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宇宙之博大 察万物之精微

反映世界科学发展态势的学术期刊

科学观察, 2016, 11(5): 18-25
doi: 10.15978/j.cnki.1673-5668.201605002
太阳系探测国际发展态势分析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of Solar System Exploration
韩淋1, 范唯唯1, 杨帆1,*,, 王海名1, 郭世杰2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北京 100190
2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北京 100190
Han Lin1, Fan Weiwei1, Yang Fan1,*,, Wang Haiming1, Guo Shijie2
1 CAS Institutes of Science and Development, Beijing 100190, China
2 National Science Libra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
 Cite this article:
Han Lin, Fan Weiwei, Yang Fan, Wang Haiming, Guo Shijie.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of Solar System Exploration. 科学观察[J], 2016, 11(5): 18-25 doi:10.15978/j.cnki.1673-5668.201605002

摘要:

该文利用文献计量和文本挖掘方法,围绕各国依托航天器平台开展的太阳系探测任务,对任务的科研产出开展文献计量分析,描绘国际太阳系探测研究的发展全貌,重点分析太阳系探测任务的发展趋势及其科研产出态势,为中国未来开展太阳系探测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太阳系探测 ; 行星科学 ; 机器人探测

Abstract: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trends of solar system exploration researches are depicted and analyzed by bibliometrics and text mining method. The overall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robotic solar system exploration missions and their scientific outputs are emphatically analysed and estimat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hina to carry out future solar system exploration activities.

Key words: solarsystem exploration ; planetary science ; robotic exploration
1 引言

太阳系是太阳与所有受到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太阳、8颗行星、173颗已确认的行星卫星、5颗已识别的矮行星以及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柯伊伯带的天体、彗星和星际尘埃等)。太阳系探测是利用航天器探测太阳系内各层次天体和行星际空间的深空探测活动,是人类空间探索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1,2]

本文从空间任务科研产出的文献计量分析角度出发,描绘太阳系探测领域的发展态势。其中对太阳系探测的定义参考了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对空间科学领域的描述,太阳系探测作为与太阳物理、空间物理等并列的空间科学8个分领域之一,指探测目标为除太阳和地球以外的太阳系天体的机器人探测活动[3]

2 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文统计了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加拿大、印度和中国依托航天器平台开展的主要太阳系探测任务,形成包括已实施、正在运行或未来已有明确规划的共计202项任务的列表[4-9]。利用美国汤森路透科技集团的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对太阳系探测任务所产出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和综述3种文献类型进行主题检索(涵盖论文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并补充了美国“先驱者”(Pioneer)系列任务、“阿波罗”(Apollo)计划系列任务等部分与太阳系探测相关的任务的论文数据,获得1963年至2015年的数据共计18 768条(数据采集时间为2015年12月8日),以此作为描述和评价太阳系探测学科发展水平的样本数据,进行文献计量、文本挖掘以及可视化分析。

3 结果及分析
3.1 太阳系探测任务发展趋势

图1将202项太阳系探测任务按照3个时间段(1990年及以前、1991–2015年、2016年及以后)统计了针对不同目标的太阳系探测任务数量。拥有多个探测目标的太阳系探测任务分别在各探测目标统计中计数,因此图1中显示的各探测目标任务项数合计大于实际任务项数。统计显示,在1990年以前,月球、火星、金星是太阳系探测任务的重点目标;在1991–2015年间,对火星和月球的探测仍是重点,小天体和矮行星探测备受关注;未来的太阳系探测任务仍重点关注火星和月球,同时兼顾小天体、巨行星系统、金星和水星探测。


图1
3个时间段中针对不同探测目标的太阳系探测任务项数

3.2 太阳系探测论文产出发展态势

表1显示了1963–2015年太阳系探测领域的年度论文数量变化情况,总体可以划分为1963–1990年和1991–2015年两个发展阶段,论文数量分别为1 394篇和17 374篇。

表1
1963–2015年太阳系探测领域的年度论文数量


在第一个阶段,1970年代出现过两个论文数量高峰,结合太阳系探测的历史来看,这两个高峰应与当时美苏掀起的月球、火星和金星探测热潮密切相关,此阶段的探测活动多以实现突破为主,探测任务密集开展,但其科学回报较低,失败率很高。此后的1986年又出现一个小高峰,与1986年国际联合探测哈雷彗星密切相关。

进入1990年代后,论文数量快速上升,1991年论文数量首次超过200篇,至2008年则超过1 000篇,此后几年论文数量较为平稳地保持在每年1 000篇左右,反映出近年来太阳系探测领域蓬勃的发展势头。由于2015年的数据尚不完整,因此以1991–2014年的数据来计算,在此时间段太阳系探测领域论文数量的年均增长率为6.2%1(1 n年数据的增长率=[(本期/前n年)^{1/(n-1)}-1]×100%)。在这一历史阶段,欧洲、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家/地区陆续进入太阳系探测领域,探测目标重点锁定在月球、小行星和火星,尽管该阶段的探测任务不如之前那样密集,但任务类型更为复杂,科学回报显著提高。

3.2.1 主要发文国家分析

论文和引文可以分别从研究规模和影响力水平两个角度反映研究水平的主要现状。表2分别展现了1963–1990年和1991–2015年太阳系探测领域论文数量最多的前10个国家及其引文数据,可以看出:美国无论是论文数量还是被引频次都遥遥领先其他国家;俄罗斯/苏联在论文数量和被引频次两方面的排名都有较大下滑;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荷兰等国都是该领域一直表现优秀的国家,其中法国和德国的表现更为强劲;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发展迅速,已经在论文数量上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引文表现方面仍有差距。

表2
太阳系探测领域论文数量排名前10国家及中国的发文与引文表现


在高水平论文表现方面,1963–2015年太阳系探测领域全部论文中被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收录的高被引论文共有69篇,图2展示出这些论文的国家分布情况。美国表现出在太阳系探测领域的绝对领先实力,法国、德国和英国也有强劲表现。中国参与发表2篇高水平论文,分别是2006年西北大学与国外机构合作发表的“Highly siderophile element composition of the Earth's primitive upper mantle: Constraints from new data on peridotite massifs and xenoliths”论文,对地球原始上地幔高亲铁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其中参考了“阿波罗-17”(Apollo 17)任务对月球Serenitatis撞击坑岩石的分析结果,该论文截至检索时已被引206次;2015年澳门科技大学与国外机构合作发表的“On the nucleus structure and activity of comet 67P/Churyumov-Gerasimenko”论文,利用“罗塞塔”(Rosetta)彗星探测器上的成像系统对彗星67P的彗核结构进行分析,这篇论文由来自11个国家/地区的研究人员合作发表于《科学》杂志上,截至检索时已被引用16次。


图2
太阳系探测领域主要ESI论文国家及中国

3.2.2 国际合作态势分析

国际合作是太阳系探测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图3展示了太阳系探测领域论文总量前10位国家的自主研究论文数量和国际合作论文数量的比较情况,可以看出,美国、日本和中国所发表的论文以自主研究论文为主,而法国、德国、英国、荷兰、西班牙等国所发表的论文中,国际合作论文比例高达70 %以上。


图3
太阳系探测领域论文总量前 10国家的自主研究与国际合作论文数量比较

图4展示了各国自主研究论文和国际合作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及其与全部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情况。总体来看,各国国际合作论文的学术影响力都明显高于自主研究论文。美国是这些国家中唯一自主研究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再次彰显美国的强劲研究实力。中国的国际合作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尽管高于自主研究论文,但仍与世界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


图4
太阳系探测领域论文总量前 10国家的自主研究与国际合作论文篇均被引频次比较

3.2.3 主要国际研究机构分析

表3表4分别展示了1963–1990年和1991–2015年太阳系探测领域论文数量排名前10的科研机构以及中国科学院的相关统计数据。综合两个时间段的数据来看,美国科研机构表现极其强势,其次为德国和俄罗斯/苏联的科研机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是表现最突出的研究机构,此外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马普学会、亚利桑那大学、俄罗斯科学院都是太阳系探测领域表现亮眼的研究机构。

表3
1963–1990年太阳系探测领域论文数量前10机构及中国科学院的发文与引文表现


表4
1991–2015年太阳系探测领域论文数量前10机构及中国科学院的发文与引文表现


具体来看,1963–1990年间,美国科研机构一家独大,论文数量最多的前10家机构中有8家来自美国。与此同时,俄罗斯科学院在该领域的表现也相当活跃,发文排名第2,引文排名第4。中国科学院发表的5篇论文均是关于对阿波罗17号带回的月球岩石样品进行的相关研究。

在1991–2015年间,美国科研机构继续领跑。经历了国家解体、科研实力被削弱,俄罗斯科学院在这一时期的表现有所下滑,引文排名跌至第27位。欧洲空间局的发文排名进入前10,但引文排名还比较靠后。中国科学院在此阶段的发文和引文排名仍比较靠后。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受语言特点和数据库收录范畴影响,俄罗斯等国及其研究机构的论文数量及其引文情况仅供参考。

3.2.4 中国研究机构分析

综合分析中国科研机构在1963–2015年的发文及引文情况,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无论是在论文数量还是被引频次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紧随其后,在论文数量和被引频次方面亦有不俗表现。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中心论文数量排名第6,被引频次排名第2,表现亮眼。

表5
1963–2015年太阳系探测领域论文数量前10的中国科研机构发文及引文表现


4 结语

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足迹已遍及太阳系所有已发现行星和主要天体类型,加深了人们对太阳系的认识。太阳系探测活动对促进人类文明、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国际太阳系探测发展态势的分析,形成以下结论和启示,希望对未来我国规划太阳系探测任务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1)太阳系探测呈现活跃的发展态势,火星和月球将持续作为太阳系探测的主线。

根据对太阳系探测任务的梳理,未来火星和月球将持续作为太阳系探测的主线,同时适当开展小行星、巨行星及其卫星、金星和水星探测。

太阳系探测的热潮在论文产出上也有体现,1990年代以来太阳系探测论文数量快速上升,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美国无论在论文数量、被引频次还是高水平论文的表现方面都遥遥领先其他国家;法国和德国形成第二梯队,在以上三方面均表现出色;中国起步较晚,近年来在论文数量上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引文表现方面仍有差距。

(2)自主研究是太阳系探测能力建设的核心基础,国际合作是太阳系探测领域的大势所趋。

随着探测目标更远、科学问题更加复杂、技术手段更趋先进,国际合作已成为太阳系探测活动的大势所趋。各国开展合作的目的有所不同,合作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合作出资、各自提供组件或载荷、合作运行或联合探测等。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显示,各太阳系探测强国均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但以自主研究为主的美国仍牢牢掌握太阳系探测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这表明,自主研究仍应作为发展的核心理念,确保空间探索的能力,实现独立研究的卓越性,在任务应用中不受制于人;与此同时,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取长补短,有效解决科学、技术或资金问题。

(3)太阳系探测应重视扩大科学和社会效益,提高公众参与度,争取广泛支持。

在本文调研工作中发现,美欧航天机构高度重视对空间任务的科普推广,通过官方网站、新闻发布会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空间任务的相关进展和重要成果,分享空间探测任务中的故事、科学和探险经历,让公众参与到科学探索中,帮助提高国家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教育。例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对“新地平线”号(New Horizons)历史性造访冥王星和火星表面并发现间歇性液态水进行高调宣传,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为年度最热议的科学大事件。这些科普宣传活动一方面起到了科学启发和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试图获取公众对空间探索的关注和支持,从而使空间探索可持续地发展。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References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空间科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Cite within: 1]
[2]
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 月球与深空探测. 广东: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14.
[Cite within: 1]
[3]
中国科学院空间领域战略研究组. 中国至2050年空间科技发展路线图.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Cite within: 1]
[4]
NASA. NASA Science Missions.http://science.nasa.gov/missions/?group=s-z. 2015-12-31 .
URL    
[Cite within: 1]
[5]
ESA. ESA Missions. http://www.esa.int/ESA/Our_Missions/(sort)/name. 2015-12-31.
URL    
[6]
JAXA. Satellites and Spacecraft. http://global.jaxa.jp/projects/past_project/sat.html. 2015-12-31.
URL    
[7]
Russia Academy of Science. Space Science Council - Solar System.http://stp.cosmos.ru/index.php?id=history . 2015-12-31.
URL    
[8]
Canadian Space Agency. Science Satellites and Spacecraft.http://www.asc-csa.gc.ca/eng/satellites/default-sss.asp . 2015-12-31.
URL    
[9]
ISRO. ISRO Scientific & Exploration. http://www.isro.gov.in/spacecraft/scientific-exploration. 2015-12-31.
URL    
[Cite within: 1]
Resource
PDF downloaded times    
RichHTML read times    
Abstract viewed times    

Share
Export

External search by key words
太阳系探测     
行星科学     
机器人探测     

solarsystem exploration     
planetary science     
robotic exploration     

External search by authors
韩淋     
范唯唯     
杨帆     
王海名     
郭世杰     

Han Lin    
Fan Weiwei    
Yang Fan    
Wang Haiming    
Guo Shijie    

Related articles(if 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