙烯、聚丙烯腈、间苯二酚-甲醛、柠檬酸、环氧树脂等为碳源的研究进展,同时也综述了Si/碳纳米管复合电极材料的研究情况。
赵建新 乔义涛 袁直. 合成受体与短肽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123-2131.
Zhao Jianxin Qiao Yitao Yuan Zhi. Interaction of Synthetic Receptor with Oligopeptide[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2123-2131.
由于在蛋白质分离,生物传感器,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基础的生物医药研究等领域的潜在重要应用,合成受体与短肽(3-20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的研究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合成受体与短肽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小分子受体与个别氨基酸残基的相互作用,小分子受体对短肽的序列选择性识别,小分子受体对短肽二级结构的诱导与识别以及高分子受体与短肽的相互作用,并对短肽受体的设计进行了建议与展望。
苑嗣纯 陈海波 王惠川. 联三吡啶配体组装及其金属络合物性能*[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132-2152.
Yuan Sichun Chen Haibo Wang Huichuan. Assembly and Metal Complex Properties of Terpyridine Ligand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2132-2152.
金属-配体间的配位作用是超分子化学中最重要的相互作用之一,寡聚吡啶配体可以与许多过渡金属离子配位,形成具有独特磁、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因此联三吡啶配体过渡金属配合物性能研究引起化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综述了联三吡啶配体及其衍生物的组装策略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光化学与光物理性能,包括单极、二极及多极配体以及由这类配体组装得到的各种拓扑结构的单核、多核过渡金属配合物,如线型金属寡聚物、金属聚合物、金属大环化合物、有机金属树枝状化合物等,并介绍这些配合物在该领域研究和应用前景。
毛林燕 万俊华 李志芳 陶兰 邱化玉. 噻咯类有机小分子光电材料*[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153-2163.
Mao Linyan Wan Junhua Li Zhifang Tao Lan Qiu Huayu. Silole Derivatives-Based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2153-2163.
噻咯衍生物由于其特殊的σ*-π*共轭,具有较低的最低未占轨道(LUMO),使得它在电致发光领域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从材料合成的角度综述了1,1,2,3,4,5-六取代的噻咯、硅-桥联稠环体系、联噻吩噻咯和螺噻咯类小分子类光电材料的国内外所取得的一些最新进展,介绍了它们作为发光材料和电子传输材料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情况,讨论了硅原子的引入怎样调节杂环的电子结构,总结了分子结构的修饰对噻咯电子性能的影响。同时,对该领域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想法。
胡小红 朱旸 高长有. 用于软骨修复的水凝胶*[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164-2175.
Hu Xiaohong Zhu Yang Gao Changyou. Hydrogels for Cartilage Regeneration[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2164-2175.
在软骨组织修复与再生中,水凝胶支架能够为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提供更接近于天然软骨细胞外基质的微环境,是软骨组织修复的一种理想材料。本文介绍了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些具有新结构和新性能的水凝胶,包括高强度水凝胶以及结构中包含功能蛋白和多肽的水凝胶。重点介绍了对温度、pH值及对生物分子产生响应的刺激响应型水凝胶和自组装水凝胶。具有α-螺旋结构和自组装水凝胶通过两个或多个卷曲螺旋结构聚集形成水凝胶,而通过多肽自组装形成的具有纤维结构的水凝胶在微观的结构上更接近软骨细胞外基质。此外,DNA的分子和序列也用来设计基于DNA的新型水凝胶。本文最后介绍了能在力学、生物学和可注射性等多方面更好地满足软骨修复需要的复合型水凝胶支架、干细胞与水凝胶的复合以及生长因子、基因和一些力学刺激对软骨再生的促进作用。
孟晟 周欢 钟伟 杜强国. 磷酰胆碱改性聚合物*[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176-2182.
Meng Sheng Zhou Huan Zhong Wei Du Qiangguo. Phosphorylcholine Modified Polymer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2176-2182.
合成与天然磷脂结构相类似的高分子材料,以提高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是开发生物材料的一个重要方向。该类基于仿细胞膜外层结构设计合成的磷酰胆碱改性聚合物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磷酰胆碱聚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磷酰胆碱对各种聚合物体系的改性方法,及其在组织工程、血液净化、药物控释、生物传感器等相关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磷酰胆碱改性聚合物未来的研究发展及应用的前景与趋势。
王琼燕 张庆华 詹晓力 陈丰秋. 低表面能侧基含氟聚合物*[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183-2187.
Wang Qiongyan Zhang Qinghua Zhan Xiaoli Chen Fengqiu. Low Surface Energy Polymer with Fluorinated Side Group[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2183-2187.
含氟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极低的表面能、强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在功能涂料、织物整理、微电子、汽车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侧基含氟聚合物的主链、全氟烷基链、主链与全氟烷基链段间连接基团的结构对聚合物表面性能的影响,并总结了环境友好型低表面能侧基含氟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梅爱雄 杨雍 徐君庭 杜滨阳. “双亲性”嵌段共聚物胶束形貌调控的研究*[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188-2198.
Mei Aixiong Yang Yong Xu Junting Du Binyang. The Morphological Study of Amphiphilic Block Copolymer Micelle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2188-2198.
本文综述了“双亲性”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胶束行为和胶束形貌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溶液温度、选择性溶剂种类、嵌段长度、链段结晶、链段与溶剂间氢键作用以及共聚物浓度对胶束最终形貌产生影响的因素;系统介绍了对嵌段共聚物胶束形貌进行调控的实验方法;在此同时介绍了对环境刺激如温度和pH变化等具有响应性能的“双亲性”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胶束行为研究的最新进展;最后提出了该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可能发展方向。
陈可平 梁丽芸 谭必恩. 亲二氧化碳碳氢聚合物及其应用*[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199-2204.
Chen Keping Liang Liyun Tan Bien. CO2-Philc Hydrocarbon Polym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2199-2204.
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作为一种新型“绿色溶剂”,具有无毒、不可燃、易于分离以及来源丰富等特点,有望替代传统的挥发性有机溶剂。但scCO2是很弱的溶剂,大部分极性分子和高分子量聚合物在其中的溶解度都很低,限制了其工业应用。目前,应用scCO2遇到的一个挑战就是寻找有效的适用于scCO2的表面活性剂、配合物、相转移剂等。本文综述了亲二氧化碳聚合物的研究进展,从链段柔顺性和自由体积、溶质/溶质相互作用、溶质/CO2相互作用三个方面介绍了亲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的设计原则,并介绍了亲二氧化碳聚合物在制备表面活性剂、增溶染料和催化剂等方面的相关应用。
杨旸 郑雯 程党国 陈丰秋 詹晓力. 原位FT-IR技术在研究甲烷氧化反应中的应用*[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205-2211.
Yang Yang Zheng Wen Cheng Dangguo Chen Fengqiu Zhan Xiaoli. The Application of in Situ FT-IR in the Research of Methane Oxidation[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2205-2211.
综述了原位FT-IR技术在研究甲烷氧化反应中的应用,介绍了近年来运用原位FT-IR技术在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活性氧物种和甲烷部分氧化反应机理上取得的研究结果,讨论了不同催化剂体系上氧物种的种类和实验条件对甲烷部分氧化反应机理的影响。原位FT-IR峰的识别与归属技术的进步会使其在催化反应的机理和历程的研究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方占召 康向东 王平. 硼氢化锂储氢材料研究* [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212-2218.
Fang Zhanzhao Kang Xiangdong Wang Ping. Study of Hydrogen Storage Properties of Lithium Borohydride[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2212-2218.
车载储氢是推进氢燃料车规模化商业应用的“瓶颈”环节,开发高性能车载储氢材料/技术成为当前能源及材料领域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储氢材料领域的不断拓展,以硼氢化锂(LiBH4)为典型代表的高储量配位金属氢化物日渐成为新兴的储氢材料研究热点。本文从体系成分/反应路径调整、纳米结构调制、阴/阳离子替代及催化体系构建等方面概述了改善LiBH4综合储/放氢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明确配位硼氢化物储氢材料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梁艳 王平 戴洪斌. 硼氢化钠催化水解制氢*[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219-2228.
Liang Yan Wang Ping Dai Hongbin. Hydrogen Generation from Catalytic Hydrolysis of Sodium Borohydride Solution[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2219-2228.
硼氢化钠(NaBH4)催化水解制氢是一项具备车载氢源应用前景的储氢/制氢一体化技术。本文介绍了该技术催化水解制氢的原理,综述了制氢催化剂、反应动力学、反应机理、反应装置的设计和反应副产物回收利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该技术研发中需解决的问题。水解制氢系统的实际应用需研发高效、耐久性负载型催化剂。制氢装置的设计应考虑反应热的综合利用、燃料电池产生的水循环利用及膜分离技术的应用。NaBH4的高效再生将降低其生产成本,实现NaBH4基水解制氢系统的商业化应用。
洪厚胜 陈龙祥 由涛 张庆文. 渗透汽化复合膜* [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229-2234.
Hong Housheng Chen Longxiang You Tao Zhang Qingwen. Pervaporation Composite Membrane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2229-2234.
渗透汽化是膜科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在分离液体混合物,尤其是痕量、微量物质的移除,近、共沸物质的分离等方面有独特优势。介绍了渗透汽化膜的种类和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按渗透汽化三大分离体系,即从水相中分离有机物、有机液脱水和有机混合液的分离,综述了近几年渗透汽化复合膜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渗透汽化复合膜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穆云松 刘磊 张爱茜 蔺远 王连生. 手性物质的QSAR研究及环境学意义*[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235-2241.
Mu Yunsong Liu Lei Zhang Aiqian Lin Yuan Wang Liansheng. QSAR Study on Chiral Chemicals and Further Application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2235-224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应用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方法研究化学品手性问题的最新进展,重点关注了不同QSAR方法对于手性分子空间特异性的表征,包括传统二维QSAR方法、分子全息方法(HQSAR)、手性拓扑指数法(CTI)和比较分子场分析法(CoMFA)。除此之外,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对环境污染物对映体效应差异的研究进展及已有工作基础,并对QSAR方法应用于手性环境污染物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杨丽 辛钢 吴丽琼 马廷丽. 柔性染料敏化太阳电池*[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242-2249.
Yang Li Xin Gang Wu Liqiong Ma Tingli. Flexible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2242-2249.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DSSC)是一种新型太阳电池。其中柔性DSSC研究在追求太阳电池的新型用途和低成本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柔性DSSC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柔性DSSC的特点,柔性基板的选择及针对基板所制作的不同结构的电池,还介绍了纳米晶TiO2 薄膜的低温制备技术,如热液法、低温烧结法、电泳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微波照射法、加压法等方法及柔性对电极的制备新技术。最后,对柔性DSSC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陈玉伟 王建龙. 辐射诱导合成水凝胶及其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进展*[J]. 化学进展, 2009, 21(10): 2250-2256.
Chen Yuwei Wang Jianlong. The Radiation-Induced Synthesis of Hydrogels and Their Application for Removal of Heavy Metal Ions from Aqueous Solution[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10): 2250-2256.
水凝胶是一种经适度交联而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制备水凝胶因操作简单、无须添加交联剂和引发剂等优点而受到关注。传统的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方法或成本较高,或效率低,利用水凝胶处理重金属废水成为一种新的颇具潜力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辐射法制备水凝胶及其在重金属吸附去除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材料的制备、改性、去除重金属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水凝胶去除重金属的发展前景和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