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English
新闻公告
More
化学进展 2006, No.06 上一期 后一期 返回主页

综述与评论
阴离子荧光化学传感器新进展
许胜,刘斌,田禾
2006, 18 (06): 687-697 |
出版日期: 2006-06-24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自2004年以来阴离子荧光化学传感器的最新进展。按照受体分子和阴离子的作用类型来分类,包括以氢键或静电作用键合阴离子的受体(胺和酰胺类、脲和硫脲类、五元杂环类和其他类型)、路易斯酸和含金属的荧光受体以及反应型化学传感器。
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用作光开关的最新研究*
龚涛,冯嘉春,韦玮,黄维
2006, 18 (06): 698-706 |
出版日期: 2006-06-24
摘要
本文在综述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各种性能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作为荧光光控开关、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光致变色电开关、光致变色磁开关、光致变色液晶开关和多功能光致变色开关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的形态对光开关性能的影响。最后对未来光存储材料的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氢键复合物自组装性质的研究

朱亮亮,滕启文,吴视,徐凌佳,陈小明
2006, 18 (06): 707-714 |
出版日期: 2006-06-24
摘要

超分子复合物体系因今年来发展较快及应用范围广而颇具吸引力。作为形成超分子复合物的主要手段,氢键自组装对于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氢键的多重性及不同氢键的缔合方式对氢键复合物进行分类,并对氢键自组装复合物的性质合研究状况作了综述,同时介绍了苯研究组在此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

综述与评论
富勒烯材料的催化作用研究进展
韩旭,李疏芬
2006, 18 (06): 715-720 |
出版日期: 2006-06-24
摘要
介绍了富勒烯材料(富勒烯和富勒烯衍生物)的催化作用研究进展,特别是催化有机反应方面,包括催化氢转移和硅氢化反应、烷烃裂解反应、氢氘互换反应、耦合和烷基转移反应等。这种新材料还可以催化产生单线态氧(1O2)的化学反应、催化非金属固氮反应、催化石墨合成金刚石的反应,同时还可催化高能燃料的燃烧过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仿生超疏水性表面的研究进展*
郭志光,刘维民
2006, 18 (06): 721-726 |
出版日期: 2006-06-24
摘要
仿生超疏水性表面的研究是化学模拟生物体系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荷叶等植物叶面的超疏水现象为我们在不同基底上制备仿生超疏水性表面提供了实践基础。本文给出荷叶等三种植物叶面的超疏水性和微观结构,阐述了仿生超疏水性表面的研究进展。
稀土卤素气态配合物热力学性质的研究进展
孙艳辉,陈华妮
2006, 18 (06): 727-733 |
出版日期: 2006-06-24
摘要
本文对稀土卤素气态配合物LnMnX3n+3(M = Al,Fe;X = Cl,Br)和ALnX4(A = 碱金属;X = Cl,I)的热力学性质、研究方法及其在稀土分离制备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多样性导向的“类天然产物”化合物库合成*
刘钢,李裕林,南发俊
2006, 18 (06): 734-742 |
出版日期: 2006-06-24
摘要
天然产物是药物发现中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发展和近年来化学生物学研究的深入, 对拓展天然产物与活性相关的”化学空间”提出了新要求。用多样性导向合成方法建立骨架多样、构造复杂、立体化学多样性的“类天然产物”化合物库进行生物学相关研究, 并以此为基础发现药物先导化合物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在此过程中,发展具有立体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能够广泛应用于多种底物的有机化学反应起着关键作用。
手性相转移催化剂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曾莎莎,唐瑞仁,Artem,Melman,黄可龙
2006, 18 (06): 743-751 |
出版日期: 2006-06-24
摘要
综述了手性季铵盐、手性冠醚以及其它新型手性相转移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各种不对称相转移催化反应如烷基化反应、Michael加成反应、Aldol反应、Mannich反应、氧化反应及还原反应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过渡金属催化的羰基化合物及含酸性氢化合物的α-芳基化反应*
龚军芳,徐晨,吴养洁
2006, 18 (06): 752-760 |
出版日期: 2006-06-24
摘要
对钯等过渡金属催化的羰基化合物及含酸性氢化合物的α-芳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随着大位阻、富电子烷基膦和氮杂环卡宾(NHC)为配体的催化体系的出现,该类反应的底物已从酮扩展到醛、酯、酰胺以及含酸性氢的化合物如丙二酸酯、硝基化合物、腈、砜等。
烯烃以糖衍生的手性酮为催化剂的有机催化不对称环氧化*
王春,高勇军,张英群,王志,马晶军
2006, 18 (06): 761-767 |
出版日期: 2006-06-24
摘要
由糖衍生的手性酮是非官能化烯烃的有机催化不对称环氧化的一类重要催化剂,它与过氧硫酸氢钾(KHSO5)可原位产生对顺式烯烃、反式烯烃、三取代烯烃和末端烯烃均有效的氧化剂——手性二氧杂环丙烷。本文对由糖衍生的手性酮的合成方法、不对称诱导反应的机理、手性酮糖的分子结构以及反应条件对其催化活性和不对称诱导作用的影响进行了评述。
pH/温度响应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研究*
赵群,倪沛红
2006, 18 (06): 768-779 |
出版日期: 2006-06-24
摘要
刺激响应性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由于具有多种潜在的用途而引起广泛关注。其中,pH和温度响应的嵌段共聚物被认为是较易获得并对外界环境刺激响应较敏感的一类聚合物。本文综述了利用各种可控/活性聚合方法制备不同结构刺激响应性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聚(甲基)丙烯酸及其酯类与聚环氧乙烷(PEO)和聚环氧丙烷(PPO)类结构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以及它们在水溶液中对pH值和温度变化的响应性。
电喷雾质谱在手性识别和分析中的应用*
刘勤,张淑珍,吴弼东,申睿,谢剑炜,刘克良
2006, 18 (06): 780-788 |
出版日期: 2006-06-24
摘要
近年来电喷雾质谱以其快速、灵敏、简便、样品用量少等特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手性分析研究中。本文综述了目前电喷雾质谱法在手性识别和分析中的应用,包括常用的分析方法及常用的质谱手性选择剂,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柱前衍生法在氨基酸分析测定中的应用*
瞿其曙,汤晓庆,胡效亚,李寿椿
2006, 18 (06): 789-793 |
出版日期: 2006-06-24
摘要
介绍了目前柱前衍生法分析氨基酸常用的几类衍生试剂及相应的衍生方法,并且比较了各类柱前衍生试剂的优缺点,对近期氨基酸分离分析中的色谱检测方法做了系统综述。
血红素蛋白的分子设计新趋向
林英武,黄仲贤
2006, 18 (06): 794-800 |
出版日期: 2006-06-24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血红素蛋白分子设计所出现的新趋向, 包括氨基酸选择突变与血红素修饰相结合,非天然辅基的引入,非天然氨基酸的引入,辅基与蛋白肽链的共价结合,以及全新血红素蛋白的设计与构建5个方面。这些新发展趋向对研究金属蛋白的结构-功能关系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同时也为这些理性设计的新颖金属蛋白分子拓宽了其在生物化学、生物工程和药学上的应用。
荧光染料探针分子对变异细胞的识别
费学宁,刘丽娟,张宝莲,石博杰,姚康德
2006, 18 (06): 801-807 |
出版日期: 2006-06-24
摘要
介绍了变异细胞的结构特征、细胞识别与荧光标记技术以及荧光染料探针分子标记细胞的方式。简述了荧光染料探针分子用于变异细胞组织的标记与识别的研究新进展。并针对目前荧光染料探针分子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增强荧光染料探针分子与人体组织的相容性、靶向性,提高其灵敏度,降低毒性等的方法和途径。简述了固相合成分离技术用于探针分子的制备与纯化的优越性。
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的污染现状与研究趋势
郭睿,蔡亚岐,江桂斌,K,S,Paul,Lam
2006, 18 (06): 808-813 |
出版日期: 2006-06-24
摘要
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所造成的污染已经逐渐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发达国家非常重视PFOS等全氟化合物的研究,已经成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的又一个热点。本文对目前PFOS研究的现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回顾,并且对今后研究重点做了预测,希望对PFOS研究者提供参考。
可消去(erasable)LbL膜的制备、性质和应用*
沈怡,江艳,武培怡,杨玉良
2006, 18 (06): 814-822 |
出版日期: 2006-06-24
摘要
自2000年以来,具有可消除性的LbL膜因其在药物缓释领域的重要应用前景而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总结归纳了这一新颖领域中的一些重要的前驱性工作,发现目前的可消除膜还存在两个尚待解决的问题:消除速度无法精确控制;消除条件较为苛刻。针对这些现象,文中例举了作者自己的一个相关工作,经过分析探讨,发现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PTAA/PVP膜能够缓慢且持久地消除。
锂离子电池爆炸机理研究*
陈玉红,唐致远,卢星河,谭才渊
2006, 18 (06): 823-831 |
出版日期: 2006-06-24
摘要
安全性是高容量及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商品化的主要障碍。当在热冲击、过充、过放、短路等滥用状态下,电池内部的活性物质及电解液等组分间将发生化学、电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与气体,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电池的着火、爆炸。本文综述了电池内部热量的来源和产生的原因,分析了电池在加热、过充、短路等状态下的爆炸机理,并提出了解决电池爆炸问题的具体措施。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研究及其在高温水电解制氢方面的应用
张文强,于波,张平,陈靖,徐景明
2006, 18 (06): 832-840 |
出版日期: 2006-06-24
摘要
本文综述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改性、微观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阳极反应动力学机理,并对各种材料适用的条件和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对阳极材料在高温电解制氢领域阴极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专题论坛
细胞线粒体状态的热力学分析*
刘莎,刘会雪,杨晓改,杨晓达
2006, 18 (06): 841-848 |
出版日期: 2006-06-24
摘要
近年来,线粒体在一些重大的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倍受关注。由于线粒体是细胞生产能量的“工厂”。线粒体的能量代谢理论研究带动了线粒体热力学研究的进展,也向化学热力学研究提出新的问题。本文在总结了化学渗透理论和近年来线粒体有关的生物化学研究新结果的基础上,对线粒体的工作及其调节机制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线粒体工作状态受化学热力学机制控制的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