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雷,马丁,包信和. 碳纳米材料及其在多相催化中的应用[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705-1721.
Wang Chunlei Ma Ding Bao Xinhe. Carbon Nanomaterials and Their Heterogeneous Catalytic Application[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705-1721.
碳纳米材料(包括零维、一维、二维碳纳米材料以及碳纳米孔材料)是一类新型的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材料,在氧化脱氢、选择加氢、合成氨、氨分解制氢以及燃料电池等多相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新型碳纳米材料在多相催化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介绍了这类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重点阐述了碳载体的微/介观结构、掺杂、电子性质、表面性质、限域效应等对所担载的催化活性组分的分散,对反应物的扩散以及对催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等方面的影响。
汪洋,马利勇,朱宁,陈丰秋,詹晓力. 分级孔沸石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应用* [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722-1733.
Wang Yang Ma Liyong Zhu ning Chen Fengqiu Zhan Xiaoli.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Catalytic Applications of Hierarchical Pore Zeolite Material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722-1733.
本文主要阐述了分级孔沸石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应用的最新进展。基于分级孔的产生机制,系统地评述了分级孔沸石材料合成方法,包括水热处理、化学处理、酸浸法、碱浸法以及模板剂法,重点对模板剂合成法进行了分类阐述,进而对分级孔沸石材料的结构鉴定、织构性能、水热稳定性及酸性测定相关的表征方法进行了综述;最后结合实例说明了分级孔沸石材料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前景。
魏平玉,杨青林,郭林. 卤氧化铋化合物光催化剂[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734-1741.
Wei Pingyu Yang Qinglin Guo Lin. Bismuth Oxyhalide Compounds as Photocatalyst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734-1741.
卤氧化铋,BiOX (X=Cl, Br, I)作为一种新型光催化剂,由于具有特殊的层状结构和合适的禁带宽度从而显示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本文主要对微纳米卤氧化铋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形貌尺寸及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综述。卤氧化铋的光催化活性普遍优于商品TiO2 (P25)的光催化活性,并且随着卤素原子序数的增加光催化活性逐渐增强。此外,卤氧化铋光催化剂还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借助于掺杂改性,卤氧化铋的光催化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通过晶体结构和能带结构的设计合成可以得到高活性的卤氧化铋化合物光催化剂。最后,对卤氧化铋光催化剂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李丽,季伟捷,区泽棠. 介孔SiO2负载的纳米金及其催化应用[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742-1749.
Li Li Ji Weijie Au Chek-Tong. Gold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Mesoporous Silica and Their Catalytic Application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742-1749.
金(Au)的催化作用已成为催化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MCM-41, MCM-48, SBA-15)负载的纳米Au催化剂以及在CO低温氧化、环己烯加氢和环己烷氧化等反应中的催化作用。讨论了影响纳米Au催化剂活性的相关因素, 包括载体的种类、表面性质、Au纳米颗粒的尺寸、分散度以及稳定性等。最后对各种制备纳米Au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史静,任楠,张亚红,唐颐. 微囊反应器研究进展* [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750-1756.
Shi Jing Ren Nan Zhang Yahong Tang Yi.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Microcapsular Reactor[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750-1756.
微囊反应器以其独特的结构、所能提供的特殊微环境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催化与纳米材料领域长久以来研究和开发的热点之一。到目前为止,已研究开发出一系列具有不同组成和功能的微囊反应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不同类型的微囊反应器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天然材料、反相胶束、聚合物以及无机核壳结构微囊反应器的合成方法和应用,并对微囊反应器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虞贤波,刘烨,阳永荣,王靖岱. 甲醇制烯烃反应机理[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757-1762.
Yu Xianbo Liu Ye Yang Yongrong Wang Jingdai. Mechanisms of Methanol-to-Olefin Reaction[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757-1762.
本文综述了甲醇制烯烃(MTO)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介绍了MTO反应的5个阶段:二甲醚平衡物的生成,反应诱导期,反应稳定期,二次反应和积碳失活,以及各个阶段存在的反应类型。总结了主要的机理模型及相应的实验论据,讨论了机理模型在各个反应阶段的应用,重点讨论了直接形成机理和hydrocabon pool机理。基于实验论据的支持,认为hydrocabon pool机理能更好地解释MTO反应。同时,对机理研究中采用的理论和试验方法进行了综述。
潘月秀,佟斌,支俊格,赵玮,申进波,董宇平. 基于配位自组装的全共轭三联吡啶-过渡金属环状超分子的构筑及其光、电化学性能* [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763-1771.
Pan Yuexiu Zhi Junge Tong Bin Zhao Wei Shen Jinbo Dong Yuping. Self-Assembled Fabrication, Photochem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Macrocyclic Metallosupramolecules Based on Conjugated Terpyridine and Transition Metal Ion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763-1771.
2,2':6,2"-三联吡啶全共轭衍生物在与过渡金属离子配位络合后形成的全共轭配合物,因具有特殊的大π-π电子结构和金属-配体相互作用,成为构筑新型功能材料的重要基元,被广泛应用于光电转换、化学/生物检测、催化有机合成等领域。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全共轭“三联吡啶-过渡金属离子(tpy-Mt)”环状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光、电化学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郑燕升,莫倩,刘昭明. 离子液体的QSPR/QSAR研究[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772-1781.
Zheng Yansheng Mo Qian Liu Zhaoming. The Studies of QSPR/QSAR for Ionic Liquid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772-1781.
离子液体以其独特的性质广受关注,人们对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对离子液体特性和结构与性质/活性相关的研究却很少。本文综述了离子液体定量结构-性质/活性相关(QSPR/QSAR)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QSPR/QSAR的基本原理和离子液体的熔点、有机化合物在离子液体中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离子液体的界面张力、有机物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系数和分配系数、离子液体的电导率和黏度以及离子液体的毒性等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定量关系,并对离子液体分子结构与性质/活性的定量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黄强,王丽丽,郑保忠,隆泉. 以季鏻盐离子液体为反应介质的绿色有机反应*[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782-1791.
Huang Qiang Wang Lili Zheng Baozhong Long Quan. Green Organic Reactions in Phosphonium Salt Ionic Liquid Media[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782-1791.
与铵盐类离子液体比较,季鏻盐离子液体具有挥发性更低,物理、化学性质更加稳定,兼具催化功能等优点。近年来,季鏻盐离子液体作为一种绿色反应介质日益受到重视,很多类型的有机反应在季鏻盐离子液体中得到应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文主要以2000年以来的期刊文献报道为线索,对季鏻盐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以及以其作为反应介质的绿色有机反应进行了综述。这些反应主要包括Diels-Alder反应、Heck反应、Suzuki反应、Buchwald-Hartwig 反应、Friedel-Crafts反应、Kornblum 取代反应、Grignard反应、羰基化反应、氢甲酰化反应、转移氢化反应、酯化反应等多种类型。特别是对于一些涉及强碱性反应条件或亲电取代的反应类型,季鏻盐离子液体具有特殊的优势。
董彬,徐景坤,郑利强. 离子液体应用于电合成导电聚合物* [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792-1799.
Dong Bin Xu Jingkun Zheng Liqiang. Ionic Liquids for the Electrosyntheses of Conducting Polymer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792-1799.
自20世纪70年代导电聚合物发现以来,聚吡咯、聚苯胺、聚噻吩、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对苯及其衍生物等,以其特殊的电子、电化学、光学性质以及巨大应用潜力受到广泛关注。离子液体是一类在室温或接近室温时呈液态的离子化合物,作为一类环境友好的新型绿色溶剂,具有很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本文综述了离子液体作为反应介质、支持电解质、测试介质以及离子液体参与形成的聚集体,在导电聚合物的电化学合成以及电化学性质测试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发展趋势。
刘传富,张爱萍,李维英,孙润仓. 纤维素在新型绿色溶剂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及其应用*[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800-1806.
Liu Chuanfu Zhang Aiping Li Weiying Sun Runcang. Dissolution of Cellulose in Novel Green Solvent Ionic Liquids and Its Application[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800-1806.
近年来,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绿色溶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必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工业原料之一。离子液体在纤维素化学领域的应用遵循了绿色化学中开发环境友好溶剂和利用生物可再生资源为原料这两个基本原则,大大拓展了纤维素的工业应用前景,为纤维素资源的绿色应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本文对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溶解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制备再生纤维素材料、纤维素衍生物及生物乙醇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纤维素大分子的降解机理及其控制途径、纤维素晶态结构变化规律及其调控途径、纤维素与固体反应试剂的均相衍生化体系的建立及提高衍生化效率的途径等基础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郑勇,轩小朋,许爱荣,郭蒙,王键吉. 室温离子液体溶解和分离木质纤维素*[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807-1812.
Zheng Yong Xuan Xiaopeng Xu Airong Guo Meng Wang Jianji. Dissolution and Separation of Lignocellulose with Room-Temperature Ionic Liquid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807-1812.
作为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木质纤维素是生产清洁能源和精细化工品的天然原料。室温离子液体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绿色材料,对溶解和分离木质纤维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在介绍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相关室温离子液体的组成与结构的基础上,综述了室温离子液体在溶解、分离木质纤维素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目前所报道的研究结果,总结了不同离子液体对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溶解作用以及对木质纤维素的分离性能,分析了离子液体的结构与其溶解性能的关系,讨论了可能的溶解机理。最后提出了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
司汴京,陈长宝,周杰. 新一代分子印迹技术*[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813-1819.
Si Bianjing Chen Changbao Zhou Jie. New-Generation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813-1819.
分子印迹技术近年来有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技术。本文综述了分子印迹新技术的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了分子印迹膜技术的发展、组合分子印迹技术、分子印迹微球制备技术、非水凝胶印迹柱的制备技术和新功能单体的应用等新技术。
吕京美,程璇. 多孔硅的晶态结构与表征方法* [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820-1826.
Lv Jingmei Cheng Xuan. Crystalline Structures and Characterizations of Porous Silicon[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820-1826.
多孔硅的生成过程涉及从完美硅单晶逐渐变为不完整晶体,甚至无定形结构,其结构变化取决于制备条件和硅基底的掺杂类型与浓度。多数研究者利用不同的非原位手段研究多孔硅生成过程中晶态结构的变化,进一步研究其光致发光性能。本文对不同条件下生成的多孔硅的晶态结构进行了归纳总结,比较了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技术及拉曼光谱技术3种表征方法的特点及其对晶态结构认识的影响,指出不同微观表征手段的局限性使得众多的报道结果相差较大。最后本文就该领域的发展态势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张翼,周新新,张玉洁. 金属氧化物涂层钛阳极的研究* [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827-1831.
Zhang Yi Zhou Xinxin Zhang Yujie. Ti-Based Anodes with Metal Oxide Coating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827-1831.
金属氧化物涂层钛阳极是指在以钛为阳极的基体表面涂上金属氧化物的电极,简称DSA。本文综述了钛基金属氧化物涂层电极的研究进展,包括钛基钌系涂层电极、钛基锡系涂层电极、钛基铅系涂层电极,以及其它氧化物涂层电极。评述了多元化钛基涂层的性能、各种涂层制备方法的优势与不足,阐明了掺杂稀土以及添加中间层对钛阳极的影响,同时展望了钛基金属氧化物涂层电极的发展方向。
安红芳,王先友,李娜,郑丽萍,陈权启. 超级电容器用炭/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832-1838.
An Hongfang Wang Xianyou Li Na Zheng Liping Chen Quanqi. Carbon and Conducting Polymer Composites for Supercapacitor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832-1838.
炭/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一种新型电极材料。炭材料与氧化物的复合材料,或者炭材料与导电聚合物的复合材料,能够将双电层电容与法拉第电容结合,既可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比电容,改变其充放电电压,又可提高其循环性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各种炭材料,如活性炭,碳纳米管等与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认为炭与导电聚合物的复合材料,尤其是性能优良的炭气凝胶,模板法制备的中孔炭,以及由金属或非金属碳化物与氯气等刻蚀剂反应制备的骨架炭与导电聚合物的复合材料是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孙林兵,刘晓勤,刘定华,淳远,朱建华. 新型介孔固体碱材料的合成*[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839-1846.
Sun Linbing Liu Xiaoqin Liu Dinghua Chun Yuan Zhu Jianhua. Synthesis of Novel Mesoporous Solid Base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839-1846.
介孔固体碱能够催化各式各样的化学反应,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望代替液体碱成为新一代环境友好催化材料。介孔材料的飞速发展为介孔固体碱的研制提供了契机,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已经采用不同途径合成出了多种类型的介孔固体碱材料。本文以主体材料作为线索,综述了在介孔氧化硅、介孔氧化铝、介孔氧化锆和介孔炭上产生碱性位的方法,描述了所制得固体碱的结构、性质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评价了这些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剖析了碱性位产生机理,并对介孔固体碱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马占芳,司国丽,初一鸣,陈颖. 三角银纳米柱的研究进展* [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847-1856.
Ma Zhanfang Si Guoli Chu Yiming Chen Ying. Advances on Triangular Silver Nanoprism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847-1856.
由于三角银纳米柱独特可调的光学性质及其在生物分子和无机离子检测等领域的重要应用前景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三角银纳米柱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三角银纳米柱的光学性质,几种主要的制备方法,三角银纳米柱的表面修饰、颗粒膜的制备以及在无机离子检测中的应用,并对三角银纳米柱在应用中存在的结构不稳定性问题以及现行的解决方法进行了综述。
王春,刘伟华,周欣,李越敏,李云鹏. 有机催化不对称[4+2]环加成反应*[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857-1868.
Wang Chun Liu Weihua Zhou Xin Li Yuemin Li Yunpeng. Organocatalytic Asymmetric [4+2] Cycloaddition Reaction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857-1868.
有机催化不对称合成反应是目前国内外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不对称[4+2]环加成(Diels-Alder)反应是合成光学活性环状化合物的有效手段,目前报道的催化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的有机催化剂主要有手性咪唑啉酮、手性Br?nsted酸、手性伯胺、金鸡纳碱衍生物等。本文对各类有机催化剂在有机催化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及不对称诱导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评述。
张怀平,陈鸣才.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聚合反应*[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869-1879.
Zhang Huaiping Chen Mingcai. Polymerization in Sur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869-1879.
本文对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中进行的聚合反应进行了综述。评述了ScCO2作为聚合反应介质的优点,以及在ScCO2中可进行的聚合反应类型,包括均相聚合、沉淀聚合、分散聚合、乳液及反相乳液聚合、阳离子聚合、开环聚合、熔融态缩聚、溶液-凝胶聚合、聚合物混合合成、链催化转移聚合、氧化-偶合反应聚合、氮氧自由基可控活性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电化学聚合、原子转移聚合与酶催化开环聚合两种活性聚合在ScCO2中同时聚合、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共聚合等。
周莅霖,况锦铭,袁金颖. 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表面接枝聚合制备磁性聚合物微球*[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880-1887.
Zhou Lilin Kuang Jinming Yuan Jinying. Preparation of Magnetic Hybrid Nanoparticles via Surface-Initiated Polymerization from Magnetite[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880-1887.
四氧化三铁聚合物微球因其结合了纳米四氧化三铁的超顺磁性和有机聚合物的多种特殊性质,如生物相容性、刺激响应性、荧光性,良好的分散性等,而在生物、医学、催化、分离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得到了深入研究。本文按聚合方法分类,综述了利用普通自由基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NMRP)、活性开环聚合(ROP)等方法在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表面进行接枝聚合制备磁性聚合物微球的研究进展。
曹晶,聂爱英,陈瑶函,王胜,陆豪杰,杨芃原. 糖蛋白/糖肽的分离富集方法* [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888-1894.
Cao Jing Nie Aiying Chen Yaohan Wang Sheng Lu Haojie Yang Pengyuan. Separation and Enrichment of Glycoproteins/Glycopeptide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888-1894.
蛋白质糖基化是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糖基化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作为蛋白质组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糖蛋白质组学是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而从复杂的生物样品体系中富集糖蛋白/ 糖肽是蛋白质糖基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就糖蛋白/糖肽分离富集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应用作了简要概述。这些方法包括常用的凝集素亲和法、硼酸法、肼化学法和亲水作用法,还包括分子筛法、强阳离子交换法等新方法。
姜萍,屈锋,谭信,李勤,耿利娜,邓玉林. 基于微流控芯片电泳的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895-1904.
Jiang Ping Qu Feng Tan Xin Li Qin Geng Lina Deng Yulin.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fluidic Chip Electrophoresis in 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Research[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895-1904.
用合适的手段表征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对于深刻理解生命过程的本质以及进行医药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将微流控芯片和毛细管电泳相结合的微流控芯片电泳技术具有快速、高效、高通量、样品用量少和易于整合等诸多优势。本文对近年来进行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结合常数测定以及结合动力学研究的微流控芯片电泳分离模式、分析方法和芯片检测方法分别做了介绍;简单对比了微流控芯片技术和微阵列生物芯片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技术;最后分析了微流控芯片技术目前的不足,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耿利娜,姜萍,徐建栋,车宝泉,屈锋,邓玉林. 纳米技术在毛细管电泳和微流控芯片电泳生物大分子分离中的应用* [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905-1921.
Geng Lina Jiang Ping Xu Jiandong Che Baoquan Qu Feng Deng Yulin. Applications of Nanotechnology in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and Microfluidic Chip Electrophoresis Biomolecular Separation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905-1921.
在分离领域,纳米技术主要以两种形式改善分离效果,一种是利用金、二氧化硅、聚合物、金属氧化物和碳纳米管等纳米材料,二是通过微机电加工、化学方法或者自组装技术构筑纳米障碍物和纳通道等纳米结构。本文对两种不同形式的纳米技术在毛细管电泳和微流控芯片电泳生物分离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陈金美,曾景斌,陈文锋,黄小丽,陈曦. 新型固相微萃取涂层的研究进展*[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922-1929.
Chen Jinmei Zeng Jingbin Chen Wenfeng Huang Xiaoli Chen Xi. Development of New Coatings for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922-1929.
作为一种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快速,灵敏和无需大量有机溶剂的优点,因此在分离分析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涂层是SPME技术的核心部分,其性能决定了SPME的性能和应用范围,因此发展新型涂层一直是SPME研究和应用工作的重点。近年来随着涂层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涂层。这些新型涂层的出现进一步拓宽SPME技术的应用范围。本文综述了近三年来SPME涂层的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新型涂层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刘晓博,李玉艳,尤启冬. β-酮脂酰-ACP合成酶(FabH)抑制剂研究进展[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930-1938.
Liu Xiaobo Li Yuyan You Qidong.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β-Ketoacyl-ACP Synthase Ⅲ(FabH) Inhibitor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930-1938.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对病原细菌的存活至关重要。近年来,在这一生物合成途径中所涉及的关键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β-酮脂酰-ACP合成酶Ⅲ(KAS Ⅲ,FabH)控制着细菌脂肪酸生物合成的起始步骤,普遍存在于病原体中且在人体中无其同源蛋白,成为新型抗菌药物靶标研究的热点。抑制FabH酶活性的小分子抑制剂有望成为对细菌具选择性而对人体无毒的广谱抗菌药。本文对脂肪酸的生物合成,FabH相关结构研究以及目前FabH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段章群,杜伟,刘德华. 生物酶法制备1, 3-甘油二酯[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939-1944.
Duan Zhangqun Du Wei Liu Dehua. Enzymatic Approach for 1, 3-Diacylglycerol Preparation[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939-1944.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食用含有1,3-甘油二酯(1,3-DAG)的油脂可以降低脂肪积累、防止体重增加。但是天然存在的1,3-DAG很少,所以1,3-DAG的制备尤显重要。相对于化学法,生物酶法合成1,3-DAG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产品质量好等优点,故近年来利用酶法合成1,3-DAG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生物酶法制备1,3-DAG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指出降低酶的生产成本、延长酶的使用寿命等措施有助于促进生物酶法工业化生产1,3-DAG。
陶占良,陈军. MAlH4(M=Li, Na)储氢材料*[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945-1953.
Tao Zhanliang Chen Jun. MAlH4(M=Li,Na ) Materials for Hydrogen Storage[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945-1953.
氢能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有望替代碳经济,而氢的储存是氢能应用的关键。近年来,研究集中在具有储氢容量高和可逆性好等优点的固态储氢材料上。许多新型储氢材料不断出现,其中以MAlH4(M=Li, Na)为代表的金属复合氢化物体系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储氢材料之一。本文综述了MAlH4(M=Li, Na)作为可逆储氢材料的研究现状,主要从吸放氢反应、储氢性能、反应机理、理论计算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指出其相关发展趋势。
贾超,原鲜霞,马紫峰.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作为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954-1962.
Jia Chao Yuan Xianxia Ma Zifeng.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 as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954-1962.
氢的储存对于21世纪氢经济时代的发展至关重要。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因具有纯度高、结晶度高、成本低、能够大批量生产和结构可控等优点,在气体存储尤其是氢的存储方面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详细综述了近年来MOFs类化合物(MOF-5、IRMOFs和MMOMs)作为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各种用于改善MOFs材料储氢性能的结构改性方法,总结了MOFs储氢材料在理论模拟计算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MOFs储氢材料目前存在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孙莞柠,应皆荣,黄震雷,姜长印,万春荣. 锂离子电池有机硫化物电极材料* [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963-1968.
Sun Wanning Ying Jierong Huang Zhenlei Jiang Changyin Wan Chunrong. Organic Sulfide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963-1968.
有机硫化物电极材料是一类新型高比容量的储能材料,通过S-S键的可逆断裂与键合进行释能与储能,主要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该材料包括有机二硫化物、有机多硫化物和硫化聚合物等。本文综述了有机硫化物电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材料的优势与不足,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如何提高现有材料的比容量并改善其循环性能是目前的研究重点。
盛显良,刘娜仁,翟锦,安丽平. 一维纳米材料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的应用*[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969-1979.
Sheng Xianliang Liu Naren Zhai Jin An Liping. Application of One-Dimensional Nanomaterials i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969-1979.
一维纳米材料以无序或有序、单一或复合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中,并展示其独特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基于一维纳米材料在DSSC中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电子高速公路概念”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综述了一维纳米材料在DSSC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光阳极中一维纳米材料的电子学特性和合成方法、光阳极的制备特点、电池性能及其优缺点等,并就一维纳米材料在DSSC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刘晓为,张博,张宇峰,张鹏. MEMS微型燃料电池* [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980-1986.
Liu Xiaowei Zhang Bo Zhang Yufeng Zhang Peng. MEMS-Based Micro Fuel Cell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980-1986.
随着微能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大,基于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技术的微型燃料电池由于其巨大应用前景逐渐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外微型燃料电池的应用概况,简要论述了将MEMS技术应用于微型燃料电池制作的可行性以及MEMS微型燃料电池的类型特点,并结合关键组件极板和膜电极,系统地总结了近几年来MEMS微型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最后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大力发展MEMS微型燃料电池的迫切需求。
彭先佳,贾建军,栾兆坤,王军. 碳纳米管在水处理材料领域的应用*[J]. 化学进展, 2009, 21(09): 1987-1992.
Peng Xianjia Jia Jianjun Luan Zhaokun Wang Jun. Water Treatment Materials Based on Carbon Nanotube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 21(09): 1987-1992.
碳纳米管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一类碳材料,近年来逐渐成为水处理材料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就碳纳米管在水处理材料领域应用研究进展作综合论述,介绍了基于碳纳米管水处理材料改性和制备方法,总结了碳纳米管用于水处理吸附材料、光催化降解复合材料、吸附材料载体以及湿式氧化催化剂载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碳纳米管作为吸附材料、吸附材料/催化材料载体以及碳纳米管用于光催化降解复合材料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