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利用二维磁性纳米材料来构筑新型自旋电子学器件,具有运行速度更快、存储密度更大、能耗更低等诸多显著优势,将成为下一代新原理电子学器件的重要基础。发展二维磁性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方法及磁性调控策略,对于未来电子信息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
2020年 32 卷 10期
2020-10-24
李巍, 杨子煜, 侯仰龙, 高松. 二维磁性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磁性调控[J]. 化学进展, 2020, 32(10): 1437-1451.
Wei Li, Ziyu Yang, Yanglong Hou, Song Gao. Controllable Preparation and Magnetism Control of Two-Dimensional Magnetic Nanomaterial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0, 32(10): 1437-1451.
自旋电子学的研究重点在于同时利用电子的电荷和自旋两个自由度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存储,其具有运行速度快、存储密度高和能耗低等优势。毫无疑问,发展二维磁性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方法及磁性调控策略,对于新型自旋电子学器件的构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然而,目前得到的二维磁性纳米材料的种类十分有限,而且合成方法及磁性调控手段相对单一,极大地限制了该领域的发展。本文首先根据磁性的来源,对二维磁性纳米材料进行了分类,介绍了诱导产生的磁性和具有本征磁性的二维纳米材料,然后详细地归纳了二维磁性纳米材料常见的合成方法,如机械剥离法、电化学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以及液相合成方法等。此外,着重总结了二维材料磁性的主要调控手段,最后展望了该领域遇到的瓶颈、未来的研究重点及应用前景。
王猛, 马丹阳, 王成杰. 近红外光响应液晶弹性体[J]. 化学进展, 2020, 32(10): 1452-1461.
Meng Wang, Danyang Ma, Chengjie Wang. Near-Infrared Light Responsive Liquid Crystal Elastomer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0, 32(10): 1452-1461.
刺激-响应液晶弹性体是一类新兴的智能聚合物材料,其在外界刺激(热、光、电、磁场等)下会产生大尺寸的可逆形变,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单轴取向的液晶基元的微观顺序或分子结构的变化,整个液晶弹性体材料在液晶相向各向同性相转变过程中可以发生非常大的可逆宏观形变。其中,由于近红外光的强穿透力和对生物组织的低毒性,近红外光响应液晶弹性体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近红外光响应液晶弹性的变形机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通过掺杂无机或有机上转换材料将近红外光转化为低波长的光,激发偶氮苯发生顺反异构化。另一种近红外光响应液晶弹性体利用导热填料的光热效应将光转化为热,从而进一步诱导液晶相向各向同性相转变,从而使液晶弹性体材料发生形变。这些优点使近红外光响应液晶弹性体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如驱动器、人造器官、智能表面和微型机器人等。本文综述了近红外激光响应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近红外光响应材料的主要变形机理及其应用,并对近红外光响应液晶弹性体和软驱动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王均凤, 王毅霖, 张晓飞, 王道广, 李亚辉, 何宏艳, 李兴春, 张锁江. 炼化反渗透浓水中有机物处理技术[J]. 化学进展, 2020, 32(10): 1462-1481.
Junfeng Wang, Yilin Wang, Xiaofei Zhang, Daoguang Wang, Yahui Li, Hongyan He, Xingchun Li, Suojiang Zhang. Technologies of Removal of Organics in Reverse Osmosis Concentrates from Petroleum Refinery Wastewater[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0, 32(10): 1462-1481.
双膜工艺作为一种有效的废水处理方法,已被炼化企业广泛采用。然而,该工艺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含有机物高盐反渗透浓水(ROCs)。在国家排放标准对废水外排指标日趋严格的情况下,反渗透浓水直接外排已被禁止。因此,含有机物高盐反渗透浓水处理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炼化反渗透浓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讨论。首先本文对不同炼化企业反渗透浓水的组成进行了汇总和分析; 其次,对反渗透浓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技术,如物理化学方法、高级氧化法和生化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讨论,并深入分析了新兴高级氧化工艺的机理和优缺点; 最后对炼化反渗透浓水中盐回收技术进行了讨论。
兰兴旺, 白国义. 共价有机框架催化材料:二氧化碳转化与利用[J]. 化学进展, 2020, 32(10): 1482-1493.
Xingwang Lan, Guoyi Bai.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Catalytic Materials: CO2 Conversion and Utilization[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0, 32(10): 1482-1493.
多相催化二氧化碳(CO2)高效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精细有机化学品和化工燃料,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工业应用潜力。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COFs)由于其高比表面积、有序的孔道结构、高化学和热稳定性、可控的催化位点等特性,在CO2吸附和转化方面都展现出突出的优势。通过合理的策略从分子水平对其孔道或表面进行改性引入功能性物种或催化活性位点,能够有效实现其对特定反应的选择性调控并提供物质传输的有利微环境,因此COFs材料近年来在CO2催化转化领域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近几年COFs材料在CO2转化为重要化学品的研究领域进行了简要的综述,总结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COFs催化材料今后在CO2转化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黄威嫔, 任科峰, 计剑. 聚合物材料表面微结构调控新策略[J]. 化学进展, 2020, 32(10): 1494-1503.
Wei-Pin Huang, Ke-Feng Ren, Jian Ji. New Strategies for Regulating Polymer’s Surface Microstructure[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0, 32(10): 1494-1503.
聚合物材料表面微结构对其功能化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通过电纺、光刻、等离子处理等经典方法制备了各种各样的结构功能表面,实现在光、电、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然而为满足技术发展需求,实现表面微结构调控新策略的开发势不可挡。本文主要从分子扩散、材料内应力、外力的施加/释放,以及多种机制协同作用四个角度出发对聚合物表面结构调控的新策略进行介绍,并对今后聚合物表面结构调控的发展方向进行简要论述。
鲁志远, 刘燕妮, 廖世军. 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材料的稳定性[J]. 化学进展, 2020, 32(10): 1504-1514.
Zhiyuan Lu, Yanni Liu, Shijun Liao. Enhancing the Stability of Lithium-Rich Manganese-Based Layered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Ion Batteries Application[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0, 32(10): 1504-1514.
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材料(xLi2MnO3·(1-x)LiMO2,M=Ni,Co,Mn等)因其比容量高、成本低廉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最佳候选者之一。然而,该正极材料存在长循环中电压衰减过快、循环性能不佳和倍率性能较差等问题,严重阻碍了该材料的商业化应用。在这篇综述中,我们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从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材料的稳定性出发,阐述了该材料的结构特性及电化学行为,并从体相掺杂和表面修饰两个方面,综述了提升富锂正极材料循环过程中稳定性的手段。最后,我们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认为体相掺杂和表面调控相结合的联合改性机制是未来该领域发展的方向。
倪鑫, 周扬, 谭瑞琴, 况永波. 光电化学水分解中铁酸盐光阴极的制备与改性[J]. 化学进展, 2020, 32(10): 1515-1534.
Xin Ni, Yang Zhou, Ruiqin Tan, Yongbo Kuang. Fabric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Ferrite Photocathodes for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0, 32(10): 1515-1534.
由n型半导体光阳极和p型半导体光阴极组成的无偏压光电化学电池通过太阳能可以将水直接转化为高能量密度的氢气,为解决太阳能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间歇性和储存问题提供了一种潜在的经济有效的解决途径。金属氧化物具有低成本和易制备等优势,相比于发展较成熟的n型光阳极金属氧化物材料,传统的p型光阴极金属氧化物材料由于金属离子易受到光电腐蚀的影响,光电极寿命的提升是个很大的挑战。作为新型的金属氧化物光阴极材料,铁酸盐具有合适的带隙、较好的光稳定性、较正的起始电位以及较低的制备成本,正在成为光电化学电池实际应用中的有力竞争者。本文阐述了光电化学水分解的基本原理与提升光电极性能的一般方法,总结了近年来颇受关注的代表性铁酸盐光阴极材料CuFeO2、CaFeO4与LaFeO3在制备方法、元素掺杂以及表面修饰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对铁酸盐光阴极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王海潮, 唐明金, 谭照峰, 彭超, 陆克定. 硝酰氯的大气化学[J]. 化学进展, 2020, 32(10): 1535-1546.
Haichao Wang, Mingjin Tang, Zhaofeng Tan, Chao Peng, Keding Lu. Atmospheric Chemistry of Nitryl Chloride[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0, 32(10): 1535-1546.
硝酰氯(nitryl chloride,ClNO2)是大气中一种重要的气态污染物,对大气氧化性、一次污染物的降解和二次污染物的生成具有重要影响,并在全球氮循环和氯循环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本文归纳了ClNO2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大气中的生成和去除机制,并介绍了实验室研究和外场观测中ClNO2的主要测量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过去十几年报道的ClNO2在实际大气中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实验室模拟和外场观测的研究结果系统讨论了ClNO2非均相生成的机制、产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ClNO2对氯自由基、大气氧化性以及臭氧和硝酸盐形成的影响。我们指出,ClNO2既耦合了气相化学和非均相化学,又耦合了夜间大气化学和日间光化学,在我国大气复合污染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ClNO2大气化学研究中尚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并简要讨论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秦国富, 刘一寰, 尹帆, 胡欣, 朱宁, 郭凯. 开环聚合接枝改性木质素[J]. 化学进展, 2020, 32(10): 1547-1556.
Guofu Qin, Yihuan Liu, Fan Yin, Xin Hu, Ning Zhu, Kai Guo. Grafting Modification of Lignin via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0, 32(10): 1547-1556.
作为自然界储量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之一,木质素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成为掣肘生物化工发展的挑战。利用木质素丰富的功能基团进行接枝聚合改性,已成为木质素高值化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开环聚合是一种温和、高效的聚合方法,可以将脂肪族聚酯链段引入到木质素中,提高材料的溶解性、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拓展木质素的应用范围。本文关注多催化条件下丙交酯、己内酯等环状单体通过开环聚合对木质素进行接枝改性的研究进展,同时对木质素改性材料的性能、应用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陈立香, 李祎頔, 田晓春, 赵峰. 革兰氏阳性电活性菌的电子传递及其应用[J]. 化学进展, 2020, 32(10): 1557-1563.
Lixiang Chen, Yidi Li, Xiaochun Tian, Feng Zhao. Electron Transfer in Gram-Positive Electroactive Bacteria and Its Application[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0, 32(10): 1557-1563.
电活性菌将电子从胞内转移至胞外电子受体或者将胞外电子转移至胞内的过程为胞外电子传递,其在微生物群落间的电子传递及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电活性菌的胞外电子传递研究前期主要集中于革兰氏阴性菌,由于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的膜结构/厚度明显不同,因此二者的电子跨膜传递途径差异明显。革兰氏阳性菌因分布广泛且可在高温、低pH、高pH和高盐等环境中生存,其电活性和电子传递机制也逐渐引起关注。本文归纳总结了革兰氏阳性电活性菌的电子传递类型,基于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的分类阐述胞外电子传递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革兰氏阳性电活性菌在污染物降解、生物能源和工业制品合成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张安睿, 艾玥洁. 共价有机框架(COFs)材料的结构控制及其在环境化学中的应用[J]. 化学进展, 2020, 32(10): 1564-1581.
Anrui Zhang, Yuejie Ai. Structure Control of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Environmental Chemistry[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0, 32(10): 1564-1581.
近年来,共价有机框架(COFs)材料因其稳定的结构、高比表面积、大孔隙率、可修饰结构和易于功能化而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通过控制COFs材料的孔径、形状和链接方式以及后合成修饰,功能性COFs材料在气体储存分离、传感器和药物传输等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环境化学领域,COFs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一热门课题。本文综述了COFs材料的结构控制、分类以及在环境污染物检测和去除中的应用,包括对重金属离子、放射性核素、有机污染物和气体污染物的吸附和催化等。通过改变构筑单体的大小和形状、引入特殊官能团和活性位点等方法,可以增强污染物与COFs材料的相互作用(氢键相互作用、π-π相互作用和范德华力等),使COFs材料在环境领域应用中有优异的表现。本文最后展望了COFs材料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前景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希望能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赵少飞, 刘鹏, 程高, 余林, 曾华强. 自支撑硫镍基电极材料制备及其赝电容性能[J]. 化学进展, 2020, 32(10): 1582-1591.
Shaofei Zhao, Peng Liu, Gao Cheng, Lin Yu, Huaqiang Zeng. Preparation and Pseudocapacitor Properties of Self-Supported Nickel Sulfides Electrode Material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0, 32(10): 1582-1591.
硫镍基赝电容超级电容器具有较高的比电容和功率密度等优点,是下一代理想的储能装置之一,但其实际应用受到其活性材料的制约,如导电性低和循环性能差等。研究者围绕增强硫镍基赝电容电极材料导电性和提升循环稳定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构建自支撑的电极材料被认为是一种降低活性材料和集流体之间界面电阻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制备自支撑硫镍基赝电容电极的常见方法,并就活性材料的形貌与性能关系进行了总结,主要着眼于集流体改性、离子掺杂、复合材料构建及形貌调控优化等。最后对自支撑硫镍基赝电容电极材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潘朝莹, 马建中, 张文博, 卫林峰. 柔性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在应变传感器中的应用*[J]. 化学进展, 2020, 32(10): 1592-1607.
Zhaoying Pan, Jianzhong Ma, Wenbo Zhang, Linfeng Wei. Flexible Conductive Polymer Composites in Strain Sensors*[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0, 32(10): 1592-1607.
柔性和可穿戴传感器最近十几年来的发展,使得它们在个性化医疗、人机交互和智能机器人等方面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由导电材料和弹性聚合物组成的柔性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高的可拉伸性、良好的柔韧性、优异的耐久性等优点,可用来制备传感范围宽、灵敏度高的柔性应变传感器。本文综述了基于柔性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可拉伸应变传感器的分类(填充型、三明治型、吸附型应变传感器)和传感机理(隧穿效应,分离机制,裂纹扩展),并详细介绍了传感器所用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包括内部结构(双逾渗网络、隔离、多孔、“砖混”结构)、表面结构(微裂纹、褶皱结构)和宏观结构(纤维状、网状、薄膜结构)。内部结构设计可降低材料的逾渗阈值,表面结构设计可提高传感器性能,每个宏观结构都有自己的特点。最后对应变传感器的材料选择、制备工艺、结构设计、附加性能、集成技术和应用方向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马晓辉, 杨立群, 郑士建, 戴其林, 陈聪, 宋宏伟. 全无机钙钛矿太阳电池: 现状与未来[J]. 化学进展, 2020, 32(10): 1608-1632.
Xiaohui Ma, Liqun Yang, Shijian Zheng, Qilin Dai, Cong Chen, Hongwei Song. All-Inorganic Perovskite Solar Cells: Status and Future[J].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20, 32(10): 1608-1632.
近年来,基于ABX3结构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因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特性和廉价的制作成本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但体系中的有机组分容易受到光、热、湿等外界条件的影响而分解,导致器件的PCE发生严重的下降,极大地限制了PSCs(Perovskite solar cells, PSCs)的产业化进程。利用纯无机阳离子完全取代ABX3结构中的A位有机阳离子制备出全无机钙钛矿材料,因其优异的热稳定性和环境稳定性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阶段,基于全无机钙钛矿材料的全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I-PSCs)的效率已超过19%,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全无机钙钛矿材料的研究进展,对不同类型的全无机钙钛矿材料进行了综述和讨论,从成膜工艺、掺杂工程、后处理工程等方面论述了如何提升器件的稳定性。最后,对I-PSCs的大面积制备及其柔性应用进行了介绍,揭示了I-PSCs面临的挑战,并对该领域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