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大学药学院,中国北京;2 Rutgers新泽西州立大学,癌症预防研究中心,美国新泽西)
当前,全球的癌症负担持续增加,是世界范围内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根据GLOBOCAN 2008提供的数据,癌症在发达国家居民死因中占据首位,而在发展中国家居民死因中占第二位。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美国及部分国家已经开始下降,但在发展中国家中仍在上升 [1]。中国作为最大的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来自癌症的挑战 [2, 3]。
尽管结直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肝癌等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对于肺癌、胰腺癌以及其它一些癌症,包括大多数中晚期癌症,仍然治疗乏术;癌症生存率,尤其是已发生转移的癌症,近几十年来都没有显著提高 [4]。因此,为了应对癌症日益增长的威胁,需要加强对预防的投入;而化学预防是重要的预防策略之一。“化学预防”是指利用天然的或者合成的化学物质来预防、减缓或逆转癌症发生发展的策略 [5]。在认识到这种需求之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设立了“化学/食物预防”研究部来评审这个领域内的研究基金申请。基于对癌症发生机制和化学预防分子靶标的深入了解,许多天然的或合成的化合物、食物成分乃至全食物都被作为化学预防试剂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很多有意义的结果。其中一些化合物,例如阿司匹林、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控剂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等的化学预防作用也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验证 [6]。然而,在实验室研究中发现的许多化学预防试剂还没有被证明在人体中也有效,一些化学预防的临床试验结果也令人失望。如何解读这些研究成果,并用于指导将来的研究,对于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癌症化学预防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中国曾经对癌症预防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在1973年,中国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癌症发生和死亡的流行病学调查,揭示了中国多种癌症特有的分布模式,并在1980年首次发表了《中国癌症地图》。随后,中国和美国以及其它国家的研究者们联合在中国的癌症高发现场开展了一系列的癌症化学预防和干预研究,包括河南林县的食管癌、山东临朐的胃癌和江苏启东的肝癌等研究 [9-11]。这些现场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癌症预防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与此同时,“癌症化学预防”的概念在中国理应有较好的接受度。“上医治未病”是中医数千年来的重要理念,而中医药或其它民族医药长期运用的许多药物或其成分则是很有价值的化学预防药物重要来源。但是,这些宝贵的经验还需要通过有效的现代科学方法来转化为癌症化学预防手段。
面对中国癌症等重大慢性疾病控制的严峻形势,中国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强调了“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的战略方针。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外学者共同努力推动中国的癌症化学预防研究。自2012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肿瘤预防学科下面设置了“化学预防”等具体研究方向,对相关研究的资助力度逐年增加(http://nsfc.pubmed.cn/)。尽管如此,中国的癌症化学预防研究还是远远落后于国际研究前沿和中国人口健康需要。
总的看来,癌症化学预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在实验室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方面遭遇了一些障碍和挫折。在本期专辑中,来自美国和中国的癌症化学预防研究者们针对癌症化学预防在实验室研究临床试验中的最新进展,尤其是与中国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和展望。同时,也期望通过本期专刊来增强中外学者的交流,以促进国际国内的癌症化学预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