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Announcement
More
Progress in Chemistry Archive Back to home
Journal home Browse Archive
  • 2025, 37(3) 封面图片展现了液态金属复合材料的独特优势与广阔应用前景。图片中央展示了液态金属基可拉伸导电复合材料制备的弹性电路,其微观结构清晰可见,展示了液态金属如何在柔性基质中形成稳定的导电网络,上方的气泡和下方的分子式则展示了其基本组成:液态金属元素和有机弹性基底。下方双手将材料向两侧拉伸,展现其在拉伸状态下依旧能保持电学与力学性能,强调了其优异的可拉伸性和稳定性。背景的电路板则展示了这种材料在柔性电路、传感器及医疗电子设备中的潜在应用,为下一代智能科技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 2025, 37(2) 图案以深邃的星空为背景,交织着纳米级磷烯结构的辉光带,象征纳米黑磷在二维材料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主体部分以悬浮的六方蜂窝状黑磷单层为核心,其边缘向外延展出光子晶体与量子点的阵列,展现材料在光电响应领域的卓越性能。蜂窝结构内部跃动的蓝色电弧,隐喻其超高的电子迁移率;表面环绕的银色分子链则代表黑磷与有机溶剂的强相互作用,突显其在柔性电子器件中的适配性。
    背景中渐变的紫色光晕对应黑磷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潜力,橙红色光斑象征其在催化领域的活性位点,而绿色光带则指向生物相容性修饰的研究方向。画面底部漂浮的元素符号「P」与原子轨道模型,揭示黑磷独特的层状剥离特性及可调控的能带结构。整体设计通过动态流线与几何对称,传递纳米黑磷在能源、信息、健康三大领域的革新力量。
  • 2025, 37(1) 本期封面展示了微塑料的来源和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封面前景为手指上的微塑料颗粒,显示其粒径微小且来源广泛,可能出现在人类生活的任何物品中,包括化妆品、衣物、轮胎、日化用品等。微塑料在地球分布广泛,更容易被生物摄入,封面远处的地球显示微塑料可能对地球及生物体和生态系统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
  • 2024, 36(12) 本期封面为2024年诞辰100周年的8位化学领域的院士肖像手绘图,这8位院士分别是闵恩泽、谢毓元、林尚安、朱起鹤、袁承业、陆婉珍、周同惠和戴立信先生,他们对我国化学研究领域的贡献,如熠熠星光照亮后世,本期我们出版《化学人生·百年》专刊,以此来纪念他们的成就与精神。
  • 2024, 36(11) 封面以一半污染、一半绿色洁净的环境为背景,象征新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画面前景展示了新污染物可能影响的场景,例如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风险。污染区域中,工业排放、汽车污染和河流排放等显得格外醒目,凸显新污染物的复杂来源;而绿色区域则体现清洁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努力方向,阐释解决新污染物问题的潜在路径与希望。这一设计旨在唤起公众对新污染物问题的关注,推动科学研究和社会行动的进一步发展。
  • 2024, 36(10) 图案以绿色为背景,并嵌有多种环酯单体,表示环酯开环聚合而成的脂肪族聚酯是生物可降解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部分中,黄色灯泡的设计代表金属配合物是催化环酯开环聚合的关键因素,所以其周围聚集了大量单体进行开环聚合; 和灯泡相连的黄色大键盘电源是元素周期表,它是有机配体的主要来源,其结构决定了金属配合物的催化性能。含有磷氮键的金属配合物展示独特的开环聚合性能,其中灯泡中为代表性的金属配合物结构。
  • 2024, 36(9) 在DNA复制、转录、双链断裂损伤修复等生命过程中,双链DNA会瞬时解旋形成单链DNA或形成含单链DNA的R环等非B型结构。这些特殊的含单链DNA的结构不仅影响基因组的稳定性,又可能调节和影响某些关键细胞和有机体过程。这些特殊DNA结构的分析与测序已逐渐成为新的前沿研究热点
  • 2024, 36(8) 图中以TiO2/Ti3C2 MXene微观结构为例进行建模,展示了MXene原位转化中经典的0D/2D异质结构,并以电流与H2气泡的设计科技化展示了MXene原位转化材料的不同应用方向。主体部分中,绿色手风琴状组分代表纳米功能材料MXene,黄色微球代表MXene中Ti的原位氧化生长形成的TiO2纳米颗粒。此外,向着主体部分飞驰的蓝色H2气泡与画面中交错四射的金色电流分别寓意着MXene原位转化材料在能量存储与转化领域的多元应用。
  • 2024, 36(7) 图中描述了一种基于DNA 纳米技术的纳米粒子组织手段,通过将纳米粒子封装到由DNA 折叠成的任意预定形状的框架,利用DNA 碱基互补配对的规则,纳米粒子可被组装为各种晶体。DNA 纳米技术基于DNA 天然的可编程性、可寻址性及可设计性为纳米粒子的高阶组装和晶体构建提供了一种通用有效的方法。
  • 2024, 36(6) 图中以两组少年拔河的形象传达了表面配体与纳米材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电子结构原理。红色组代表纳米材料中的原子,绿色组代表表面配体;配体与纳米材料通过表面原子的价轨道(中间黄色三角旗)相关联发生作用,形式为通过轨道重叠形成的表面配位键。表面化学作用强度的本质是配体最大化竞争表面价轨道以形成更强的表面配位键,提高表面配体数量能增强其竞争力而增大吸附强度,而增加纳米材料中的原子数则降低表面活性。在该物理图像中,配体与纳米材料两组间表现为竞争作用,而组内对象间则表现为协同作用。
  • 2024, 36(5) 图中描述了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基本结构,以及空穴传输材料在器件中的位置。通过调控螺环空穴传输材料末端及分子核可实现分子特性优化,使器件性能提升;螺环结构立体构型使分子易于在钙钛矿薄膜上形成良好的接触、具有均匀的电荷传输特性、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等优点,通过分子修饰有望进一步突破钙钛矿太阳电池效率。
  • 2024, 36(4) 图中描述了“环境催化城市”中建筑物、硬化地面以及机动车等表面自发净化大气污染物的场景。通过涂覆催化材料,城市表面在自然界的光、热等条件下可实现环境中低浓度气态污染物自发催化净化,如氧化去除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分解去除臭氧等。“环境催化城市”的构建对低碳控制大气复合污染,有效提升城市自净能力,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意义重大。
  • 2024, 36(3) 图中描述了酞菁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基本单元,该材料是一类新型的层叠多孔MOFs,具有面内扩展π共轭结构,可通过促进传质和电子/电荷转移来增强电催化活性。酞菁基MOFs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多活性位点,有助于水、氧、二氧化碳和氮还原等多场景高效转化,对实现清洁能源制备、能源结构优化、环境减碳可持续等领域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 2024, 36(2) 图中描述了空间组学-临床影像技术在肿瘤精准诊断中的重要贡献。恶性肿瘤的产生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寿命和生活质量,是最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之一。采用空间组学-临床影像技术,可优势互补,对于精确解析肿瘤的时空异质性和鉴别肿瘤分子分型、开展肿瘤精准诊断和发展进程预测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 2024, 36(1) 脑于人体,如恒星处之迢迢银汉,耿耿星河。由思绪万千到轻歌曼舞,脑的光芒从来都最灿烂夺目;纳米酶于脑,又似行星轮转,各有千秋。精细巧妙的化学结构,别出心裁的物质组合,让纳米酶迥然不同,却又异曲同工。纳米酶环绕着脑井然有序地公转,正象征着他们凭借多酶活性,靶向性,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点为脑疾病的诊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 2023, 35(12) 高分子单晶的培养过程恰似修筑万里长城,混沌中诞生有序,诚非一日之功。每个结晶单元是一块砖,需要精确控制结晶驱动力,让每块砖都处在热力学最稳定的位置,方能呈现出宏观的几何对称性。对具有导电性的共轭高分子而言,完美的单晶结构可作为信息的传递介质,如烽火台之狼烟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