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English
化学进展
关于期刊
期刊介绍
编委信息
出版道德声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期刊导航
当期文章
往期目录
专辑专刊
虚拟专题
特色栏目
MiniAccounts
中国化学印记
领域导航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最新录用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作者登录
下载中心
在线办公
编辑审稿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订阅
纸质期刊
E-mail Alert
Rss
反馈
期刊动态
English
往期目录
关于期刊
期刊介绍
编委信息
出版道德声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期刊导航
当期文章
往期目录
专辑专刊
虚拟专题
特色栏目
MiniAccounts
中国化学印记
领域导航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最新录用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作者登录
下载中心
在线办公
编辑审稿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订阅
纸质期刊
E-mail Alert
Rss
反馈
期刊动态
新闻公告
More
图/表 详细信息
锂离子电池释热机理与模型及安全改性技术研究综述
余抒阳, 罗文雷, 解晶莹, 毛亚, 徐超
化学进展, 2023, 35(
4
): 620-642. DOI:
10.7536/PC220935
图1
锂离子电池原理图
本文的其它图/表
表1
近年来的电池安全事故
图2
近年来部分电池安全事故
图3
电池热失控触发因素
图4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链式反应示意图
[
13
]
图5
热失控的“三阶段”
[
14
]
图6
电池热失控的特征温度
图7
正负极交叉化学反应触发热失控
[
46
]
。(a) 带电正极材料的时间分辨 XRD 谱图;(b) 带电正极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原位产热和释氧;(c) 在 100~500℃ 内,正负极的混合物几乎不释放氧气,但有明显的产热增强;(d) 正负极交叉化学反应过程
图8
两种内源性氧途径参与热失控强放热反应
[
49
]
。(a) 样品 Ca+An+Ely_31%EC 的 DSC 曲线分峰拟合;(b) 样品 Ca+An+Ely_0%EC 的 DSC 曲线分峰拟合;(c) 正极释氧的机理和途径;(d) 无 EC 电解液的 NMC811/Gr 电池(0%EC)与对照组(31%EC)的热失控温升速率比较
图9
LiH诱导的负极侧放热反应以及H
2
向正极侧迁移触发热失控
[
56
]
。
(a) 100%SOC 负极/电解液混合体系的 ARC 实验及产气组成;(b) 双盐电解液及LiH/双盐电解液在 N
2
气氛下的DSC曲线;(c) 满电态 NCM523/Gr 电池热失控路径图
图10
无机氧化物固态电解质与金属锂的多步热失控反应路径图
[
59
]
图11
一维电化学-三维热耦合模型示意图:(a) 一维电化学模型计算域;(b) 三维几何模型
图12
从锂离子电池元件动力学分析出发,基于模型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预测
[
96
]
图13
高安全型复合隔膜。(a) 电纺核壳微纤维隔膜
[
126
]
;(b) 涂覆不溶性阻燃剂添加剂的新型隔膜
[
127
]
图14
(a) 采用高浓电解液 LiFSI/DMC 的 NCM811/Gr 电池组分组合的 DSC 曲线;(b) 采用高浓电解液 LiFSI/DMC 的 NCM523/Gr 电池组分组合的 DSC 曲线;(c) 高浓电解液LiFSI/DMC 与 1 M LiPF
6
/EC:EMC 电解液对 NCM/Gr 电池热失控特性的比较
[
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