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宇宙之博大 察万物之精微

反映世界科学发展态势的学术期刊

SCIENCE FOCUS, 2017, 12(3): 1-23
doi: 10.15978/j.cnki.1673-5668.201703001
材料科学十年:中国与世界——基于2004–2013年WoS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
Material Science 2004-2013: China in the World
谭宗颖1,*,, 龚旭2, 刘小玲1, 朱相丽1, 陶斯宇1, 万昊1,3, 卫垌圻4, 鲁晶晶5, 王婷6, 张超星6
1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北京 100190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北京 100085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4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北京 100101
5 中国公安大学 北京 100038
6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北京 100190
Tan Zongying1,*,, Gong Xu2, Liu Xiaoling1, Zhu Xiangli1, Tao Siyu1, Wan Hao1,3, Wei Tongqi4, Lu Jingjing5, Wang Ting6, Zhang Chaoxing6
1 National Science Library, CAS, Bejing 100190, China
2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Bejing 100085, China
3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jing 100049, China
4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CAS, Bejing 100101, China
5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 Bejing 100038, China
6 Institutes of Science and Developmint CAS, Bejing 100190, China
 Cite this article:
Tan Zongying, Gong Xu, Liu Xiaoling, Zhu Xiangli, Tao Siyu, Wan Hao, Wei Tongqi, Lu Jingjing, Wang Ting, Zhang Chaoxing. Material Science 2004-2013: China in the World. SCIENCE FOCUS[J], 2017, 12(3): 1-23 doi:10.15978/j.cnki.1673-5668.201703001

摘要:

该文以2004–2013年间中国与世界材料科学的WoS论文为样本,对论文的产出规模、学术影响力、高被引论文表现、国际合作、分支学科领域布局等相关指标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旨在了解中国与世界材料科学的发展态势,比较中国与世界相关国家的研究实力,分析中国材料科学领域的优势与不足,为制定材料科学发展战略和学科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材料科学 ; 学科评估 ; 学科布局 ; 国际合作 ; 科学计量

Key words: material science ; discipline assessment ; disciplinary layout ;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 scientometric analysis
1 引言

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成分、制备与加工、组织结构与性能、材料使用性能诸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既是以探索材料科学技术自身规律为目标的基础学科,又是与工程技术密切相关的应用学科。因材料科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高度重视材料科学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我国材料科学发展迅速,进展显著,科研规模和影响力已居世界前列,但仍然存在发展的“短板”。为了解在国际背景下我国材料科学领域的现状、优势与不足,有必要绘制材料科学发展“地貌图”,为制定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和参考,使得材料科学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本文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原汤森路透)的Web of Science1(1 Web of Science.http://apps.webofknowledge.com/WOS_GeneralSearch_input.do?product=WOS&search_mode=GeneralSearch&SID=Z2sZUUS6GBtEwMwmUuI&preferencesSaved=)(缩写WoS)数据库在2004–2013年间的SCI论文(以下简称WoS论文)为样本,对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材料科学论文产出规模、学术影响力、高被引论文表现、国际合作、分支学科领域布局等进行评估,为了解中国与世界材料科学的发展态势提供参考,为制定材料科学发展战略和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提供依据。

2 总体发展态势
2.1 论文产出规模

论文是科研产出的主要形式之一,论文数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规模的大小。

2004–2013年,世界材料科学WoS论文总量近110万篇,以7.0%的年均增长率逐年增长,从2004年的约7.9万篇增至2013年的约14.5万篇。同期,中国材料科学WoS论文数以17.3%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增长,从2004年的约1.01万篇增至2013年的约4.25万篇,增长超过3倍(图1,表1)。


图1
材料科学领域Top20国/地区在两个5年期Wos论文数的世界份额

表1
材料科学Top20国/地区的论文数、世界份额及排名(按2004–2013年论文数排名)


这10年间,中国材料科学WoS论文总数为24.0万篇,占同期世界本领域论文总数的22.0%;在前后两个5年期,中国材料科学WoS论文数的世界排名从第2位上升至第1位,世界份额也从16.7%增至25.8%。自2009年起,中国材料科学WoS论文总数超过美国而稳居世界第一位;2009–2013年,美国、日本、德国分别排名世界第2、第3和第4位(图1,表1)。

2.2 学术影响力

论文的被引频次是反映科研成果受关注程度和影响力的基本指标,本文采用论文的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和相对引文影响(RCI)2(2 注:相对引文影响(relative citation impact, RCI)指标表示某国在某领域发表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与世界该领域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之比。该指标用以测度一个国家(机构或领域)的论文在世界的相对影响力。RCI指标大于(小于)1,表示该国该领域的论文在给定时期的影响高于(低于)世界该领域论文的平均影响;RCI等于1,表示该国该领域论文影响与世界该领域的影响相当。)这三个指标,分别测度一个国家论文学术影响力的整体状况、平均状况以及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的相对状况。

从材料科学WoS论文的总被引频次来看,2004–2013年,美国总被引频次的世界份额为33.7%,居世界首位;中国的世界份额为16.8%,排名世界第2位。中国材料科学WoS论文被引频次在前后两个5年期的世界份额增长了近一倍,从12.8%上升到23.2%,与美国的差距显著缩小(图2,表2)。


图2
材料科学领域Top20国/地区在两个5年期WoS论文被引频次的世界份额

表2
材料科学Top20国/地区的论文总被引频次、世界份额及排名(按2004–2013年论文被引频次排名)


从材料科学WoS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来看,2004–2013年及其前后两个5年期,中国材料科学领域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分别为12.5次/篇、18.5次/篇和9.6次/篇,均低于同期世界均值,更低于美国、英国和德国。但从后一个5年(即2009–2013年)的数据看,中国与上述几个国家的差距在缩小(表3)。

表3
2004–2013年6国材料科学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次/篇)


从材料科学WoS论文的相对引文影响来看,2004–2013年间的后5年与前5年相比,中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的相对引文影响均呈上升态势,但中国的RCI值仍低于同期世界均值(即RCI=1),更低于美国、英国和德国。此外,比较相关国家材料科学WoS论文的相对引文影响与论文规模的变化趋势可见,中国的RCI值提升幅度低于论文规模的增长幅度,德国的RCI值提升幅度超过其论文规模的增长幅度,英国的RCI值则略有下降(图3,表1)。


图3
两个5年期材料科学领域6国论文的相对引文影响

2.3 高被引论文表现

学术界通常将论文被引频次居本领域世界前1%的论文作为高被引论文,简称“Top1%高被引论文”,它们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也用以衡量卓越科学研究的产出。一国获得某领域Top1%高被引论文的世界份额越高,表明该国在该领域的高水平科研成果越多,科研实力越强。

2004–2013年,美国材料科学领域Top1%高被引论文数的世界份额为48.5%,排名世界第1位,中国、德国、英国和日本分列第2至第5位,世界份额分别为18.0%、10.9%、8.5%和7.5%(表4)。

表4
材料科学Top20国/地区Top1%高被引论文数世界份额及排名(按2004–2013年Top1%高被引论文数排名)


这10年间,中国材料科学领域Top1%高被引论文数增长迅猛,从2004年的46篇增长至2013年的446篇,增长了近9倍。比较2004–2013年的前后两个5年期,中国材料科学领域Top1%高被引论文数所占世界份额从8.2%提升至25.0%,与美国的差距也显著缩小(表4)。

3 国际合作状况
3.1 全球合作网络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合作日益成为各国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引入社会网络方法,通过构建材料科学领域主要国家国际合作论文的关联网络并结合整体中心度的定量分析,揭示主要国家国际合作对象的广泛程度及其在全球合作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4–2013年,材料科学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国际合作更加广泛、国家间合作强度不断加强的发展态势。图4图5分别展现了不同年份主要国家材料科学领域论文的国际合作网络,图中的节点表示国家,节点的大小表示论文数的多寡,节点间连线及粗细表示国家间的合作关系及强弱(图4图5)。


图4
2004年材料科学领域国际合作网络3
3 2004年和2013年的国际合作网络图均只显示合著论文数大于等于40的国家和连线;国家节点的颜色不同表明与其合作国家数量的差异,其中标注红色的国家表示与其合作国家的数量大于等于20,蓝色表示与其合作国家的数量大于等于10但小于20,绿色表示与其合作国家的数量小于10;2004年图的节点数为42个,连线数为132条,2013年图的节点数为53个,连线数为300条。


图5
2013年材料科学领域国际合作网络

在相同的合著论文数阈值下,2004年,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处于合作网络的核心区域(红色点),是其他国家的主要合作对象;2013年,中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也进入国际合作网络核心区域(红色点)。2013年与2004年相比,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网络呈现出更加密集的特征,表明有更多国家参与该领域的合作研究(图4图5)。

整体中心度用以测度各国在国际合作中合作对象的广泛程度及其在全球合作网络中的地位。一国的整体中心度值越接近于1,表明与该国合作的国家越多,该国在合作网络中的作用也越大。

2004–2013年,主要国家的整体中心度普遍提升。美国是其他国家最主要的合作对象,其整体中心度始终居世界首位,英国和法国分别稳居第2位和第3位(表5)。中国的整体中心度大幅提升,世界排名从第20位上升至第4位,表明这10年间中国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合作对象增多,在全球合作网络中的地位加强,且已进入国际合作核心国家之列。

表5
2004和2013年材料科学国际合作网络中Top25国/地区整体中心度(Top25国/地区按照整体中心度遴选)


3.2 国际合作研究与自主研究

本文将国际合作论文定义为署名国家超过一个的论文,自主研究论文界定为署名只有一个国家的论文。对于既定国家而言,国际合作论文与自主研究论文构成了该国的全部论文,且两者的份额关系是此消彼长的,即国际合作论文份额的上升会引起自主研究论文份额的下降。在基于WoS论文的国际合作分析中,某国国际合作论文与自主研究论文的份额可以揭示其国际合作与自主研究工作的相对强度。

2004–2013年,欧洲研究区的许多国家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论文份额均超过50%,高于本国的自主研究份额;而美国、日本、中国等国仍以自主研究为主。这10年间的前后两个5年期相比,许多国家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均呈增强态势,英国、美国、日本、德国和中国的材料科学国际合作论文份额分别增长8.9、7.6、7.0、3.5和2.3个百分点(表6)。

表6
材料科学Top20国/地区的自主研究、国际合作论文数及占该国份额(按2004–2013年论文数排名)


总体来看,国际合作有助于提高本国材料科学WoS论文的影响力,只有美国是个例外。2004–2013年,在本文所涉及的所有国家中,美国的材料科学领域自主研究论文高于其国际合作论文的影响力,即其自主研究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28.9次/篇)高于其国际合作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25.7次/篇)。相比之下,其他各国在材料科学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均有助于提升其国家科学论文的影响力。中国的材料科学领域国际合作论文篇均被引频次(18.4次/篇)高于其自主研究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11.0次/篇)。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也有类似特征(表8)。

国际合作还有助于中国在材料科学领域产生高影响力的论文。2004–2013年,中国材料科学Top1%高被引论文的国际合作论文份额为44.8%,远高于中国该领域所有论文的国际合作论文份额(20.3%)。其他国家的Top1%高被引论文的国际合作论文份额也不同程度高于其在材料科学领域所有论文的国际合作论文份额(表6表7)。

表7
材料科学Top20国/地区的自主研究Top1%高被引论文数及相应份额、国际合作Top1%高被引论文数及相应份额(按2004–2013年Top1%高被引论文数排名)


表8
材料科学领域6国全部论文、自主研究论文、国际合作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比较(次/篇)


3.3 中国的主要合作国家

中国在材料科学领域合作最多的前5个国家是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和英国。2004–2013年,美国与中国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合作论文数占中国该领域国际合作论文总数的27.0%。2009–2013相较2004–2008年,中国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其中与美国、澳大利亚合作的论文份额增幅较大;与日本、德国、法国、韩国合作论文份额有所下降(表9)。

表9
材料领域2004–2013年及其前后5年期与中国合作论文数排名前10的国家/地区


4 分支学科布局

根据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材料的功能与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材料科学划分为钢铁材料、轻合金材料、高温合金材料、先进陶瓷材料、超硬材料、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通用高分子材料、先进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磁性材料、信息功能材料、催化材料、智能与仿生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亚稳材料、计算材料学、材料制备与加工等20个分支学科。本节将对主要国家材料科学的这20个分支学科布局结构进行分析,旨在比较不同国家在分支学科层面的结构特点。

4.1 世界分支领域学科布局

各分支领域SCI论文规模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可反映该学科整体发展态势的基本特征。

2004–2013年,材料科学20个分支学科领域世界论文数及增长速度差距较大。从论文规模看,占材料科学领域论文总数的份额超过15.0%的前3个分支领域是:材料制备与加工(27.4%)、纳米材料(21.7%)和信息功能材料(15.7%);在5.0%~15.0%之间的10个分支领域是:先进碳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复合材料、通用高分子材料、磁性材料、催化材料、计算材料学、生态环境材料和钢铁材料;低于5.0%的7个分支领域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轻合金材料、亚稳材料、智能与仿生材料、先进陶瓷材料、超硬材料和高温合金材料。从发展速度看,这20个分支领域中以高于材料科学总体论文数年均增长率(7.0%)增长的有下述9个学科领域:纳米材料、先进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催化材料、新能源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智能与仿生材料、复合材料以及计算材料学(图6,表10)。


图6
2004–2013年材料科学总体及各分支领域世界论文数的年均增长率

表10
2004–2013年材料科学分支领域的论文数、占材料科学论文总数的份额及排名


4.2 主要国家分支领域布局

表11展示了2004–2013年主要国家材料科学各分支领域的论文数及其占世界相应份额(即学科贡献率4(4 学科贡献率指某国各分支领域论文数(或被引频次)占世界相应分支领域论文数(或被引频次)的份额,即学科贡献率指标,可用以揭示该国在各分支领域对世界的贡献率,分析该国材料科学的学科布局。)),表12则列出这10年间的前后两个5年期主要国家各分支学科领域论文数的世界份额排名变化情况。

表11
2004–2013年材料科学分支领域主要国家的论文数及世界份额


表12
主要国家材料科学分支领域论文数占世界相应份额排名该国前5位的分支领域


2004–2013年,中国材料科学各分支领域论文数的学科贡献率普遍大于其他国家/地区,其中15个分支领域学科贡献率超过了20%,从高至低分别是:轻合金材料、催化材料、复合材料、钢铁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纳米材料、材料制备与加工、先进碳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智能与仿生材料、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温合金材料、亚稳材料、超硬材料和磁性材料,另外5个学科贡献率低于20%的分支领域由高及低分别是: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信息功能材料、计算材料学和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表11)。在这10年间的前后两个5年期,虽然中国排在世界前5位的分支领域均为轻合金材料、催化材料、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和钢铁材料,但催化材料从第一个5年期的第5位上升至第二个5年期的第2位,钢铁材料从第4位下降为第5位,其他排名不变(表12)。

2004–2013年,美国材料科学的各分支领域中,有8个分支领域的学科贡献率高于20%,由高及低分别是:计算材料学、生物医用材料、先进碳材料、纳米材料、智能与仿生材料、新能源材料、信息功能材料、催化材料,有12个分支领域的学科贡献率低于20%,从高至低包括:超硬材料、磁性材料、亚稳材料、通用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材料制备与加工、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温合金材料、钢铁材料、轻合金材料和先进陶瓷材料(表11)。

2009–2013年,美国学科贡献率排名前5位的分支领域为:计算材料学、智能与仿生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先进碳材料和纳米材料;日本和德国前5位的分支领域布局相似,都有超硬材料、新能源材料、磁性材料和信息功能材料。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计算材料学均排在本国材料科学分支领域的首位(表12)。

图7图18展现了12个主要国家材料科学各分支领域由论文数所体现的学科布局及其贡献率大小。每个国家各分支领域间的连线所包围的面积越大,表示该国在国际上科学产出的贡献越大(如果采用论文被引频次为指标,则连线所包围的面积越大,其影响力就越大)。如图所示,中国与美国等科技发达国家在材料科学领域表现出相对均衡又各有特点的学科结构。中国与美国在20个分支领域的学科贡献率普遍大于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同期的印度也表现出较为均衡的学科结构。


图7
中国材料科学各分支领域论文数的世界份额


图8
美国材料科学各分支领域论文数的世界份额


图9
德国材料科学各分支领域论文数的世界份额


图10
法国材料科学各分支领域论文数的世界份额


图11
英国材料科学各分支领域论文数的世界份额


图12
日本材料科学各分支领域论文数的世界份额


图13
俄罗斯材料科学各分支领域论文数的世界份额


图14
印度材料科学各分支领域论文数的世界份额


图15
巴西材料科学各分支领域论文数的世界份额


图16
南非材料科学各分支领域论文数的世界份额


图17
韩国材料科学各分支领域论文数的世界份额


图18
澳大利亚材料科学各分支领域论文数的世界份额

5 受资助论文分析

科研资助是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保障。通过分析论文的受资助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研论文产出与科研资助的关系,为了解科研资助绩效提供参考。

2009–2013年,中国材料科学领域WoS论文受资助比例逐年上升5。2009年,中国材料科学领域受资助论文数占该年中国材料科学领域论文总数的76.4%,2013年上升至90.6%,科研资助对中国材料科学领域WoS论文产出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图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NSFC)、科技部、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是中国材料科学领域论文的主要资助部门和机构。受NSFC资助的中国材料科学论文比例从2009–2011年的59.3%上升至2011–2013年的68.2%,同期科技部和教育部的这一份额分别从31.6%和20.9%上升至34.1%和26.5%,中科院的份额保持在7.5%左右(图20)。


图19
2009–2013年中国材料科学领域受资助论文数量与百分比


图20
主要部门/机构资助的中国材料科学论文数占中国材料科学论文总数的份额

中国材料科学领域受资助的论文影响力更大。2009年中国材料科学领域受资助论文的被引频次占中国材料科学领域论文总被引频次的87.4%,2013年上升至96.2%,均高于受资助论文数量所占相应份额(2009年和2013年分别为76.4%和90.6%)。2009–2011年和2011–2013年,NSFC、科技部、中国科学院资助论文的被引频次所占份额均高于其资助论文数所占份额(图20,图21)。


图21
中国材料科学领域受主要部门/机构资助论文被引频次占中国材料科学领域论文总被引频次的份额

科研资助促进中国材料科学领域高影响力论文的产出。中国材料科学领域Top1%高被引论文受资助的比例明显高于中国材料科学领域全部论文的受资助率,前者2009年和2013年分别为91.0%和97.5%(图22),后者同期分别为76.4%和90.6%(图19)。NSFC、科技部和中科院在高影响力材料科学论文产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材料科学领域Top1%高被引论文中受NSFC资助的份额从2009–2011年的75.2%上升至2011–2013年的79.5%,高于科技部、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同期所占相应份额(图23)。NSFC、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资助的Top1%高被引论文份额均明显高于其资助的材料科学领域论文数所占份额。

5 由于SCI数据库从2009年开始论文才标注有比较完整的资助信息,因此该部分的分析时间为2009–2013年。此外,由于个别论文的资助信息标注可能不准确或不完整,因此统计数据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图22
2009–2013年中国材料科学领域受资助的Top1%高被引论文数量与比例


图23
主要部门/机构资助的中国材料科学领域Top1%高被引论文数占中国材料科学Top1%高被引论文总数的份额

6 结语

材料科学具有多学科交叉和应用领域广泛的特征,无论是科学家的定性研判还是运用科学计量等定量分析,均难以深入细致地揭示材料科学发展态势的全貌。尽管如此,利用海量数据和科学计量等的客观分析,仍可在一定程度上勾画出材料科学产出的宏观发展态势和主要国家在世界的相对位置。

对材料科学论文产出的科学计量分析表明:2004–2013年,中国是材料科学领域SCI论文产出大国之一,研究规模领先优势突出;自2009年之后,中国材料科学领域论文数占世界该领域论文总数的份额稳居世界第一位;近5年,中国材料科学领域科研产出的影响力提升显著,论文总被引频次仅低于美国而居世界第2位,但中国材料科学总体以及大多数分支领域(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先进碳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4个分支领域除外)的论文篇均被引频次和相对引文影响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相对引文影响的增幅低于其论文规模的增幅;中国材料科学Top1%高被引论文的世界份额仅低于美国而居世界第2位,近年来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中国在材料科学领域全球合作网络中的地位不断增强,2013年已进入国际合作网络的核心区域,国际合作论文的本国份额呈上升态势;在分支学科布局方面,中国侧重于轻合金材料、复合材料、催化材料、先进陶瓷材料、先进碳材料和纳米材料等领域,美国则侧重于计算材料学、先进碳材料、智能与仿生材料、纳米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德国与日本都侧重于超硬材料、磁性材料、信息功能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等领域;中国材料科学领域WoS论文受资助比例逐年上升,科研资助促进中国材料科学领域高影响力论文的产出。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世界材料科学需要中国的贡献,中国材料科学需要在与世界的合作交流中进一步前行。祝愿中国科学家在材料科学领域继续进步更上一层楼,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致谢

感谢NSFC的高瑞平主任、工程与材料学部的车成卫主任对本文内容和材料科学分支领域构成等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感谢NSFC政策局郑永和局长提出的宝贵建议;感谢NSFC政策局孙粒副研究员对本文的修改意见;感谢NSFC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的丁玉琴、郑雁军、陈克新、苗鸿雁、马劲、陈元维等老师们对材料科学数据集构建和本文的修改等给予的大力帮助!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References

Resource
PDF downloaded times    
RichHTML read times    
Abstract viewed times    

Share
Export

External search by key words
材料科学     
学科评估     
学科布局     
国际合作     
科学计量     

material science     
discipline assessment     
disciplinary layou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cientometric analysis     

External search by authors
谭宗颖     
龚旭     
刘小玲     
朱相丽     
陶斯宇     
万昊     
卫垌圻     
鲁晶晶     
王婷     
张超星     

Tan Zongying    
Gong Xu    
Liu Xiaoling    
Zhu Xiangli    
Tao Siyu    
Wan Hao    
Wei Tongqi    
Lu Jingjing    
Wang Ting    
Zhang Chaoxing    

Related articles(if 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