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封面以二硫化钼(MoS2)为主题,展现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挑战与创新方向。MoS2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但本征层间距限制离子的快速嵌入和脱出,影响电荷存储效率。通过插层工程、应变调控或界面设计等手段,可精确调控其层间距,如同打开微观世界的“通道”,显著提升离子传输动力学和电容性能。MoS2层间距的精准调控不仅为高性能超级电容器提供新思路,更为二维材料在能源存储领域的应用开辟可持续路径。
吴明宇, 马东亮, 华青松, 陆顺. MoS2基超级电容器层间距调控机制:进展与挑战[J]. 化学进展, 2025, 37(9): 1235-1260.
Wu Mingyu, Ma Dongliang, Hua Qingsong, Lu Shun. Interlayer Spacing Regulations on MoS2-Based Supercapacitors: Recent Advances and Challenge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5, 37(9): 1235-1260.
由于其独特的层状结构与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二硫化钼(MoS2)在储能领域,尤其是超级电容器系统中,展现出极具潜力的应用前景,被广泛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过渡金属硫化物之一。MoS2具有较高的理论比电容、丰富的边缘活性位点,以及良好的可调控性与结构多样性,使其在构建先进电极结构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此外,MoS2在电子、离子传输方面的各向异性特征为调控其电化学行为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维度。本文将系统性地综述MoS2的多种合成策略及其在储能领域的研究进展,特别关注层间距调控对超级电容器构型中储能行为的影响机制,涵盖从材料结构调变、电子构型演化到宏观器件性能提升的全链条逻辑。本综述旨在为MoS2在下一代高性能储能器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任宇祥, 韩东阳, 石威巍. 镜像蛋白质药物的开发:化学合成、镜像噬菌体展示和计算设计[J]. 化学进展, 2025, 37(9): 1261-1273.
Ren Yuxiang, Han Dongyang, Shi Weiwei. Development of Mirror-Image Protein Drugs: Advances in Chemical Synthesis, Mirror-Image Phage Display, and Computational Design[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5, 37(9): 1261-1273.
完全由D-氨基酸组成的镜像肽和蛋白质因其抗蛋白酶水解和低免疫原性,已成为有潜力的治疗候选物。镜像噬菌体展示是目前识别靶向疾病相关蛋白的镜像肽配体的主要实验方法。然而,镜像噬菌体展示的成功依赖于合成的镜像靶蛋白,而传统的重组表达方法受限于生物体系的内在手性,无法生产镜像蛋白。近年来,化学蛋白质合成方法取得显著进展,如酶可切割增溶标签、骨架安装的分裂内含肽辅助连接以及可移除糖基化修饰辅助折叠策略,这些方法有效解决了镜像蛋白质制备中的关键问题。此外,以人工智能驱动的蛋白质设计为代表的计算方法也逐渐成为有力的互补手段,加速了镜像蛋白药物候选物的发现与优化。尽管镜像蛋白药物尚未进入临床应用阶段,但化学合成和配体筛选方法的持续创新,正稳步推动其治疗潜力的临床转化。
孙茹宇, 祁曼, 赵亚文, 吕永利, 王丽, 延卫. 电催化CO2还原制甲醇及机器学习赋能[J]. 化学进展, 2025, 37(9): 1274-1289.
Sun Ruyu, Qi Man, Zhao Yawen, Lv Yongli, Wang Li, Yan Wei. Electr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to Methanol and Machine Learning Assistance[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5, 37(9): 1274-1289.
随着全球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关注日益增加,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ECO2R)制甲醇在碳达峰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有ECO2R催化剂在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这使得开发高效催化剂成为该领域的核心研究方向。传统的催化剂设计是通过试错法进行,效率低下。因此,需要寻找新的加速催化剂开发的方法。随着AI的快速发展,机器学习逐渐成为推动催化剂研发的重要工具。本文系统综述了ECO2R制甲醇的反应机理,总结了近年来铜基、非铜基及酞菁基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介绍了机器学习应用的基本程序,从数据收集到模型验证,并重点阐述了其在催化剂活性预测、催化剂设计及优化方面的应用。尽管机器学习在ECO2R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若干挑战,包括数据稀缺、模型可解释性不足以及缺乏通用预测框架等。未来研究应致力于构建高质量的催化剂数据库,提升模型的可解释性和泛化能力。本综述旨在为ECO2R制甲醇的催化剂设计提供全面的视角,并强调机器学习在推动该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中的关键作用。
庄延琼, 孙迎港, 孙鹏, 李忠芳. 全共轭酞菁配合物类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氧反应双功能性能提升[J]. 化学进展, 2025, 37(9): 1290-1300.
Zhuang Yanqiong, Sun Yinggang, Sun Peng, Li Zhongfang. Preparation of Fully Conjugated Metal Phthalocyanine Complex Catalysts and to Enhance the Catalytic Oxygen Reaction Bifunctional Performance[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5, 37(9): 1290-1300.
酞菁过渡金属大环配合物已广泛应用于能量转化与储存等相关的电化学反应过程,包括催化氧还原反应(ORR)和析氧反应(OER)等,其良好的催化氧反应双功能性能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金属酞菁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当前研究进展,综述了影响金属酞菁类催化剂性能的因素,如:金属酞菁的结构、载体、中心金属离子及双金属离子的协同效应和边缘修饰基团的影响等。分析了全共轭结构对其热稳定性和催化性能提升的影响;聚合金属酞菁配合物和三维石墨烯的π-π相互作用有利于提高催化活性和耐久性;两种金属之间的协同效应和边缘修饰的供电子基团可以提升催化性能。
陈佳瑶, 肖鹏程, 聂赛群, 罗伏利, 赵田, 陈一. 金属有机框架在电池电极中的应用[J]. 化学进展, 2025, 37(9): 1301-1320.
Chen Jiayao, Xiao Pengcheng, Nie Saiqun, Luo Fuli, Zhao Tian, Chen Yi. The Application of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in Battery Electrode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5, 37(9): 1301-1320.
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能源储存领域的发展日益重要,开发和设计各种高性能电池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然而,现有的电池电极基材已不足以实现更高性能电池的制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优异的可调控修饰性,已成为具有更高应用潜力的电极基材。本文全面综述了各种MOF在电池电极领域中的应用,深入研究讨论了MOF基电极材料的创新应用策略、挑战和未来发展前景,强调了它们在提高电极材料性能方面的巨大潜力,旨在为MOF基材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赫研, 宋佳欣, 范晓强, 于学华, 赵震. 甲烷气相选择氧化制甲醛[J]. 化学进展, 2025, 37(9): 1321-1341.
He Yan, Song Jiaxin, Fan Xiaoqiang, Yu Xuehua, Zhao Zhen. Gas Phas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Methane to Formaldehyde[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5, 37(9): 1321-1341.
甲烷是一种丰富的低碳清洁资源,其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甲烷气相选择氧化反应将甲烷直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目标产物已然成为高效利用甲烷的有效途径。该反应具有设备简单、反应能耗相对较低等优点。然而,甲烷的碳氢键强大导致其活化过程比较困难,而产物甲醛在高温含氧条件下易于深度氧化导致目标产物选择性降低。因此,实现高选择性的甲烷直接氧化形成含氧化合物是具有挑战性的。本篇文章综述了甲烷气相选择氧化制甲醛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甲烷在催化剂上选择氧化制甲醛的反应机理,催化剂体系以及各种原位表征在反应中的应用,最后对甲烷选择氧化反应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单远航, 胡俊, 王猛. 液晶弹性体纤维的制备与应用[J]. 化学进展, 2025, 37(9): 1342-1351.
Shan Yuanhang, Hu Jun, Wang Meng. Fabr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iquid Crystal Elastomer Fiber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5, 37(9): 1342-1351.
液晶弹性体是一种兼具液晶各向异性和弹性体熵弹性的交联高分子网络,在外部刺激下可实现可逆大变形,是智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纤维形态的液晶弹性体因高长径比和大比表面积,展现出更高的灵敏度、更大的形变能力以及优异的可逆性、可织性和可编程特性,极大地拓展了其应用潜力。近年来,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液晶弹性体纤维的制备方法从传统的提拉法和模板法逐步扩展至熔融纺丝、静电纺丝、湿法纺丝及3D/4D打印等新技术,为其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并推动了其在高性能材料领域的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液晶弹性体纤维的分子结构与制备方法,探讨了其在人工肌肉、软体机器人、智能服装与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前景,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邹双琳, 徐迎春, 桂涛, 谭蓉, 肖领平, 孙润仓. 生物质到高性能胶黏剂:绿色黏合新策略[J]. 化学进展, 2025, 37(9): 1352-1360.
Zou Shuanglin, Xu Yingchun, Gui Tao, Tan Rong, Xiao Lingping, Sun Runcang. Biomass to High Performance Adhesives: A New Strategy for Green Bonding[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5, 37(9): 1352-1360.
在全球环保意识高涨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生物质基原料制备胶黏剂的研究愈发引人瞩目。传统石油基胶黏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可持续、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因此,开发绿色、可持续且性能优异的生物质基胶黏剂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生物质基胶黏剂仍面临耐水性欠佳、成本较高以及环保性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等挑战。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优化生物质原料的改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胶黏剂的综合性能,并推动其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深入研究生物质原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联,是开发环保低成本的胶黏剂的关键。本文从生物质基原料的分类、改性方法及性能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刘乾鑫, 夏开胜, 杨振, 孟伊, 田云峰, 池波, 吴益尔, 刘成林. 电渗析在卤水资源综合利用中的研究进展[J]. 化学进展, 2025, 37(9): 1361-1372.
Liu Qianxin, Xia Kaisheng, Yang Zhen, Meng Yi, Tian Yunfeng, Chi Bo, Wu Yier, Liu Chenglin. Progress of Electrodialysis in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Brine Resource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5, 37(9): 1361-1372.
卤水资源广泛分布于盐湖、地下水和海水中,富含锂、钾、镁、硼等多种高价值的元素,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锂资源需求的激增,卤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成为保障资源可持续供应和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然而,传统的卤水处理方法(如蒸发结晶、化学沉淀等)存在能耗高、分离精度低、环境污染等问题,亟需更高效、环保的技术手段。电渗析技术作为一种基于离子交换膜和电场作用的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显著优势,逐渐成为卤水资源处理中的重要技术。文章介绍了电渗析技术原理,包括离子交换膜和双极膜工作机制,并结合应用案例,探讨其在卤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在分离提取方面,该技术对锂、硼、钾等元素的分离提取效果显著,尤其在处理高镁锂比卤水提锂时优势突出;在浓缩环节,能在低能耗下实现卤水浓缩;在产品加工中,可提升产品纯度并优化生产工艺。尽管电渗析技术在实验室和中试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中仍面临膜材料耐久性、设备成本等挑战。未来,电渗析技术有望与其他技术协同发展,针对不同卤水资源特性开发差异化技术方案,实现卤水资源的全组分利用,推动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杨静远, 姚晓琦, 叶沥, 靳海睿, 王毅. 核电厂放射性废液、固废的处理与处置[J]. 化学进展, 2025, 37(9): 1373-1383.
Yang Jingyuan, Yao Xiaoqi, Ye Li, Jin Hairui, Wang Yi. Th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Radioactive Liquid Waste and Solid Waste in Nuclear Power Plant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5, 37(9): 1373-1383.
核能在我国能源利用的占比逐渐提升,随之带来了一系列困难和挑战。核电厂在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废液和固废,如何有效地处理与处置也成为研究重点。对于放射性废液,国内目前的主要处理工艺是离子交换和桶内蒸发干燥。另外,化学沉淀法、膜技术和其他一些新兴技术联合处理也是目前的研究方向。对于固体废物,放射性离子与其结合紧密,难以有效地清洁解控。所以国内目前都采用固化、压缩的方式进行处置。尤其是混合废树脂,产量大、放射性剂量高,且具有吸水性和弹性,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热态超压工艺以提高减容比,然后包装后进行地质处置。
钟巧芳, 李梦洁, 胡燕秋, 屈超, 张海军, 刘江昊. 激光增材制造Inconel 718基复合材料及力学性能[J]. 化学进展, 2025, 37(9): 1384-1396.
Zhong Qiaofang, Li Mengjie, Hu Yanqiu, Qu Chao, Zhang Haijun, Liu Jianghao. Las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Inconel 718 Matrix Composites and Their Mechanical Performance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5, 37(9): 1384-1396.
Inconel 718 (IN718)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高延展性和良好的耐蚀性,在航空航天、军工及能源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IN718合金较低的硬度和耐磨性严重限制了其应用领域拓展。针对此问题,可行的解决策略之一是对IN718合金进行表面或基体的组成/结构改性。激光增材制造方法可有效地调控复合材料的组成和显微结构,从而优化其综合力学性能。本文首先介绍了IN718基复合材料的性质特点和改性思路,随后明确了IN718基复合材料激光增材制造方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并且概括了激光增材制造IN718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最后总结了IN718基复合材料的组成设计、制备方法改进、显微结构调控和力学性能优化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而对本领域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