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English
新闻公告
More
化学进展 2006, No.012 上一期 后一期 返回主页

特约稿
微型化在化学科学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方肇伦 徐章润 方瑾
2006, 18 (12): 1577-1583 |
出版日期: 2006-12-24
摘要
本文论述了微型化在化学科学未来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和潜力,强调了微流控技术在生物和药物化学分析、及大规模平行化学反应等领域发展中的重要性,并预测微型化将极大改善化学系统的效率、成本、安全性和灵活性等。
综述与评论
仿生溶致液晶体系的构建与掺杂
孙振文 陈晓 王庐岩 邱化玉
2006, 18 (12): 1584-1591 |
出版日期: 2006-12-24
摘要
本文综述了以类脂为基础的仿生溶致液晶体系的构建与掺杂,对掺杂物质与液晶模板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仿生溶致液晶体系在合成新型功能材料、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应用的发展前景。
荷电膜的膜电位研究进展
张亚萍 徐铜文
2006, 18 (12): 1592-1598 |
出版日期: 2006-12-24
摘要
膜电位的测定是表征荷电膜的传递现象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膜电位理论基础,包括T. M. S.理论和不可逆热力学理论。分别阐述了关于离子交换膜、双极膜、两性膜以及复合膜的膜电位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芳香性团簇的结构和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李志伟 赵存元 陈六平
2006, 18 (12): 1599-1607 |
出版日期: 2006-12-24
摘要
对近年来芳香性团簇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总结,主要集中在以铝原子为主的芳香性团簇、磷属元素团簇、硼原子系列团簇以及夹层型配合物和笼型分子团簇等方面,展示了该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CdSe纳米结构单元的制备与自组装
董红星 杨振 杨文玉 尹文艳 宋玉哲 杨合情
2006, 18 (12): 1608-1614 |
出版日期: 2006-12-24
摘要
纳米CdSe作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纳米材料,在发光二极管、生物标记、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CdSe纳米结构单元制备与自组装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出了6种有代表性的制备与组装方法,详细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原理以及采用这些方法制备的CdSe纳米结构。最后,对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99mTc放射性药物中的配位化学
冯翠兰 王谋华 成康民 沈玉梅
2006, 18 (12): 1615-1625 |
出版日期: 2006-12-24
摘要
在99mTc间接标记放射性药物中双功能螯合剂起到重要的连接作用,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放射性药物的理化性质。99mTc标记放射性药物中常用的双功能螯合剂大都含有N、S、P等杂原子,本文以与锝核配位杂原子的不同对双功能螯合剂进行分类,分别对NxS(4-x)型配体、“3+1”混合配体、含膦配体以及以[99mTc(CO)3]+为配位中心的99mTc放射性药物逐一进行介绍。
不同拓扑构型嵌段液晶分子的合成与相变行为
程晓红 鞠秀萍 叶辉
2006, 18 (12): 1626-1633 |
出版日期: 2006-12-24
摘要
本文对近来报道的三类嵌段液晶分子:多羟基1-苯甲酰胺-2,3-丙二醇两亲性分子I,星状季戊四醇苯甲酸酯II及带侧链的波拉化合物III的合成及自组装行为作了综述。这些分子由各向异性嵌段、两亲性嵌段和烷基链(或全氟链)以不同的拓扑形式组合而成,其合成的关键步骤是Pd(0)催化下碘代全氟烷烃对双键的自由基加成反应以及Pd(0)催化的偶合反应。通过调节亲水部分和亲脂部分的比例, 在I和II-F中观察到了从近晶层相(Sm)到柱相(Col)再到三维立方相(Cub)的液晶相序列;在波拉分子III-F中通过改变侧链的长度, 获得了一系列柱相及新型层相。这些研究表明, 利用多元化竞争组合理念,将分子中不相容的部分以不同的拓扑形式结合在一起,通过它们的微观相分离, 形成不同的微观区域, 获得不同的界面, 产生不同的界面曲率, 可设计合成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超分子体系, 从而在分子水平上控制分子的自组装行为; 同时全氟链的引入所带来的氟效应能促进微观分离,稳定液晶相,并有利于复杂超分子体系的产生。
含铋(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其铋的配位性质
蒋琪英 沈娟 钟国清
2006, 18 (12): 1634-1645 |
出版日期: 2006-12-24
摘要
由于金属铋的绿色安全性,其配合物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因此,从分子水平探索配合物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根据有机配体的不同,对三价铋离子配合物的合成及相应的结构进行分类概括,并针对固态铋配合物,对铋(Ⅲ)离子在各配合物中所处的配位环境以及与配体的配位方式等进行了综述。
铑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曲平 何华 Liu,Xuhui
2006, 18 (12): 1646-1651 |
出版日期: 2006-12-24
摘要
自从Rosenberg等人发现顺铂具有抗肿瘤活性以来,金属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铑配合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对铑配合物的抗肿瘤机制和构效关系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寻找高效低毒和抗肿瘤谱广的新药物揭示了可循的途径。
微波技术在Suzuki反应中的应用
赵晓伟 崔元臣
2006, 18 (12): 1652-1659 |
出版日期: 2006-12-24
摘要
与传统的加热方式相比,微波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热效率高、节约能源、洁净、操作简单等优点,已成为重要的有机合成工具之一。钯催化的Suzuki反应提供了一种合成各种联芳烃的温和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波技术在Suzuki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涉及到各种不同的反应体系,重点讨论了KF/Al2O3负载钯和聚合物负载钯等非均相催化体系,对于均相反应则着重讨论无过渡金属和超低含量钯催化的Suzuki反应体系,还讨论了连续流动的微波反应器及Suzuki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在酶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夏咏梅 吴红平 张玥 方云 孙诗雨 石玉刚
2006, 18 (12): 1660-1667 |
出版日期: 2006-12-24
摘要
离子液体,尤其是非水溶性离子液体可以作为一种溶剂或酶的载体用于非水相酶促反应中,也可以用于双相体系中的酶促反应。本文概括性介绍了常见离子液体的制备,总结和讨论了离子液体中酶的活性、稳定性、反应选择性以及各类酶在离子液体中的催化反应行为。离子液体的物性及其与酶的相容性对酶本身及酶促反应都有很大的影响。在非水相酶促反应中,离子液体的极性作用不遵从通常用来判别大多数有机物溶剂行为的规则,比如lgP规则。
杯芳烃衍生物对阴离子的识别作用
韩军 颜朝国
2006, 18 (12): 1668-1676 |
出版日期: 2006-12-24
摘要
综述了杯芳烃衍生物对阴离子识别作用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杯芳烃衍生物的化学结构修饰和分子结构以及其通过氢键和静电等作用对卤素、有机酸根、金属酸根等阴离子的识别作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多功能性聚吡咯复合膜
谢允斌 黄美荣 李新贵
2006, 18 (12): 1677-1683 |
出版日期: 2006-12-24
摘要
聚吡咯具有较高的电导率与良好的环境稳定性,被视为继聚苯胺之后最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之一。聚吡咯与常规聚合物基体如聚乙烯醇、聚氯乙烯等形成的复合膜不仅可以综合聚吡咯奇异的多功能性与常规聚合物的易成膜性和低成本性于一体,而且可望发挥两者的协同效应,从而大大拓宽其应用领域。该研究已经成为导电聚合物研究领域中的又一新热点。作者系统论述了制备这类功能复合膜的两种典型制备方法,并在分析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与发展方向,指出聚吡咯复合膜具有广泛可调的电导率、快速的电学响应性以及稳定的电致变色性等多种功能,在透明导电膜、化学传感器、生物分离膜、电致变色膜领域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透明质酸及其衍生物作药物载体
张伟 闫翠娥
2006, 18 (12): 1684-1690 |
出版日期: 2006-12-24
摘要
透明质酸(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是优良的药物载体。但其稳定性差,对强酸、强碱、热、自由基及透明质酸酶敏感,容易发生降解而限制了其应用。本文简要介绍HA的基本特性及应用,重点阐述了HA经不同的化学改性方法如酯化、交联、接枝所得衍生物作药物载体的最新研究进展。化学改性赋予了HA一系列的优良特性,如适当的机械强度、特殊的流变学特性、良好的稳定性、靶向性等,可提高、扩大HA作药物载体的性能和应用范围。最后展望了透明质酸及其衍生物作药物载体的应用前景。
二维相关荧光光谱技术
余婧 武培怡
2006, 18 (12): 1691-1702 |
出版日期: 2006-12-24
摘要
从发展历史、计算方程、一般规则和特有性质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在二维相关荧光光谱技术方面的方法探索和应用进展。以不同的外扰方式,如浓度、激发波长、猝灭以及其他如pH等分类,举例阐述了二维荧光相关光谱的可操作性及其应用,并与普通一维荧光光谱比较,说明了二维荧光相关光谱技术的优势。
锂离子电池LiBOB电解质盐研究进展
蒲薇华 何向明 王莉 万春荣 姜长印
2006, 18 (12): 1703-1709 |
出版日期: 2006-12-24
摘要
本文介绍了可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新型锂盐--双乙二酸硼酸锂(LiBOB)的基本性质,包括结构组成、合成方法、物理化学性能及其与结构的关系。综述了近年来在LiBOB新型电解质锂盐研究与探索方面的新成果,重点评价了BOB-阴离子对于石墨负极和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表面的电化学性能。讨论了这种盐在锂离子系中杂质和安全性等问题,归纳了其优缺点,指出今后电解质锂盐的研究发展方向。
锂离子电池锡基合金体系负极研究
赵海鹏 何向明 姜长印 万春荣
2006, 18 (12): 1710-1719 |
出版日期: 2006-12-24
摘要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锡基金属间化合物和复合物负极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锡基合金体系作锂离子电池负极的优势, 指出了锡金属负极的不足,提出了采用锡基合金及其复合物是克服锡金属负极主体材料尺寸稳定问题的解决办法。概述了各种锡基合金和其复合物的结构、电化学性能、相应的加工方法和某些反应机理,总结了这些材料的优点和缺点,提出了改进这些材料性能的一些建议,如采用分散形态的纳米颗粒结构或用非晶合金并控制形态结构的转变,着重指出多相锡基锂合金复合物是最有前景的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1/3Ni1/3Mn1/3O2
王希敏 王先友 罗旭芳 廖力
2006, 18 (12): 1720-1724 |
出版日期: 2006-12-24
摘要
镍钴锰三元材料作为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综述了三元材料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状况,重点介绍了LiCo1/3Ni1/3Mn1/3O2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内在联系,探讨了不同制备方法及不同元素的掺杂改性对材料的影响,讨论了LiCo1/3Ni1/3Mn1/3O2正极材料的应用前景。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的涉水传递现象及数值模拟
齐亮 谢晓峰 徐景明 周其凤
2006, 18 (12): 1725-1734 |
出版日期: 2006-12-24
摘要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开发设计日渐成为燃料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数学模型对内部传递现象进行数值模拟,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结构设计和操作条件优化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两相流模型和CFD(computer fluid dynamics)技术的应用,综述了电池内部绝大多数的传递过程,特别是近些年开发的电池内部与水相关的传递过程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并以二者的相互联系加以组织。这些模型思想综合考虑了微观传递机理,描述了电池内复杂的传递现象并提供了相应的数值模拟方法和模型验证方法。这些方法能够加深人们对电池内部传质现象的理解,而其实用意义在于能够指导设计和优化电池结构、提高电池的体积和重量比能量密度和缩短开发周期和大幅度降低开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