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宇宙之博大 察万物之精微

反映世界科学发展态势的学术期刊

科学观察, 2016, 11(2): 1-12
doi: 10.15978/j.cnki.1673-5668.201602001
聚合物波导光互连的技术机会分析
Technology Opportunities Analysis of Polymer Waveguide Based on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刘少芳, 张乐, 黄怡淳, 祝林
广东省科技图书馆 广州 510070
Liu Shaofang, Zhang Le, Huang Yichun, Zhu L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 of Guangdong, Guangzhou, 510070, China
 Cite this article:
Liu Shaofang, Zhang Le, Huang Yichun, Zhu Lin*. Technology Opportunities Analysis of Polymer Waveguide Based on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科学观察[J], 2016, 11(2): 1-12 doi:10.15978/j.cnki.1673-5668.201602001

摘要:

光互连代替传统电互连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课题,其中短距离光互连是未来互连的趋势,而聚合物波导的芯片光互连也逐渐成为短距离计算的优选解决方案。该文利用SPSS等工具,以WOS数据库为数据源,对聚合物波导光互连领域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而使用形态分析和联合分析方法识别并评价该领域的技术机会。

关键词: 聚合物波导 ; 光互连 ; 技术机会分析 ; 形态分析 ; 联合分析 ; 文献计量

Key words: polymer waveguide ;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 technology opportunities analysis ; morphology analysis ; conjoint analysis ; bibliometrics
1 引言

光互连是一项利用光的波粒二象性与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各种现象,使数据与信号实现传输、交换的技术。与电互连相比,其具有并行、高带宽、低损耗、能降低外界磁场干扰等优点,被认为是可能解决超型计算机内部互连网络性能瓶颈的关键技术,同时也是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技术之一。另一方面,聚合物材料因其成本低、工艺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且可制造高集成小型光学器件,已成为制备集成光学器件极具潜力的材料。鉴于此,聚合物波导的芯片光互连已成为短距离计算通信设计的优选方案,也逐渐成为近年来研究和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聚合物波导光互连领域的科技文献为分析对象,利用文献计量法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据此构建出技术形态矩阵,最后利用文献引证频次和联合分析法,结合专家判读,分析聚合物波导光互连领域的技术机会。

2 技术机会分析综述

技术机会分析(technology opportunities analysis)最早于1990年代由Alan L. Porter提出,主要通过挖掘某领域内已有技术在横向和纵向方面的发展趋势和相互关系,推断该领域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形态或技术发展点[1]。技术机会是进行任何一项技术创新活动均需考虑的重要因素,可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政府的科技管理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和信息保障,从而实现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的目的。

近年来,研究人员使用了许多方法进行技术预测,如文献计量分析法、TRIZ、技术路线图、德尔菲法和关联可视化分析法等。但目前关于技术机会分析领域的研究仍不多见。国外方面,1995年Alan L. Porter和Michael J. Detampel[1]以技术监测和文献计量学为基础,开发出“技术机会分析知识机器人”软件(technology opportunities analysis knowbot,TOAK),该软件可进行关键词、研究机构和共词分析,并描绘出相应的增长曲线和技术地图等。Byungun Yoon、Yongtae Park提出了基于专利关键词的形态分析方法,以分析尚未被开发的技术组合方案[2,3]。国内方面,康宇航和苏敬勤从技术和市场两个维度构建了技术机会识别的基本框架,并结合专利计量学提出了一种可视化的机会识别方法[4]。黄鲁成通过综合使用文献计量、形态分析和联合分析方法,确定所有技术方案组合,然后通过文献关键词识别尚未被开发的技术方案,最后利用联合分析法计算技术方案的综合效用值,从而有效地识别并评价技术机会[5,6]

总体而言,国外在技术机会分析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国内相对较晚,而目前研究的分析对象大多为专利文献,比较单一,同时记载实例研究的文献较少[7]。现阶段国外研究大多利用海量信息存储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基于内容的智能检索技术、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开发软件或工具,并基于大规模数据集开展技术机会研究,主要以发现新技术和预测市场前景为主,偏重于技术预测和预见。国内研究则以理论研究为主,但大部分是对国外成果的吸收和借鉴,较少涉及技术机会识别与挖掘的定量分析以及理论和方法层面的原创性研究,在方法和工具方面的研究实力与国外差距较大[8]

本文所使用的形态分析法(MA)是一种技术预测的定性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新产品开发、技术机会分析等领域。MA是一种分析对象的结构和排列以及两者组成一个完整形态的方法,主要分析步骤如下[3]:(1)确定主题的基本功能,即将主题的特性分解成几个属性;(2)罗列出每个属性可证明自身特性的所有可能的水平;(3)研究所有能够形成特定水平集的组合,组合数可通过将每个属性对应的水平数相乘获得;(4)尝试为每个组合寻求应用实例;(5)剔除不可行的组合,然后按重要程度高低列出剩余的组合。通过检查所有可能的组合,MA可以研究所有可能的新兴技术。虽然MA有较强的系统分析能力,但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原因在于至今尚未建立属性和水平间科学、系统的方法,此外,该方法需要领域专家参与,而每位专家的知识范畴和关注点不尽相同,对技术动态的理解受主观影响较大,有一定局限性。该方法一般只能用于制定特定时间的短期计划,且传统MA难以确定可选择技术的优先次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采用一种集成文献计量、形态分析和联合分析(CA)的技术机会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文献计量法对科技文献进行多维尺度分析,得出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以此作为技术领域专家的背景资料,构建技术形态矩阵,得到所有可能的技术方案组合,然后结合文献的引证频次,利用联合分析法算出各属性水平的效用值,最后根据所有技术方案组合的得分进行排序,进而有效识别各项技术方案组合的技术机会,具体实施步骤如图1所示。该方法的优势在于避免了传统形态分析法完全依赖技术专家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来主观臆断地构建形态矩阵、对技术方案打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该集成方法要求研究范围相对集中,适用于单一技术领域,同时要有一定文献数据量,并且研究技术需处于动态成长阶段。如2005年,Byungun Yoon联合关键词共词、形态分析和关联分析方法,对TFT-LCD的“wide-viewing-angle”技术领域进行了技术机会分析[2];黄鲁成等利用该分析方法对LED领域的技术机会进行了实证研究[5]


图1
基于形态分析和联合分析方法的技术机会分析步骤[5]

3 数据来源与分析工具

本文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TS="polymer* waveguide*"为检索式,文献类型选择期刊文献(Article)和会议论文(Proceeding paper),共检索到1982–2014年的文献共计1 679篇。

在分析工具方面,本文利用Matlab软件对关键词进行了清洗和统计分析,之后对高频关键词进行了共现分析;借助SPSS软件通过多维尺度分析展现了聚合物波导光互连领域的研究热点。

4 聚合物波导光互连领域技术机会分析
4.1 构建聚合物波导光互连领域的技术形态矩阵

1 679篇文献共出现2 117个关键词(保证频次前100的关键词完全清洗),累计频次为7 101次;本文选取频次排名前30的关键词作为高频词,这些高频词累计出现频次达2 921次,约占所有关键词总频次的41.1%。高频关键词的名称和出现频次如表1所示。

通过对30个高频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生成共词矩阵。然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多维尺度分析,通过二维空间展示各对象之间的关系(图2)。

表1
排名前30高频关键词列表(Keywords+Keywords(plus))



图2
聚合物波导光互连技术多维尺度分析结构图

图2的多维尺度分析结构图可以看出,聚合物波导光互连技术的研究热点大致可分为以下3类:热点知识群Ⅰ主要围绕聚合物波导光互连技术的应用,关键词包括光开关(optical switch)、聚合物电光调制器(polymeric electro-optic modulator)、聚合物波导耦合器(polymer waveguide coupler)、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polymer arrayed waveguide grating)、传感器(sensor)、电光印制电路板(electro-optical printed circuit boards,EOPCB)和光背板(optical backplane)等;热点知识群Ⅱ研究的是制备光波导用聚合物材料,其热点高频词主要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染料掺杂(dye-doped)和氟化聚酰亚胺(fluorinated polyimide);热点知识群Ⅲ代表的是聚合物波导成型工艺,关键词包括光漂白(photobleaching)、紫外光直写(UV-light imprinting)、纳米压印(nanoimprint)和反应离子蚀刻(reactive ion etching)。

结合上述多维尺度分析结果,经过专家判读,本文对各项技术属性进行层次排序,选取相对更优的技术属性,构建出聚合物波导光互连技术的形态矩阵,如表2所示。

表2
聚合物波导光互连技术的形态矩阵


4.2 技术配置机会识别分析

表2中的各个属性水平进行排列组合,可形成实现聚合物波导光互连技术的各种技术方案,如该矩阵中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反应离子蚀刻+电光印制电路板”技术组合,就可以作为实现聚合物波导光互连技术的一项关键技术。同理,该矩阵可生成84种(7×3×4)排列组合方案。

针对上述84种技术方案,与WOS数据库中检索到的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比对,发现只有3种技术方案有文献研究记载。这3种方案分别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光漂白+聚合物电光调制器”(效用值1.055 556)、“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光漂白+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效用值0)和“染料掺杂+光漂白+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效用值0)。由于3类属性水平排列组合所得的技术方案组合只有极少方案有文献记载,因此本文分两种情况进行排列组合,即聚合物光波导器件及其应用与聚合物波导成型工艺组合、聚合物光波导器件及其应用与制备光波导用聚合物材料组合。

4.3 聚合物光波导器件及其应用与聚合物波导成型工艺组合方案技术机会分析

将聚合物光波导器件及其应用与聚合物波导成型工艺两种属性的各个水平进行排列组合,共得出28种(7×4)排列组合方案。通过文献内容分析发现还有8种技术方案尚未被研究。经专家判读,最后确定本部分尚不存在技术组合方案互相矛盾或明显不合理的现象。但有专家指出,形态矩阵列表中的“电光印制电路板”和“光背板”属于类似的两种应用。

表3
聚合物光波导器件与成型工艺组合的技术方案哑变量表及相应效用值


4.3.1 技术属性效用回归分析

本文根据B. G. Yoon、Y. T Park提出的技术寿命(lifetime)概念[9],用每种技术方案对应文献改进后的引证频次来代表其效用值大小。而要获得技术属性的总效用需要先算出各属性水平的效用值,然后再将每种方案对应各个技术水平的效用值相加。

表3中的Y值代表每种已开发技术方案组合对应文献的引证频次,如第3行的3.017 172,由方案组合“聚合物波导耦合器+反应离子蚀刻”所对应3篇文献的效用值相加所得,该技术2004年见刊1篇、2000年见刊1篇和1997年见刊1篇;各年份文献的被引频次依次为14次、17次和11次,而检索日期截止至2014年,固以2014年为参考年份,则该技术方案对应文献的引证频次 。

同理,其他技术方案组合的效用值也可通过这种方法算出,具体数值如表3所示。

表3中其他列的数据说明如下:第1列(B0)为随机系数,第2列至第10列(B1~B9)依次为0~1哑元法代表的所有属性的各个水平变量,当某一特性水平出现时取1,不出现则取0。同时为了减少参数数量,本文删除了各属性的最后一个水平,并设定某一属性的最后一个水平出现时,前面所有水平均取0。以第2行为例,聚合物波导光互连技术的第1个属性为聚合物光波导器件及其应用,含7个特性水平,其中B1为1,说明第1个水平“电光印制电路板”出现,其他水平不出现(B2B3B4B5B6皆为0);第2个属性有4个特性水平,而B7B8B9都为0,说明第1、第2、第3个水平均不出现,第4个水平“纳米压印”出现。所以第2行对应的技术方案组合为“电光印制电路板+纳米压印”,其效用值为0.500 000。

表3数据输入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所得结果如表4所示。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复相关系数R值为0.818,判定系数R2值为0.669,说明此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一般,这可能与文献引证频次的滞后性有关。

表4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计算出效用函数模型中的各个系数值:B0=7.438、B1=–7.453、B2=–5.877、B3=–7.769、B4=–5.253、B5=–1.411、B6=–7.241、B7=3.062、B8=–1.834、B9=0.529。

根据0~1哑变量系数的特点,每个0~1变量系数代表不同水平效用与基础水平效用的差距。联立各效用方程,可以得出以下方程组:

$$\left\{\begin{array}{rcl}a_{11}-a_{17}=B_1 \\ a_{12}-a_{17}=B_2 \\ a_{13}-a_{17}=B_3 \\ a_{14}-a_{17}=B_4 \\ a_{15}-a_{17}=B_5 \\ a_{16}-a_{17}=B_6 \\ a_{11}+a_{12}+a_{13}+a_{14}+a_{15}+a_{16}+a_{17}=0\end{array} \right. \ \ \left\{\begin{array}{rcl} a_{21}-a_{24}=B_7 \\ a_{22}-a_{24}=B_8 \\ a_{23}-a_{24}=B_9 \\ a_{21}+a_{22}+a_{23}+a_{24}=0\end{array} \right.$$

依次解得

$$\left\{\begin{array}{rcl} a_{11}=-2.452;a_{12}=-0.876;a_{13}=-2.768;a_{14}=-0.252;a_{15}=-3.590;a_{16}=-2.240;a_{17}=5.001 \\ a_{21}=2.623;a_{22}=-2.273;a_{23}=0.090;a_{24}=-0.439\end{array} \right.$$

其中,aij 为第i个属性第j 个水平的效用值。

由效用函数可以计算出衡量每一特性属性重要程度的指标,即相对重要程度,该模型中两个属性的相对重要程度计算如下:

C1={max(a1j)-min(a1j)}=5.001+2.768=7.769

C2={max(a2j)-min(a2j)}=2.623+2.273=4.896

因此,W=[W1W2]T=[ 0.6134 0.3866]T

综合上面两步,可以得到表5

表5
各水平效用值及属性重要程度


从技术属性的相对重要性来看,聚合物光波导器件及其应用属性的相对重要程度较高,达61.34%,而聚合物波导成型工艺属性的相对重要程度为38.66%。

4.3.2 组合方案技术机会分析

表5可知,聚合物光波导器件及其应用属性中效用值最高的水平是“光背板”,而聚合物波导成型工艺属性效用值最高的水平是“反应离子蚀刻”。从理论上看,两者所对应组合“反应离子蚀刻+光背板”,就是聚合物光波导器件及其应用与聚合物波导成型工艺组合方案的最优技术配置,而该方案所对应技术处于已被开发状态。

同理,将各技术组合方案对应的水平效用值相加,可以得到任一技术方案组合的效用值。下面分别列出排名前5的已被开发和处于配置空白的技术方案,具体如表6表7所示。

表6
排名前5的已被开发的最有价值技术方案


表7
排名前5的处于技术配置空白的最有价值技术方案


本文认为,针对被评价技术,得分低的技术方案视为技术机会小;得分高但已被开发的技术方案组合可视为当前主流热点技术,技术机会大,但竞争也较大;得分高且未被开发的技术方案组合,则视为新兴技术,潜力巨大,正是本文需要寻求的技术机会。分析表7可知,“光背板+紫外光直写”方案应该是聚合物波导光互连领域下一步的技术研发重点。

4.4 聚合物光波导器件及其应用与聚合物材料组合方案的技术机会分析

同理,利用SPSS软件对聚合物光波导器件及其应用与制备光波导用聚合物材料技术方案组合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原始数据如表8所示),计算出各水平的效用值和相对重要程度(表9),并将各技术组合方案对应的水平效用值相加,得出任一技术方案组合的效用值。下面分别列出排名靠前的已被开发和处于配置空白的技术方案,具体如表10表11所示。

表8
聚合物光波导器件与聚合物材料组合的技术方案哑变量表及相应效用值


表9
各水平效用值及属性重要程度


就理论分析而言,“聚合物波导耦合器+染料掺杂”组合应该是聚合物波导光互连领域下一步的技术研发重点。有技术专家指出,采用染料掺杂聚合物材料制备聚合物波导耦合器的制造工艺相对简单,难度相对较小;同时,采用氟化聚酰亚胺材料制备聚合物波导耦合器的工艺也较为简单;而采用染料掺杂聚合物材料制备电光印制电路板,这项配置方案的实际制造工艺难度较大,目前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排名第3的技术方案“电光印制电路板+染料掺杂”也具有较高研究价值,潜力较大。

表10
排名前5的已被开发的最有价值技术方案


表11
处于配置空白的技术方案的效用值


5 结论

(1)利用多维尺度分析,得出目前聚合物波导光互连技术的研究热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类:制备光波导用聚合物材料、聚合物波导成型工艺和聚合物波导器件及其应用。

(2)本文联合使用文献计量、形态分析和联合分析方法,对聚合物波导光互连技术进行了技术机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光背板+紫外光直写”与“电光印制电路板+染料掺杂”技术方案组合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潜力较大,应该是聚合物波导光互连技术下一步研究开发的重点。

(3)本文所使用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单一技术领域,同时要求所研究技术具有动态性和成长性。该集成方法可较好地解决单一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同时结合了文献计量法,避免了传统形态分析法完全依赖领域专家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构建形态矩阵、对技术方案打分所存在的主观问题,所得结论更加科学、客观、合理。但该方法仍存在一些不足:所得结论的准确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技术形态矩阵构建的准确性;其次,判断技术方案组合是否有应用实例的依据为文献的关键词及摘要,但文献作者不一定会在摘要与关键词中比较全面地提及形态矩阵中的各项属性,由此可见,本方法在计算技术方案组合效用值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另外,该法要求形态矩阵中技术方案组合之间的效用值必须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才可得出理想的分析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方法的使用范围。上述缺陷均需要后续研究来进一步完善。

致谢

本工作在波导光互连技术领域和多元回归分析方面分别得到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李宝霞老师和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李欣老师给予的专业指导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References

[1]
Porter AL, Detampel MJ.Technology opportunities analysis.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1995, 49(3): 237-255.
[Cite within: 2]
[2]
Yoon B, Park Y.A systematic approach for identifying technology opportunities: Keyword-based morphology analysis.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2005, 72(2): 145-160.
[Cite within: 2]
[3]
Yoon B, Park Y.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forecasting algorithm: Hybrid approach for morphology analysis and conjoint analysis of patent inform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07, 54(3): 588-599.
DOI:10.1109/TEM.2007.900796      URL    
Despite being a strong stimulus for the invention of new alternatives, morphology analysis (MA) suffers the limitations of being a nonquantitative, vague, and static methodology. As a consequence, the MA outcomes typically do not provide practical technology opportunities. This paper, therefore, proposes a new hybrid approach that enhances the performance of MA by combining it with conjoint analysis (CA) and citation analysis of patent information. First, keywords are extracted from patent documents using text mining, and the morphology of existing patents is identified by these keywords. Alternatives for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rom among the emerging technologies are presented by combining the valuable levels of each attribute in a morphology matrix predefined by domain experts. Then, configurations of new technology are suggested in order of priority using CA, and the technological feasibility of each new configuration is subsequently investigated. The technological competitiveness of a company can be analyzed by a newly suggested index, ldquotechnology share,rdquo which is analogous to the concept of market share in traditional CA. The proposed MA-CA hybrid process is illustrated with a case example of patent information from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 (TFT-LCD) patent database.
[Cite within: 2]
[4]
康宇航, 苏敬勤. 技术创新机会的可视化识别——基于专利计量的实证分析科学学研究, 2008, 26(4): 695-701.
[Cite within: 1]
[5]
王吉武, 黄鲁成, 卢文光. 基于形态分析和联合分析方法的技术机会评价实证研究. 上海经济研究, 2008(5): 66-72.
DOI:10.3969/j.issn.1005-1309.2008.05.011      URL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分析、形态分析和联合分析的集成方法,对 LED照明技术的技术机会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通过技术文献计量分析和技术形态矩阵来确定LED技术所有可能的方案组合,然后通过文献关键词链识别技术尚 未被开发的空间,最后借用联合分析方法结合技术文献被引证的频次来计算每种技术方案的综合效用得分.结果显示该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单一方法使用上的局限性, 还可以对技术配置空白方案进行效用排序,从而达到对技术机会进行有效识别和评价的目的.
[Cite within: 3]
[6]
黄鲁成, 李欣, 吴菲菲. 技术未来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Cite within: 1]
[7]
潘东华, 徐珂珂. 基于共词分析的技术机会分析. 科研管理, 2014(4): 10-17.
URL    
技术机会是未来可能发生并且可资利用的“技术变化”,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关键.本文借鉴技术预测和知识发现的相关理论,建立了关键技术、技术前沿和技术趋势三个视角的分析框架.提出以科技期刊文献为数据源,以共词分析及其可视化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机会分析方法.最后以铝电解领域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介绍如何运用技术机会分析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决策信息.
[Cite within: 1]
[8]
李阳, 许培扬. 国内外技术机会研究现状分析. 情报探索, 2013(1): 7-11.
DOI:10.3969/j.issn.1005-8095.2013.01.002      URL    
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技术机会概念的界定,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了国内外对技术机会的研究重点、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应用状况.
[Cite within: 1]
[9]
Yoon BC, Park YT. Morphology analysis approach for technology forecasti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nference2004, Singapore: IEEE, 2004(2): 566-570.
DOI:10.1109/IEMC.2004.1407442      URL    
Morphology analysis (MA), considered to be a strong stimulus for the invention of new alternatives, is subject to various limitations as it is nonquantitative, vague and static and as the outcome of MA does not provide the priority of technology opportunities. Therefore, we propose a new MA approach that enhances its performance by employing conjoint analysis (CA) and citation analysis on patent information. To this end, keywords that are extracted from patent documents by text mining and the morphology of patents are identified by these keywords. Alternatives of emerging technology are presented by combining the levels of each attribute. Moreover, the configurations of new technology are suggested in order of priority by CA and analyzed in the technological and strategic aspects such as technology share, which is analogous to market share. The proposed process is illustrated by applying an empirical data set of TFT-LCD related patents
[Cite within: 1]
Resource
PDF downloaded times    
RichHTML read times    
Abstract viewed times    

Share
Export

External search by key words
聚合物波导     
光互连     
技术机会分析     
形态分析     
联合分析     
文献计量     

polymer waveguide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 opportunities analysis     
morphology analysis     
conjoint analysis     
bibliometrics     

External search by authors
刘少芳     
张乐     
黄怡淳     
祝林     

Liu Shaofang    
Zhang Le    
Huang Yichun    
Zhu Lin*    

Related articles(if 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