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English
新闻公告
More
化学进展 2022, No.10 上一期 后一期 返回主页

本刊导览

综述与评论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雌激素受体表达与转录激活的调控效应及分析技术
任志华, 杨晓溪, 孙振东, 任婧, 桑楠, 周群芳, 江桂斌
2022, 34 (10): 2121-2133 | DOI: 10.7536/PC220215
出版日期: 2022-10-24
摘要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种类繁多,来源复杂,环境污染普遍,对野生动物与人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暴露。EDCs可通过调控机体内分泌系统,干扰心血管、生殖、神经等多个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机体代谢综合征、肥胖症、神经毒性、生殖发育毒性和癌症等的发生发展。污染物调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s, ERs)产生内分泌干扰效应是当前EDCs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围绕ERs的基本生理特征、ERs表达与转录激活的分析检测技术,及EDCs调控不同组织来源ERs的生物学意义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从ERs激动/拮抗效应的角度,为新型化学品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筛选及分子机制解析提供科学思路。

环张力促进的叠氮-炔环加成反应
廖伊铭, 吴宝琪, 唐荣志, 林峰, 谭余
2022, 34 (10): 2134-2145 | DOI: 10.7536/PC220103
出版日期: 2022-10-24
摘要

近年来,点击化学中的环张力促进的叠氮-炔环加成(SPAAC)反应由于具有高效快速、高选择性和生物正交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SPAAC反应不需要光、热、超声和催化剂等额外的刺激,反应的驱动力来源于高张力的活泼环状炔烃,因此合理设计环状炔烃是SPAAC反应的关键。本文详细归纳了不同环数目的环状炔烃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总结参与SPAAC的稳定环状炔烃,并讨论了它们参与SPAAC反应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本文还介绍了目前应用广泛的代表性环状炔烃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最后,对无铜催化的SPAAC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展望。

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的光物理行为及性能预测
张业文, 杨青青, 周策峰, 李平, 陈润锋
2022, 34 (10): 2146-2158 | DOI: 10.7536/PC211229
出版日期: 2022-10-24
摘要

热激活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TADF)材料由于三线态激子可通过反系间窜越(Reverse intersystem crossing, RISC)转换为单线态激子,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中理论上可达到100%的激子利用率而被广泛关注。但实验上开发设计高性能TADF材料较为复杂且研究周期较长,理论研究可以从本质上建立材料结构-性能的关系,预测材料的性质并提供一定的分子设计策略。本文围绕高性能TADF材料的开发,从发光原理出发,系统阐述了分子的设计策略及光物理参数如材料单-三线态能级差(Single-triplet energy gap, ΔEST)、系间/反系间窜越速率、吸收/发射光谱、辐射/非辐射速率等的计算原理、计算方法和研究进展。最后我们探讨了TADF材料理论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TADF材料的理论研究综述和研究前景的展望,期待吸引更多的研究工作者,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和突破。

低共熔溶剂在高分子合成中的应用
李金涛, 张明祖, 何金林, 倪沛红
2022, 34 (10): 2159-2172 | DOI: 10.7536/PC220306
出版日期: 2022-10-24
摘要

低共熔溶剂(DES)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低熔点混合溶剂,其熔点显著低于每一个单纯组分的熔点,可被视为一种新的离子液体。与传统有机溶剂相比,DES具有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易于制备、毒性低、生物可降解等优点,并已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反应介质被广泛用于萃取分离、无机合成、有机合成和离子凝胶等领域。近年来,DES在高分子合成中的应用也吸引了广泛的研究兴趣。本综述从简述DES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出发,重点介绍它们用于缩合聚合、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电化学聚合、开环聚合和氧化聚合等高分子合成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纤维素基生物质催化转化制备二醇
吴巧妹, 杨启悦, 曾宪海, 邓佳慧, 张良清, 邱佳容
2022, 34 (10): 2173-2189 | DOI: 10.7536/PC220236
出版日期: 2022-10-24
摘要

生物质作为最有潜力替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资源之一,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纤维素基生物质是催化转化为各种燃料和化学品的重要原料。近年来,二醇(包括乙二醇、丙二醇和丁二醇等)作为燃料和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市场需求很大。传统制备二醇是以化石能源为原料,存在原料不可再生和环境污染大等缺点。因此采用非化石原料途径制备二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以纤维素基生物质催化制备二醇是克服化石燃料短缺和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以纤维素基生物质(纤维素、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为原料催化转化制备二醇的研究现状,对反应途径、反应机理、催化剂稳定性和反应溶剂类型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上对利用纤维素基生物质原料催化制备二醇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金属/非金属元素掺杂提升原子级分散碳基催化剂的氧还原性能
孟鹏飞, 张笑容, 廖世军, 邓怡杰
2022, 34 (10): 2190-2201 | DOI: 10.7536/PC220214
出版日期: 2022-10-24
摘要

原子级别分散的过渡金属和氮共掺杂碳基催化剂(M-Nx-C)具有反应活性好、选择性高、制备容易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取代价格昂贵的铂催化剂用作燃料电池阴极的一类非贵金属催化剂。然而,该类催化剂在阴极侧氧还原反应过程中存在活性位点密度较低、耐久性不足的问题制约了其在燃料电池中的实际应用。研究表明,通过多种金属/非金属元素的掺杂调控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与空间构型可显著提升M-Nx-C催化剂的氧还原活性和稳定性,已成为掺杂碳基催化剂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多种金属/非金属元素掺杂提升M-Nx-C碳基催化剂性能方面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金属元素掺杂、非金属元素掺杂等研究。文章进一步总结和指出了M-Nx-C碳基催化剂面临的问题及挑战,并对其发展前景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微结构化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性能增强机制、实现方法与应用优势
赵静, 王子娅, 莫黎昕, 孟祥有, 李路海, 彭争春
2022, 34 (10): 2202-2221 | DOI: 10.7536/PC220117
出版日期: 2022-10-24
摘要

柔性压力传感器具有易共形、高灵敏、快响应等特点,是发展物联网、可穿戴电子、触觉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关键核心器件。通过敏感功能材料开发、功能层微结构设计、微纳制造方法优化等策略,可提升柔性压力传感器的综合性能,扩张其应用场景。其中,功能层微结构的创新设计被普遍认为是增强柔性传感器性能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微结构化的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最新研究进展,围绕微结构对于柔性压力传感器性能增强的机制、微结构的设计与实现方法以及微结构化柔性压力传感器在人机交互、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力刺激响应发光聚合物
李庚, 李洁, 姜泓宇, 梁效中, 郭鹍鹏
2022, 34 (10): 2222-2238 | DOI: 10.7536/PC211227
出版日期: 2022-10-24
摘要

具有力刺激响应发光特性的聚合物材料是刺激响应发光材料的重点研究方向,在聚合物力化学、应力检测、聚合物损伤监控、特种包装材料等领域受到了化学家和材料学家的广泛关注。这类材料通常是将具有力刺激响应发光特性的小分子作为发光力敏团,通过化学键合或物理掺杂的方式引入聚合物基体中制备得到。力刺激作用通过聚合物基体传导到发光力敏团,引起发光信号变化,实现力刺激响应发光。本文结合发光力敏团的力刺激响应发光原理和力刺激响应发光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对力刺激响应发光聚合物进行了综述,期望对力刺激响应发光聚合物的研发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借鉴。

MXenes的制备及其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康淳, 林延欣, 景远聚, 王新波
2022, 34 (10): 2239-2253 | DOI: 10.7536/PC220122
出版日期: 2022-10-24
摘要

MXenes是一类新型的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或碳氮化物,是由Mn+1AXn相物质(MAX相)通过剥离而得到的单层或薄层纳米片。独特的二维层状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出色的导电性、机械稳定性和磁性等性能,使MXenes迅速成为研究热点,并已广泛应用于储能、催化、吸附等众多领域。本文总结介绍了二维材料MXenes的制备方法,并重点综述其近年来在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如吸附重金属、吸附放射性金属、吸附有机物、二氧化碳的选择性吸附、光催化、电催化、膜分离、传感器、生物活性、电磁吸收与屏蔽等进行了总结与回顾,最后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

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的表界面性质调控
杨林颜, 郭宇鹏, 李正甲, 岑洁, 姚楠, 李小年
2022, 34 (10): 2254-2266 | DOI: 10.7536/PC220101
出版日期: 2022-10-24
摘要

合成气经费托合成(Fischer-Tropsch synthesis,FTs)转化为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是解决煤炭等资源清洁利用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现代煤化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降低石油进口依赖度,保证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钴基催化剂因活性高、链增长活性强、CO2选择性低、寿命长等而成为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FTs催化剂之一。如何通过调控表界面性质来打破还原度和分散度的依赖关系,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以及一定碳链范围内的产物选择性依然是高效钴基FTs催化剂开发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分别从结构敏感性(尺寸和晶面效应)、金属-载体间相互作用和限域效应三个方面阐述钴基FTs催化剂表界面性质调控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钴基FTs催化剂微观结构设计及反应性能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蛋白质-多糖复合体系在活性物质传递中的应用
陈雅琼, 宋洪东, 吴懋, 陆扬, 管骁
2022, 34 (10): 2267-2282 | DOI: 10.7536/PC220131
出版日期: 2022-10-24
摘要

蛋白质-多糖复合体系作为生物活性物质传递系统的壁材,有着人工合成聚合物或无机物等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多重优势。本文就蛋白质和多糖之间的连接方式及蛋白质-多糖复合体系形成传递系统的多种形式进行了综述,以及对此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结合蛋白质和多糖的结构特点,二者之间的链接方式分为非共价结合的物理共聚,和共价结合的美拉德偶联、化学交联、酶催化交联等方式,文中分别对各种连接方式的原理和机理,以及其影响因素做了深入阐述。以蛋白质-多糖复合体系为壁材对活性物质的传递形式大体上分成乳化系统、胶束、纳米凝胶、分子复合物以及壳核结构等系统。不同的活性物质的特征和传递需求,可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结构的蛋白质和多糖种类以及二者的连接方式和传递系统的形式。并且,随着研究的逐步发展和推进,此领域的发展趋势朝着智能化和靶向性的方向进行。目前活性物质的蛋白质-多糖复合体系的传递系统,还依然面临着系统设计、评价和应用等多方面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更全面更深入了解认识其对活性物质影响和功效的基础上,安全合理地设计和深入细致地评价活性成分的传递系统。

Cs2CO3辅助钯催化X—H (X=C、O、N、B)官能团化反应的理论计算研究
白文己, 石宇冰, 母伟花, 李江平, 于嘉玮
2022, 34 (10): 2283-2301 | DOI: 10.7536/PC220132
出版日期: 2022-10-24
摘要

钯催化X—H (X=C、O、N、B)官能团化反应是重要的有机合成策略,能以芳基卤化物、烯类或炔类等小分子化合物为底物,以原子经济的方式构建C—C和C—X (X=O、N、B)键。其中,Cs2CO3辅助钯催化X—H (X=C、O、N、B)官能团化反应因具有反应性好、产率高、底物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成为近年来有机合成领域的关注热点之一,在构建含C—C和C—X键的多环天然产物骨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采用DFT理论研究Cs2CO3辅助钯催化X—H (X=C、O、N、B)官能团化反应,能帮助人们从微观层面了解该类反应的实质,进而为设计新的实验合成路线提供启示。本文对近十年来Cs2CO3辅助钯催化X—H (X=C、O、N、B)官能团化反应的最新理论研究进展进行分类和总结,对反应的微观机理以及Cs2CO3在反应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该领域的现存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超浸润光热材料的构筑及其多功能应用研究
吴明明, 林凯歌, 阿依登古丽·木合亚提, 陈诚
2022, 34 (10): 2302-2315 | DOI: 10.7536/PC220237
出版日期: 2022-10-24
摘要

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同行业对于超浸润材料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浸润材料向多功能化或智能化转型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在人们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的背景下,符合环保可持续、高效、低耗的新技术受到关注,具有光热效应的超浸润材料作为实现油水分离、海水淡化及太阳能蒸发等领域的新兴产品而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近年来碳基、有机物基、半导体基及复合型超浸润光热材料构筑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局限性进行了分析,然后梳理并详细论述超浸润光热材料在防覆冰、海水淡化、油水分离等领域的应用进展及其作用机理,进而总结了其目前制备过程中存在的环境危害性等问题,并对功能性与智能型超浸润光热材料的发展趋势及研究路线进行了展望。

微乳液法制备介孔碳材料
赵筱茜, 王聪, 田勇, 王秀芳
2022, 34 (10): 2316-2328 | DOI: 10.7536/PC211220
出版日期: 2022-10-24
摘要

介孔碳材料因具有高比表面积,规则的孔隙结构,低密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导电性,被广泛应用于催化、能量储存及转化、吸附分离和药物递送等领域。微乳液法具有制备工艺简便、环境友好、可大规模生产及产物结构可控性强等突出优势,在制备孔隙结构可控和特殊形态介孔碳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本文首先着重分析了微乳液法制备介孔碳的反应机理,包括微乳液诱导协同组装机制、乳液溶胀效应和微流控液滴技术。其次,进一步探讨了控制介孔碳材料孔隙形态、外部形貌及内部结构的影响因素。最后,对新型介孔碳材料在能源储存与转化、催化、吸附以及药物递送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