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宇宙之博大 察万物之精微

反映世界科学发展态势的学术期刊

科学观察, 2016, 11(5): 1-17
doi: 10.15978/j.cnki.1673-5668.201605001
管理科学十年:中国与世界——基于2004–2013年WoS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
Management Sciences 2004-2013: China in the World
丁洁兰1, 岳婷1, 孙海荣1, 史双青2, 龚旭3, 杨立英1,*,
1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北京 100190
2 北京大学医学部图书馆 北京 100191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政策局 北京 100085
Ding Jielan1, Yue Ting1, Sun Hairong1, Shi Shuangqing2, Gong Xu3, Yang Liying1,*,
1 National Science Library, CAS, Bejing 100190, China
2 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Library, Bejing 100191, China
3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Bejing 100085, China
 Cite this article:
Ding Jielan, Yue Ting, Sun Hairong, Shi Shuangqing, Gong Xu, Yang Liying. Management Sciences 2004-2013: China in the World. 科学观察[J], 2016, 11(5): 1-17 doi:10.15978/j.cnki.1673-5668.201605001

摘要:

该文对2004–2013年中国与世界管理科学的WoS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从研究规模、学术影响、高被引论文、国际合作和分支学科布局等维度展开,旨在对中国和世界主要科技发达国家的研究实力进行比较,揭示中国管理科学的发展态势和国际竞争力,为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管理科学发展战略以及相关学科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管理科学 ; 学科评估 ; 重要成果 ; 国际合作 ; 学科布局

Key words: management sciences ; disciplinary assessment ; highly cited papers ;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 disciplinary layout
1 引言

管理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性交叉科学。我国的管理科学研究起步较晚,全面系统引入西方管理科学以及对管理科学的深入研究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2016年正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及启动期,有必要在世界管理科学发展态势的背景中,评估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现状和潜力,绘制管理科学发展“地貌图”,为制定管理科学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更好为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服务。

本文从科研产出的角度,以2004–2013年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Web of Science(缩写WoS)数据库的SCI/SSCI论文(简称WoS论文)作为样本,对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管理科学的学科规模、学术影响力、高被引论文、国际合作、分支学科布局等方面展开评估,为了解中国与世界管理科学发展态势提供参考,同时为制定管理科学发展政策和合理配置科研资源提供依据。

2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2.1 论文产出

论文是科研的主要产出形式,论文数量可以大体揭示出一个国家科学研究的规模。

2004–2013年,美国和英国是管理科学领域WoS论文的主要产出国家,而且美国的论文数量远超其他国家。2013年,美国在管理科学领域发表论文的数量达到1.9万篇。前后两个5年期美国论文量的世界份额分别为42.3%和35.3%。虽然美国在后一个5年期的世界份额有所下降,但仍然以较大优势领先于其他国家;英国是管理科学领域第2大WoS论文产出国家,后一个5年期的世界份额为12.0%,领先第3名的中国4.6个百分点;此外,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也进入了前20国家(地区)的榜单(见图1及见表1)。


图1
2004和2013年管理科学TOP20国家(地区)的WoS论文数量注:TOP20国家(地区)按2009–2013年世界WoS论文数量从高到低遴选和排列(见表1)。

表1
2004–2013年管理科学TOP20国家(地区)的WoS论文数量(按2009–2013年论文数遴选和排序)


中国管理科学WoS论文数量在2004–2013年间增长迅猛,2009–2013年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管理科学第3大论文产出国。2004年中国的论文量仅为682篇,2013年增长至5 288篇,相当于2004年的7.8倍。从国际排名看,中国从2004年的第11位跃居为2013年的第3名,进步了8个位次。此外,中国的世界份额也由2004–2008年的3.5%增长到2009–2013年的7.4%,上升了3.9个百分点。

2.2 学术影响力

论文的被引频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论文受同行的关注程度,是测度科研成果学术影响力的基本指标。一个国家的总被引频次反映其学术影响力的整体状况。

2009–2013年美国位居管理科学WoS论文的总被引频次的榜首,世界份额高达39.9%,远高于其他国家;英国以12.9%的世界份额位居第2位;中国(8.4%)位于第3位;其后的加拿大(6.6%)、德国(5.9%)、荷兰(5.6%)和澳大利亚(5.4%)等国家(地区)的世界份额相差无几(见表2)。

表2
2004–2013年管理科学TOP20国家(地区)的WoS论文的被引频次(按2009–2013年被引频次遴选和排序)


对比前后两个5年期的引文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管理科学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其WoS论文的被引频次世界排名从2004–2008年的第7位跃居至2009–2013年的第3位,世界份额从3.5%提高至8.4%,上升了近5个百分点,是TOP20中增长最快的国家。由于中国等国家(地区)学术影响力的不断扩张,美国的优势地位有所下降,其被引频次的世界份额下降了11.8个百分点(见表2)。

国家的总被引频次反映国家整体上的学术影响力,受国家发表论文规模的影响较大。篇均引文指标描述了每篇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因此可以消除论文数量对被引频次总量的影响,揭示论文的平均影响力。

图2对比了2009–2013年管理科学论文数量TOP10国家(地区)的篇均引文。从图中可以看出,论文产出体量相对较小的荷兰(7.48)的篇均引文位居TOP10国家(地区)的榜首,中国(6.94)仅次于荷兰,领先于美国(6.88)、加拿大(6.74)、英国(6.57)和德国(6.40)等发达国家。


图2
2009–2013年管理科学TOP10国家(地区)的篇均引文与引用率注:TOP10国家(地区)按2009–2013年WoS论文数遴选(见表1)。

在文献计量研究中,将发表之后未被引用的论文称为零被引论文,反之,被引用过的论文称为非零被引论文。引用率即非零被引论文量占整体论文量的比例。国家引用率描述了该国论文发表之后被引用的论文份额。

图2的引用率数据可以看出,2009–2013年,荷兰(83.8%)、英国(80.8%)和加拿大(80.8%)等发达国家管理科学的引用率位于TOP10国家(地区)前列。中国在近5年的引用率为80.3%,高于世界基线(78.2%)。

从被引频次、篇均引文、引用率这3个与学术影响力相关的指标看,2009–2013年,中国管理科学WoS论文的学术影响力提升领先于论文数量增长。中国发表的WoS论文世界份额为7.4%,同期获得了8.4%的引文世界份额,以相对较少的WoS论文数量取得了相对较大的影响力。此外,中国的篇均引文与引用率不仅均高于世界基线,也高于多数科技发达国家。比较中国在前后两个5年期论文和引文世界份额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学术影响力的提升速度快于论文产出规模的增长速度:论文世界份额上升了约3.9个百分点,而被引频次世界份额则上升了近5个百分点。

论文发表之后既可能被本国科研人员引用,也可能被他国科研人员引用。本文定义了在全部施引文献中本国论文所占的比例,即自引率,用该指标来评估论文产生的学术影响力在内部(本国)或外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扩散程度。通常认为,论文的自引率越高,在内部(本国)受到关注的程度越高,学术影响力向外扩散的程度越低,反之亦然。

图3给出了2004–2013年中国和美国的管理科学本国自引率的数据。比较中国与美国的自引率可以看出,2004–2013年间,中国的自引率始终高于美国。以2013年为例,中国自引率为59.0%,美国为51.9%;从自引率的变化看,中国和美国在统计期内均表现为上升态势。美国从2004年的48.4%上升到2013年的51.9%,中国则从52.0%上升到59.0%,其中2010–2013年上升迅速。相比而言,美国的自引率表现为缓慢的增长态势,中国则表现为快速增长。


图3
2009–2013年中国和美国管理科学WoS论文的本国自引率

图4图5分别展示了中国和美国管理科学WoS论文被哪些国家(地区)引用及所占份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和美国学术影响力的扩散范围。


图4
2004–2013年中国管理科学WoS论文施引国家(地区)的引文份额(除中国本国自引)


图5
2004–2013年美国管理科学WoS论文施引国家(地区)的引文份额(除美国本国自引)

图4可以看出中国论文主要被哪些国家(地区)引用。除去中国本国自引之外,美国引用中国WoS论文最多,2013年中国引文中有16.1%来自美国。除美国外,澳大利亚、英格兰、加拿大和中国台湾也是引用中国论文的TOP5国家(地区),这4个国家(地区)引用中国论文的比率低于6%。

图5可以看出美国论文主要被哪些国家(地区)引用。除去美国自引之外,中国在引用美国论文的国家(地区)中排名首位,2013年中国引用美国论文的比例为12.2%,英格兰(9.0%)、德国(6.6%)、加拿大(6.1%)和澳大利亚(5.7%)也是引用美国论文的TOP5国家。

比较中国与美国被他国引用的特征可以发现:引用中国论文的TOP5国家(地区)中,美国占据了较大份额,其余4个国家(地区)的引用比例远远低于美国,这说明中国学术影响力的扩散范围相对集中在美国。与中国相比,美国的成果受到更为广泛的引用,虽然中国引用的份额最高,但整体而言,与英格兰、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引用份额相差不大,这说明引用美国论文的来源国家更为分散和多样化。

3 高被引论文表现

随着我国科研成果数量剧增,科研成果的质量日益受到关注。科学的跨越性发展往往取决于为数不多的重要成果的巨大推动作用。除少部分超越同时代的同行认知范围的研究工作外,绝大多数重要成果在发表后便能获得较高的同行关注与被引频次。因此科研评价中常用被引频次来测度与评价成果的重要性。本文以被引频次居于前5%的WoS论文作为高被引论文的分析依据,以分析各国管理科学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能力。

2004–2013年,美国和英国是管理科学领域高被引论文的主要产出国家。美国在前后两个5年期的世界份额分别为59.5%和42.9%。英国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数量虽然不能与美国媲美,但远超其他国家(地区)。尤其是在2004–2008年,相对于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地区),英国高被引论文的数量优势非常显著,世界份额达到了14.1%。由于其他国家的崛起,尤其是中国的快速进步,美国高被引论文的世界份额下降了16.5个百分点,英国下降的幅度不大(见表3)。

表3
2004–2013年管理科学TOP20国家(地区)的高被引WoS论文数量(按2009–2013年高被引WoS论文数遴选和排序)


2004–2013年前后两个5年期相比,中国高被引论文数量由305篇增至1 539篇,增长了4倍,世界排名由第6位升至第3位。同期,中国的世界份额由3.7%增长到11.1%,提高了7.4个百分点,在TOP20国家(地区)中增长最快(见表3)。

高被引论文占本国全部论文的份额,即高被引论文的本国份额可以揭示国家高被引论文的产出效率。产出效率越高,说明国家以相对较少的论文产出了相对较多的高被引论文。由于高被引论文的遴选阈值为5.0%,因此5.0%可视为世界平均水平或基准线。

图6展示了2004–2013年中国和美国管理科学高被引论文的本国份额。数据表明,中国在高被引论文数量迅速攀升的同时,占本国份额也从5.0%上升至7.8%。10年间除2005–2007年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之外,其他各年度中国本国份额均高于5.0%的世界基准线,揭示出中国的高被引论文产出效率相对较高。同期,美国高被引论文的本国份额在7%左右,但近年来略有下降,尤其是在2010–2013年间,美国的本国份额低于中国。


图6
2004–2013年中国和美国管理科学高被引论文数量及占本国论文份额

高被引论文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高被引论文产出表现突出。与自身相比,中国取得了长足进步,发表了一批引起同行较高关注的重要成果;与美国相比,中国的产出效率也不逊色。与中国管理科学领域的全部WoS论文相比,中国高被引论文的表现占优。例如在2009–2013年,中国高被引论文的世界份额(11.1%)高于本国论文的世界份额(7.4%)和引文世界份额(8.4%),这说明中国高被引论文指标优于论文和引文指标。中国在管理科学领域的上述特点与中国自然科学领域其他学科具有显著区别。以往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绝大多数学科处于论文规模优势阶段,学术影响力水平、高被引论文产出水平等均滞后于论文规模水平。

论文数量/篇

4 国际合作概况
4.1 国际合作与自主研究

在科技发展日趋国际化的今天,国际(地区)合作(以下简称国际合作)已成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发达国家要保持科学前沿领域的领先地位,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原本较落后的起点上实现局部突破、跨越式发展,都有必要通过国际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以求有效提升本国自主创新研究能力。本文基于WoS论文分析各国的国际合作,同时挖掘本国自主研究的特征,希望能够为决策者制定国际合作政策提供参考。在文献计量研究中,国际合作论文是指署名国家(地区)超过一个的论文,自主研究论文指署名国家只有一个的论文。

对于既定国家而言,国际合作论文与自主研究论文组成了该国的全部论文。在基于WoS论文的国际合作分析中,国际合作论文与自主研究论文的本国份额可以揭示各国国际合作与自主研究工作的相对强度。两者的份额关系是此消彼长的,即国际合作份额上升的同时自主研究份额在下降。

由于欧盟一体化及地域比邻等原因,德国、荷兰、瑞士、比利时和丹麦等欧洲国家2009–2013年的国际合作份额均超过50%,高于本国自主研究份额。加拿大、中国香港的国际合作也有类似表现。中国的国际合作份额超过了自主研究,达到了51%。这说明上述国家(地区)管理科学领域的科研模式以国际合作为主。与上述国家(地区)不同的是,美国、中国台湾、土耳其表现出典型的自主研究工作模式。其中,美国的国际合作份额为31.8%,中国台湾的国际合作份额仅为21.1%。整体而言,TOP20国家(地区)中有9个国家(地区)的国际合作份额高于自主研究份额(见表4),接近半数的国家(地区)以国际合作为主的学科特征,揭示出管理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已有的文献计量统计数据表明1(1 《中国基础研究国际竞争力蓝皮书2015》http://www.casaid.cn/achievement/research-report/achievement-detail.html?id=21ae7486-12df-4e45-82b2-233472004b1e.):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均以自主研究为主,主要科技国家的自主研究论文份额远远超出国际合作份额。相比而言,国际合作在管理科学研究中发挥着更为突出的作用。

表4
2004–2013年管理科学TOP20国家(地区)的自主研究与国际合作论文数量与份额


对比TOP20国家(地区)国际合作份额在前后两个5年期的变化,2009–2013年,除中国和土耳其之外,其他TOP20国家(地区)的国际合作份额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瑞典、英国和荷兰增长幅度最高,分别增长了12.1、11.1、10.5个百分点。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国际合作研究在科研活动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中国和土耳其是TOP20国家(地区)中国际合作份额有所下降的两个国家,其中中国国际合作份额下降了2.4个百分点,说明中国管理科学自主研究力度有所增强(见表4)。

以往的文献计量统计表明:与全部SCI论文相比,高被引论文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合作。管理科学领域高被引论文的数据与此吻合(见表5)。2009–2013年,TOP20国家(地区)中有14个国家(地区)高被引论文的国际合作率高于50%,表明这些国家(地区)的高被引论文主要源于国际合作研究。美国高被引论文的国际合作率仅为39.3%,说明美国的重要成果更多源于自主研究。

表5
2004–2013年管理科学TOP20国家(地区)高被引WoS论文的自主研究与国际合作数量与份额


对比TOP20国家(地区)国际合作份额在前后两个5年期的变化,2009–2013年,多数国家(地区)相比2004–2008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及瑞典等国增幅最大,增长了10个百分点以上。中国、印度等“金砖国家”份额略有下降。其中中国国际合作份额下降幅度最大,由2004–2008年的68.2%下降为2009–2013年的52.2%,下降了约16个百分点。在国际合作率下降的同时,自主研究份额相应地提高,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印度等“金砖国家”高被引论文的自主研究能力有较大程度提升。

4.2 全球合作网络

以上从国际合作论文数量占本国份额的视角揭示了各国管理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强度。本节在构建全球各国国际合作关联数据的基础上,绘制了国际合作网络图(见图7),旨在描述国家(地区)在管理科学国际合作研究的广泛程度。同时,本文引入社会网络分析中整体网络的接近中心度指标2(2 接近中心度是社会网络分析中用来测度节点在整体网络中位置的指标,指某节点与网络图中所有其他结点的测地线距离之和,并经过一定的归一处理后的值。该指标用于揭示节点在国际合作网络中的核心或者边缘位置,其“得分”越高代表节点越处于网络核心的位置。)(见表6),从定量的角度更为精细地揭示各国(地区)在整体国际合作网络中合作的广泛程度,评估不同国家(地区)在合作网络中的中心地位。中心度指标越高,表明该国(地区)直接或间接合作国家(地区)的数量越多,在合作网络中发挥的引导和编织作用就越大。


图7
2004年和2013年管理科学WoS论文国际合作网络注:合作频次阈值为15次,节点代表国家(地区),连线代表国家(地区)间的合作,节点大小代表各国(地区)发表文章数量的多少,连线的粗细代表国家(地区)间合作频次的多少,相同颜色的节点表示该节点(国家或地区)的合作国家数量相等。

表6
2004年和2013年管理科学TOP20国家(地区)的接近中心度


图7展示了管理科学领域2004年与2013年两个年度的国际合作网络图。可以看出,在相同的阈值下,2013年国际合作网络的节点数(国家或地区)和连线数(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合作链)均远远高于2004年,可见2013年管理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网络紧密程度高于2004年。可见,管理科学领域国际合作网络呈现出日益致密的特征,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参与了本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

表6列出了2004年与2013年管理科学国际合作网络中心度的TOP20国家(地区)。可以看出,美国始终是国际合作网络的中心,两个年度的中心度“得分”都高居榜首,表现了美国在该领域国际合作网络中的显著主导地位;但美国在2013年中心度较2004年有所下降,表明随着其他国家之间的国际合作日益频繁和广泛,美国在国际合作网络中的主导地位相对减弱。

中国在2004年管理科学国际合作网络中心度“得分”为0.556,居世界第9位;2013年,中国中心度“得分”提高至0.640,国际排名上升至第8位。这说明,中国在管理科学国际合作网络中的地位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5 分支学科布局

根据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管理科学领域划分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经济管理4个分支学科。对于各国而言,管理科学领域4个分支学科的发展水平既体现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折射出其相关分支学科研究的基础和水平。本节将对主要国家管理科学4个分支学科的结构进行分析,旨在对比不同国家分支学科层面的结构特点。

WoS论文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科的科研规模和研究体量。从世界WoS论文数量看,2004–2013年管理科学领域各分支学科论文的体量差距不大。相对而言,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这两个分支学科的体量最大,10年间分别发表了12.9万和13.4万篇WoS论文;公共管理研究的论文数量为11.7万篇;经济管理的研究规模较小,共发表了8.0万篇WoS论文(见表7)。

表7
2004–2013年管理科学分支学科的WoS论文数量(单位:篇)


从管理科学领域WoS论文数量变化看,2004–2013年增长率为8.6%。对比各分支学科WoS论文量的增速,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的论文量增速最快,分别达到11.1%和9.6%;管理科学与工程增速为7.0%,经济管理(6.0%)增速相对较慢。

对于既定的国家而言,分支学科结构指各分支学科在相应科学领域的分布格局。在文献计量研究中,SCI论文数量是考察学科结构最为基础的指标。由于不同分支学科研究体量的差异,各分支学科之间很难直接对比分析,因此在描述学科结构时可以用该学科的世界总量进行归一化处理(世界份额),从而使各学科在整个国家体系中的分布具有可比性。表8表9分别给出了2013年、2009年主要国家(地区)在管理科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的WoS论文数量和世界份额,从雷达图(见图8)可以直观地看出主要科技国家的分支学科结构的特点。

表8
2013年管理科学分支学科主要国家(地区)的WoS论文数量及占世界份额


表9
2009年管理科学分支学科主要国家(地区)的WoS论文数量及占世界份额



图8
2009和2013年管理科学主要国家(地区)的分支学科结构(组图) 注:主要国家(地区)为按2009–2013年WoS论文数遴选的TOP10国家(地区)(见表1);图中份额为某国分支学科的WoS论文数量的世界份额。

比较各国分支学科的世界份额可知,经济管理是美国、英国和德国在2013年最具产出优势的分支学科。以美国为例,美国经济管理的WoS论文数量世界份额为40.5%,远远超出同期美国其他分支学科的世界份额。加拿大是分支学科产出最为均衡的国家,2013年,加拿大各分支学科的世界份额在5.5%左右。中国分支学科的产出结构与美国、英国和德国相反,管理科学与工程(13.6%)世界份额在4个学科中最高,经济管理(5.0%)最低。

从各国(地区)分支学科世界份额的变化看,美国、英国、加拿大和荷兰在2009年和2013年各分支学科的格局保持相对稳态,各分支学科的相对优劣势与原有特征基本一致。虽然美国各分支学科的世界份额整体均略有下降,但整个学科体系的分布结构变化很小。上述国家之外的TOP10国家(地区)分支学科的世界份额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各自提升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在提升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分支学科结构特征。以中国为例,无论是在2009年还是2013年,管理科学与工程都是中国WoS论文世界份额最高的分支学科,经济管理的世界份额低于其他3个分支学科。中国台湾、法国和德国在世界份额增加的过程中,原有的分支学科结构特征发生了变化。中国台湾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的论文产量增加迅猛;法国除公共管理之外,其余3个分支学科的论文世界份额均有一定幅度的提升;德国除管理科学与工程保持稳定之外,其余3个分支学科的世界份额均增加较多。

6 结语

科学研究是人类社会最复杂的智力活动之一,无论是定性判断还是定量分析都难以全面和准确勾勒学科发展的全貌。本文以汤森路透的WoS数据为依据,用定量方法描绘了2004–2013年中国与世界管理科学发展态势的若干特征。虽然定量指标不可能全面洞悉学科发展的微观细节,但是以海量数据为基础的分析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学科发展的宏观轮廓。

管理科学的文献计量分析表明:2004–2013年,中国管理科学的产出进步显著。最近5年,中国WoS论文、被引频次和高被引论文仅次于美国和英国。此外,中国管理科学WoS论文的篇均引文、引用率均高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从国际合作研究看,中国在积极推进国际合作的同时,大力加强自主研究。对比中国自主研究论文与国际合作论文的本国份额,在全部WoS论文和高被引论文中,中国自主研究份额呈现上升态势,表明中国管理科学自主研究的相对地位不断提升;在分支学科的布局方面,中国与美国、英国、德国有所不同,中国表现出以管理科学与工程为主、经济管理发展相对滞后的特点,美国、英国和德国的经济管理的世界份额相对于本国其他分支学科最强。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世界管理科学的发展需要中国的贡献,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更离不开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推进与支撑。祝愿中国科学家继续在管理科学领域锐意创新,在发现与创造的征程上不断开拓,推动中国管理科学的进步与成熟,更好地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服务。

致谢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管理科学部李一军常务副主任、高自友副主任对本文内容的建设性意见;感谢政策局郑永和局长提出的宝贵建议;感谢政策局孙粒副研究员对本文的修改意见;感谢管理科学部刘作仪处长、冯芷艳处长、杨列勋处长在数据集构建方面给予的大力协助;感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金碧辉研究员、江苏大学图书馆张晓阳研究员在数据集构建中的重要贡献!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References

Resource
PDF downloaded times    
RichHTML read times    
Abstract viewed times    

Share
Export

External search by key words
管理科学     
学科评估     
重要成果     
国际合作     
学科布局     

management sciences     
disciplinary assessment     
highly cited papers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disciplinary layout     

External search by authors
丁洁兰     
岳婷     
孙海荣     
史双青     
龚旭     
杨立英     

Ding Jielan    
Yue Ting    
Sun Hairong    
Shi Shuangqing    
Gong Xu    
Yang Liying    

Related articles(if 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