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宇宙之博大 察万物之精微

反映世界科学发展态势的学术期刊

科学观察, 2022, 17(3): 47-57 doi: 10.15978/j.cnki.1673-5668.202203005

研究论文

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文献计量分析

梁茂云1, 张帆,2,3,*, 孙晶晶1

1 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 新乡 453003
2 新乡医学院卫生信息资源研究中心 新乡 453003
3 新乡医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医学教育研究中心 新乡 453003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Visualization Management at Home and Abroad

Liang Maoyun1, Zhang Fan,2,3,*, Sun Jingjing1

1.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Management School, Xinxiang 453003, China
2.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Health Information Resource Research Center, Xinxiang 453003, China
3.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Research Center for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and Medical Education, Xinxiang 453003, China

通讯作者: *E-mail: zhangfan@xxmu.edu.cn

Corresponding authors: *E-mail: zhangfan@xxmu.edu.cn

摘要

[目的/意义] 可视化管理具有智能性、可视性和高效性,在企业管理及政府部门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了解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研究现状,为我国可视化管理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借助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 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中的相关文献进行定量分析,从年度发文趋势、合作分析、研究热点及前沿等方面对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进行可视化研究。[结果/结论] 国内研究侧重可视化管理在企业中的成果转化;国际研究处于蓬勃发展期,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关键词: 可视化管理; 文献计量; 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

Abstract

[Objective/Significance] Visual management plays a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for its intelligence, visibility and efficiency. Understanding the research status of visual managemen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isual management in China. [Method/Process] Based on literature in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and CNKI database, this paper using bibliometric methods, VOSviewer and CiteSpace research tools, analyzes the following aspects for the field of visual management research: annual publications, collaborations, research hotspots and frontiers. [Results/Conclusions] Domestic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visualization management results in enterprises,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focuses on 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research result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medical research.

Keywords: visualization management; bibliometrics; visualization analysis; knowledge graph

PDF (4713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推荐给朋友

本文引用格式

梁茂云, 张帆, 孙晶晶. 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文献计量分析[J]. 科学观察, 2022, 17(3): 47-57 doi:10.15978/j.cnki.1673-5668.202203005

Liang Maoyun, Zhang Fan, Sun Jingjing.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Visualization Management at Home and Abroad[J]. Science Focus, 2022, 17(3): 47-57 doi:10.15978/j.cnki.1673-5668.202203005

1 引言

可视化管理的方法最早由久留米大学的泽田善次郎 (Sawada Zenjiro) 教授在其著作《工场管理的可视管理》中系统提出,该方法首先在日本的企业丰田汽车公司投入使用, 在其使用后, 企业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浪费显著地被减少、生产产品交付准时、质量优异[1]。但至今学术界对可视化管理的定义并不统一。国外有学者认为可视化管理是利用IT系统,让管理者有效掌握企业信息,实现管理上的透明化与可视化,这样管理效果可以渗透到企业人力资源、供应链、客户管理等各个环节[2]。国内有学者基于煤炭安全管理提出可视化管理是通过数据挖掘对各项管理职能涉及的核心数据进行直接或交互处理,利用可视化技术实现实时、动态的呈现,揭示数据隐藏的信息[3]。目前,较为主流的可视化管理定义为可以有效提高生产管理流程中的透明度并增加资源利用率的管理方式[4]。就国内而言,可视化管理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软件及应用、建筑科学与工程、电力工业、矿业工程等领域[5-8]。就国际而言,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远程通讯等领域[9-13]。21世纪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可视化管理的智能性、可视性、高效性在企业管理及政府部门管理中逐渐展现出其优越性,势必成为当下国内外管理科学的研究热潮。故此,对于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研究现状的探索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发掘2011–2021年间国内外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探究该领域新的发展变化,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2 数据来源与研究工具

基于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以“TS=visualization NEAR management”为检索式和基于CNKI数据库以“篇名or关键词=可视化管理”为检索式,时间跨度为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21日,剔除会议通知、投稿指南及与主题不符等无效文献后共检索到896篇英文期刊文献和794篇中文期刊文献。

本研究采用VOSviewer和CiteSpace两种分析工具,来绘制科学和技术领域发展的知识图谱,直观地展现科学知识领域的信息全景,识别某一科学领域中的关键文献、热点研究及前沿方向[14,15]。其中VOSviewer用于绘制国家间合作及国际上机构间合作的知识图谱,CiteSpace用于绘制国内机构合作、作者合作、关键词聚类以及突现词知识图谱。

3 发文量分析

发文量的变化能直接反映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所处发展阶段。按时间分布统计国内外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研究论文的发文量,如图1所示[16]。根据国际、国内发文量来看(2021年仅截至11月21日):(1)国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文献发文量TOP5国家如表1所示,美国、中国(含港澳台地区)、英国、意大利和德国发文量位居前列,其中美国发文280篇、中国发文175篇,分别占总发文量的31.25%、19.53%,中美两国文献量之和占国际总文献量的50.78%,占据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的半壁江山。(2)从2011–2021年发文量变化趋势来看,国内发文量在2011–2014年期间呈小幅增长,而2015年出现急剧下降,降幅达30%,随后的2016年又迅速上升,并达到峰值86篇,之后发文量呈平稳态势,基本保持在80篇左右。国际上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逐年增长趋势明显,2011年发文最少,仅为40篇,2021年发文最多,达到116篇,文献年度发文量极差是国内的2倍,且逐年持续增长。由此可见,国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知识储量正不断增长,为该领域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图1

图1   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年度发文量统计图


表1   国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TOP5国家/地区发文统计

国家/地区 发文量/篇 占比/%
美国 280 31.25
中国(含台湾地区12篇) 175 19.53
英国 72 8.40
意大利 62 6.92
德国 60 6.70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4 合作分析

科研的综合性、严谨性和复杂性迫使研究者们逐渐用合作交流取代了原有的单兵作战模式,科研合作迅速成为科研活动的主流[17]。科研合作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即为国家层面合作,主要是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地区和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合作;中观层面即为组织机构合作,包括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高校与政府部门、高校与研究所等;微观层面则属于个体层面,即单个作者之间的合作。本文将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的合作现状展开分析。

4.1 宏观层面合作分析

根据WOS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结果,绘制出2011–2021年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的国家间合作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发文量最高的TOP5国家,美国、中国、英国、意大利和德国分属不同的聚类,并处于聚类的中心位置。不同聚类之间连线密集,充分表明世界各国/地区间合作紧密。图3图4分别展示出中美两国与其他国家/地区间的合作情况。中美之间以及中美与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之间合作较多,体现出中美两国在国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的核心地位。除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以外,其他主要国家/地区均属于发达国家,国家综合实力在科研力量、科研水平及科研产出上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图2

图2   国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主要国家/地区合作知识图谱


图3

图3   国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合作知识图谱


图4

图4   国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美国与其他国家/地区合作知识图谱


4.2 中观层面合作分析

2011–2021年国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发文量靠前的机构主要有中国科学院(14篇)、武汉大学(13篇)、剑桥大学(11篇)、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9篇)、多伦多大学(9篇)、同济大学(9篇)、墨尔本大学(9篇)等,这些机构都属于国际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具有较强的科研产出能力。图5呈现出国际上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主要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整体而言,机构间合作较少,合作主要发生在科研院所与高校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

图5

图5   国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主要机构合作知识图谱


2011–2021年国内发文量靠前的机构主要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24篇)、上海宜法农牧科技有限公司(5篇)、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4篇)、中国科学院大学(4篇)等(见图6)。国内机构间鲜有合作,多为高校内部及企业内部合作。与国际研究机构不同的是国内机构主要集中在与能源、建筑、电力等相关的二级学院和企业,充分证明国内注重可视化管理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效能,即注重产学研一体化的形成。

图6

图6   国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主要机构合作知识图谱


通过对国内外机构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发文量上,高发文机构多为中美两国的研究院所和高校;在机构间的合作上,较国内而言,国际上合作更为紧密、频繁,但整体上国内外机构间合作强度都有待提高;在产学研一体化上,国际上多为研究院所与高校间合作,而国内企业内部的研究部门崭露头角,致力于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到企业日常生产管理中,实现直接的经济效能。因此,在机构间合作程度上国际要优于国内,但在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发文量和产学研一体化、研究成果转化方面国内更胜一筹。

4.3 微观层面合作分析

在国际方面,2011–2021年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的国际作者合作知识图谱如图7所示。根据普赖斯定律进行定量分析,即可确定该领域核心作者人数[18]。普赖斯公式M≈0.749×(NMax^1/2),其中M为核心作者发文量的最低阈值,NMax为全部作者中发文量最大的论文数。由统计结果可知,国际上单个作者最高发文量为3篇,可得M≈1.3,即发文量大于等于2篇即可认定为该领域核心作者。因此可以确定该领域有35位核心作者,共计发文72篇,占总文献量的8.1%。核心作者发文量远远低于普赖斯定律中“同一主题中半数论文为一群高生产能力作者所撰”的要求,可见国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还未形成核心作者群。2011–2021年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国际主要作者发文量如表2所示。发文最多的作者是Arthur W Toga和Abbas Rajabifaro,分别参与发表该领域文献3篇。从图7可见,两位作者与其他作者之间没有明显连线,其主要与同部门学者开展学术合作[19,20]

图7

图7   国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作者合作知识图谱


表2   国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发文量TOP5作者

作者 作者单位 发文量/篇
Arthur W Toga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3
Abbas Rajabifaro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3
C Quantinnataf University of Lyon 2
Raul Stegmaier Federico Santa Maria Technical University 2
Xinyue Ye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

注:根据软件默认排序选取发文量为两篇的前三位作者。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在国内方面,2011–2021年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的国内作者合作知识图谱及国内主要作者发文量如图8表3所示。国内最高发文量为14篇,通过普赖斯公式得出M≈2.8,即发文量大于等于3的作者被定为国内核心作者,共计5位,合计发文31篇,占总文献量的3.9%,同样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发文最多的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的谭章禄教授,其是工程管理博士点首席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可视化管理、企业信息化等,并聚焦煤矿安全方面的可视化管理研究,近10年共参与发表了14篇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文献,合计被引82次、下载2 990次。

图8

图8   国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作者合作知识图谱


表3   国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发文量TOP5作者

作者 作者单位 发文量/篇
谭章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4
张长鲁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5
邱河辉 上海宜法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5
党 龙 上海宜法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4
罗文超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3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对比发现:在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国内单个作者最高发文量高于国际,但国际和国内均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国内外主要作者均来自高校,充分证明高校是推动该领域发展的主要力量;国内外主要作者间跨部门合作都较少,多以同高校同部门间合作为主。

5 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

关键词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一个学术研究领域较长时域内的大量学术研究成果的关键词的集合,可以揭示研究成果的总体内容特征、研究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与发展方向等[21]。一个学科领域中出现的高频关键词,可认定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2011–2021年,国际、国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关键词知识图谱(图9图10)清晰展现出该领域的研究主题领域及其共现情况。表4表5分别呈现出国际、国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的频次及中心度,高中心度及高频次关键词可以确定为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主题。研究前沿指临时形成的某个研究课题及其基础研究问题的概念组合,也是正在兴起或突然涌现的理论趋势和新主题,代表一个研究领域的思想现状[22]。通过CiteSpace软件突现词检测功能,得到国际、国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突现词(如表6表7所示),代表了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

图9

图9   国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关键词知识图谱


图10

图10   国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关键词知识图谱


表4   国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统计表

序号 关键词 频次 中心度 序号 关键词 频次 中心度
1 visualization 107 0.23 10 information 22 0.04
2 management 82 0.33 11 classification 21 0.05
3 model 74 0.24 12 optimization 21 0.03
4 system 73 0.17 13 climate change 19 0.04
5 design 46 0.13 14 data management 18 0.02
6 framework 42 0.06 15 data visualization 16 0.03
7 big data 28 0.09 16 tool 16 0.05
8 GIS 28 0.05 17 uncertainty 15 0.02
9 simulation 24 0.10 18 bim 15 0.04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表5   国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统计表

序号 关键词 频次 中心度 序号 关键词 频次 中心度
1 可视化管理 369 0.73 9 地理信息系统 14 0.05
2 可视化 144 0.33 10 管理系统 13 0.01
3 GIS 28 0.09 11 RFID 12 0.06
4 三维可视化 27 0.08 12 建筑信息模型 9 0.00
5 物联网 23 0.05 13 应用 9 0.03
6 BIM 21 0.06 14 数据可视化 8 0.02
7 BIM技术 17 0.03 15 数据库 8 0.00
8 可视化管理系统 14 0.06 16 安全管理 8 0.01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表6   国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关键词突现词表

序号 关键词 强度 2011–2021
1 ontology 2.2793
2 computed tomography 2.8454
3 identification 3.066
4 classification 2.8481
5 surgery 2.2323
6 lidar 2.0552
7 energy management 2.0512
8 sensor 2.4635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表7   国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关键词突现词表

序号 关键词 强度 2011–2021
1 变电站 1.7513
2 可视化管理系统 2.4371
3 精益管理 1.8572
4 施工现场 2.4118
5 建筑信息模型 3.0128
6 机电设备 2.4668
7 高速公路 2.0642
8 bim技术 2.5449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国际方面,结合图9表4可知,除了检索式涉及的可视化(visualization)和管理(management)以外,高频次关键词还有系统(system)、模型(model)、框架(framework)、设计(design)、大数据(big data)、诊断(diagnosis)等,其中“管理”位于图谱中心,具有最高中心度,在可视化、系统、模型、框架、诊断等领域居于核心地位。运用CiteSpace关键词聚类功能可以得到结构健康监测(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气道管理(airway management)、大数据(big data)、地图(map)、变更管理(change management)、三维建模(3d modeling)等聚类结果。同时,由表6可知,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外科学(surgery)、能量管理(energy management)、传感器(sensor)等是突现强度大且突现持续时间较长的关键词,可认定为较为前沿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文献内容的深入研究,发现可视化管理在医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如在临床实践中利用动态血糖曲线实现连续血糖监测、肺超声肺炎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儿童运动脑震荡后持续症状主动康复的安全性研究等[23-28]。可视化管理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尤为突出,医学影像计算和计算机辅助介入(MICCAI)等医学国际会议的举办推动了可视化管理在医学领域的推广,“外科”“内视镜检查”“喉镜检查”“解剖学”等关键词的出现,充分体现医学与可视化管理的充分交叉融合。进一步的文献分析发现,可视化管理研究已涉及肠胃病学、矫形外科学、耳鼻喉科学、儿科学、神经学、心血管系统等医学分支领域。据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国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关注基础理论研究和模型构建,体现在“管理”“可视化”“模型”“框架”等高频关键词上,同时广泛涉及临床医学、建筑工程、能源管理、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等领域。

国内方面,结合图10表5可知,除可视化管理、可视化以外,高频关键词还包含GIS、三维可视化、物联网、BIM、BIM技术、可视化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中心度基本随频次递减而减少。同样对国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侧重于应用,包括建筑施工、物联网技术、精益管理体系、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由表7可知,精益管理、机电设备、建筑施工等是国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例如有研究者基于物联网技术对校园高效管理展开探索,致力于构建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可视化管理,提高学校的安全保障[29]。还有学者对智慧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诸多技术、应用层面上的问题,并提出对未来智慧农业的展望[30]

对比国内外分析结果,从研究热点来看,国内外高频关键词重复度高,国内外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联系紧密。同时又各有侧重,国际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侧重理论性研究,涉及领域甚广,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较为突出;而国内更加注重可视化管理的实际应用价值,现已广泛应用于企业、政府、学校等日常生产生活管理中。从研究前沿来看,随着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理论的逐步充实与完善,国内外可视化管理研究更加倾向于实际应用,已广泛涉及临床医学、互联网、智能设备、电力资源、建筑施工、智慧农业等领域。

6 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2011–2021年CNKI和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借助VOSviewer和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分别对年度发文量、三个层次合作关系、研究热点及前沿进行分析,综合国内外发展现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与启示。

(1)国际发文量呈增长态势,国内发文量趋于平稳。

从该领域2011–2021年的年度发文曲线看,国际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国内发文量趋于稳定。2011年时国内发文量高于国际发文量,但此后10年间变化不大,基本在50~80篇范围内波动;而国际发文量整体呈增长态势,2021年的论文数量几乎是2011年的3倍。美国与中国作为发文量排名前两位的国家,合计发文量占到该领域总发文量的50.78%。

(2)中美与其他国家/地区间合作紧密,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

中美两国在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占据主要地位,尤其是与其他国家/地区间合作甚多,形成了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国际上的合作研究主要发生在高校间,而国内则以高校和企业间合作为主。国内外均未形成核心作者集群,作者间合作主要发生在高校、企业或部门内部。

(3)国内外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存在交叉融合之势,同时各有侧重。

国际研究注重该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同时呈现向实际应用拓展的趋势,涉及肠胃病学、矫形外科学、耳鼻喉科学、儿科学、神经学、心血管系统等医学领域。国内注重将可视化管理应用到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管理中,并拓展到了校园管理、农业管理等领域,更加注重成果转化以及产学研一体化程度,追求可视化管理的实际应用价值体现。国内外研究者致力于将包含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视觉和交互技术等的可视化技术引入管理领域,带动了可视化管理领域的学科发展,且揭示了管理信息背后的模式和联系,提高了众多行业的工作效率和产业产能,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网络信息时代对于智能化、信息化、可视化、标准化的需求显而易见,把可视化管理拓展到各行各业的生产生活管理中,使其相得益彰,将不断改善生产经营效率、生活质量及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的知识储量。因此,无论国内还是国际,有必要对可视化管理研究领域开展持续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Chang T M, Chang Y C, Chang J K.

A case study of visual management in Toyota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J]. Journal of Quality, 2009, 16(1): 73-86.

[本文引用: 1]

Guo H, Yu Y, Skitmore M.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based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A review

[J].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2016, 73: 135-144.

URL     [本文引用: 1]

谭章禄, 张长鲁.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研究

[J]. 煤矿安全, 2013, 44(9): 232-234.

[本文引用: 1]

王力, 姚长青, 王莉军, .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外可视化管理研究现状分析

[J]. 科技管理研究, 2017, 37(24): 176-185.

[本文引用: 1]

王乾坤, 冯海洋, 杨蜜, .

基于BIM的关键链进度预警系统研究

[J]. 建筑经济, 2018, 39(2): 27-32.

[本文引用: 1]

文燕.

基于Hadoop农业大数据管理平台的设计

[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7, 26(5): 74-79.

[本文引用: 1]

钱金菊, 张睿卓, 王柯, .

输电线路巡检可视化管理系统及其应用

[J]. 广东电力, 2018, 31(3): 109-114.

[本文引用: 1]

谭章禄, 吴琦, 肖懿轩, .

智慧矿山信息可视化研究

[J]. 工矿自动化, 2020, 46(1): 26-31.

[本文引用: 1]

GUO H L, Yu Y T, Skitmore M.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based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a review

[J].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2017, 73: 135-144.

URL     [本文引用: 1]

Zhang S H, Li W D, Lei X H, et al.

Implementat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flow visualization in a watershed simulation platform

[J].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 2017, 112: 66-75.

URL     [本文引用: 1]

Pomberger R, Sarc R, Lorber K E.

Dynamic visualisation of municipal wast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in the EU using Ternary Diagram method

[J]. Waste Management, 2017, 61: 558-571.

PMID:28161336      [本文引用: 1]

This contribution describes the dynamic visualisation of European (EU 28) municipal wast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using the Ternary Diagram Method. Municipal wast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depends primarily on three treatment categories: recycling & composting, incineration and landfilling. The framework of current municipal waste management including recycling targets, etc. is given by the Waste Framework Directive - 2008/98/EC. The proposed Circular Economy Package should stimulate Europe's transition towards more sustainable resources and energy oriented waste management. The Package also includes a revised legislative proposal on waste that sets ambitious recycling rates for municipal waste for 2025 (60%) and 2030 (65%). Additionally, the new calculation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attainment of the targets should be applied. In 2014, ca. 240 million tonnes of municipal waste were generated in the EU. While in 1995, 17% were recycled and composted, 14% incinerated and 64% landfilled, in 2014 ca. 71% were recovered but 28% landfilled only. Considering the treatment performance of the individual EU member states, the EU 28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amely: "Recovery Countries", "Transition Countries" and "Landfilling Countries". Using Ternary Diagram Method, three types of visualization for the municipal wast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nd extensively described. Therefore,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municipal wast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in the last 20years, dynamic visualisation of the Eurostat table-form data on all 28 member states of the EU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ree different ways: 1. "Performance Positioning" of waste management unit(s) at a specific date; 2. "Performance dynamics" over a certain time period and; 3. "Performance development" expressed as a track(s). Results obtained show that the Ternary Diagram Method is very well suited to be used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past developments and coherences, for monitoring of current situations and prognosis of future paths. One of the interesting coherences shown by the method is the linked development of recycling & composting (60-65%) with incineration (40-35%) performance over the last 20years in the EU 28.Copyright © 2017 Elsevier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Kraeima J, Steenbakkers R J H M, Spijkervet F K L.

Secondary surgical management of osteoradionecrosis using three dimensional isodose curve visualization: a report of three cases

[J]. Oral Maxillofacal Surgery, 2018, 47: 214-219.

[本文引用: 1]

Huang Y, Li Y, Zhang Z, et al.

GPU-accelerated compression and visualization of large-scale vessel trajectories in maritime iot Industries

[J].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2020, PP(99): 1-19.

[本文引用: 1]

周晓分, 黄国彬, 白雅楠.

科学计量可视化软件的对比与数据预处理研究

[J]. 图书情报工作, 2013, 57(23): 64-72.

[本文引用: 1]

侯剑华, 胡志刚.

CiteSpace软件应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现代情报, 2013, 33(4): 99-103.

[本文引用: 1]

李贺, 袁翠敏, 李亚峰.

基于文献计量的大数据研究综述

[J]. 情报科学, 2014, 32(6): 148-155.

[本文引用: 1]

赵君, 廖建桥.

科研合作研究综述

[J]. 科学管理研究, 2013, 31(2): 117-120.

[本文引用: 1]

王声培, 云雅娟.

洛特卡定律、普赖斯定律和我国数学科学文献

[J]. 图书情报工作, 1994, (3): 21-24.

[本文引用: 1]

Dinov I D, Ben H, Ming T, et al.

Predictive big data analytics: A study of Parkinson's disease using large, complex, heterogeneous, incongruent, multi-source and incomplete observations

[J]. Plos One, 2016, 11(8): e0157077.

[本文引用: 1]

Atazadeh B, Kalantari M, Rajabifard A, et al.

Extending a BIM-based data model to support 3D digital management of complex ownership spac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17, 31(3): 499-522.

URL     [本文引用: 1]

李文兰, 杨祖国.

中国情报学期刊论文关键词词频分析

[J]. 情报科学, 2005, (1): 68-70+143.

[本文引用: 1]

薛调.

国内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领域演进路径、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J]. 图书情报工作, 2012, 56(15): 9-14.

Johnson M L, Martens T W, Criego A B, et al.

Utilizing the ambulatory glucose profile to standardize and implement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J]. Diabetes Technology & Therapeutics, 2019, 21(S2): 17-25.

[本文引用: 1]

Bouhemad B, Dransart O, Mojoli F, et al.

Lung ultrasound for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J]. Ann Transl Med, 2018, 6(21).

[本文引用: 1]

Rafailidis V, Fang C, Gibran T, et 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 of the abdominal vasculature

[J]. Abdominal Radiology, 2018, 43(4): 934-947.

URL     [本文引用: 1]

Catherine C, Grant L I, Jacqueline P, et al.

Safety of active rehabilitation for persistent symptoms after pediatric sport-related concuss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2018, 99(2): 242-249.

PMID:28989074      [本文引用: 1]

To examine the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an active rehabilitation program for adolescents who are slow to recover from a sport-related concussion, and secondarily to estimate the treatment effect for this intervention.Single-site, parallel, open-labe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treatment as usual (TAU) to TAU plus active rehabilitation.Outpatient concussion clinic.Adolescents (N=19) aged 12 to 18 years with postconcussion symptoms lasting ≥1 month after a sports-related concussion.TAU consisted of symptom management and return-to-play advice, return-to-school facilitation, and physiatry consultation. The active rehabilitation program involved in-clinic subsymptom threshold aerobic training, coordination exercises, and visualization and imagery techniques with a physiotherapist (mean, 3.4 sessions) as well as a home exercise program, over 6 weeks.A blinded assessor systematically monitored for predetermined adverse events in weekly telephone calls over the 6-week intervention period. The treating physiotherapist also recorded in-clinic symptom exacerbations during aerobic training. The Post-Concussion Symptom Scale was the primary efficacy outcome.Nineteen participants were randomized, and none dropped out of the study. Of the 12 adverse events detected (6 in each group), 10 were symptom exacerbations from 1 weekly telephone assessment to the next, and 2 were emergency department visits. Four adverse events were referred to an external safety committee and deemed unrelated to the study procedures. In-clinic symptom exacerbations occurred in 30% (9/30) of aerobic training sessions, but resolved within 24 hours in all instances. In linear mixed modeling, active rehabilit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a greater reduction on the Post-Concussion Symptom Scale than TAU only.The results support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and potential efficacy of active rehabilitation for adolescents with persistent postconcussion symptoms.Copyright © 2017 American Congress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Published by Elsevier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Samson F, Gorostiza I, Gonzalez A, et al.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clinical lung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a ped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

[J]. Europe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Emergency Medicine, 2016, 25(1): 65-70.

URL     [本文引用: 1]

Ghadersohi S, Carter J M, Hoff S R.

Endoscopic transcanal approach to the middle ear for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cholesteatoma

[J]. Laryngoscope, 2017, 127(11): 2653-2658.

URL     [本文引用: 1]

薛亚.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研究

[J]. 企业技术开发, 2018, 37(11): 54-56+89.

[本文引用: 1]

胡太平.

智慧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的应用与展望

[J]. 农业经济, 2020, (6): 6-8.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