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English
新闻公告
More
化学进展 2006, No.011 上一期 后一期 返回主页

特约稿
联乙炔囊泡——一种基于分子组装的生物分子识别器件*
邓洁丽,郭彩欣,鲁闻生,刘涛,江龙
2006, 18 (11): 1397-1408 |
出版日期: 2006-11-24
摘要
有序排列的联乙炔分子,在紫外光照射下发生聚合。聚联乙炔(PDA)线性骨架的离域π电子,在可见光区产生π-π* 跃迁,显示特有的蓝色。聚联乙炔囊泡表面的分子探针(受体)在遇到可识别的生物大分子(如DNA,抗体-抗原和细菌等)的配体时,可使其颜色从蓝色转变为红色,有时能产生荧光。这种囊泡将检测与显示集为一体,是一种典型的生物分子器件,近年来已被用于很多物质的测定,其中包括病毒、细菌、亲脂性酶、抗菌肽类、哺乳动物肽类、离子、抗体、蛋白质和寡核苷酸等。此外,聚合囊泡还可以与金结合形成空心金球,可以作为一种三维纳米金的载体,对DNA的固定、识别和分离具有极为诱人的应用前景。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和检测条件的改进,聚联乙炔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还能进一步提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孔凡太,戴松元
2006, 18 (11): 1409-1424 |
出版日期: 2006-11-24
摘要
本文介绍了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C)的结构和基本原理,综述了DSC各项关键技术的实验和产业化研究最新成果。对DSC中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纳米半导体薄膜、染料敏化剂、氧化还原电解质、对电极和导电基底材料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评述。回顾了DSC从实验室小电池研究到大规模产业化研究的发展,对该领域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综述与评论
具有微纳米结构超疏水表面润湿性的研究*
徐建海,李梅,赵燕,路庆华
2006, 18 (11): 1425-1433 |
出版日期: 2006-11-24
摘要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具有微纳米结构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具有微纳米结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表面结构对超疏水性能的影响,周期性结构表面超疏水的条件,超疏水表面接触角滞后以及功能化超疏水表面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发展方向。
超疏水涂膜的研究进展*
曲爱兰,文秀芳,丕皮辉,程江,杨卓如
2006, 18 (11): 1434-1439 |
出版日期: 2006-11-24
摘要
超疏水涂膜以其独特的性能,在国防、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的制备技术制约了其在建筑外墙涂料等大型设施方面的应用。探索如何采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构造和调控涂膜的双微观结构,从而获得性能持久优异的超疏水性涂膜,并有效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是这一领域研究的最终目标。本文就超疏水材料表面理论的发展和近几年来超疏水膜制备技术取得的新成果进行了概括,并指出制备超疏水涂膜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利用表面能极低的含氟材料,将溶胶-凝胶、相分离技术和自组装梯度功能等技术有机结合,获得适宜的表面粗糙度和微观构造,是实现超疏水涂膜工业化生产的可行途径。
DNA与两性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研究*
孙彦庆,张剑,张高勇,王红霞
2006, 18 (11): 1440-1445 |
出版日期: 2006-11-24
摘要
本文综述了DNA与两性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利用荧光显微镜、动静态光散射、相图及浊度等方法对DNA与两性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观察与形成复合物的表征。由于两性表面活性剂所具有的独特性质,可以实现在特定pH范围通过静电作用诱导DNA构象发生线圈状向小球状的不连续转变,并可通过调节溶液pH值、离子强度等实现对DNA-两性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稳定性的调控。DNA与两性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物在非病毒基因载体研究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碳笼氧化物的结构和谱学性质
孙辉,滕启文,吴师
2006, 18 (11): 1446-1451 |
出版日期: 2006-11-24
摘要
碳笼氧化物对碳笼的官能团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激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本文对碳笼氧化物C60On、C70On、C76On、C78On及C80On的结构、电子光谱、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述。介绍了国内外近十几年来众多研究小组的工作,并结合作者本人在此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探索碳笼氧化物的结构特点以及光谱性质的规律性。在对C60及C70氧化物研究结果与实验符合的基础上,预测高碳笼氧化物的结构和光谱。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TiO2光阳极研究进展*
赵勇,盛显良,翟锦
2006, 18 (11): 1452-1459 |
出版日期: 2006-11-24
摘要
本文介绍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TiO2光阳极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对TiO2光阳极常用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详细地讨论了复合核壳结构、掺杂电极、优化材料以及多级结构等一系列新材料的引入和结构改进所引起的电池光电性能的提高。文章指出获得具有好的光收集效率、快速的电荷传输以及优越的抑制电荷复合性能的多孔膜将是未来TiO2光阳极研究的方向。
铁的氧化物纳米颗粒及其组装体的化学制备*
陶可,窦红静,孙康
2006, 18 (11): 1460-1467 |
出版日期: 2006-11-24
摘要
铁的氧化物纳米颗粒作为一种重要的磁性纳米颗粒在磁记录材料、磁性液体、催化、尤其是生物医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因而受到了研究者们极大的关注。本文对铁的氧化物磁性纳米颗粒的化学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将其归结为复分解和热分解两种策略;总结了近期含铁的氧化物纳米颗粒组装体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
钯复合膜的研究进展*
刘伟,张宝泉,刘秀凤
2006, 18 (11): 1468-1481 |
出版日期: 2006-11-24
摘要
钯复合膜具有很高的透氢选择性以及良好的化学和热稳定性,一直是膜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钯复合膜透氢机理、钯膜制备方法以及钯膜反应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近3年来钯复合膜制备方法的新进展,包括超临界条件下制备钯复合膜的新技术等内容;总结了钯复合膜在脱氢、部分氧化以及耦合反应过程中应用的一些代表性工作,并对钯复合膜制备与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介孔氧化铝的研究进展
李传润,冯乙巳,杨庆华
2006, 18 (11): 1482-1488 |
出版日期: 2006-11-24
摘要

介孔氧化铝(MA)是比表面积超过350m2/g,孔径在2-50nm之间且孔径分布较窄的多孔氧化铝。这一新型氧化铝有望在催化剂及其它化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材料科学及其应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近年来MA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了MA的各种合成路径和后处理方法,包括中性合成路径、阴离子合成路径和阳离子合成路径;结合XRD、氮吸附平衡等温线、TEM、27Al魔角旋转核磁共振等图表对MA的结构和表征方法进行了阐述;探讨了MA作为催化剂载体和作为吸附剂的应用研究状况,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手性二茂铁类配体在钯催化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
刘振德,何煦昌
2006, 18 (11): 1489-1497 |
出版日期: 2006-11-24
摘要
本文综述了近10 年来手性二茂铁类配体在钯催化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包括各种不同底物
的烯丙基烷基化、烯丙基胺基化和烯丙基磺酰化反应中的应用,并对其在不对称Claisen 重排、不对称Diels-Alder 反应、不对称Heck 反应、不对称羰基化、不对称氢化硅烷化和不对称碳碳键断裂等反应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对部分反应的机理和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含1, 3, 4-噁二唑环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近期进展*
柴春鹏,范星河,陈小芳,周其凤
2006, 18 (11): 1498-1507 |
出版日期: 2006-11-24
摘要
含1, 3, 4-噁二唑环的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电子传输功能的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在近10年的研究中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这种聚合物可以通过不同的合成方法获得,为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含1, 3, 4-噁二唑环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这一领域可能的发展方向。
亲水作用色谱及其在碱性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李瑞萍,黄骏雄
2006, 18 (11): 1508-1513 |
出版日期: 2006-11-24
摘要
亲水作用色谱是采用极性固定相、高含量极性有机溶剂-水相缓冲液为流动相的一种分离技术,它能有效地保留反相色谱中保留弱或不保留的强极性碱性药物。本文综述了以未键合硅胶为固定相的亲水作用色谱分离碱性药物的机理、特点及其应用的最新进展。
红外和拉曼光谱用于对丝蛋白构象的研究
周文,陈新,邵正中
2006, 18 (11): 1514-1522 |
出版日期: 2006-11-24
摘要
动物丝纤维和相关丝蛋白材料的性能与丝蛋白本身的二级结构即构象密切相关。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是研究蛋白质构象的有力手段,因此在丝蛋白结构的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在家蚕、野蚕(主要是柞蚕)和蜘蛛丝蛋白研究方面的应用,并对表征丝蛋白各种构象的红外和拉曼特征峰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纳总结。
荧光纳米颗粒标记免疫分析*
康娟,张新祥
2006, 18 (11): 1523-1529 |
出版日期: 2006-11-24
摘要
荧光纳米颗粒标记是目前免疫分析研究中一个新兴的领域。由于荧光纳米颗粒标记可以有效地提高单个识别分子上标记的荧光量(F/P),从而大大提高分析的灵敏度。但是由于在标记和免疫分析过程中具有很多不同于传统荧光染料的特点,需要很多经验的积累,在现阶段限制了其在实际医学诊断中的广泛应用。本文就近年来荧光纳米颗粒标记免疫分析中涉及到的标记方法、免疫模式、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酶生物燃料电池
刘强,许鑫华,任光雷,王为
2006, 18 (11): 1530-1537 |
出版日期: 2006-11-24
摘要
综述了酶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特别是近年来在电池结构、性能以及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研究等方面的成果。详细介绍了酶燃料电池中酶电极的制备方法和用于酶电极修饰材料的研究现状,对酶燃料电池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小分子场效应晶体管*
汤庆鑫,李荣金,汪海风,李洪祥,胡文平
2006, 18 (11): 1538-1553 |
出版日期: 2006-11-24
摘要
近几年来,作为新一代半导体晶体管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在制备技术和器件性能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引起了有机半导体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小分子材料在场效应晶体管中的应用,并对几种有机小分子材料的结构和场效应性能做了总结。
高氯酸盐的环境污染问题*
蔡亚岐,史亚利,张萍,牟世芬,江桂斌
2006, 18 (11): 1554-1564 |
出版日期: 2006-11-24
摘要
高氯酸盐是新型的持久性污染物质,其特点是扩散速度快、稳定性高、难降解,其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了人们高度的关注,成为近年环境科学和分析化学的研究热点,但我国关于高氯酸盐污染的研究基本没有开展。本文介绍了高氯酸盐污染的特点、毒理效应、污染现状和环境行为、分析方法和环境修复等,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高氯酸盐环境污染的研究提供参考。
大气臭氧化学研究进展*
贾龙,葛茂发,徐永福,杜林,庄国顺,王殿勋
2006, 18 (11): 1565-1574 |
出版日期: 2006-11-24
摘要
臭氧是大气化学中的核心物种。在平流层中,臭氧层可以吸收对生物有害的紫外辐射,对地球生命起保护伞作用。在对流层大气中,适量臭氧对清洁大气是有益的。但是,由于对流层中臭氧前体物排放量的增加,特别是在大城市,产生的高浓度臭氧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类、动植物和生态环境具有极大危害。臭氧的研究一般结合外场观测、实验室烟雾箱模拟和计算机数值模拟进行。深入开展大气臭氧化学研究,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入理解大气氧化过程以及全面掌握区域乃至全球大气自净能力,而且能为对流层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案。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臭氧化学的研究进展,论述了臭氧问题与人类当前面临的一些主要环境问题间的相互关系;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南极臭氧空洞、中纬度地区臭氧低值和北极地区臭氧的损耗机理及其发展趋势;综述了臭氧与大气光化学和气溶胶间的耦合关系,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大气臭氧化学尚待深入开展研究的一些重要科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