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介绍了贵金属及其合金类、过渡金属化合物以及可溶性氧化还原中间体作为催化剂在提升锂空气电池综合性能方面的重要贡献。高效催化剂在提高锂空气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倍率性能及循环性能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021年 33 卷 10期
2021-10-20
徐梦婷, 王彦青, 毛亚, 李景娟, 江志东, 原鲜霞. 非水系锂空气电池催化剂[J]. 化学进展, 2021, 33(10): 1679-1692.
Mengting Xu, Yanqing Wang, Ya Mao, Jingjuan Li, Zhidong Jiang, Xianxia Yuan. Cathode Catalysts for Non-Aqueous Lithium-Air Batterie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1, 33(10): 1679-1692.
近年来,随着对高性能电池需求的加大,锂空气电池因其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成为了研究热点。虽然锂空气电池的发展已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但离实际应用差距甚远,仍有很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其中,氧电极反应动力学速度缓慢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为了促进锂空气电池的发展和应用,国际学术界对改善氧电极动力学速度的催化剂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锂空气电池氧电极催化材料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作了前景展望。
余思妍, 郑龙, 孟鹏飞, 史修东, 廖世军. 金属有机化合物框架材料衍生M-N/C类氧还原电催化剂[J]. 化学进展, 2021, 33(10): 1693-1705.
Siyan Yu, Long Zheng, Pengfei Meng, Xiudong Shi, Shijun Liao. M-N/C Electrocatalysts Derived from MOFs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1, 33(10): 1693-1705.
过渡金属及氮共掺杂的碳基催化剂(M-N/C)由于具有几乎可以媲美铂的氧还原活性,已成为最为重要的一类非贵金属催化剂,被誉为最有可能在未来应用于燃料电池的一类非贵金属催化剂。金属有机化合物框架材料(MOFs)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规整的多孔材料,具有高孔隙度和形貌尺寸可控等特点,成为制备各种高性能掺杂碳基催化剂的良好前驱体,与过渡金属、氮和碳源的复合前驱体相比,以其为原料制得的衍生M-N/C催化剂往往表现出更优越的结构与性能,具备更好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已成为燃料电池电催化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以MOFs为前驱体制备M-N/C催化剂的相关研究工作,包括:MOFs 衍生碳催化剂的制备技术,提升MOFs衍生碳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研究以及这类催化剂表征技术的研究工作。总结和讨论了MOFs衍生M-N/C催化剂尚存的若干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能举措,对这类催化剂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杨文清, 谢大乐, 程俊, 唐维克, 汪若冰, 冯乙巳. 负载型BINAP-M类催化剂[J]. 化学进展, 2021, 33(10): 1706-1720.
Wenqing Yang, Dale Xie, Jun Cheng, Weike Tang, Ruobing Wang, Yisi Feng. Supported BINAP-M Catalyst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1, 33(10): 1706-1720.
1,1'-联萘-2,2'-双二苯膦与金属配位化合物(BINAP-M)作为最重要和著名的手性催化剂之一,过去的几十年中在工业和基础理论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虽然BINAP-M作为均相手性催化剂具有活性高和选择性好的特点,但存在价格昂贵、应用成本较高和难以回收利用等局限性,特别是催化剂残留在合成产物中,如药品中,限制了其在工业上的大规模应用。因此,寻求既能保持高催化活性,又能方便回收和循环应用的BINAP-M类催化剂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可回收BINAP-M催化剂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吸附负载型与共价负载型BINAP-M催化剂在可回收领域的研究成果,分析讨论了不同类型可回收的负载型BINAP-M催化剂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本文还介绍了一种具有“柔性桥链”结构的共价负载BINAP-M催化剂,并分析了其在“拟均相”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前景,为负载型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程淑敏, 杜林, 张秀辉, 葛茂发. Langmuir单分子膜在海洋飞沫气溶胶表面特性研究中的应用[J]. 化学进展, 2021, 33(10): 1721-1730.
Shumin Cheng, Lin Du, Xiuhui Zhang, Maofa Ge. Application of Langmuir Monolayers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Surface Properties of Sea Spray Aerosol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1, 33(10): 1721-1730.
被表面活性有机物包裹的液相气溶胶,如海洋飞沫气溶胶(SSA),通常具有反胶束的结构,它由有机分子形成的疏水表面和一个水相内核构成。SSA界面有机膜的组分和形态对其物理、化学和光学特性有重要的影响。Langmuir单分子膜是由脂肪酸、脂肪醇和磷脂等具有低挥发性的长链表面活性有机物在空气-水界面上扩散形成的单层分子薄膜。采用Langmuir槽可以测定水-气界面的单组分或复合组分单分子膜的表面压随分子面积变化的曲线(π-A曲线),从而揭示相应单分子膜的界面特性,进而预测表面活性剂在实际SSA中的命运和行为。本文综述了常用大气气溶胶界面表征技术、基于单分子膜建立的SSA模型以及有机膜对SSA大气行为的影响。虽然目前对SSA相关单分子膜的物理性质和形貌变化已有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反应性气体、光照和生物活性物质等环境因素引起的界面变化却很少有关注,本文为未来的实验室模拟和模式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肖晶晶, 王牧, 张伟杰, 赵秀英, 冯岸超, 张立群. 铅卤钙钛矿-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J]. 化学进展, 2021, 33(10): 1731-1740.
Jingjing Xiao, Mu Wang, Weijie Zhang, Xiuying Zhao, Anchao Feng, Liqun Zhang.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ead Halide Perovskite-Polymer Composite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1, 33(10): 1731-1740.
铅卤钙钛矿纳米晶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在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铅卤钙钛矿纳米晶自身稳定性差的缺陷制约了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将铅卤钙钛矿纳米晶嵌入到聚合物中以制备钙钛矿-聚合物复合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增强钙钛矿稳定性的策略,特别是致密的聚合物基质赋予钙钛矿纳米晶优异的水稳定性。本文综述了近十年钙钛矿-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在发光器件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探讨了目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并对未来这一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杨世迎, 刘俊琴, 李乾风, 李阳. 机械球磨改性零价铝的作用机制[J]. 化学进展, 2021, 33(10): 1741-1755.
Shiying Yang, Junqin Liu, Qianfeng Li, Yang Li. Modification Mechanism of Zero-Valent Aluminum by Mechanical Ball Milling[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1, 33(10): 1741-1755.
零价铝(Zero-valent aluminum, ZVAl)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质轻等物理特性以及极低的氧化还原电位等化学特性。在新型轻质高强度复合材料的制备中,ZVAl已被优先考虑作为理想的金属基体;另一方面,作为优良的电子供体,ZVAl被用于产氢领域铝水反应的快速析氢和环境领域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机械球磨作为一种操作简单和易于工程化的材料加工新方法,可有效克服传统铝基金属材料制备方法中的混合不均匀及界面结合差等问题;也可有效破坏ZVAl表面的致密氧化膜,促进ZVAl的电子释放。已有研究发现,通过球磨ZVAl与助磨剂,控制研磨强度,可以实现复合材料的均匀分散和良好的界面结合,并伴随有少量的金属间化合物和化学活性物质的生成,获得具有优异材料性能的复合物;另外,通过机械球磨过程中的“切割器”作用,置换、碳化或脱氯等机械化学反应,微观结构的改变,以及水介质中的点蚀作用、原电池效应和副反应的减少等作用机制,可提高产氢量和污染物的去除率。本文综述了利用机械球磨来增强ZVAl基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的基本原理,系统总结了ZVAl机械球磨表面改性及其用于产氢和污染物去除时的内在作用,探讨了球磨参数和水化学参数对体系的影响规律,并就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以期通过对不同学科相关领域的深入了解,来推动机械球磨改性ZVAl在环境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张晗, 丁家旺, 秦伟. 基于多肽识别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J]. 化学进展, 2021, 33(10): 1756-1765.
Han Zhang, Jiawang Ding, Wei Qin. Recent Advances in Peptide-Based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1, 33(10): 1756-1765.
多肽具有分子量小、易于合成、生物兼容性好、稳定性高及序列灵活多样等优点。因此,多肽作为新型生物识别元件,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的构建。电化学分析灵敏度高、准确度好、设备简单、检测范围广且易于操作。本文介绍了基于多肽识别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技术,包括多肽的修饰与固定化、多肽与待测物的识别及检测原理;综述了近五年多肽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重金属离子、小分子、蛋白质、细菌和病毒的检测;展望了肽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钟来进, 唐直婕, 胡忻, 练鸿振. 大气颗粒物中有害成分的吸入生物可给性研究[J]. 化学进展, 2021, 33(10): 1766-1779.
Laijin Zhong, Zhijie Tang, Xin Hu, Hongzhen Lian. Advances of In Vitro Inhalation Bioaccessibility for the Contaminants in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1, 33(10): 1766-1779.
大气颗粒物(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APM)中负载的有毒元素和有机污染物等有害成分通过吸入暴露进入人体内,会给人体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APM中能被人体吸收的有害成分的浓度,而不是有害成分总浓度,更能科学地反映APM中有害成分的危害。为了简便、快速地分析APM中有害成分的生物可给态浓度(Bioaccessible concentration),研究者相继提出多种吸入生物可给性方法(Inhalation bioaccessibility procedure, IBAcP)评估APM中有害成分的吸入生物可给性(Inhalation bioaccessibility, IBAc)。本文综述了APM吸入暴露中有毒元素和有机污染物等吸入生物可给性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IBAcP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蒋炳炎, 彭涛, 袁帅, 周明勇. 微流控芯片上的颗粒被动聚焦技术[J]. 化学进展, 2021, 33(10): 1780-1796.
Bingyan Jiang, Tao Peng, Shuai Yuan, Mingyong Zhou. Passive Focusing Techniques of Particles in Microfluidic Device[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1, 33(10): 1780-1796.
微流控芯片上的颗粒聚焦技术已广泛用于生物、化学、工程和医疗等领域。精确的聚焦过程是计数、检测或分选等应用的关键预处理步骤。颗粒聚焦技术根据是否引入外部能场和鞘流,分为主动聚焦、被动聚焦和鞘流辅助聚焦。被动聚焦利用流体的惯性、黏弹性等特性操控颗粒在流体中的平衡位置,拥有结构简单、高通量、生物兼容、低成本和无标记等多重优点。已有大量文献针对微流控芯片上的颗粒被动聚焦技术,从芯片的结构拓展、微流体特性和微粒特性等方面,开展了实验和数值计算研究。本文对微流控芯片上的颗粒被动聚焦技术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对流体中颗粒受到的水动力和聚焦相关原则进行阐述,进一步详细综述被动聚焦技术进展,最后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作出了展望。
张维佳, 邵学广, 蔡文生. 抗冻蛋白抗冻机制的分子模拟研究[J]. 化学进展, 2021, 33(10): 1797-1811.
Weijia Zhang, Xueguang Shao, Wensheng Cai. Molecular Simulation of the Antifreeze Mechanism of Antifreeze Protein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1, 33(10): 1797-1811.
抗冻蛋白能使生物体在寒冷环境下生存,具有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近年来,人们对抗冻蛋白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但其抗冻机理还未明确。本文阐述了抗冻蛋白的功能特性和结构特征,并从结构的角度对其抗冻机制方面的分子模拟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另一方面,对目前已知晶体结构的29个野生型抗冻蛋白的结构特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整个抗冻蛋白表面和在冰结合位点处都存在亲水残基与水形成氢键和疏水残基与类冰结构特异性结合的特点。然后,探讨了抗冻蛋白的二级结构、冰结合位点残基的疏水性与抗冻活性之间的关系。最后,从结构的角度讨论了抗冻蛋白的机制和影响抗冻活性的因素并简要总结了仿生抗冻材料设计和应用的研究进展。
顾凯丽, 李浩贞, 张晋华, 李锦祥. 硫化零价铁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效能及交互机制[J]. 化学进展, 2021, 33(10): 1812-1822.
Kaili Gu, Haozhen Li, Jinhua Zhang, Jinxiang Li. Performances and Interactions of Contaminants Removal from Water by Sulfidated Zerovalent Iron[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1, 33(10): 1812-1822.
如何同步提升零价铁去除水中污染物的反应速率和电子选择性已成为近年研究热点。基于无氧体系下硫化能通过抑制零价铁与水之间的副反应而改善体系还原除污染物效能,系统概括了不同硫化方式、硫化药剂和硫化程度合成的硫化零价铁理化特征,并揭示了其与硫化零价铁在不同水氧环境下去除不同污染物反应活性和电子选择性的交互机制。硫化能够主要通过调控界面亲疏水和导电性能而实现改善零价铁除污染的效能,其提升表现主要依赖于硫化程度,而与硫化方式、硫化药剂相关性较低。最后,展望了基于硫化零价铁的水污染控制技术在地下水修复和工业废水处理的应用前景。
官启潇, 郭和泽, 窦红静. 细胞膜修饰的纳米载体与肿瘤免疫治疗[J]. 化学进展, 2021, 33(10): 1823-1840.
Qixiao Guan, Heze Guo, Hongjing Dou. Nanocarriers Modified by Cell Membrane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Tumor Immunotherapy[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1, 33(10): 1823-1840.
纳米载体由于其纳米尺度带来的独特生物功能性,可通过特定设计在生物体内靶向递送各类抗肿瘤药物,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前景。自肿瘤免疫疗法问世之后,各类纳米载体与肿瘤免疫治疗相结合,逐渐成为提升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细胞膜修饰的纳米载体作为一类新型仿生药物载体平台,可使纳米载体获得天然细胞膜的伪装修饰,将细胞膜的特定功能与生物特性转移至纳米载体,使其具有更强的抗免疫清除、血液长循环和肿瘤靶向等特性,同时降低纳米递送系统的免疫原性和细胞毒性,在生物医学应用领域尤其是肿瘤免疫治疗中可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通过结合免疫治疗的机理,对近年来各种细胞膜修饰纳米载体系统的制备方法、作用机制以及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相关探索做出了展望。
谭莎, 马建中, 宗延. 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J]. 化学进展, 2021, 33(10): 1841-1855.
Sha Tan, Jianzhong Ma, Yan Zong.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Poly(4-styrenesulfonate)/Inorganic Nanocomposite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1, 33(10): 1841-1855.
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是一种水溶性导电高分子体系,具有易加工、高透光率及柔韧性等优点,但其应用范围仅限于作为电子器件的柔性电极材料。为了进一步扩大PEDOT∶PSS的应用范围,将无机纳米材料引入该体系实现材料的多功能化是较为有效的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PEDOT∶PSS/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最常用的四种制备方法,即原位法、共混法、自组装法、插层复合法,分别介绍了每种制备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并阐述了研究人员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思路及引入的无机相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随后,综述了PEDOT∶PSS/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在传感器、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热电发电机等领域中应用的最新进展。最后指出了目前在PEDOT∶PSS/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并对该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尹钰, 马春慧, 李伟, 刘守新. 葡萄糖制备5-羟甲基糠醛的溶剂体系及转化机理[J]. 化学进展, 2021, 33(10): 1856-1873.
Yu Yin, Chunhui Ma, Wei Li, Shouxin Liu. Solvent System and Conversion Mechanism of 5-Hydroxymethylfurfural Preparation from Glucose[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1, 33(10): 1856-1873.
五羟甲基糠醛(5-HMF)被认为是近年来最具发展性和潜力的新型平台化合物。纤维素水解经由葡萄糖中间步骤进而转化为5-HMF是生物质资源制备能源平台化合物的主要利用途径之一,理解葡萄糖转化为5-HMF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由葡萄糖制备5-HMF过程中的不同溶剂体系及外场对目标产物得率的影响,综述了由葡萄糖向5-HMF的转化机理,包括葡萄糖异构为果糖、果糖脱水生成5-HMF。目前,葡萄糖制备5-HMF的溶剂体系包括单相体系、离子液体、双相体系和低共熔溶剂体系,其中由离子液体和有机溶剂构成的双相反应体系是葡萄糖转化制5-HMF最有优势的反应体系,可以使生成的5-HMF迅速从反应相转移到有机相,减少副反应从而提高5-HMF得率;超声振荡、微波辐射和外加压力场通过与反应溶剂的协同作用加速传质、传热,大大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目前关于提高5-HMF得率以及中间产物的稳定和控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王德超, 辛洋洋, 李晓倩, 姚东东, 郑亚萍. 多孔液体在气体捕集与分离领域的应用[J]. 化学进展, 2021, 33(10): 1874-1886.
Dechao Wang, Yangyang Xin, Xiaoqian Li, Dongdong Yao, Yaping Zheng. Porous liqui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Gas Capture and Separation[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1, 33(10): 1874-1886.
多孔液体是指具有永久性孔隙的液体材料,其将多孔固体的有序规整孔道和液体的流动性等诸多优点相结合,在气体捕集与分离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多孔液体的概念及分类,并总结了多孔液体形成的必要条件;然后分别详细综述了三类多孔液体的合成进展,并阐述了多孔液体在气体捕集与分离方面的应用,着重介绍了近五年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其现存的挑战及未来展望进行了总结。
张开宇, 高国伟, 李延生, 宋钰, 温永强, 张学记. DNA水凝胶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和发展[J]. 化学进展, 2021, 33(10): 1887-1899.
Kaiyu Zhang, Guowei Gao, Yansheng Li, Yu Song, Yongqiang Wen, Xueji Zhang.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NA Hydrogel in Biosensing[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1, 33(10): 1887-1899.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信息传递、分子识别、可编辑等。DNA水凝胶同时具有DNA分子和水凝胶材料的优势,并且可以引入其他纳米材料获得多功能杂化水凝胶。相比于传统水凝胶,DNA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特异识别能力以及可以按需设计的性质,从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领域。本文围绕DNA水凝胶的合成、响应机制以及在传感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按照不同的合成方法可分为线性DNA链缠绕水凝胶、枝状DNA自组装水凝胶、杂合DNA水凝胶。根据传感机制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包埋封装法和非包埋封装法,包埋封装发法又分为:酶的包埋释放、抗原-抗体的包埋释放、纳米材料的包埋释放。本文总结了近几年DNA水凝胶在重金属离子检测、核酸检测、葡萄糖检测、蛋白质和代谢小分子检测,以及细胞检测等热门领域的研究情况,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杨强强, 李川, 于淑娴, 范书华, 王月霞, 洪敏. 纳米载体在共负载siRNA及化疗药物对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方面的应用[J]. 化学进展, 2021, 33(10): 1900-1916.
Qiangqiang Yang, Chuan Li, Shuxian Yu, Shuhua Fan, Yuexia Wang, Min Hong. Application of Nanocarriers in Co-Loading siRNA and Chemotherapeutic Drugs to Reverse Multidrug Resistance of Tumor[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1, 33(10): 1900-1916.
近年来,基于小干扰RNA(siRNA)的基因干扰技术从基因水平上调节与肿瘤产生多药耐药性相关的各种蛋白进而逆转化疗多药耐药性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鉴于此,研究者们在RNA干扰与化疗药物的协同抗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游离的siRNA在无载体的情况下不易被细胞吸收,而且会被血浆和组织中内源性的核糖核酸酶降解,因此必须将siRNA负载在载体上才能有效应用于肿瘤治疗。鉴于纳米载体的安全、高效及靶向性等优点,人们已经发展出大量能同时负载siRNA及化疗药物的纳米复合体系。本文主要评述了近年来报道的一些纳米材料在共负载siRNA及化疗药物对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方面的应用,以及研究中经常用到的一些逆转多药耐药的作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