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English
新闻公告
More
化学进展 2008, No.06 上一期 后一期 返回主页

本刊导览

综述与评论
贵金属甲烷燃烧催化剂*
王胜,高典楠,张纯希,袁中山,张朋,王树东
2008, 20 (06): 789-797 |
出版日期: 2008-06-24
摘要
贵金属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甲烷燃烧活性,但是其弱的稳定性抑制了其在VOC脱除以及低浓瓦斯治理等领域的应用,因此提高贵金属甲烷燃烧催化剂的稳定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活性组分、载体、助剂和前驱体对贵金属甲烷燃烧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具有较高甲烷燃烧活性的Pd基催化剂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结合甲烷燃烧动力学分析了反应组分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催化剂失活的机理以及导致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分歧的原因,提出了避免这些分歧的措施。
NOx的催化分解研究*
马涛,王睿
2008, 20 (06): 798-810 |
出版日期: 2008-06-24
摘要
氮氧化物(NOx)的直接催化分解是公认的消除NOx污染最有吸引力的方法。本文综述了NOx催化分解研究领域深受关注的几类催化剂,包括贵金属、金属氧化物、钙钛矿及类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离子交换的ZSM-5型分子筛、杂多化合物和水滑石类材料等六大类催化剂。介绍了相关的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和催化性能等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概括了上述催化剂的优缺点,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技术用于气固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
许建华,陈清林,纪红兵
2008, 20 (06): 811-820 |
出版日期: 2008-06-24
摘要
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对固体粉末样品进行直接测量的光谱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较理想的原位表征技术。原位漫反射红外技术由于可直接对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态物种给出红外信号,可方便地跟踪鉴定反应中间态和产物,从而为催化反应体系反应机理的考察给出直接的证据。本文对于原位漫反射红外技术用于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和水汽逆变换反应、醇类的水蒸汽重整、含CO2的合成气制取甲醇、低碳烃制合成气、CO催化氧化以及其他烃类和含氧化合物的氧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认为该技术可很好地剖析气固相催化反应机理。
有序分子组装膜电极非理想伏安图的理论研究*
郭彦,赵健伟
2008, 20 (06): 821-827 |
出版日期: 2008-06-24
摘要
在有序分子组装体系的电化学研究中,电活性物种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导致其偏离理想的电化学行为,譬如出现双峰或者峰展宽的现象。从这些非理想的电化学数据中提取热力学和动力学数据显得相对困难,因而了解和评价这些非理想的电化学行为显得十分有必要。本文着重就这些非理想电化学现象的理论模型、基本公式和微观认识进行了评述。理解这些非理性电化学的影响因素,不仅加深对表面电化学体系的认识,更对现在的研究热点课题如主客体识别、分子电子器件、生物传感器等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
郑冰,牛海军,白续铎
2008, 20 (06): 828-840 |
出版日期: 2008-06-24
摘要
本文综述了有机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有机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氧化物电极、对电极和电解质的设计思路和制备情况。重点介绍了有机染料的研究现状,包括香豆素类染料、多烯类染料、噻吩类染料、天然染料、半花菁类染料、卟啉类染料、三苯胺类染料、苝类染料等。同时讨论了若干影响有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光电转换效率的设想与对策,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有机体系中II–VI族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合成机理
邢滨,李万万,孙康
2008, 20 (06): 841-850 |
出版日期: 2008-06-24
摘要
量子点由于其量子效应而具有既不同于体相材料又有别于一般分子的优异光学性能,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特别是在生物标记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II–VI族量子点由于其荧光发射波长几乎覆盖了整个可见光区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在有机体系中合成油溶性II–VI族量子点具有反应产物稳定,量子产率高,并且可以制备性能更加优异的核–壳结构的量子点(CdSe/ZnS, CdSe/CdS等)等优点,因此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被广泛而深入地研究。本文重点综述了在有机体系中,单分散、高荧光性能II–VI族量子点的制备方法——高温热解法及其合成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介孔气体吸附剂*
李俊宁,王丽娜,齐涛,初景龙,刘长厚,张懿
2008, 20 (06): 851-858 |
出版日期: 2008-06-24
摘要
介孔二氧化硅经过表面修饰,赋予介孔材料不同的特性,具有很多的潜在用途,是无机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以介孔二氧化硅(M41S 和 SBA)为载体设计的气体吸附剂的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二氧化碳和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介孔吸附剂上的吸附过程;介绍了二氧化碳介孔吸附剂的不同制备方法和影响二氧化碳在介孔吸附剂上吸附的因素,以及介孔吸附剂的结构对可挥发性有机物吸附过程的影响。最后,对介孔气体吸附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银/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安静,王德松,罗青枝,李雪艳,李敏娜,袁晓燕
2008, 20 (06): 859-868 |
出版日期: 2008-06-24
摘要
银/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典型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其结构和性能依赖于合成方法,因此开发材料的优异性能必须以深入研究纳米材料的先进合成技术为前提。本文综述了纳米银粒子及其与聚合物形成的纳米复合材料的最新合成进展, 重点介绍了基于液相化学还原方法合成纳米银粒子的新方法, 如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微乳液法和离子液体法, 以及纳米银粒子的分散技术和原位法合成银/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新技术, 并介绍了纳米银复合材料的电绝缘性、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性能、抗菌性及其在生物医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5-羟色胺转运蛋白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郭运行,刘伯里
2008, 20 (06): 869-877 |
出版日期: 2008-06-24
摘要
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神经元功能异常,特别是突触前膜的5-羟色胺转运蛋白(SERT)密度的变化常导致复杂的精神紊乱疾病。SERT的正电子发射断层(PET)和单光子发射断层(SPECT)活体显像剂有助于研究该系统的变化与精神紊乱疾病的关系,以及精神紊乱病人疗效的监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SERT显像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该类显像剂的发展趋势。
有机铋化学近十年的研究进展*
张晓文,尹双凤,伍水生,代威力,李文生,周小平
2008, 20 (06): 878-886 |
出版日期: 2008-06-24
摘要
铋及其化合物具有相对价廉、低毒性、低放射性等特点,已应用于医药、催化、化妆品和电子技术等领域。本文回顾了近10多年来有机铋化学的研究状况,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综述:(1)新型有机铋化合物的合成途径与结构特征;(2)有机铋化合物作为交联偶合、氧化、芳基化和其它反应的试剂;(3)作为催化剂;(4)作为生物医药用于溃疡、肿瘤和放射治疗等。文中着重于从分子水平关联新型有机铋化合物的结构与其化学和生物活性之间关系。此外,还介绍了有机铋化学研究领域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手性咪唑啉酮类有机催化剂催化的不对称反应*
姚成福,孙彩霞,闫少宇,吴海虹
2008, 20 (06): 887-898 |
出版日期: 2008-06-24
摘要
近年来,不对称有机催化过程日趋成熟,用于越来越多的实际应用。相对于金属催化过程有机胺催化剂具有许多潜在的优势:相对比较稳定,价格较低,容易得到,没有金属泄露到环境或产品中的风险以及对操作环境要求不高等,有机胺已被证明是实现不对称转化的有效手段。手性咪唑啉酮催化剂是有机胺催化剂中的一种类型。本文总结了手性咪唑啉酮催化剂在Diels-Alder反应、1,3-偶极环加成、Michael反应、Friedel-Crafts烷基化等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未来手性咪唑啉酮在工业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利用离子液体负载反应底物的有机合成
来婧娟,周建华,郑敏刚,隆泉,郑保忠
2008, 20 (06): 899-908 |
出版日期: 2008-06-24
摘要
综述了固相、液相组合化学中以可溶性离子液体为载体的有机合成新概念及最新研究进展,并主要介绍了离子液体作为载体负载反应底物在有机合成中的一些应用,如有关的重要有机反应、组合化学、小分子库合成等。该方法具有上载率高、适用反应范围宽、分离纯化简便、结构检测容易和可回收重复使用等诸多优越性,这对于传统的固相、液相合成方法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内嵌金属富勒烯的笼外化学修饰*
廉永福,袁福龙,郭丽华,刘美玲
2008, 20 (06): 909-917 |
出版日期: 2008-06-24
摘要
内嵌金属富勒烯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新奇的性质吸引了众多科学家的目光,对它们进行笼外化学修饰是最近十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这对于考察内嵌金属富勒烯的结构及化学物理性质并拓宽其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内嵌金属富勒烯与各种底物的不同作用分类,以反应类型为线索,详细概括了已发表的内嵌金属富勒烯的各种笼外化学反应,包括各种环化反应、内嵌金属富勒烯与杯芳烃及冠醚的自组装、单键相连的衍生物、水溶性衍生物以及用内嵌金属富勒烯填充碳纳米管等。在对各种化学反应阐述的同时,对内嵌金属富勒烯的可能应用也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Bola型表面活性剂合成及其应用*
金勇,苗青,张彪,曹志峰
2008, 20 (06): 918-930 |
出版日期: 2008-06-24
摘要
介绍了Bola型表面活性剂独特的结构特征与性质,概述了由Bola型两亲分子在气液界面自组装形成的单分子膜及囊泡的特征。重点综述了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合研究进展,并对其在纳米材料、药物缓释、生物矿化、光化学修饰及抑止金属腐蚀等方面的应用作了介绍。最后对其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高分子微球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
韩利民,索全伶,洪海龙
2008, 20 (06): 931-935 |
出版日期: 2008-06-24
摘要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高分子微球在电化学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电场作用下微球悬浮液反射光谱的变化,包覆导电聚合物高分子微球的振荡电流和循环伏安特征和二茂铁基高分子微球电极反应的粒径效应,并对各类微球悬浮液的电化学行为及电极反应模型进行阐述。综述表明高分子微球电化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刺激响应性非病毒转基因载体*
吉伟航,林琳,陈大勇,刘文广
2008, 20 (06): 936-941 |
出版日期: 2008-06-24
摘要
常见的阳离子聚合物能够通过静电作用有效缩合DNA,形成聚电解质复合物(PECs)。这些复合物易于细胞内在化,从内涵体中逃逸,并能保护DNA免受DNA酶的降解。但是,强烈的静电作用也限制了基因进入细胞核之后从复合物中的释放,限制了基因的表达。鉴于此,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类“智能”高分子载体,这些智能高分子载体能够响应外界微环境温度、pH值和氧化还原环境变化的刺激,其自身大分子构象发生改变,进而促进DNA从复合物中逃逸,提高了转染率。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有关聚异丙基丙烯酰胺基温度响应性载体以及光、pH和响应胞内谷胱甘肽(GSH)等氧化还原反应的非病毒转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
糖-蛋白质相互作用*
黄毅,黄金花,谢青季,姚守拙
2008, 20 (06): 942-950 |
出版日期: 2008-06-24
摘要
糖生物学被认为是生物化学领域“最后的前沿”。糖-蛋白质相互作用是信号传导、细胞粘附、病菌感染、受精、增殖、分化和免疫应答等很多细胞识别过程的基础,在生命科学中意义重大。本文综述了糖-蛋白质(尤其是凝集素)相互作用研究的电化学、压电传感、光谱学、纳米技术、微阵列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等方法和器件及生物医学应用进展。
蛋白质分子的电学性质、结构与生物活性*
郭彦,高筱玲,赵健伟,田燕妮
2008, 20 (06): 951-956 |
出版日期: 2008-06-24
摘要

在生命体内,蛋白质通常固着在膜载体上与其它分子相互作用而参与生命活动,所以承受各向异性压力的蛋白质是其存在和功能化的基本形式。设计和研究蛋白质分子在各向异性压力下的分子结构、力学性质和电学/电化学性质不仅对深入理解蛋白质的生物活性至关重要,而且有助于促进蛋白质分子在分子电子器件中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利用导电原子力显微镜对蛋白质分子的电学性质的研究进展。在不同的探针压力下,蛋白质分子发生不同程度的形变,表现了不同的电子输运机理。由此可以进一步推测蛋白质分子的生物活性。

分子印迹技术用于蛋白质的识别*
盖青青,刘秋叶,何锡文,李文友,陈朗星,张玉奎
2008, 20 (06): 957-968 |
出版日期: 2008-06-24
摘要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分离技术。合成含识别蛋白质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又极具挑战性,已成为许多分子识别领域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已有不同方法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对优缺点,阐明了其可能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二维蛋白质分子印迹聚合物*
闫长领,卢,雁
2008, 20 (06): 969-974 |
出版日期: 2008-06-24
摘要
本文对二维蛋白质分子印迹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二维蛋白分子印迹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常见二维蛋白质分子印迹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表位印迹法、溶胶-凝胶法、射频光电等离子沉积法和Langmuir单层法等;根据二维蛋白分子印迹材料的不同形式,详细叙述了二维蛋白质分子印迹薄膜、核-壳微球、纳米线、Langmuir脂质体单层的制备过程、结合能力、选择识别性能;分析了目前二维蛋白质分子印迹技术存在的一些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蛋白质中二硫键的定位及其质谱分析*
仇晓燕,崔勐,刘志强,刘淑莹
2008, 20 (06): 975-983 |
出版日期: 2008-06-24
摘要
二硫键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对稳定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保持及调节其生物活性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确定二硫键在蛋白质中的位置是全面了解含二硫键蛋白化学结构的重要方面。在众多实验方法中,现代质谱技术因其操作简单、快速、灵敏等优点而成为分析二硫键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目前主要的定位二硫键的方法,以及质谱在二硫键定位分析中的应用与进展。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及其在单分子探测中的应用*
胡明铅,蔡继业
2008, 20 (06): 984-988 |
出版日期: 2008-06-24
摘要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在光学显微镜中具有独特的性能,其突破衍射光限制,具有单分子探测灵敏度,且在研究时不损伤生物样品。文中简要介绍了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的原理,详述近年来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在单分子探测中的应用,介绍了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结合量子点对单分子探测的进展,并对单分子探测的前景做了展望。

生物模板法制备木材陶瓷*
罗民,高积强,乔冠军,金志浩
2008, 20 (06): 989-1000 |
出版日期: 2008-06-24
摘要

生物模板法是一种制备具有生物形貌特点的结构和功能材料的新方法。由于木材组织结构方面的独特性,制备其多级孔结构的木材生态陶瓷在探索特殊微观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总结了生物模板法制备陶瓷材料技术的发展现状,并且指出了各种工艺的优缺点,着重介绍了木材陶瓷的发展历史、制备方法、机理和性能,概述了木材陶瓷在骨移植材料和催化材料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