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宇宙之博大 察万物之精微

反映世界科学发展态势的学术期刊

科学观察, 2019, 14(1): 58-60 doi: 10.15978/j.cnki.1673-5668.201901005

科学前沿

创新与创业管理

蔡莉,1,*, 张玉利2, 路江涌3

1 吉林大学 长春 130022
2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 天津 300071
3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1

通讯作者: E-mail: caili@mail.jlu.edu.cn

Online: 2019-09-20

PDF (1418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推荐给朋友

本文引用格式

蔡莉, 张玉利, 路江涌. 创新与创业管理[J]. 科学观察, 2019, 14(1): 58-60 doi:10.15978/j.cnki.1673-5668.201901005

创新学或创新管理是研究各种创新现象和机制的科学,其核心在于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从一种新思想的产生,到研究、开发、试制、生产制造的首次商业化全过程。创新种类包括:(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掠取或控制一种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

创新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学、经济学学科,少部分研究来自市场营销、区域发展等。其中,经济学的研究主要考察影响创新的宏观因素,而管理学则主要关注企业层面的创新驱动因素等。创新包含多种类型,例如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流程创新等。同时,创新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和指导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和方法可指导企业和政府制定战略、政策和管理策略。

有关创新管理的研究常以大样本的实证研究为主,辅之以案例式的质性研究。分析方法上多采用各种回归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等。一些宏观层面的研究还经常依赖描述性统计,对创新趋势和技术分布进行刻画。从测量方法上,现有研究对创新的测量可分为直接和间接测量。直接测量包括创新个数(如新产品的发布等)和企业调查,间接测量包括研发信息和专利数据。创新管理的研究在数据和测量方面的趋势是逐渐标准化的问卷调查和搜集有关企业创新的一手信息。

创业学或创业管理是研究各种创业现象和机理的科学,其核心在于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理解、分析和指导创业行为,包括观察创业现象、跟踪创业过程、分析创业行为、揭示创业机理、总结创业规律、指导创业实践,并为制定创业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创业学与社会学、系统科学、经济学、决策科学、管理科学、行为科学、信息科学、统计学等学科交叉借鉴,揭示创业行为规律和创业过程特征及多重环境与多主体之间的互动、冲突与耦合机理,构建创业模型,预测创业活动的发展趋势,为创业实践提供理论与方法。

创业管理的研究范式是从概念、定性的探讨,到定量研究和实验研究,使认知不断深入。研究方法包括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建模、仿真和实验等。从创业主体划分,创业管理的研究对象可分为:创业者、创业企业和创业组织。创新能赋予资源新的能力,并使其创造价值。创新常被视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概念,并吸引了大量经济学者和管理学者投身于创新现象研究。对企业而言,创新是多维的,既包括技术或产品创新,又包含管理创新。因此,企业创新的研究是多维的,包括技术和知识管理、开放式创新、创新网络、知识产权与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近些年来,创新管理的国际热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1)技术和知识管理。主要聚焦在组织内的逆向知识转移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进而探索如何通过组织手段、组织机制的措施来解决知识转移的障碍或促进更多更顺畅的知识转移途径与机制和微观与宏观层面的综合分析。

(2)开放式创新。是现代创新环境下最有活力、最具有集聚社会化创新资源能力的新模式。新的大规模开放式协作正在全球范围内改变着发明、生产和创新的方式。研究聚焦在开放式创新平台及价值创造、企业与其他组织的合作创新机制、多主体创新模式、整合内外知识能力与创新能力互动等。

(3)创新网络。是依靠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关系构建网络构架以应对系统性创新的一种基本制度安排。近年的研究主要聚焦在:(i)区域创新网络领域,从微观(集中在创新网络节点的定性分析及网络结构对组织绩效作用的分析和论证)、中观(以产业集群为组织载体聚焦于创新网络内节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宏观(以专利及论文合作来衡量创新产出,通过探讨区域间的知识、创新合作考察网络的空间特征)三个层面探讨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如企业集群内外的网络关联性、区域内外的企业创新网络凝聚性、区域创新网络绩效、以及区域创新网络演化等。(ii)企业间创新网络主要是从创新网络的结构、网络关系特性以及知识特性等方面探讨企业间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其治理、演化过程、产品生命周期、创新过程和经营环境等因素如何影响创新网络的演化等。(iii)服务业创新网络主要是从社会网络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知识基础观等不同视角探讨服务业创新网络的类型、架构和治理,对创新网络内在机理的研究较少。

(4)知识产权与创新。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企业知识产权策略的前因变量、结果变量和影响企业知识产权策略与绩效关系的调节变量等的内涵、影响因素和相互作用机制等。

(5)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融合了技术创新、战略管理、营销学等不同学科的相关视角:技术创新学者关注其全要素创新的特征及其对技术创新与转化的促进机制;战略学者视其为企业战略变革行为,关注其对组织变革的影响与结果;营销学者则从商业模式创新的前端来研究或界定商业模式创新,揭示其前因特征、主动性市场导向特点和双边市场特征等。

近年来,创业管理研究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推动下快速发展,许多研究还借鉴了社会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最新理论与方法。

(1)创业思维:非理性到认知理性。通过归纳并识别具备共性规范和合理性的创业思维进而探索其对创业行为和绩效的作用机制。包括:(i)探索情境的特殊性如何诱发独特的认知和思维;(ii)专家型创业者的创业思维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是否存在普适性;(iii)创业思维的认知基础和认知过程规律等。

(2)创业决策:不确定性和规范缺失双重约束条件下的评价和判断机制。研究者从创业者的创业过程出发来研究其认知影响决策的内在机理,包括:创业者认知风格与决策方法和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同决策方法对后续行动中绩效的影响、创业者在不同情境机会发现过程中的认知方式差异、以及创业者根据环境改变认知风格进而改变决策方式的内在机理与逻辑等。

(3)创业生态系统:激发创业精神和创业活动的平台机制。研究关注创业主体间和创业主体与创业平台间相互协作、共赢、共生关系,以及创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运作机理和平台机制,包括:(i)创业生态系统内要素互动机理与资源整合机制;(ii)基于不同创业类型的创业生态系统比较;(iii)创业生态系统的绩效评价;(iv)政府在营造创业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定位;(v)创业生态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等。

(4)创业机制:揭示创业行为的普适性规律。包括(i)探索新企业创建及成长机制,如发现型机会、创造型机会和资源开发的机会开发机制,关注创业环境、创业者、组织要素及创业过程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机制。(ii)公司创业机制,公司创业的概念界定和构成维度;组织层面各种因素对公司创业活动的影响;公司创业行为的作用效果,包括探索公司创业与竞争优势和绩效的积极关联,以公司创业为情境的母子公司的治理关系、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创业失败的影响;公司国际化创业的影响因素等。

(5)创业教育:创业精神与创业活动的助推器。研究主要聚焦于创业教育对创业态度、创业意向及创业行为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创新管理和创业管理领域的研究水平有了大幅提高,研究队伍形成,在跟踪领域前沿的基础上,关注国情和管理实践特色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在创新管理领域,我国学者的研究热点与国际热点基本趋同,但国内的学者更关注结合国情的研究,如在知识管理机制、知识转移、知识共享、组织学习、技术创新管理、技术追赶路径、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战略、开放式创新、创新网络和知识产权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等重要理论与实践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念和政策措施(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二次创新理论(浙江大学)、发展中国家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理论与技术追赶路径模式(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等)被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

在创业管理领域,我国学者的研究起步较晚,处于跟随状态,但发展很快。近年来,一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紧跟国际研究热点,在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者特征、创业者认知与理性和非理性决策行为等方向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等);在海归创业、国际创业、二次创业、家族创业等理论研究和实践解释方面作出的重要理论贡献被学术界广泛关注,研究成果发表在领域顶级国际刊物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在公司创业领域,国内学者对高管团队、组织学习、资源等因素对公司创业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和围绕公司国际化创业展开的研究,如分析地区环境(如制度环境)和企业能力对公司国际化创业的影响等受到关注(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等)。也有学者开始探索基于中国本土情境的新企业创建及成长机理的研究。未来5~10年,我国创新与创业领域的学者既要关注国际前沿研究热点,也应关注我国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创新管理领域的逆向知识转移、开放式创新、创新网络和商业模式创新依然是未来研究的主题。(1)逆向知识转移方向,有关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子公司知识如何逆向转移、组织机制对逆向知识转移的影响、各种知识转移的共性和差异性以及传统知识转移和逆向知识转移的异同分析等应被关注。(2)开放式创新机制方向,有关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新型技术追赶与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演化机制、全球化和网络化背景下开放创新战略的组织形式、激励机制与治理模式、开放创新战略的支撑结构和管理机制、以及开放式创新的动态协同模式等的研究既有实践背景也有理论创新价值。(3)创新网络的形成、演化及治理机制的研究,包括:创新网络形成机理及演化、创新网络治理机制、跨学科的创新网络等,如借鉴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和模型,探索创新成果的价值转换与创新要素的还原及再投入两个过程所形成的循环生态链对创新网络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机制,将具有极大的挑战性。(4)商业模式创新应主要关注: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商业模式创新源头和影响因素研究、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以及商业模式创新评价和决策研究等。

创业管理领域的创业决策机制、创业生态以及适合国情的独特创业理论与实践将是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1)理性与非理性交互作用下的创业决策机制,包括:创业过程中非理性决策的认知机制;创业过程中决策逻辑和方式的演化;基于不同创业情境的创业决策方式选择及其有效性;创业过程中不同任务情境下的决策机制和方式;创业团队决策机制问题等。(2)创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包括:创业生态系统的构成条件、共生机制、运行规律,不同类型参与主体间的内在作用关系,以及互联网创业和基于电子商务平台聚集了大量的创业者而形成创业生态等。(3)中国转型经济特征和创业机制的独特性等,如农民工创业、家族创业、女性创业、社会低收入群体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等,这些社会群体在中国经济社会结构中具有独特的经济和文化意义,是揭示中国创业情境特征的重要内容,可以发展和丰富创业理论研究等。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