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宇宙之博大 察万物之精微

反映世界科学发展态势的学术期刊

科学观察, 2020, 15(6): 32-37 doi: 10.15978/j.cnki.1673-5668.202006004

研究论文

基于专利科技文献引用的湾区电子信息产业比较研究

曾敬,

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广东省科技信息与发展战略研究所) 广州 510070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mparison of Four Greater Bay Areas Based on Non-patent-references

Zeng 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 of Guangdong (S&T In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Institute of Guangdong), Guangzhou, 510070
基金资助: 广东省科学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建设专项“广东省科技信息资源与技术情报服务平台建设” .  2018GDASCX-0118

Online: 2020-12-15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E-mail: zengjing0302@163.com

摘要

分析和比较全球湾区电子信息产业的知识演化特征,可探寻粤港澳大湾区该产业优劣势,进而制定有效的政策。该研究以Incopat作为专利数据源,通过分析专利引用科技期刊的情况,调研了四大湾区的电子信息行业科学技术关联特征。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部分子行业已具备一定的竞争力,相较于其他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领域科学研究的成果产出数量少,同时被吸收和转化的水平也较低。就粤港澳大湾区内部而言,香港科学研究实力强,领先优势明显。加强粤港联合,充分利用两地优势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增强本土研究开发实力,促进原创性研究成果产生和转化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电子信息 ; 粤港澳大湾区 ; 科学技术关联

Abstract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attlefields in the global competition.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knowledg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the global Greater Bay Area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Using Incopat as the data source, the science-technology-industry relevancy of the industry in the four Bay Areas—Tokyo Bay Area, New York Bay Area, San Francisco Bay Area and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 were investigated by analyzing patent citation scientific documents (non-patent-references, NPR).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sub-industries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already have certain competitiveness, but the excellent basic research results is obviously insufficient, as well as the absorp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by patents. Hong Kong has strong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bilities and a clear lead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Guangdong and Hong Kong, enhancing the strength of lo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promoting the gen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original research results is a top priority.

Keyword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 science-technology-industry relevancy

PDF (1842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推荐给朋友

本文引用格式

曾敬. 基于专利科技文献引用的湾区电子信息产业比较研究 [J]. 科学观察, 2020, 15(6): 32-37 doi:10.15978/j.cnki.1673-5668.202006004

Zeng Jing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mparison of Four Greater Bay Areas Based on Non-patent-references[J]. SCIENCE FOCUS, 2020, 15(6): 32-37 doi:10.15978/j.cnki.1673-5668.202006004

1 引言

自2016年以来,美国调整了对华竞争战略,对中国进行了全面打压。为了遏制中国的科技进步,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通过立法、外交施压等方式,削弱中国自主创新的体制优势;二是通过扩大和强化外资审查、出口管制等的监管范围与程度,阻断中国获得美国先进技术的商业交易途径;三是有针对性地限制、监控中国赴美科技人员交流,限制中国利用美国的前沿科技教育与研发资源;四是精准打压中国的高科技企业,从供应链上限制中国企业的发展[1]。中国被精准打压的企业中,最为著名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内的电子信息行业领军企业华为和中兴。据调查,近年来,广东电子信息企业研发成果使用费、产品许可费、委托研发费等知识产权费用的对外支出增长较快,占广东服务贸易费用对外支出的一半以上。技术专利外部授权受限使得广东的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着较大的供应链断链风险[2]。纵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虽然规模大,但由于缺芯少核,产业大而不强。广东作为全国最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产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状。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促进原创成果的产生和转化变得尤为重要。

从科技创新发展的全过程视角看,原创科技成果的产生往往经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原型实验—产品生产—市场营销等阶段。科学研究是源头,如果没有科学研究的理论支撑,或者是方向性的知识,技术创新就好比无源之水。有学者系统研究过科学、技术与产业之间的衔接关系,认为各个产业创新规律、模式有各自的特点,产业的技术变化与科学研究的联系程度也有明显差异[3]。清华大学中国企业成长和经济安全研究中心的学者基于这种差异,提出了“基于科学的产业”这一概念,指创新和发展频繁地依赖于科学上新的发现的产业[4]。该中心的张鹏等[6]系统梳理了“基于科学的产业”的理论框架,并提出了以专利数据为数据源的“产业科学关联度指数”,用于识别典型的基于科学的产业。他对国际专利代码(IPC)所代表的系列产业进行了数据分析,其中电子信息行业的核心环节——数据处理和计算在59个行业中位居上游,具有典型性。华南理工大学樊霞[7]、贾建林[8]、大连理工大学彭帅[9]等人曾对生物医药产业、石墨烯产业、半导体和纳米科技等的科学与产业互动问题进行了探讨,但尚未有学者对电子信息行业做深入的分析。

电子信息领域是中美科技战的重要战场之一,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支柱产业。世界主要湾区都在电子信息产业上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东京湾区是日本经济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核心地区之一,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占到全国的20%。日本百强企业榜单中涉及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企业共25家,占据1/4,其中84%的企业总部位于东京湾区域。尽管旧金山、纽约的制造业就业比例整体下降,但是并不妨碍它们成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技术的策源地。旧金山的“硅谷”,纽约曼哈顿的“硅巷”,有大量的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企业聚集,谷歌、苹果、微软等高科技巨头举世瞩目。

鉴于此,本研究拟从科学-技术关联的视角,分析和对比全球湾区电子信息产业的知识演化特征,目标是更客观、更深层次地认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走向,为我国电子信息行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实现产业追赶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方法与数据

科学关联度是反映某一产业“基于科学”的创新特征的典型指标。Carpenter 将之定义为: 技术对科学的依赖关系,即指某一技术在知识上来源于或收益于科学的程度。科学关联度也就是“基于科学”的创新强度。在具体的计算上,专利的引文分析是最主要的计算方法。专利的申请往往需要引用其他文献,被引文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其他专利,另一类为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又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研究公开、技术报告、学术图书等,即科学文献。非专利文献占比及其变换指标常被用于度量某个领域技术的科学关联度。本研究注重不同区域的比较而非产业间的对比,因此科学关联度采用了基础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SL_{j}=\frac{P_{NPR,j}}{P_{total,j}}$

$ P_{NPR,j}$为该领域拥有非专利引文(Non-patent-references,NPR)的专利总量;$ P_{total,j}$为专利总数;j为特定区域。SL的值越大表明技术对科学的依赖性越强。

本研究所采用的专利分析工具为IncoPat。其收录了全球120个国家/组织/地区1亿余件专利信息,对22个主要国家的专利数据进行特殊收录和加工处理,数据字段相对完善。IncoPat全球专利信息每周更新三次,更新速度全球领先。其可以检索的字段达到260多个,本研究主要结合了申请人所在地址字段AP-ADD、引用非专利文献字段CTNP、国民经济领域字段BCLAS2,组合生成了各湾区的电子信息产业检索式。检索时间为2020年7月7日。2018年9月29日,为了实现产业与专利的对接,国家知识产权局编制了《国际专利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参照关系表(2018)》,参照该表,本研究对电子信息的主要子行业进行了检索和分析。值得一提的是,以往利用专利探讨“基于科学的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研究大多直接采用了专利的IPC分类作为产业分类标准,与产业的物理对应较差。前述的研究方案加强了专利与产业的物理对应关系,是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所在。

另外,考虑到专利 18 个月的时滞期,为形成湾区的有效数据比较,本研究的年度趋势比较主要关注2018 年前的专利数据。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专利申请总量与有非专利引文的专利申请占比

表1描绘了四大湾区历年来电子信息行业的总体情况,截至检索日期,粤港澳大湾区的专利申请总量已经超过了其他三大湾区,但是有非专利引文(NPR),即科技文献引用的专利比例与其他湾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说明粤港澳大湾区专利技术对科学研究成果的吸收不足,技术创新对科学知识的利用能力薄弱。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从2015年开始,在NPR专利绝对数量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已经赶超了东京湾区和纽约湾区(如图1)。

表1   四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有非专利引文(NPR)的专利申请情况对比

专利申请总量/件 有NPR的专利申请数量/件 有NPR的专利申请占比
美国旧金山湾区 560857 262038 46.72%
美国纽约湾区 261815 130582 49.88%
东京湾区 579233 241594 41.71%
粤港澳大湾区 669424 106577 15.92%
其中,广东地区 652425 104007 15.94%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图1

图1   四大湾区电子信息行业有非专利引文(NPR)的专利申请年度变化趋势


3.2 重要行业有非专利引文的专利申请情况比较

电子信息行业可细分为9大子行业,20个次级子行业。从数据上看,截至检索日,在信息安全设备制造、通信系统设备制造和通信终端设备制造3个次级子行业,粤港澳大湾区的专利申请总量已经位居四大湾区之首,有NPR的专利申请量均居于第2位,仅落后于美国旧金山湾区(如表2)。在计算机整机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敏感元器件制造及电子专用材料等领域,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处于劣势。集成电路制造方面的差距尤为突出,在该领域,粤港澳大湾区专利的科学关联度很弱,有NPR的专利申请量仅为14.91%,而其他湾区均在40%以上。

表2   四大湾区电子信息次级行业有非专利引文(NPR)的专利申请情况对比(单位:件)

四大湾区 信息安全设备制造 通信系统设备制造 通信终端设备制造 计算机整机制造 可穿戴设备制造 智能车载设备 集成电路制造 敏感元器件制造 电子专用材料
粤港澳大湾区 专利申请总量 143769 298143 233500 2683 155444 79065 93789 9622 8616
有NPR的专利申请量 29635 72901 52986 1139 21386 4553 13983 1435 1211
有NPR的专利申请占比 20.61% 24.45% 22.69% 44.39% 13.76% 5.76% 14.91% 14.91% 14.06%
东京湾区 专利申请总量 47700 135435 104037 13370 120197 17408 230402 17577 14170
有NPR的专利申请量 22664 66913 48292 5769 51550 5656 95021 7097 5638
有NPR的专利申请占比 47.51% 49.41% 46.42% 43.15% 42.89% 32.49% 41.24% 40.38% 39.79%
旧金山湾区 专利申请总量 98997 175834 127832 26148 195662 15739 137597 6461 4264
有NPR的专利申请量 47065 87016 60918 15643 105248 5281 64977 2892 1812
有NPR的专利申请占比 47.54% 49.49% 47.65% 59.82% 53.79% 33.55% 47.22% 44.76% 42.50%
纽约湾区 专利申请总量 45671 54427 37615 16682 112574 7681 56169 3278 2628
有NPR的专利申请量 20951 24492 16103 8882 63542 2623 27416 1282 1002
有NPR的专利申请占比 45.87% 45.00% 42.81% 53.24% 56.44% 34.15% 48.81% 39.11% 38.13%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3.3 电子信息领域SCI论文分析

为了探究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领域专利的科学成果利用较差的原因——是科学成果供给不足还是科学技术成果转化问题,本研究采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SCI论文发文机构所在地作为论文归属标准,对比分析了四大湾区电子信息领域论文地域分布情况。

从电子信息的两个主要学科领域“电子通信(telecommunications)”和“工程电子(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的SCI论文总量来看,截至检索时间,美国、中国、日本依次位居世界前3位。从四大湾区表现可以看出(如表3),美国两大湾区的知识创造均占有相当比重。东京湾区在日本的研究地位举足轻重,电子通信和电子工程两个学科的SCI发文量全国占比均达到50%以上。反观粤港澳大湾区,两个学科的SCI发文量全国占比分别为13.99%和13.56%,其中广东省占比为7.18%和6.92%,香港占比为6.81%和6.64%,二者旗鼓相当。与论文产出最高的旧金山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电子通信学科的发文量为其64.02%,工程电子学科仅为前者的49.36%。

表3   四大湾区电子信息领域SCI论文情况对比

学科领域 国家 文献量/篇 湾区 文献量/篇 占比/%
电子通信 美国 199197 旧金山湾区 39790 19.98
纽约湾区 35031 17.59
中国 182081 粤港澳大湾区 25474 13.99
日本 54962 东京湾区 34161 62.15
工程电子 美国 800959 旧金山湾区 165045 20.60
纽约湾区 116225 14.51
中国 600703 粤港澳大湾区 81475 13.56
日本 255697 东京湾区 134489 52.60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3.4 电子信息领域专利引用文献的来源期刊分析

截至检索时间,分析电子信息领域专利的非专利引文期刊分布情况,发现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20种期刊的被引用频次最高(如表4)。对这些期刊的论文作者的地域分布进行分析,可揭示电子信息专利技术所吸收的科学知识主要源自何处。从四大湾区在TOP20期刊的发文情况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发文量仅仅相当于其他湾区的19.82%~26.8%。而广东地区在绝大多数期刊上的发文量不足粤港澳大湾区总量的50%。

表4   电子信息领域专利高引用期刊四大湾区发文情况对比(单位:篇)

期刊名称 粤港澳大湾区 旧金山湾区 纽约湾区 东京湾区
广东地区 全湾区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887 2584 10688 9787 7894
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 12 179 2198 813 1348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170 431 1312 931 450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221 529 1935 1499 1828
Proceedings of SPIE 2082 2933 16628 10960 7356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660 1827 7711 7502 6873
IEEE Electronics Letters 281 994 1635 1971 3311
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14 151 190 126 8661
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 207 689 1404 1750 1414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96 386 2540 1747 313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185 507 1505 1469 381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263 382 2432 3307 3230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482 1026 13411 14365 5864
Physical Review B 777 2156 13534 13898 10645
Nano Letters 254 417 2631 1288 402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76 260 752 623 137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222 480 1044 1394 1636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69 216 934 796 130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96 368 1184 877 371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114 257 947 716 323
合计 7268 16772 84615 75819 62567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4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对四大湾区电子信息行业领域的专利及其非专利引文文献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电子信息重点学科的SCI论文产出情况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湾区存在差距的原因,主要结论如下。

(1)从年度趋势和绝对数量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态势向好。自2015年起,粤港澳大湾区在有非专利引文的专利申请,即有科技文献引用的专利申请绝对量上已经超过东京湾区和纽约湾区;但有科技文献引用的专利占比远低于其他三大湾区,专利技术对科学研究成果的吸收十分不足。

(2)分行业领域看,粤港澳大湾区在信息安全设备制造、通信系统设备制造和通信终端设备制造3个次级子行业的累计专利申请量已经位居四大湾区之首,且有科技文献引用的专利数量均居四大湾区第2位,说明在这些次级领域,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竞争力。不过,粤港澳大湾区在计算机整机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敏感元器件制造方面、电子专用材料等领域整体处于劣势。

(3)从电子信息的两个主要学科领域“电子通信”和“工程电子”的SCI论文国家/地区分布来看,东京湾区在日本的研究地位举足轻重;旧金山湾区和纽约湾区是美国两个重要的研究地带;粤港澳大湾区在两个学科领域的发文量全国占比分别为13.99%和13.56%,具有一定的研究地位,其中香港研究机构的贡献值得关注。

(4)在“电子通信”和“工程电子”两个主要学科领域,与论文产出最高的旧金山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发文量分别为其64.02%和49.36%,然而从电子信息领域专利高被引期刊的发文情况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发文量仅仅相当于其他湾区的19.82%~26.8%。这表明,相较于其他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科学研究的成果产出数量少,同时被吸收和转化的水平也较低。

针对上述情况,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要发展,第一,应综合利用广东和香港的优势,广东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香港具有领先的科学研究实力,将香港打造成为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技术重要的知识供给源,广东作为先进成果落地转移转化的基地,可实现粤港两地双赢和协同发展;第二,应加快提升广东本土研究机构的科学研究能力,引导区域内电子信息相关学科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原创性研究成果的产生和转化,尤其应该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促使科学研究从重数量到重质量,从重论文发表转变到重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孙海泳.

特朗普政府对华科技战略及其影响与应对

[J]. 国际展望, 2019,11(03):78-97+159-160.

[本文引用: 1]

中国金融杂志. 李思敏:新时期广东外贸转型升级之路[EB/OL]. (2019-08-08)[2020-07-08]. https://finance.sina.cn/bank/yhgd/2019-08-08/detail-ihytcitm7736795.d.html?vt=4&pos=17

URL     [本文引用: 1]

林苞, 雷家.

不同产业创新的差异与国家的科技政策

[J]. 工业技术经济, 2012,31(09):9-10.

[本文引用: 1]

林苞, 雷家.

基于科学的创新与基于技术的创新——兼论科学-技术关系的“部门”模式

[J]. 科学学研究, 2014,32(09):1289-1296.

[本文引用: 1]

雷家, 林苞.

中国追赶发达国家应特别关注基于科学的创新及其产业

[J]. 理论探讨, 2014(02):76-79.

张鹏, 雷家.

基于科学的创新与产业:相关概念探究与典型产业识别

[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09):1313-1323+1356.

[本文引用: 1]

樊霞, 宋丽.

基于科学的创新与产业技术能力构建——基于中日美生物技术产业的比较分析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7,38(03):3-11.

[本文引用: 1]

贾建林, 樊霞, 杨世明.

基于技术与基于科学的产业转化关系研究

[J]. 科学学研究, 2019,37(04):634-642.

[本文引用: 1]

彭帅, 张春博, 杨阳, .

科学-技术-产业关联视角下石墨烯发展国际比较——基于专利的计量研究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9(04):181-188.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