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English
新闻公告
More
化学进展 2006, No.0708 上一期 后一期 返回主页

综述与评论
介孔材料在烯烃环氧化中的催化应用
李学峰,高焕新,陈庆龄
2006, 18 (0708): 849-853 |
出版日期: 2006-08-24
摘要
本文综述了介孔材料在烯烃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包括材料的制备方法、催化性能以及活性中心的表征。通过硅钛原子的合理匹配可以达到四配位钛的高度分散,从而提高催化活性。硅烷化处理增加材料表面的疏水性,能够大幅度提高活性和选择性。通过多种谱学和分子模拟等手段可表征骨架钛及其配位情况。
贵金属芳烃饱和催化剂研究进展
王建伟,米镇涛,张香文
2006, 18 (0708): 854-860 |
出版日期: 2006-08-24
摘要
近年来石油(尤其是柴油)馏分脱除芳烃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研究较多的脱芳烃催化剂有负载型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及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后者的脱芳烃深度明显优于前者,但后者对原料中硫化物极为敏感,提高其抗硫性是该催化剂的研究重点。本文着重对改善贵金属芳烃饱和催化剂抗硫性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
半导体氧化物光催化裂解水制氢*
黄昀昉,吴季怀
2006, 18 (0708): 861-869 |
出版日期: 2006-08-24
摘要
本文综述了半导体氧化物光催化裂解水制氢的反应机理,以及近年来半导体光催化裂解水制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各种因素对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以及改性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以铱为内核的有机电致磷光材料*
张秀菊,许运华,史华红
2006, 18 (0708): 870-882 |
出版日期: 2006-08-24
摘要
有机电致磷光材料可以同时利用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发光,具有发光效率高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以铱为内核的有机电致磷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研究趋势,并简要介绍了用于制作有机磷光器件的主体材料。
α-Ni(OH)2的研究进展*
刘元刚,唐致远,徐强,张晓阳,柳勇
2006, 18 (0708): 883-888 |
出版日期: 2006-08-24
摘要
本文综述了α-Ni(OH)2在碱液中稳定存在的影响因素,对保持Ni(OH)2的alpha型结构所需条件及解决措施做了阐述;介绍了国内外α-Ni(OH)2镍电极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叙述了Al3+、Mn3+和Zn2+替代Ni2+α-Ni(OH)2的制备、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以及尿素热分解制备的α-Ni(OH)2的特性;展望了纳米级α-Ni(OH)2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液相合成及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性质应用*
刘惠玉,陈东,高继宁,唐芳琼,任湘菱
2006, 18 (0708): 889-896 |
出版日期: 2006-08-24
摘要
金属中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是描述其导带电子在电磁场作用下集体振荡的一个物理概念。金属纳米颗粒由于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性质表现出独特的光学应用。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具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性质的不同形貌及多种复合结构的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并对其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固有手性杯芳烃的研究*
罗钧,郑企雨,陈传峰,黄志镗
2006, 18 (0708): 897-906 |
出版日期: 2006-08-24
摘要
固有手性杯芳烃是指在杯芳烃三维骨架上引入数个非手性基团使之不再具有对称面或反转中心而呈现出整体手性。本文综述了固有手性杯芳烃的合成、光学拆分及其在手性识别和不对称催化领域的应用。
β-甘露糖苷和β-氨基甘露糖苷的合成
曾佑林,孔繁祚
2006, 18 (0708): 907-926 |
出版日期: 2006-08-24
摘要
高立体选择性地合成β-甘露糖苷和β-氨基甘露糖苷是糖化学家所面临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合成β-甘露糖苷和β-氨基甘露糖苷的方法,侧重讨论各种方法在构建β-糖苷键时所具有的优势及其应用。
片呐醇的绿色合成*
边延江,李金燕,李记太
2006, 18 (0708): 927-932 |
出版日期: 2006-08-24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片呐醇绿色合成研究的新进展,主要包括微波、超声波、固相合成、电合成、光化学合成等新技术、新试剂在该反应中的应用。
基于动物丝蛋白的人工纺丝*
周官强,陈新,邵正中
2006, 18 (0708): 933-938 |
出版日期: 2006-08-24
摘要
动物丝,特别是蜘蛛丝近年来由于其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而备受关注。但是天然动物丝的应用由于种种原因而受到各种限制,因此人们期望通过人工纺丝获得性能与天然动物丝相近的人工丝纤维。本文就采用动物丝蛋白进行人工纺丝的历史和现状,从再生蜘蛛丝蛋白、重组蜘蛛丝蛋白和再生蚕丝蛋白等方面进行综述,比较了天然动物丝和人工丝纤维的力学性能,并且探讨了人工生物模拟纺丝制备高性能人工丝纤维(超级纤维)的前景。
聚合物分子刷的合成与应用
张磊,李文,张阿方
2006, 18 (0708): 939-949 |
出版日期: 2006-08-24
摘要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线形聚合物、树枝状大分子及树枝化聚合物等不同聚合物的每个重复单元上,高密度地、通过不同联接方式接枝上新的聚合物侧链而形成的刷形接枝共聚物,即聚合物分子刷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聚合物分子刷的三种合成途径,即“大单体聚合法”,“从主链接枝法”及“接枝到主链法”,并对不同路线的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对分子刷在制备纳米杂化材料、纳米导线及智能材料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层层自组装聚电解质多层膜的制备及在膜分离中的应用*
宜理静,钱锦文,陈幼芳,张鹏
2006, 18 (0708): 950-956 |
出版日期: 2006-08-24
摘要
扼要论述了聚电解质自组装膜制备过程中电荷密度、驱动力及增长方式等对膜厚和膜结构影响的基本规律,着重介绍了近年来聚电解质自组装渗透气化膜和离子分离膜研究概况。对聚电解质自组装分离膜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研究进展
何永祝,庞浩,廖兵
2006, 18 (0708): 957-965 |
出版日期: 2006-08-24
摘要
本文从用作手性固定相的纤维素衍生物种类、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制备方法及其在高效液相色谱中的应用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并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微流控层流技术的研究
冯颖,王敏
2006, 18 (0708): 966-973 |
出版日期: 2006-08-24
摘要
基于微型通道自身的层流特点而发展起来的多相层流技术,从最初的液-液微萃取开始,由于其结构加工简单,操作方便和分析功能强大,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加工分析方法,为微流控分析的研究应用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本文概述了层流的基本原理,总结了近10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包括层流界面间的分子扩散、转移现象和化学反应,以及层流刻蚀加工技术及其在制备纳米材料和在生命医学方面的应用。具体介绍了应用层流技术进行微芯片的加工制作,微型反应器的制备,离子、分子的分离分析,聚合物薄膜的形成和应用,微通道内的有机合成反应的控制,溶液的浓度梯度控制以及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对细胞、生物大分子的操作控制,以及对生物试剂的预处理分析等。
快速气相色谱研究*
彭夫敏,王俊德,李海洋,张西咸,李安林
2006, 18 (0708): 974-986 |
出版日期: 2006-08-24
摘要
近年来快速气相色谱(HSGC)技术备受关注。本文根据色谱理论和实际应用中的特点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评价, 阐述了如何针对具体样品选择分析方法和通过调整仪器的配置、参数以及性能来实现特定的快速分析。最后提出了HSGC未来的发展趋势。
毛细管电泳无胶筛分介质分离DNA的机理*
周丹,王延梅
2006, 18 (0708): 987-994 |
出版日期: 2006-08-24
摘要
快速、高效而灵敏的分离技术对于DNA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使用无胶筛分介质的毛细管电泳是最重要的DNA分离技术之一,通常使用无交联的高分子溶液作为无胶筛分介质。本文在介绍高分子溶液理论的基础上,综述了DNA在毛细管电泳无胶筛分介质(缠结溶液和稀溶液)中的分离机理,主要包括Ogston筛分模型、各种修正的爬行模型、瞬态缠结偶合机理及其改进机理等。
13C代谢通量分析最新进展
李晓静,陈涛,陈洵,李祥高,赵学明
2006, 18 (0708): 995-1001 |
出版日期: 2006-08-24
摘要
代谢通量分析(metabolic flux analysis,MFA)是通过确定代谢网络中代谢流分布来表征细胞代谢状态的强有力的工具。鉴于计量学代谢通量分析在处理复杂代谢网络时表现出的局限性,发展了以13C标记实验为基础的13C MFA。本文介绍了13C MFA的原理与方法,总结和评述了13C MFA在实验与数据分析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MFA在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对代谢通量分析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生物分配色谱:高通量筛选药物膜通透性和活性*
孙进,王永军,何仲贵
2006, 18 (0708): 1002-1008 |
出版日期: 2006-08-24
摘要
生物分配色谱是指在色谱系统中引入类生物膜结构,以色谱学方法仿真药物与生物膜的相互作用,现已成为评估药物膜通透性和活性的高通量筛选模型。根据最新进展并结合课题组研究内容,对其理论基础、分类及应用进行了评述,并对这一领域的发展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蛋白质直接电化学研究及其应用*
周波,孙润光,王丽华,宋世平,樊春海
2006, 18 (0708): 1009-1013 |
出版日期: 2006-08-24
摘要
蛋白质直接电化学研究在生物电化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蛋白质结构-功能研究、蛋白质电子传递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而且是研制第三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基础。本文对在裸电极、分子自组装修饰电极和模拟生物膜修饰电极上进行蛋白质直接电化学的研究及相关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纳米药物分析*
陈振玲,陈令新,刘建娣,罗国安
2006, 18 (0708): 1014-1018 |
出版日期: 2006-08-24
摘要
介绍了纳米药物的定义,简明叙述了纳米药物的特点,探讨了新纳米药物目前研究重点:包括新纳米材料的药用功效研究、新药物载体和药物新剂型的开发及其涉及到的分析技术。展望了纳米药物对分析化学所提出的机遇和挑战。
蛋白质酪氨酸硝化的研究*
池泉,黄开勋
2006, 18 (0708): 1019-1025 |
出版日期: 2006-08-24
摘要
蛋白质酪氨酸硝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与多种病症相关。经由过氧亚硝酸根(ONOO-)和NO2-/H2O2/血红素过氧化物酶体系是促使蛋白质硝化最主要的两种途径,其反应为自由基机理。本文对体内蛋白质硝基化的途径、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作了综述,指出蛋白质的硝化具有选择性,特定酪氨酸残基发生硝化能够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影响其免疫应答和可能涉及的信号转导过程,从而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直接碳氢化合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刘江
2006, 18 (0708): 1026-1033 |
出版日期: 2006-08-24
摘要
直接碳氢化合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D-HC SOFC)具有能量密度高和运行成本低等特点,可望在便携式电源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国际上SOFC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D-HC SOFC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综述了目前国际上在D-HC SOFC研究方面的现状,指出现有的D-HC SOFC研究工作绝大多数都是围绕着如何避免积碳进行。围绕着避免积碳的三条途径即降低工作温度、采用合适的催化剂和促进电化学氧化,对D-HC SOFC研究进行了阐述和讨论。文中还提到一些阳极反应机理方面的研究,并对今后的D-HC SOFC工作提出了作者的观点,认为应该在D-CH SOFC电池组方面和涉及到气体分布的阳极反应机理方面做更多工作。
对流层夜间化学研究*
贾龙,葛茂发,庄国顺,姚立,王殿勋
2006, 18 (0708): 1034-1040 |
出版日期: 2006-08-24
摘要
NO3自由基与N2O5是对流层夜间化学的关键物种。 一方面NO3与O3等组分是夜间大气中的重要氧化剂,与它们的反应是生物排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汇;另一方面NO3与N2O5和雨滴或气溶胶颗粒物发生的异相反应则是大气中氮氧化合物NOx(NO,NO2)的主要清除过程,从而可以减轻对流层臭氧污染。 研究它们的化学反应性质及对其进行实地测量,对深入理解大气氧化过程和全面了解区域乃至全球大气自净能力有重要意义。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夜间化学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以NO3和N2O5为中心的基本夜间化学过程、对流层中NO3与N2O5的源与汇以及外场测量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提高烃类燃料热沉的研究进展
贺芳,米镇涛,孙海云
2006, 18 (0708): 1041-1048 |
出版日期: 2006-08-24
摘要
吸热型烃类燃料是一种热安定性好、可以利用其化学热沉的燃料,其热沉能够满足高超音速飞行的需要。本文论述了燃料热安定性、催化脱氢、催化裂解、引发裂解、超临界裂解等对吸热型烃类燃料热沉的影响,重点论述了引发裂解在吸热型烃类燃料中的裂解优势,提出引发裂解在高超音速飞行器上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专题论坛
生物热化学研究进展
尉志武,高文颖
2006, 18 (0708): 1049-1055 |
出版日期: 2006-08-24
摘要
本文综述了生物量热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围绕生物膜相变、生物大分子的稳定性和生物化学反应三个热点领域,介绍了近年来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
液相色谱手性拆分机理的热力学方法研究*
翁文,姚碧霞,陈秀琴,陈友遵,林文士,曾庆乐
2006, 18 (0708): 1056-1064 |
出版日期: 2006-08-24
摘要
手性识别是分子识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液相色谱手性拆分机理研究有助于色谱条件的优化和新型手性固定相的设计,也有助于理解手性识别机制。本文就线性色谱与非线性色谱条件下手性拆分过程对应热力学参数的推求方法进行了评述,阐述了相关热力学参数的涵义及其在色谱保留及手性拆分机理探讨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