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闻公告
More
化学进展 最新录用 返回主页

说明:以下列出经编委会审查通过,被本刊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尚未确定具体刊出日期, 其个别内容、版式可能与最后的发表版本稍有差异, 请以最后发表为准。本刊已经为这些文章分配了文章唯一和持久的doi,您可以使用doi直接引用本文。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研究论文
    岳贵初, 王雅琼, 白杰, 赵勇, 崔志民
    录用日期: 2025-03-19

    利用催化过程将CO2作为原料生产低碳燃料和精细化学品是解决全球能源结构不合理和CO2过量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纤维催化剂在长度方向上的远距离电子传输、内部空间结构开放程度可控等优势使其在催化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静电纺丝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纤维制备技术,在纳米纤维的成分和结构调控方面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本文系统综述了基于静电纺丝的纤维催化剂设计策略和应用进展,包括多级结构纤维的全流程可控合成策略;一步法和后负载法的活性位点引入策略;总结了纤维催化剂在CO2转化中的研究案例。本文将为发展用于CO2转化的纤维催化剂新理念、新方法、新过程、新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 研究论文
    杨光, 于德梅
    录用日期: 2025-03-19

    随着科技的发展,柔性压力传感器已经在医疗监测和运动监测等可穿戴设备领域广泛使用,主要是因为其轻薄柔软、柔韧性和延展性好,并且相对于传统的刚性传感器具备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高的灵敏度。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内部的弹性元件会发生变形进而将力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故而弹性元件的选择对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整体性能影响颇深。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因为其化学性质稳定、热稳定性好、制备成本低和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特点,被作为柔性基底广泛应用于传感器中。本文通过收集相关信息,综述了基于PDMS的柔性压力传感器的传感机理,介绍了改善PDMS材料性能的制备工艺,包括最近流行的引入孔隙结构和构筑表面架构,并介绍了基于PDMS柔性压力传感器在医疗监测、电子皮肤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对基于PDMS的柔性传感器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机遇进行了展望。

  • 研究论文
    马婷, 邓春宇, 李杰, 王周玉, 周倩, 余孝其
    录用日期: 2025-03-19

    ONOO由一氧化氮和超氧自由基在扩散控制下反应产生,是一种强氧化剂和硝化剂,会对细胞中的DNA、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造成损伤。由于ONOO在生理条件下寿命短、反应活性高、浓度低且在生物系统中发挥的病理生理角色尚未完全清楚,因此开发高灵敏、高选择性的检测技术实现ONOO的实时动态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5年ONOO荧光探针在疾病相关过程中的研究进展,揭示了ONOO在各种疾病中的潜在作用,如炎症、肿瘤、肝损伤和脑部疾病等。最后,针对ONOO探针的开发瓶颈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讨论,这将促进ONOO探针在化学、生物学、药理学等方面的应用。

  • 研究论文
    王建宇, 王帅, 方传杰, 朱宝库, 朱利平
    录用日期: 2025-03-19

    二维纳米通道膜是由原子层厚度的二维纳米片经自组装堆叠而成的新型薄膜,其离子分离行为相较于传统分离膜具有诸多不同特性,在海水脱盐淡化、能源存储和转化、稀有元素提取与分离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潜力,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成为近年来膜分离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本文从二维纳米通道用于精准离子筛分的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二维通道膜的构筑策略、性能评估方法及传质机理,综述了近几年二维纳米通道膜制备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未来二维纳米通道膜结构优化、性能提升、规模化制备及工程应用等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研究论文
    江佳佳, 赵俊虎, 喻勤, 张甜
    录用日期: 2025-03-19

    工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超多CO2被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所以人们正在努力开发能够有效捕获CO2的材料。目前CO2捕获主要发生在化石燃料燃烧后,依据CO2吸附剂设计标准,多种多样的CO2捕获材料被设计开发出来,有固体吸附剂、液体吸附剂和多相吸附剂。各种吸附剂的吸附机理也不尽相同,包括吸附、吸收或两种机理共同作用。本综述聚焦于目前常见的各类吸附剂的捕获性能、吸收机理和优缺点,分别对胺溶液吸收剂、沸石基吸附剂、离子液体类吸附剂、碳基吸附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共价有机框架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和生物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介绍,并对各类CO2吸附材料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

  • 研究论文
    朱吴雨昕, 覃琳钧, 刘国瑞
    录用日期: 2025-03-19

    多酚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毒性小、价格低、来源广等特点使其成为处理水中典型污染物的常用螯合剂、还原剂与封端剂等。目前,多酚通过偶联常见过渡金属离子以及过氧化物广泛应用于高级氧化工艺(AOPs),但多酚类物质在水污染治理过程中的化学机制仍缺乏系统性总结。本文总结了含多酚类化合物的均相与非均相体系构成以及多酚在体系中所展现的促氧化、抗氧化和螯合-还原作用,并从自由基和非自由基角度阐明了多酚类物质在不同体系下产生的主要活性物种以及对应的水体污染物去除机制。强调了多酚作为天然氧化还原介体在构建复杂催化体系过程中起到的氧化还原双重作用,描述了光、热、电、超声波、等离子体等外部能量对上述体系反应机制和污染物降解效果的影响。最后,对多酚类化合物在水处理领域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 研究论文
    聂赛群, 肖鹏程, 陈佳瑶, 罗伏利, 赵田, 陈一
    录用日期: 2025-03-19

    HKUST-1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优异的热稳定性以及可调的结构和多样化功能特性,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MOFs之一;HKUST-1基复合材料具备了多组分的优异性能,展现出了新的物理化学性能,对其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HKUST-1及其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征和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气体储存、气体吸附、催化、光降解、传感及药物传递与释放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阐述了近年来HKUST-1及其复合材料在各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对HKUST-1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余嘉诚, 苏浩, 张均, 谢刚, 姚明, 曲晋
    录用日期: 2025-03-05
    锂硫电池因其较高的理论比容量、能量密度等优势被人们所重视,但由于硫物种转化动力学缓慢、“穿梭效应”等问题限制了其商业化进程。对此,研究人员利用光催化效应开发了锂硫电池的光辅助策略,这种新兴的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催化剂的吸附和催化性能,还能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提升电池性能,并通过光充电机制实现太阳能的存储与释放。本文根据最近的研究,详细介绍了光辅助锂硫电池的光电化学原理,讨论了光催化剂和光正极的设计策略,以及光学窗口和封装材料的选择,回顾了光正极的典型配置和光辅助锂硫电池的研究方法,以期引起同业者的广泛关注并为深入理解与改进光辅助锂硫电池提供参考。
  • 吴朝阳, 汪超, 陈非凡, 董新荷, 郑海英
    录用日期: 2025-03-05
    二维钙钛矿(2D)材料由于其高稳定性而备受关注,但其光电转换效率仍有提升的空间。设计有效的间隔阳离子是提高2D钙钛矿太阳电池光电性能的关键方法。其中,卤素取代是一种有效策略,可调节钙钛矿晶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光学性质,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和长期稳定性。近年来,基于不同卤素取代的间隔阳离子2D钙钛矿在制备高性能钙钛矿太阳电池上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首先概述了不同间隔阳离子的2D钙钛矿材料及器件的发展现状,然后重点综述了基于氟、氯、溴等卤素单取代和多取代的间隔阳离子在制备2D钙钛矿太阳电池(PSCs)和用于3D钙钛矿表面修饰的研究进展。最后,我们对其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展望。
  • 王宗兴, 张月, 赵鹏程, 王逸飞, 南策, 张祉悦
    录用日期: 2025-03-05
    Eu-Tb镧系双金属有机框架(Ln-BMOFs)是以镧系元素Eu-Tb为中心,和有机配体构成的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和功能多样化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它有独特的发光特性,尤其是尖锐的吸收和大的斯托克斯位移,使其在荧光传感领域表现出优异的性能。通过调节Ln-BMOFs中Eu和Tb的比例,可以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发光颜色的EuxTb1-x掺杂的Ln-BMOFs,并且含有不同比例的Eu和Tb,有着相似或不同的发光传感机理。由于Eu-Tb镧系双金属有机框架在荧光传感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将从背景、传感机理和荧光传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镧系双金属有机框架研究进展。
  • 张明霞, 张恒, 应安国
    录用日期: 2025-02-25
    近年来,Pickering乳液因其制备简单和稳定性强等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Pickering乳液是由固体颗粒稳定的乳液,与表面活性剂稳定的乳液相比,Pickering乳液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更低的毒性和刺激响应性,这些颗粒作为乳液体系的核心部分,在Pickering乳液体系的制备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本综述主要介绍了不同单一刺激响应(pH、温度、CO2、氧化还原、光照射、磁场)和多重刺激响应对Pickering乳液体系稳定性和性能的影响以及Pickering乳液体系在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缩合反应、酯化酯交换反应、级联反应等不同反应方面应用的最新研究及进展。
  • 关银燕, 郝小蕊, 徐锐, 李洪飞, 吴禹翰, 梁吉艳
    录用日期: 2025-02-25
    锌-碘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绿色、低成本、高安全电化学储能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锌和碘之间的电化学反应来储存和释放能量。然而,碘的低电子电导率、穿梭效应和高可溶性限制了锌-碘电池的实际应用。本文系统综述了碳材料在锌-碘电池正极中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碳材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活性炭、生物质衍生碳及其他多孔碳材料等。这些碳材料凭借其优异的导电性、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锌-碘电池中不仅能够有效吸附和固定碘分子,防止碘的流失和穿梭效应,还可以通过调控材料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促进碘的氧化还原反应,提升电池的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同时,本文还总结了碳材料在锌-碘电池实际应用时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包括如何进一步提升对碘的吸附能力、增强碳材料的结构稳定性等。基于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几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进一步提高电池性能、降低制造成本,为推动这一新兴的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奠定基础。
  • 研究论文
    戴嘉文, 谢春霖, 张睿, 李欢欢, 王海燕
    录用日期: 2024-09-24

    相比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在资源、成本、安全、功率性能、低温性能等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然而,目前的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较低,为了开拓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开发高比能钠电池是目前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无负极钠电池(AFSBs)因其在能量密度、工艺安全性和整体电池成本方面的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该体系中存在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EI)破裂、副反应增多、枝晶无序生长以及死钠的产生易导致快速的容量衰减,电池循环寿命较短。这些挑战可归因于以下三个关键问题:钠的高反应活性、循环过程中钠的不均匀沉积行为以及剧烈的体积膨胀。针对上述问题,本综述围绕集流体-钠界面与钠-电解质界面,阐释了AFSBs负极侧促进无枝晶生长的设计方法,包括设计亲钠涂层、构建多孔骨架结构调节钠成核过程以及设计坚固的SEI界面层,进一步引导钠的均匀沉积与剥离,最终构建长寿命的AFSBs。最后展望了AFSBs的未来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 马金珠, 楚碧武, 马庆鑫, 何广智, 刘倩, 王书肖, 贺克斌, 赵进才, 贺泓
    录用日期: 2024-03-19
    大气污染是城市环境质量改善面临的重大挑战。城市化过程既是造成城市大气高度复合污染的重要原因,也为城市自净化大气污染物提供了可人为强化的条件。“环境催化城市”是指将城市中的建筑物内外、硬化地面等表面涂覆催化材料,在自然界的光、热等条件下实现环境中低浓度气态污染物自发催化净化的城市。构建“环境催化城市”对低碳控制大气复合污染,持续改善室内外环境空气质量,规划建设“自净城市”意义重大。本文提出了“环境催化城市”概念,并对如何完善和发展“环境催化城市”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展望。
  • 王爽, 张鑫, 孙苗, 段红娟, 张海军, 李少平
    录用日期: 2024-03-13
    木质纤维素气凝胶具有密度低、孔隙率高、导热系数低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保温隔热、吸附、催化、电磁屏蔽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同时木质纤维素也是一种生物基材料,具有绿色、无污染、可再生和可持续的特点。本文首先综述了木材基纤维素和农作物废弃物基纤维素气凝胶的最新研究进展,然后综述了冷冻干燥、超临界干燥和常压干燥制备木质纤维素气凝胶的研究现状。其次,针对木质纤维素气凝胶普遍存在的易燃问题,详述了提高木质纤维素气凝胶阻燃性能的常用方法。最后,提出了木质纤维素气凝胶制备及性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高露莎, 李婧汶, 宗慧, 刘千玉, 胡凡生, 陈接胜
    录用日期: 2022-04-01
    水是一种清洁、安全、环境友好的化学反应介质,认识水介质体系中水的性质及水热化学反应对凝聚态化学的研究至关重要。水热条件下的水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其物理化学性质往往与常态下的水完全不同;因此,水热体系中可进行的化学反应范畴大为拓宽。本文介绍了水分子及其团簇的结构,水性质随条件变化的规律和特点以及水热体系中的凝聚态问题,综述了水热体系中典型的材料合成、水热有机化学反应、生物水热合成等内容,梳理了凝聚态和水热化学之间的关系,期望从凝聚态化学的角度为理解水热化学及反应体系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 贾斌, 刘晓磊, 刘志明
    录用日期: 2022-04-01
    NOx的控制对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氢气选择性催化还原(H2-SCR)NOx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脱硝技术而倍受关注。本文总结概述了近年来贵金属催化剂在H2-SCR脱硝反应中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H2-SCR反应机理,在此基础上分别论述了影响贵金属催化剂性能的因素(如活性组分、载体类型、助剂添加及组分存在形式等)及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构效关系。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H2-SCR脱硝未来的发展方向。
  • 冯海弟, 赵璐, 白云峰, 冯锋
    录用日期: 2022-04-01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和功能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构成的多孔配位聚合物,具有易于合成和功能化、结构可调、比表面积大以及负载量高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催化、气体吸附、分离、存储、传感和检测等领域。纳米金属有机框架(Nanoscal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NMOFs)具有纳米颗粒的特殊性质,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NMOFs自身可以作为治疗剂,也可以作为治疗剂(药物、光热剂、光敏剂和芬顿反应催化剂等)的纳米载体,进行肿瘤的被动靶向、物理化学靶向和主动靶向治疗。本综述重点介绍了将NMOFs用于肿瘤药物化疗(Chemotherapy, CT)、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 PTT)、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 PDT)、化学动力学治疗(Chemodynamic Therapy, CDT),以及多种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最后阐述了目前NMOFs在肿瘤治疗中面临的挑战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 林乐, 刘学明, 梁彦杰, 徐文彬, 李音, 林璋
    录用日期: 2021-12-27
    我国重金属危险废物(重金属危废)产生量全球第一,高达数千万吨/年,环境危害性极强,一旦控制不当将引发重大环境安全事故,其处理处置一直是环境领域的世界难题。目前,基于物相调控的资源化是解决该难题最具潜力的方案。然而,重金属危废来源广,物相种类多样、结构多变,导致难以发展共性的资源化技术。本文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所列危废为研究对象,在数据科学和化学交叉视域下系统深入地分析重金属危废的物相组成特征,归纳出重金属危废中的共性物相,并构建了全行业重金属危废中重金属元素与物相的映射图谱。在此基础上,本文介绍了两种重金属赋存分布的定量分析方法,明确了典型重金属危废中的赋存物相,最后展望了重金属危废物相新认知在推动处理处置技术革新方面的广阔前景。
  • 唐向春 陈家祥 刘利娜 廖世军
    录用日期: 2021-05-25
    燃料电池技术及产业近年来在我国迅猛发展,然而,大量使用Pt基贵金属催化剂所带来的高成本问题仍然是制约燃料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开发和研究具有更高催化效率的Pt基贵金属催化剂对于促进燃料电池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三维特殊形貌/纳米结构的Pt基催化剂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极其重要的低Pt催化剂,这类催化剂由于具有特殊的形貌和结构,其Pt质量活性可以数倍数十倍地高于目前广泛使用的Pt碳类催化剂。本文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具有三维特殊形貌的Pt基催化剂(如:纳米框架结构、花状结构、纳米笼结构、海胆结构等)的研究进展,以及这类催化剂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了这类催化剂尚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并对这类催化剂的未来的研究和应用做了展望。
  • 刘加伟, 王婧, 王其, 范曲立, 黄维
    录用日期: 2020-12-28
    光声(PA)成像作为一种结合了光学和声学成像优势的新型成像方式,具有深层组织穿透和高空间分辨率等优点,在重大疾病的早期影像诊断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的PA造影剂依然存在信噪比低、选择性及特异性差等不足,容易产生假阳性诊断结果。激活型PA造影剂可以有效的降低背景噪声,并提升成像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是目前PA造影剂设计与构筑的主要趋势。本综述首先简单介绍了PA成像的原理,然后结合近几年在金属离子、酶、活性氮和活性氧等相关方面的生物成像应用,梳理了可激活探针在不同微环境中的响应方式。最后,对激活型探针在PA成像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任文臣, 崔志华, 王文涛, 唐炳涛
    录用日期: 2020-12-22
    锂硫电池采用理论放电比能量高达2600 Wh/kg的单质硫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其能量密度是传统锂离子电池的5~6倍,可大幅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然而,锂硫电池正极充放电中间产物多硫化锂易溶于电解液,从而造成活性物质流失。在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中,常采用多孔化处理或极性修饰,赋予正极载体一定的束硫能力,抑制多硫化锂的溶解。作为天然的纳米材料源,生物质纤维可利用其丰富的分级多孔结构和天然的杂原子掺杂特性对锂硫电池正极活性物质进行物理或化学吸附,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本文分类综述了生物质纤维在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中的应用,总结了生物质纤维衍生碳材料的功能化处理手段及束硫机理,分析了目前生物质纤维衍生碳材料正极载体研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前景。
  • 程丽丽, 章赟, 朱烨坤, 吴瑛
    录用日期: 2020-10-15
    近年来,利用储量丰富且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和液体燃料是目前化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同时契合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5-羟甲基糠醛(HMF)是关键的生物质平台化合物之一,广泛应用于制备精细平台化合物、药物的中间体、聚合物的合成、液体燃料的前驱体等。因此,HMF的选择性氧化逐渐成为生物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近五年来关于HMF选择氧化制备DFF、FFCA、FDCA等生物质衍生物的研究,以及以HMF为中间体的生物质转化过程。关于对HMF进行选择性氧化,主要聚焦于以热催化和光催化两种途径。其中,以热催化的途径将HMF选择性氧化为DFF和FDCA研究较多,此途径下的催化体系主要介绍了贵金属和非贵金属两类;而在为数不多的光催化途径下,主要研究的催化体系是g-C3N4催化剂。此外还指出了目前HMF氧化反应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可能解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