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English
新闻公告
More
化学进展 2007, No.01 上一期 后一期 返回主页

特约稿
张青莲教授及其原子量新值测定研究
赵匡华, 倪葆龄
2007, 19 (01): 1-5 |
出版日期: 2007-01-24
摘要
专题论坛

有机合成的新世纪――-有机合成近年进展鉴赏

伍贻康,吴毓林

2007, 19 (01): 6-34 |
出版日期: 2007-01-24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2005年至今有机合成领域的进展,第一部份有机合成方法学的一些新进展中突出介绍了金属参与的有机合成反应、自由基介导的合成反应、"一个反应瓶"内的多步反应以及不对称反应四个方面;第二部份复杂天然产物全合成则以10个分子的为例介绍这方面的进展。

综述与评论
模板法合成核壳功能材料*
张艳萍,褚莹
2007, 19 (01): 35-41 |
出版日期: 2007-01-24
摘要
模板法制备核壳功能材料是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引起了十分广泛的关注。本文结合本课题组在有机-无机核壳复合纳米粒子(空心球)领域的研究,较系统地评述了目前国内外利用模板法制备核壳粒子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核壳纳米粒子(空心球)的发展前景和应用领域。
离子液体中手性催化剂回收研究
周智明,姜飞,莫凡洋
2007, 19 (01): 42-50 |
出版日期: 2007-01-24
摘要
近年来,贵重的手性催化剂的回收与再利用越来越引起化学工作者的关注,而离子液体在催化剂回收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综述了离子液体在手性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在回收催化剂的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着重介绍了新型含咪唑盐手性催化剂及其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由于它在离子液体和有机溶剂的显著差异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回收,并且能一定程度地稳定催化剂,提高催化效率,这对我们设计合成新型可回收的催化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表面展示肽在无机纳米材料的合成与组装中的应用*
郭轶,庄家骐,杨文胜
2007, 19 (01): 51-58 |
出版日期: 2007-01-24
摘要
本文综述了表面展示肽在无机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中的应用。表面展示肽是利用噬菌体、细胞等表面展示技术筛选出来的一类多肽,可以特异性地识别不同的无机物表面。一方面它们能够诱导不同种类无机纳米材料的合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生物矿化的过程和基本原理;同时表面展示肽也可以用于无机纳米材料的组装,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结构,从而为纳米器件的构造提供新的途径。
基于ZnO光阳极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研究*
盛显良,赵勇,翟锦,朱道本
2007, 19 (01): 59-65 |
出版日期: 2007-01-24
摘要

本文全面介绍了基于ZnO光阳极的燃料敏化太阳电池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特别是ZnO光阳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传统的手术刀法、丝网印刷技术和电沉积自组装方法,以及最近发展起来的机械挤压法、化学液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低温水热法等,对不同制备薄膜方法的工艺条件和优缺点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微/纳米复合结构和直线电子传输对光电转换效率提高的作用。指出了ZnO太阳电池未来发展方向是:探索制备ZnO电极的新形貌和新方法,寻找性能更加优异的燃料,以提高ZnO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
宋杰,吴启辉,董全峰,郑明森,吴孙桃,孙世刚
2007, 19 (01): 66-73 |
出版日期: 2007-01-24
摘要
本文介绍了聚合物薄膜锂离子电池以及全固态无机薄膜锂电池,主要对全固态无机薄膜锂电池的发展过程以及其阴极材料、阳极材料、无机固态电解质的性能和制备技术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结构的研究,并提出了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解决办法。
微生物燃料电池*
关毅,张鑫
2007, 19 (01): 74-79 |
出版日期: 2007-01-24
摘要

结合最近几年来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情况,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子转移机理,影响电子转移的主要因素和解决方法,以及微生物燃料电池实用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烷氧基硅烷溶胶-凝胶反应机理*
吴翠明,徐铜文,杨伟华
2007, 19 (01): 80-86 |
出版日期: 2007-01-24
摘要

利用烷氧基硅烷作为前驱体之一,进行溶胶-凝胶(sol-gel)反应制备无机氧化物和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近几十年来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对烷氧基硅烷的sol-gel反应过程,特别是起始的水解和初步缩合过程已有较多的研究。本文综述了烷氧基硅烷的sol-gel反应机理研究的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看法。

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
李欣玮,孙立新,林晓宏,郑利强
2007, 19 (01): 87-92 |
出版日期: 2007-01-24
摘要
固体脂质纳米粒是一种新型的纳米给药系统。本文综述了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包括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组分选择、制备方法、表面修饰,并且对物化性质分析、给药途径以及载药和释放进行了讨论。
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气体/粒子分配理论*
王振亚,郝立庆,张为俊
2007, 19 (01): 93-100 |
出版日期: 2007-01-24
摘要
本文重点评述了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的气体/粒子分配理论,简要介绍了它的发展和可能的应用。在大气中,气体有机物种的氧化可以产生半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可以用气体/粒子分配的吸收模型来评估。在气体/粒子分配过程取决于半挥发性化合物的成分、浓度和蒸汽压,以及吸收性材料的浓度和成分。在气体/离子分配理论的基础上,人们又研究和开发出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气体/粒子分配的热力学模型,它可以用来预估气溶胶中液态水的含量、无机物的分布、亲水性和疏水性有机物的分布。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的气体/粒子分配的热动力学模型与加利福尼亚工学院三维都市/区域性大气模型相结合,可以用于气相和气溶胶相模拟。
碳纳米管共价功能化*
肖奇,王平华,司知蠢
2007, 19 (01): 101-106 |
出版日期: 2007-01-24
摘要
碳纳米管由于其独特的结构与优异的各项性能,在许多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由于碳纳米管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极大地制约了其性能应用,因此碳纳米管的功能化就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侧重于碳纳米管的共价功能化,详细讨论了碳纳米管不同位置共价功能化的研究进展。
锑(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空间立体化学*
沈娟,蒋琪英,钟国清
2007, 19 (01): 107-116 |
出版日期: 2007-01-24
摘要
含锑(Ⅲ)配合物涉及到许多化学及生物化学的过程,特别是它的一些配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癌、杀菌等生物功能,其空间结构的多样性也一直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本文按照O供电子配体,含N供电子配体和含S供电子配体分类,系统地综述了各类锑(Ⅲ)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及表征手段,介绍了锑(Ⅲ)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及其晶体学参数和配位环境中孤电子对空间化学活性,展望了锑的生物无机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前景。
TiO2纳米管阵列及其应用
郑青,周保学,白晶,蔡伟民,廖俊生
2007, 19 (01): 117-121 |
出版日期: 2007-01-24
摘要
TiO2纳米管阵列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TiO2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阵列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介绍了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TiO2纳米管阵列的工艺条件、产物特性、形成机理,及其在氢传感器、光解水制氢、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与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等领域的应用,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对策。
β-淀粉样斑块显像剂的研究*
陈祥纪
2007, 19 (01): 122-129 |
出版日期: 2007-01-24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脑神经退变性疾病。在AD发病机理方面,脑中β-淀粉样斑块的形成是一个主要因素,β-淀粉样斑块显像剂对于AD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结合本实验室工作,本文介绍了β-淀粉样斑块显像剂的发展过程和目前国内外的最新进展,并对β-淀粉样斑块显像剂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糖组学研究中糖蛋白糖链结构分析技术
孙兴权,李,静,耿美玉,管华诗
2007, 19 (01): 130-135 |
出版日期: 2007-01-24
摘要
遗传信息由DNA传递至蛋白质, 再经蛋白质翻译后糖基化修饰形成糖蛋白。与DNA、蛋白质相比,糖蛋白糖链结构更加多样,功能更加复杂,在一些重大的生理、病理事件中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而糖链如此复杂的功能是由其多样的结构决定的,糖链结构是糖组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就近年来糖组学研究中糖蛋白样品的提取分离,糖链释放及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及相关技术进展作了简要介绍。
丙交酯开环均聚合*
于翠萍,李 ,希,沈之荃
2007, 19 (01): 136-144 |
出版日期: 2007-01-24
摘要
生物可降解脂肪族聚酯-聚丙交酯由可再生资源获得。聚丙交酯独特的物理性质使得它在包装、涂层、纤维、薄膜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聚丙交酯低成本、大规模的生产及应用将极大地减轻对石油产品的依赖。高分子量的聚丙交酯主要由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本文总结了催化丙交酯开环聚合的3大类催化剂及其反应机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丙交酯均聚合催化剂开发上的研究进展,并重点论述了稀土催化剂在丙交酯开环聚合中的优势及由其催化合成的聚丙交酯在生物学应用中的优点。
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开环聚合*
张治国,尹红
2007, 19 (01): 145-152 |
出版日期: 2007-01-24
摘要
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开环聚合产物在表面活性剂工业和聚氨酯工业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发展的用于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开环聚合的各类催化剂体系,并分别讨论了各类催化剂体系对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不同作用机制,考察了反应物结构对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重点介绍了配位络合催化剂体系在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开环聚合反应中的应用,并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螺旋手性聚乙炔衍生物
戴箭,哈成勇,常东亮,沈敏敏
2007, 19 (01): 153-158 |
出版日期: 2007-01-24
摘要
聚乙炔是链对称的共轭大分子,在内外界的微扰下,其主链的对称性能够被破坏,而产生螺旋手性结构。本文综述了螺旋手性聚乙炔衍生物的合成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螺旋手性聚乙炔衍生物在简单的外界刺激(溶剂,酸碱度,温度和添加剂等)下,表现出许多功能特征,如刺激响应性、显色、光/电致发光,仿生结构,分子识别等。
磷系阻燃环氧树脂研究
王淑波,王利生
2007, 19 (01): 159-164 |
出版日期: 2007-01-24
摘要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应用于阻燃环氧树脂的方法进行介绍,并对所显示的阻燃性、热性能等作了概述和比较。将反应型磷系阻燃剂DOPO衍生物引入环氧树脂基体结构中形成阻燃持久、无卤、低烟、无毒、热稳定性好的新型含磷环氧树脂。
拉曼光谱在固相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黄强,隆泉,郑保忠
2007, 19 (01): 165-172 |
出版日期: 2007-01-24
摘要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以来拉曼光谱在固相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近红外傅立叶变换和共焦显微两种拉曼光谱技术。近红外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克服了荧光背景带来的干扰,可以用在固载试剂、催化剂的表征、固相有机反应的监测等方面,特别对于在无机载体上进行的有机反应的表征和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共焦显微拉曼光谱具有特殊的空间分辨能力,适合对固相合成载体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可对载体内部反应活性位点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
ATR-FTIR光谱技术在聚合物膜研究中的应用
江艳,沈怡,武培怡
2007, 19 (01): 173-185 |
出版日期: 2007-01-24
摘要
红外光谱是聚合物研究中常用的一种表征手段,而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更是由于在研究聚合物薄膜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而被广泛使用。逐层组装(layer-by-layer Assembly)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组装聚合物超薄膜的方法,ATR-FTIR光谱技术的引入可以在获取膜组装过程中相应信息的同时有效地避免表征过程中对样品的损害。另一方面,ATR-FTIR方法与二维相关光谱技术(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2D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相结合也是研究小分子(主要是水分子)在聚合物薄膜中的渗透行为的有效手段。本文对ATR-FTIR的基本原理和显著特点作了介绍,并以实例阐述该方法在逐层组装技术和水分子在薄膜内渗透行为研究两方面的应用。
微流控芯片系统中固液双相分离富集技术
徐溢,张剑,徐平洲,卢倩,曾雪,温志渝
2007, 19 (01): 186-192 |
出版日期: 2007-01-24
摘要
发展微流控芯片系统中的分离富集技术,是微全分析系统向集成化、自动化和便携化发展必须突破的瓶颈之一,正逐步成为微全分析系统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前沿和热点。本文针对重要而且应用广泛的固液双相分离富集技术,详细介绍了过滤式、膜分离式、固相萃取式等不同分离富集操作模式在微流控芯片系统中的应用,对每一种操作模式的特点、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与常规检测技术的联用*
李秀丽,韦天新
2007, 19 (01): 193-200 |
出版日期: 2007-01-24
摘要
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SPR)是被入射电磁波所激发、存在于金属和电介质界面上电荷密度振动的谐振波。SPR是一种消逝场光学成功应用的典范,它具有体积小、分辨率高、无需标记、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本文介绍了SPR与电化学方法(循环伏安法、溶出伏安法)、光学方法(荧光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等其它常规检测技术联用的研究进展,与其它常规方法联用能进一步提高分析能力,可弥补彼此的不足。本文还特别详细说明了部分电化学方法、干涉测量法与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联用的优势及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