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上峰 刘富品 陈传宝 章文峰. 新型内嵌混合金属氮化物原子簇富勒烯的合成、结构与性质*[J]. 化学进展, 2010, 22(10): 1869-1881.
内嵌混合金属氮化物原子簇富勒烯的发现极大地扩展了内嵌富勒烯家族。内嵌混合金属氮化物原子簇富勒烯是一类新型的内嵌富勒烯,其内嵌物为由2-3种不同的金属组成的氮化物原子簇。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型内嵌混合金属氮化物原子簇富勒烯的发现、合成和分离方法,并对目前所分离出来的内嵌混合金属氮化物原子簇富勒烯进行了分类。然后总结了目前所报导的内嵌混合金属氮化物原子簇富勒烯的结构表征手段,对于不同的内嵌混合金属氮化物原子簇富勒烯的分子结构分别进行了阐述。最后着重讨论了内嵌混合金属氮化物原子簇富勒烯的特殊电子性质以及物理和化学性质。本文还对内嵌混合金属氮化物原子簇富勒烯潜在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在内嵌具有不同物理性质的两到三种金属原子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内嵌混合金属氮化物原子簇富勒烯有可能兼具不同金属原子各自的性质,从而成为多功能综合的功能材料。
孙亮 许悠佳 曹青青 胡冰清 王超 荆国华. 氧化锰基催化剂低温NH3选择性还原NOx反应及其机理*[J]. 化学进展, 2010, 22(10): 1882-1900.
近年来,氧化锰基催化剂由于在低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NOx反应中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活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氧化锰基催化剂低温NH3-SCR反应的研究进展,分别分析了氧化锰的氧化态、晶体结构和表面结构以及掺杂离子和载体类型等因素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高的氧化态的锰和高比表面积的催化剂有利于低温NH3-SCR反应;金属离子如铈、铬、铁、铜和锡等的掺杂可以提高NOx的转化率和/或N2选择性;具有独特性能的载体如TiO2或硅铝分子筛等可以进一步提高氧化锰基催化剂的抗湿和抗硫性能等。本文同时分别对活化NH3、NO或同时活化NO和NH3的低温NH3-SCR反应机理进行了详细总结, 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在氧化锰基催化剂上很多低温NH3-SCR反应,Eley-Rideal、Langmuir-Hinshelwood以及Mars-van Krevelen 机理可能是同时存在的。本文最后论证和指出了氧化锰基催化剂低温NH3-SCR反应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吴国友 程璇 余煜玺 张颖. 常压干燥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J]. 化学进展, 2010, 22(10): 1892-1900.
二氧化硅气凝胶是典型的纳米多孔轻质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性能并在许多领域存在潜在的应用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传统上采用超临界干燥工艺,但此工艺成本高、工艺复杂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实现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大批量生产和商品化应用,研究低成本常压干燥制备技术非常必要。目前常压干燥制备工艺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常压干燥制备方法及其特点,并概述了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材料制备的最新研究进展。以纤维和聚和物为增强体的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材料改善了气凝胶的力学性能,进一步扩宽了其应用范围。
张居正 高善民 黄柏标 戴瑛 王菊 卢娟. 特殊形貌CdSe纳米晶的制备*[J]. 化学进展, 2010, 22(10): 1901-1910.
CdSe纳米晶是II-VI族半导体中研究最多的材料之一,由于其发射波长随纳米晶的尺寸而改变,从而可以覆盖从绿到红的宽光谱范围,因此CdSe纳米晶可以应用于生物标记和荧光显示等领域,各种制备CdSe纳米晶的方法也应运而生。因制备方法的不同,所得CdSe纳米晶的粒径、相结构及形貌也不同,进而影响CdSe纳米晶的性质。本文归纳了7种典型的制备一些特殊形貌的CdSe纳米晶的最新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作了简单评价。最后,对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邵燕 姚楠 卢春山 吕德义 刘化章 李小年. 用于选择性合成清洁液体燃料的钴基F-T合成催化剂*[J]. 化学进展, 2010, 22(10): 1911-1920.
在传统F-T合成(Fischer-Tropsch synthesis)中,烃类产物受到Anderson-Schulz-Flory (ASF)方程的控制,这使得烃类产物分布宽,不具有选择性。因此,如何突破ASF产物分布控制,实现以合成气为原料,高选择性合成特定碳数范围内的烃类产品是F-T合成研究领域中的前沿和热点之一。本文以钴基负载型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和载体孔结构与F-T合成产物分布之间的关联为探讨重点,综述了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陈传东 翟尚儒 翟滨 王少君 安庆大 孙予罕. 功能离子液体/氧化硅基多孔复合材料*[J]. 化学进展, 2010, 22(10): 1921-1928.
利用有巨大界面特征和发达孔道结构的氧化硅基多孔材料作为功能离子液体的载体,不仅可实现离子液体的固相化从而解决均相离子液体分离难的瓶颈,而且也可增加离子液体的比表面积进而提高离子液体的使用效率和稳定性;探索结合离子液体和氧化硅基多孔材料双重优点的目标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离子液体/氧化硅基多孔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其合成手段的有效性,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袁跃华 田茂忠 冯锋 孟双明 白云峰. 罗丹明类阳离子荧光探针研究进展*[J]. 化学进展, 2010, 22(10): 1929-1939.
罗丹明类荧光染料由于具有摩尔消光系数高、光稳定性好、荧光量子产率高、较长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等优异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能,现已成为制备荧光探针的一种理想材料之一。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基于螺酰胺环“关-开”机理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机理的罗丹明类Cu2+、Hg2+、Fe3+、Cr3+等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性能及其在阳离子分析方面的研究。介绍了具有良好细胞膜渗透性以及对细胞无毒副作用的罗丹明类阳离子荧光探针在活体或活细胞中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这类荧光探针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李佩佩 刘莉. 应用有机大环超分子结构进行CO2的吸附与转化*[J]. 化学进展, 2010, 22(10): 1940-1951.
吸附和转化二氧化碳不仅可以消除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且可以实现碳资源的有效利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从物理吸附和化学转化两方面综述了典型的有机大环超分子结构 (冠醚、环糊精、杯芳烃和葫芦脲) 应用于二氧化碳吸附和转化方面的进展。大环超分子结构具有特定的空腔结构,并且能够通过自组装形成具有纳米多孔特性的超分子材料。本文概述了尺寸、形状各异的有机大环结构、衍生物及其组装材料在选择性地吸附和分离二氧化碳方面的研究。同时,也介绍了有机大环超分子结构作为反应物、催化剂或共催化剂参与下,二氧化碳与胺、环氧化物、醇、酚盐等发生的化学反应,这些转化实现了化学固碳和功能材料的制备。该综述展示了有机大环超分子结构的分子识别、组装等特性在二氧化碳吸附与转化中的独特应用,并探讨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王荣民 朱永峰 何玉凤 李岩 毛崇武 何乃普. 金属卟啉蛋白质结合体的结构与功能*[J]. 化学进展, 2010, 22(10): 1952-1963.
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和金属卟啉是典型的生物高分子和金属配合物,而且绝大部分蛋白质与金属卟啉是通过形成结合体共同发生作用的,因此,研究天然金属卟啉蛋白质结合体的结构与功能并进行人工模拟受到关注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在对蛋白质与金属卟啉的结构与类型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综述了 金属卟啉与蛋白质的天然结合体,如细胞色素P-450、过氧化物酶、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及脑红蛋白等。总结了金属卟啉与蛋白的人工结合体,如原卟啉、血卟啉及其衍生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体;合成水溶性与不溶性金属卟啉与白蛋白的结合体。介绍了人工合成蛋白,即基因重组蛋白与合成金属卟啉的结合体,如用做人工合成血液的栏式铁卟啉白蛋白结合体。到目前为止,不但金属卟啉可以合成,而且白蛋白、血红蛋白也可以通过基因重组进行人工合成。金属卟啉蛋白质结合体已应用于制备人工血液、疾病检测、治疗,及光解水产氢等多个领域。
王丽丽 赵伟宁 段征. K4[Fe(CN)6]作为氰源在氰基化反应中的应用**[J]. 化学进展, 2010, 22(10): 1964-1972.
过渡金属催化氰基化反应成为合成芳基腈化物的重要手段之一。2004年,无毒、廉价的K4[Fe(CN)6]首次被用来代替传统的KCN、NaCN及CuCN等作为氰源用于芳基卤代物的氰基化反应。K4[Fe(CN)6]作为氰源时无需复杂的预处理,其6个氰根均可参与反应。该反应为氰基化反应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迅速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青睐。K4[Fe(CN)6]用于氰基化反应的研究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K4[Fe(CN)6]作为氰源用于卤代芳烃和芳基氟代磺酸酯的氰基化反应。主要介绍了在钯催化剂和铜催化剂作用下,以K4[Fe(CN)6]为氰源的氰基化反应在配体、反应介质和底物适用范围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安众福 陈润锋 史慧芳 马琮 石乃恩 黄维. 联萘酚衍生物的光电功能及其应用*[J]. 化学进展, 2010, 22(10): 1973-1982.
联萘酚及其衍生物具有C2轴不对称性、修饰位点多、手性构型高度稳定等特点,在分子或离子识别、有机电致发光(OLED)、非线性光学以及分子机器等光电功能材料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依据联萘酚衍生物光电功能材料分子结构的不同,总结了其结构修饰的设计原理、修饰方法及其应用,评述了各位点修饰材料的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关系:单位点及多位点修饰的联萘酚,主要是通过氢键作用、光诱导电子转移(PET)等机理实现分子或离子识别,多应用于荧光化学传感器;双位点修饰的联萘酚,主要是利用扭转非平面结构和π共轭特性等调节光电性能,广泛应用于OLED;同样,基于C2轴不对称性和手性诱导特性,联萘酚衍生物在非线性光学以及分子机器等领域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最后,展望了联萘酚类光电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王晓伟 刘景富 阴永光. 有机磷酸酯阻燃剂污染现状与研究进展*[J]. 化学进展, 2010, 22(10): 1983-1992.
近年来,溴代阻燃剂在世界范围逐步禁用,作为其主要替代产品的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的生产与使用均有大幅度增长。因此,有机磷酸酯类物质也被引入环境中,由此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也逐步引起了环境科学工作者的关注,成为新型有机污染物研究的又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的研究现状,包括有机磷酸酯类物质的污染现状、毒性以及分析方法,希望对我国开展该类物质的环境研究提供借鉴。
董缙 姚硕蔚 徐云根.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J]. 化学进展, 2010, 22(10): 1993-2002.
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治疗是当前有关肿瘤的热点研究领域,目前已经有数种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上市。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甚至使肿瘤消退。此类药物的研究开发可为肿瘤患者提供高效、低毒,并且抗瘤谱更广的药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间接血管生成抑制剂,此类药物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的药物是目前最成功的一类血管生成抑制剂。其次介绍了直接血管生成抑制剂,使用这类药物更有可能避免间接抑制剂所引起的血管生成援救反应。然后在其他途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部分,本文详细介绍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的沙利度胺及其衍生物。最后,本文分析讨论了这类药物的开发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如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新理论的挑战和耐药性等,并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吴翠明 肖新乐 崔鹏 徐铜文. 杂化离子膜的制备和应用*[J]. 化学进展, 2010, 22(10): 2003-2013.
杂化离子膜(包括有机-无机和无机-有机杂化膜)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已快速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该种膜在燃料电池、电化学分析和传感、电膜分离过程、扩散渗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作者所在课题组相关方面的工作,综述了近5年来杂化离子膜制备和应用技术进展,重点包括溶胶-凝胶(sol-gel)法、共混法、原位渗入和沉积法等制备方法,以及杂化离子膜在燃料电池、电化学分析和传感器、电渗析膜、扩散渗析膜分离、以及超滤、纳滤、渗透汽化等其他方面的应用。最后对近年来的发展提出了看法和总结。
姚臻 戴斌斌 刘少杰 曹堃 傅建松 谢家明. 乙烯和降冰片烯加成共聚合催化体系*[J]. 化学进展, 2010, 22(10): 2024-2032.
在C5系列的综合利用中近年来倍受关注的环烯烃共聚物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端产品之一。本文评述了用于乙烯和降冰片烯类共聚合体系新型加成催化剂的最新进展,包括茂金属催化剂、非茂金属催化剂和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三大类。开发新型半夹心型催化剂是茂金属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主要有两类:1.限定几何构型催化剂(CGC);2. Cp’MX3和Cp’M(R)X2 (Cp’=茂基或取代茂基;M=Ti, Zr, Hf;X=卤素或烷基;R=OAr, NR2, NPR3)。非茂金属催化剂则具有亲电能力更强的活性中心及更开放的配位空间,通常具有更高的NB插入率,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类活性聚合的特征。而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由于对氧(或Lewis酸)更不敏感,导致对极性基团有更好的耐受性。此外,重点围绕配体结构对催化特性的影响,如何提高分子量和环烯烃的有效插入率及其序列结构的调控等进行了对比和剖析,并展望其今后发展趋势。
刘世洪 高放 高镱萌 侯莹 李红茹 张胜涛. 枝状体系中分子内光诱导能量转移*[J]. 化学进展, 2010, 22(10): 2033-2052.
枝状分子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其光化学与光物理研究尤为引人注目。本文重点介绍了近二十年来报道的具有光诱导分子内能量转移的枝状分子的化学结构特点,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光诱导分子内能量转移效率的影响;阐述了可以根据能量给体与受体的性质,利用化学策略对枝状体的分子内光诱导能量转移进行调控;概括了具有光诱导分子内能量转移性质的枝状分子的目前应用领域;总结了枝状体中分子内能量转移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展望了具有分子内能量转移的枝状分子的发展方向
涂亮亮 贾春阳 翁小龙 邓龙江 唐武. 导电聚合物电致变色材料*[J]. 化学进展, 2010, 22(10): 2053-2059.
由于在电致变色、显示、军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电致变色材料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聚苯胺(PANI)类、聚噻吩(PTh)类、聚吡咯(PPy)类及复合导电聚合物电致变色材料的性能及其研究进展,同时简单地叙述了这些材料作为电致变色材料的应用前景,指出具有丰富颜色变化、良好的稳定性及成膜性的共聚物及有机/无机复合导电聚合物材料是未来电致变色材料发展的方向。
杨鑫 杨世迎 邵雪婷 王雷雷 牛瑞. 活性炭催化过氧化物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J]. 化学进展, 2010, 22(10): 2071-2078.
活性炭(AC)能够催化过氧化氢(H2O2)释放出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过二硫酸盐(PS)与H2O2结构上相似,因此PS也有可能被AC催化产生强氧化性的硫酸根自由基SO4−•。AC催化无机过氧化物(H2O2或PS)将发展成为一类新型高级氧化技术。AC催化H2O2联合体系包括AC/H2O2,AC/Fenton,AC/H2O2/紫外光,,AC/H2O2/微波,AC/湿式H2O2氧化;AC催化AC/PS联合体系包括 AC/PS,AC/PS/金属离子, AC/PS/ 微波。AC过氧化联合体均可高效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本文在首次综述AC/过氧化物联合体系处理有机污染物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AC和过氧化物的相互作用,并对该类高级氧化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