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English
新闻公告
More
化学进展 2017, No.1 上一期 后一期 返回主页

目录
目录
2017, 29 (1): 0-0 |
出版日期: 2017-01-05
摘要
卷首语
卷首语
2017, 29 (1): 0-0 |
出版日期: 2017-01-05
摘要
中国化学印记
中国化学印记介绍
2017, 29 (1): 0-0 |
出版日期: 2017-01-05
摘要
超薄材料实现二氧化碳高效电催化还原
王潇乾, 吴宇恩, 李亚栋
2017, 29 (1): 1-2 | DOI: 10.7536/PC161235
出版日期: 2017-01-05
摘要
猪笼草口缘超湿滑的揭密:Jiang-Taylor毛细升与液体定向输运
王树涛
2017, 29 (1): 3-4 | DOI: 10.7536/PC161236
出版日期: 2017-01-05
摘要
晶面调控实现合成气低温制备烯烃过程
马丁
2017, 29 (1): 5-6 | DOI: 10.7536/PC161237
出版日期: 2017-01-05
摘要
三明治结构MOFs催化剂:调控加氢反应选择性
刘鸣华
2017, 29 (1): 7-8 | DOI: 10.7536/PC170103
出版日期: 2017-01-05
摘要
分子电子学重大突破:室温可逆稳定单分子器件
张小涛, 董焕丽, 胡文平
2017, 29 (1): 9-10 | DOI: 10.7536/PC170102
出版日期: 2017-01-05
摘要
离子杂化多孔材料分离乙炔和乙烯
张国俊, 孙宏伟
2017, 29 (1): 11-12 | DOI: 10.7536/PC161239
出版日期: 2017-01-05
摘要
铜催化的惰性苄位碳氢键的不对称氰基化反应
丁奎岭
2017, 29 (1): 13-14 | DOI: 10.7536/PC161238
出版日期: 2017-01-05
摘要
碳酸钙变珍珠
姚沙沙, 刘昭明, 唐睿康
2017, 29 (1): 15-16 | DOI: 10.7536/PC161240
出版日期: 2017-01-05
摘要
综述
识别次氯酸的荧光探针
李海东, 樊江莉, 彭孝军
2017, 29 (1): 17-35 | DOI: 10.7536/PC161210
出版日期: 2017-01-05
摘要
机体内的次氯酸(HClO)是由过氧化氢和氯离子在髓过氧化物酶(MPO)催化作用下产生。由于其在细胞的分化、迁移、传导和免疫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对次氯酸的识别与检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荧光探针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测限低、响应时间短、可视化检测和原位无损等优点,引起了科研工作者利用该方法对机体内次氯酸的研究兴趣。本文基于荧光探针与次氯酸的识别机制,主要综述了近三年用来识别次氯酸荧光探针研究进展。讨论了次氯酸荧光探针的设计策略、响应模式以及生物应用,并对次氯酸荧光探针的发展方向以及生物应用进行了展望。
基于DNA纳米结构的传感界面调控及生物检测应用
叶德楷, 左小磊, 樊春海
2017, 29 (1): 36-46 | DOI: 10.7536/PC161214
出版日期: 2017-01-05
摘要
生物传感技术在环境、安全和医学诊断等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如何精确调控自组装界面上生物识别探针与界面的相互作用来提高生物传感的性能则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常规界面组装过程中,DNA等生物分子往往在界面形成非均一的自组装层,分子结合能量壁垒高,识别效率低。我们通过构建有序DNA纳米结构,发展了纳米尺度精确调控界面性质的方法。通过在界面上形成以熵驱动主导的均匀自组装层,增加探针分子间的有效距离,并通过精确调控界面上DNA纳米结构的尺寸,显著提高界面DNA杂交效率与速率。我们在DNA四面体上修饰不同的生物识别分子(DNA、抗体、核酸适配体等),可构建通用检测平台,实现对核酸、蛋白、小分子及细胞的高灵敏检测,并且在复杂样本中同样保持了优异的检测性能。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四面体三维结构探针应用于细胞内以及活体检测,研究了DNA四面体在细胞内的运输途径及靶向定位方式,并实现对细胞内ATP分布的传感成像及小鼠体内肿瘤组织的靶向成像,有望发展活体生物传感的新探针。
配位超分子自组装
潘梅, 韦张文, 徐耀维, 苏成勇
2017, 29 (1): 47-74 | DOI: 10.7536/PC161222
出版日期: 2017-01-05
摘要
配位超分子化学是研究存在配位相互作用的超分子体系的化学,其中配位键对超分子体系的形成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配位超分子材料,又称为金属-有机材料(metal-organic materials,MOMs),既包括具有特定外形、尺寸或空腔的分立、寡聚配合物(如配位多边形和多面体、螺旋体、轮烷、索烃等),也包含由数目不定的组分自发组装而成的无限/多聚配位聚集体(如配位聚合物、金属-有机框架和金属-有机凝胶)等。配位超分子化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配位超分子自组装方法的发展,而各种可设计、可预测、可调控的精准巧妙的配位自组装策略的涌现,不但将超分子化学推向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现代超分子化学合成方法与技术。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常见的一些配位超分子体系的制备与合成方法,特别是定向合成不同类型的配位超分子体系的组装策略与应用实例。
类细胞环境下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NMR研究
徐国华, 李从刚, 刘买利
2017, 29 (1): 75-82 | DOI: 10.7536/PC161225
出版日期: 2017-01-05
摘要
细胞环境是大多数蛋白质行使其功能的天然环境。在细胞环境中,大分子拥挤、限域、弱相互作用等普遍存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种复杂细胞环境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因此,在越接近天然的环境中研究蛋白质,越有可能揭示蛋白质功能的本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原位研究已是目前蛋白质科学中的前沿领域。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是研究复杂环境中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最具潜力的手段,它能提供原子分辨的蛋白质结构,动态与相互作用信息。本文总结了我们近几年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大分子拥挤、限域、以及原核E.coli细胞、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中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金属硫化物纳米吸附剂
黄雪琼, 孔龙, 黄寿强, 李良
2017, 29 (1): 83-92 | DOI: 10.7536/PC160938
出版日期: 2017-01-05
摘要
近年来纳米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其纳米尺寸效应,纳米材料在环境修复、医药、生物工程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纳米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高表面结合能等优异特性,这使其在重金属吸附领域的应用受到极大的关注。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属于其中一类,其作为吸附剂具有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高、吸附产物稳定等优良特性,对水体和土壤基质中的重金属离子、放射性元素和有机物等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具有潜在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几类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在吸附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ZnS、铁硫化物、MoS2、CuS和其他金属硫化物及其相关复合材料,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同步辐射共振软X射线散射对有机太阳能电池中活性层形貌的解析
吴阳, 王再禹, 孟向毅, 马伟
2017, 29 (1): 93-101 | DOI: 10.7536/PC160444
出版日期: 2017-01-05
摘要
本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活性层形貌对器件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广泛应用的形貌表征手段如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在有机薄膜材料的形貌表征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共振软X射线散射克服了常用表征手段在有机薄膜表征中对比度低、三维信息缺失等缺点,利用软X射线照射下材料折射率的巨大不同获得更高的对比度,对表征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的相分离情况、理解微观结构、建立光电转化过程和形貌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活性层形貌对本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共振软X射线散射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共振软X射线散射在有机太阳能电池形貌问题中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超疏水/超润滑表面的防疏冰机理及其应用
郑海坤, 常士楠, 赵媛媛
2017, 29 (1): 102-118 | DOI: 10.7536/PC161015
出版日期: 2017-01-05
摘要
超疏水/超润滑表面作为一种新的防疏冰方法,具有耗能低、重量轻、结构简单等优点,展现出了良好应用前景,却也存在一些问题,吸引了大量的学者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本文从结冰的微观物理过程出发,结合实际应用背景,讨论了超疏水/超润滑表面的防疏冰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综述了防疏表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及设计进展,总结了目前研究的问题,并进行了相关评述;同时提出了一种兼顾防冰和疏冰特性的性能评价方法;最后对防疏冰表面应用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关于防疏冰表面研究进展的综述,不但可以深化我们对其作用机制的认识,更能为设计可工程化应用的防疏冰表面提供思路。
有机光电材料在光声成像领域的应用
卢晓梅, 陈鹏飞, 胡文博, 唐玉富, 黄维, 范曲立
2017, 29 (1): 119-126 | DOI: 10.7536/PC160730
出版日期: 2017-01-05
摘要
光声成像技术是采用“光激发声探测图像重建”的方法进行成像的一种新型分子影像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害性的成像技术,光声成像既具备了声学成像技术穿透深度高的特点,也具备了光学成像技术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特性,克服了传统光学成像技术在成像深度与分辨率上不可兼得的缺陷。然而目前光声成像技术仍缺乏合适造影剂,严重制约了其应用与拓展,因此设计开发高效的光声造影剂是光声成像技术发挥其巨大潜能的关键。本文综述了五类有机光声造影剂(苝酰亚胺类、花菁类、BODIPY类、卟啉类和聚合物类)的研究进展,着重分析其结构与光学性质相关的构效关系,为有机光声造影剂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最后对有机光声造影剂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热点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聚合物Janus微粒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翟文中, 何玉凤, 王斌, 熊玉兵, 宋鹏飞, 王荣民
2017, 29 (1): 127-136 | DOI: 10.7536/PC160807
出版日期: 2017-01-05
摘要
聚合物Janus微粒是指具有各向异性微观结构的微/纳米聚合物粒子。因在乳液稳定、聚合物混合、可控组装、生物医药、多相催化和功能涂层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聚合物Janus微粒材料的可控制备和应用研究已成为新型多功能和智能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首先归纳了聚合物Janus微粒在制备方法、环境响应类型和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而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表面选择性修饰、微流体合成技术、自组装和种子聚合等方法都可用于制备具有可控尺寸、微观结构和表面性质的聚合物Janus微粒,但纳米级微粒微观结构的精确控制和大量合成还存在一定的挑战。环境响应性多组分聚合物Janus微粒在自组装和药物控释方面有其特殊的优势,而简单高效的种子聚合法有望应用于工业生产聚合物Janus固体表面活性剂。预计天然和多功能型聚合物Janus微粒的制备和应用研究将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液相法合成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杜远超, 华政, 梁风, 李永梅, 戴永年, 姚耀春
2017, 29 (1): 137-148 | DOI: 10.7536/PC161001
出版日期: 2017-01-05
摘要
液相合成法具有传热、传质快,材料粒径、形貌可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材料制备领域。本文综述了共沉淀法、溶剂热法、sol-gel法合成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过程、原理和研究进展,并进行了对比和总结:纳米化、高比表面积、碳包覆,可以解决电子电导率低和锂离子扩散速率慢所导致的倍率性能差的问题,是液相法合成的基本要求。共沉淀法有利于合成密堆积的球形形貌,获得高振实密度的材料,可以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溶剂热法有利于合成大(010)面的材料,缩短锂离子扩散的距离,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Sol-gel法可以达到分子级别的混合,有利于制备成分均匀、原位碳包覆的材料。使用高电子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的材料,可以提高LiFePO4的倍率性能。相对固相法,寻找合成时间短、流程短、成本低的产业化方法,推动液相法在原理、工艺上的发展和进步是研究的方向。
碳材料在钛酸锂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石颖, 闻雷, 吴敏杰, 李峰
2017, 29 (1): 149-161 | DOI: 10.7536/PC161007
出版日期: 2017-01-05
摘要
尖晶石型结构的钛酸锂由于具有极高的循环寿命和安全特性,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但钛酸锂的电子电导率较低,且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易产生胀气问题,使其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将高导电、环境友好、化学和热性能稳定且结构多样的碳材料与钛酸锂形成复合负极材料,可有效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同时抑制胀气,对电极材料的性能优化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碳材料在钛酸锂负极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深入分析和探讨了碳材料对钛酸锂综合电化学性能的改善方式和改进效果,指出了不同形式的钛酸锂/碳复合材料在制备和应用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并对钛酸锂/碳复合材料未来可能的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木质素氧化还原解聚研究现状
沈晓骏, 黄攀丽, 文甲龙, 孙润仓
2017, 29 (1): 162-178 | DOI: 10.7536/PC161002
出版日期: 2017-01-05
摘要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含量巨大的天然酚类聚合物,其总量仅次于纤维素。由于其结构复杂性,仅有不到2%的木质素用于工业生产,因此实现木质素的高效综合利用是目前该领域的难题,而木质素的氧化还原转化为芳香化合物是目前一个重要且有前景的手段:木质素氧化解聚能显著降低其主要化学键键能,促进木质素转化为香草醛、紫丁香醛和高香草醛等高度官能化的单体;而木质素还原解聚可将其结构中含氧官能团脱除,转化为低氧/无氧木质素生物油,可作为高热值生物燃油,且在反应中能显著抑制缩合反应的进行。本文简要介绍了木质素的结构单元以及联接方式,同时从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等方面全面综述了国内外木质素氧化还原解聚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详细探讨。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木质素解聚过程中的难题提出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致谢审稿专家
2017, 29 (1): 179-180 |
出版日期: 2017-01-05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