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怡雪, 李诗诗, 马晓双, 刘小金, 丁建军, 王育乔. 表界面调制增强铋基催化剂的光生载流子分离和传输[J]. 化学进展, 2023, 35(4): 509-518.
Yixue Xu, Shishi Li, Xiaoshuang Ma, Xiaojin Liu, Jianjun Ding, Yuqiao Wang. Surface/Interface Modulation Enhanced Photogenerated Carrier Separation and Transfer of Bismuth-Based Catalyst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3, 35(4): 509-518.
光催化是一种理想的洁净能源生产和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在推动未来“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和调整我国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层状结构的铋基催化剂因其具有合适的禁带宽度所以在光催化领域中备受关注。然而,低效率的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与传输过程却限制了其光催化活性。本文简要地总结了通过表界面调控增强铋基催化剂光生载流子分离与传输效率的策略,包括形貌调控、缺陷工程、杂原子掺杂和异质结构建等。特别地,从电子和几何结构角度分析了上述策略对增强铋基催化剂内建电场的强度、构筑内部高效载流子传输通道和延长载流子寿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设计具有高效载流子分离和传输效率的催化剂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最后,分析了不同表面界面策略提高载流子分离和传输效率的具体原因以及铋基催化剂在工业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钱雪丹, 余伟江, 付濬哲, 王幽香, 计剑. 透明质酸基微纳米凝胶的制备及生物医学应用[J]. 化学进展, 2023, 35(4): 519-525.
Xuedan Qian, Weijiang Yu, Junzhe Fu, Youxiang Wang, Jian Ji. Fabrication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 of Hyaluronic Acid Based Micro- and Nanogel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3, 35(4): 519-525.
透明质酸是天然细胞外基质成分之一,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强大的保水能力。基于透明质酸的微纳米凝胶具有尺寸可调、易于修饰、柔软可变形且能保持结构完整的特点,不仅能满足大多数本体凝胶的应用需求,且因其小尺寸的特征又拥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生物医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透明质酸基微纳米凝胶的制备方式及其在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
王新月, 金康. 多肽及蛋白质的化学合成研究[J]. 化学进展, 2023, 35(4): 526-542.
Xinyue Wang, Kang Jin. Chemical Synthesis of Peptides and Protein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3, 35(4): 526-542.
多肽与蛋白质作为生物体内的活性物质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在信号传递、能量利用、免疫应答等基础生理过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获得一定数量高纯度的多肽和蛋白质是研究其结构、生物学功能以及开发相关药物的重要前提。天然多肽与蛋白质的来源主要有动植物的组织器官、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等。目前,自然提取、重组技术和化学合成是多肽与蛋白质的主要获得途径。相较于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分离和基因重组表达,化学合成能够方便地在多肽与蛋白质的任意位点引入非天然氨基酸或特定类型的翻译后修饰基团,如糖基化、磷酸化、荧光团及光交联反应基团等,极大地促进了多肽与蛋白质在基础医学及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发展。本综述全面介绍了多肽与蛋白质的各种化学合成研究策略,并讨论了这些策略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应用价值,旨在为多肽及蛋白质的合成研究提供参考。
杨越, 续可, 马雪璐. 金属氧化物中氧空位缺陷的催化作用机制[J]. 化学进展, 2023, 35(4): 543-559.
Yue Yang, Ke Xu, Xuelu Ma. Catalytic Mechanism of Oxygen Vacancy Defects in Metal Oxide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3, 35(4): 543-559.
金属氧化物由于其良好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在实验和工业催化领域已被广泛研究,用于一些重要的反应过程如CO2还原、水煤气转化、氮还原反应、析氧反应等。现已证明,很多金属氧化物的缺陷是发生催化反应的活性位点,其中氧空位缺陷的作用最具代表性。氧空位缺陷作为一种重要的点缺陷可以影响材料的局域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从而影响其催化活性,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从金属氧化物中氧空位缺陷的形成机制出发,介绍其分类及调控策略,重点综述了氧空位缺陷在热催化、电催化和光催化反应中的作用特点及催化反应机制,最后对具有非金属空位缺陷催化剂的潜在应用及未来挑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陈一明, 李慧颖, 倪鹏, 方燕, 刘海清, 翁云翔. 含儿茶酚基团的湿态组织粘附水凝胶[J]. 化学进展, 2023, 35(4): 560-576.
Yiming Chen, Huiying Li, Peng Ni, Yan Fang, Haiqing Liu, Yunxiang Weng. Catechol Hydrogel as Wet Tissue Adhesive[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3, 35(4): 560-576.
湿态粘附作用对于生命的孕育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凝胶是一类兼具固液特性的智能材料,组织粘附水凝胶因多功能性和生物相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伤口闭合和修复、细胞工程、组织工程等领域。然而,湿态组织表面的水合层阻碍了组织粘附水凝胶与组织表面形成界面粘附键。面对这一挑战,受海洋贻贝足丝蛋白中DOPA的儿茶酚基团是水下粘附的关键结构的启发,含儿茶酚基团的湿态组织粘附水凝胶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综述介绍了贻贝足丝蛋白(Mfps)的结构及湿态粘附机理,并将儿茶酚衍生物分为天然Mfps或利用基因工程合成的Mfps、含儿茶酚基团的小分子化合物、儿茶酚基团改性的天然高分子以及含儿茶酚基团的合成功能高分子;随后,概述近十年含儿茶酚基团的湿态组织粘附水凝胶在组织创口修复材料、生物涂层材料、靶向型药物输送材料、生物电子设备材料的研究进展;文末,展望了此类水凝胶材料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刘振东, 潘嘉杰, 刘全兵. 机器学习在设计高性能锂电池正极材料与电解质中的应用[J]. 化学进展, 2023, 35(4): 577-592.
Zhendong Liu, Jiajie Pan, Quanbing Liu. Application of Machine Learning in the Design of Cathode Materials and Electrolytes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 Batterie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3, 35(4): 577-592.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机器学习(ML)与化学学科领域的交叉,ML技术与电池领域的结合激发了更有前途的电池开发方法,尤其在电池材料设计、性能预测、结构优化等方面的应用愈加广泛。应用ML可以有效地加速电池材料的筛选进程并预测锂电池(LBs)的性能,从而推动LBs的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ML的基本思想及其在LBs领域中几种重要的ML算法,之后讨论了传统模拟计算方法与ML方法各自的误差表现及分析,借此来提高LBs专家对ML方法的理解。其次,重点介绍了ML在电池材料实际开发中的应用,包括正极材料、电解质、材料多尺度模拟及高通量实验(HTE)等方面,借此介绍ML方法在电池领域应用的思想和手段。最后,总结了ML方法在锂电池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本综述旨在阐明ML在LBs开发中的应用,并为先进LBs的研究提供借鉴。
邵月文, 李清扬, 董欣怡, 范梦娇, 张丽君, 胡勋. 多相双功能催化剂催化乙酰丙酸制备γ-戊内酯[J]. 化学进展, 2023, 35(4): 593-605.
Yuewen Shao, Qingyang Li, Xinyi Dong, Mengjiao Fan, Lijun Zhang, Xun Hu. Heterogeneous Bifunctional Catalysts for Catalyzing Conversion of Levulinic Acid to γ-Valerolactone[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3, 35(4): 593-605.
乙酰丙酸是重要的生物质衍生物,通过多相双功能催化剂催化转化其制备γ-戊内酯(GVL)成为生物精炼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贵金属以及非贵金属双功能催化剂催化乙酰丙酸及其酯直接加氢制备GVL,以及金属负载型、改性分子筛和混合金属氧化物等双功能催化剂催化乙酰丙酸及其酯转移加氢制备GVL。在双功能催化剂作用下,乙酰丙酸及其酯通过羰基加氢和后续内酯化反应两个过程生成GVL。本文详细研究了不同双功能催化剂中活性位点在反应路径中的重要性,讨论了不同双功能催化剂在乙酰丙酸加氢转化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并对未来双功能催化剂的开发和GVL的合成进行展望。
王丹丹, 蔺兆鑫, 谷慧杰, 李云辉, 李洪吉, 邵晶. 钼酸铋在光催化技术中的改性与应用[J]. 化学进展, 2023, 35(4): 606-619.
Dandan Wang, Zhaoxin Lin, Huijie Gu, Yunhui Li, Hongji Li, Jing Shao. Mod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i2MoO6 in Photocatalytic Technology[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3, 35(4): 606-619.
目前,生态污染和能源短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绿色、低碳的光催化技术对解决环境及能源问题具有战略性意义。作为三元奥里维里斯型(Aurivillius)化合物,Bi2MoO6凭借独特的层状结构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高的载流子复合率限制了其在光催化技术中的应用。本文重点总结概括对Bi2MoO6基光催化剂性能改性的策略,如表面结构调控、缺陷工程、金属沉积、构建异质结及光敏化处理。在诸多改性策略中重点论述Bi2MoO6基异质结的构建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对Bi2MoO6基光催化剂当前在光催化技术中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加快Bi2MoO6基光催化剂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余抒阳, 罗文雷, 解晶莹, 毛亚, 徐超. 锂离子电池释热机理与模型及安全改性技术研究综述[J]. 化学进展, 2023, 35(4): 620-642.
Shuyang Yu, Wenlei Luo, Jingying Xie, Ya Mao, Chao Xu. Review on Mechanism and Model of Heat Release and Safety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of Lithium-Ion Batterie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3, 35(4): 620-642.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功率密度高、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储能系统、航空航天等领域。然而近年来以电池热失控相关的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安全事故频发,引起高度关注。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高安全性是推动电池大规模应用的首要保障,以电池产热特性、热失控机理、防护和抑制方法为核心的研究成为近几年电池热安全领域的热点。因此,本文对电池热安全领域的核心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综述。首先讨论电池在常规工况下的产热特性、热失控链式放热反应以及三种滥用条件下的电池失效机理;其次,阐述电池电化学-热耦合模型以及热失控模型的机理方程、构建、应用及演化;再次,介绍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以及集流体安全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做出展望,为提升锂离子电池的本征安全性,防止热失控提供思路和方向。
李佳烨, 张鹏, 潘原. 在大电流密度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中的单原子催化剂[J]. 化学进展, 2023, 35(4): 643-654.
Jiaye Li, Peng Zhang, Yuan Pan. Single-Atom Catalysts for Electrocatalytic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at High Current Densitie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3, 35(4): 643-654.
二氧化碳电还原(ECR)是一种环境友好的能源转换方式,可以将CO2转化为各种具有高附加值的燃料或化学品,但是在大电流密度下通常存在反应活性、产物选择性和长周期稳定性差的问题。单原子催化剂具有高选择性、高催化活性和高原子利用率等优点,在ECR过程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如何设计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长周期稳定性的单原子催化剂用于大电流密度下电催化CO2还原成为该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本文综述一系列单原子催化剂在大电流密度下的ECR反应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增强单原子催化剂在大电流密度下ECR性能的活性、产物选择性及长周期稳定性调控机制,为系统设计和制备ECR单原子催化剂提供了思路,并对ECR单原子催化剂工业化应用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