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宇宙之博大 察万物之精微

反映世界科学发展态势的学术期刊

$kanMing, 2016, 11(1): 27-48
doi: 10.15978/J.CNKI.1673-5668.20160100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报告 (2009-2013)
Statistics Report of Patent Grants i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杨国鑫, 刘磊*,, 王奕洁, 李浩, 王淼, 冀小强
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 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公司 北京 100088
Yang Guoxin, Liu Lei*, Wang Yijie, Li Hao, Wang Miao, Ji Xiaoqiang
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China Patent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P. R. China. No.6 Xituche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8
 Cite this article:
Yang Guoxin, Liu Lei, Wang Yijie, Li Hao, Wang Miao, Ji Xiaoqiang. Statistics Report of Patent Grants i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科学观察[J], 2016, 11(1): 27-48 doi:10.15978/J.CNKI.1673-5668.201601003

摘要:

2009年至2013年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类别中国知识产权局授权发明专利量整体呈增长态势。主要特点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速差异明显;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高于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日、美保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的绝对优势;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中占据主体地位。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 发明专利 ; 分布 ; 发展态势 ; 统计

Abstract:

The number of invention patents for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granted by SIPO assumes a growth trend as a whole during 2009-2013. The growth difference of invention patents granted in 7 fields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was obvious. The number of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s obtained by domestic applicants exceeded those obtained by foreign applicants. As to the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s of foreign applicants, applicants from Japan and the U.S. occupied absolute advantage. As to the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s, the applicant enterprise type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portion.

Key words: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 invention patent ; distribution ; development trend ; statistic
1 授权总量及各产业授权量
1.1 2009–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

2009–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本报告所述的“发明专利授权”指在2009–2013年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整体呈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为12.96%,逐年增幅波动明显。2011年、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增幅较大,年增长率分别为25.92%、31.98%,而2010年、2013年表现为负增长,降幅分别为1.96%、0.05%(参见图1)。


图1
2009–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走势


图2
2010–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发明总体授权量年增长率

2009–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的年均增长率(12.96%)与同期发明专利授权总体的年均增长率(12.76%)基本持平,5年总体增速无显著优势,低于预期。

从逐年增速上看(见图2),2010年、201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年增长率均低于同期发明专利授权总体的年增长率,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发展劣势于2012年开始扭转。但就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身而言,在2011年、2012年大幅增长后,出现缓冲期,2013年授权量与2012年授权量基本持平(年增长率–0.05%)。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近5年的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居各产业首位,5年授权总量占各产业合计量的31.53%;生物产业以24.21%的占比次之;节能环保产业排名第3(19.95%)。前述3个产业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之和超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产业合计量的七成,具有支柱性地位。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对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最少,居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末位(见表1图3)。


图3
2009–2013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

表1
2009–2013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单位:件)


从发展态势上看,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外的各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均呈增长趋势。新能源产业增长趋势最为明显,2009–2013年年均增长率达32.59%,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产业年均增长率也较高,分别为25.46%、24.31%。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于同期发明专利授权总体年均增长率(12.76%),依次为18.44%、16.61%、14.0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波动明显,5年年均增长率为0.58%,且于2013年由之前保持的年授权量第1的位置跌落为第2名(参见图4)。


图4
2009–2013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产业发明专利授权发展趋势

1.2 2012年与2013年授权量比较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产业发明专利授权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2012年居各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首位,占当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29.44%,而2013年降至第2位,占比为25.05%。2012年生物产业与节能环保产业分列第2、第3位,占当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24.81%、20.16%。2013年生物产业授权量超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位列第1,占当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27.58%;节能环保产业仍位列第3名。新材料产业授权量在七大产业中居于第4位,两年授权量均超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13%。而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居于七大产业的后3位,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比重均不足6%(见图5)。

对比2012–2013年发明专利授权数据,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产业发明专利授权增速差异明显。新能源汽车产业发明专利授权增长最为明显,2013年年增长率为17.62%。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发明专利授权呈增长趋势,但增速均低于2013年发明专利授权总体的年增长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呈负增长状态,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降幅明显(–14.23%),值得关注。


图5
2012–2013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及年增长率

2 2012及2013年国内外分布
2.1 2012年国内外分布

2012年国内(含港澳台,下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为57 406件,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61.34%;国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为36 188件,占总量的38.66%;国内授权量是国外在华授权量的1.59倍。

2012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产业中,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占该产业的比重最大,国内授权数量分别是国外在华授权数量的2.59倍和2.50倍。节能环保产业高于当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国内与国外在华授权数量的总比值(1.59)。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略低于该总比值。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比值最低,分别为0.93、0.66,即国内授权处于劣势(参见表2图6)。

表2
2012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



图6
2012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及比值

2.2 2013年国内外分布

2013年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为59 344件,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63.44%;国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为34 202件,占总量的36.56;国内授权量约为国外在华授权量的1.74倍。

2013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产业中,生物产业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占该产业的比重最大,国内授权数量是国外在华授权数量的2.44倍。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于当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国内与国外在华授权数量的总比值(1.74)。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比值低于该总比值。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比值均小于1,国内授权仍然处于劣势(参见表3图7)。

表3
2013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



图7
2013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及比值

2.3 2012及2013年国内外分布比较

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呈增长趋势,年增长率为3.38%;而同期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却呈下滑趋势,降幅为5.49%。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来看,2013年国内授权的优势与2012年相比呈扩大趋势。

与2012年相比,2013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国内授权优势均呈扩大趋势。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的优势有所削减。而处于劣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国外的差距有所缩小(参见图8)。


图8
2012–2013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比值变化情况

2.4 2012及2013年PCT类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

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中,属于PCT 类型的发明专利授权有22 310件,占当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的23.84%。2013年属于PCT类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有23 136件,占当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的24.73%,与2012年相比呈增长趋势(见图9)。

战略性新兴产业PCT类型发明专利授权主要来源于国外,2012年国外在华PCT类型发明专利授权占当年战略性新兴产业PCT类型发明专利授权的98.59%,2013年这一比重略微下降为97.97%。2013年与2012年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外在华PCT类型发明专利授权增加670件,国内增加156件(参见图10)。

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PCT类型发明专利授权中,广东排名第1,授权192件,占比超过四成,主要申请人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31件)、华为终端有限公司(12件)、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12件)、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件)等,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上海、北京依次排名第2至第5位(参见图11)。


图9
2012–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PCT类型及非PCT类型发明专利授权量


图10
2012–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外在华PCT类型发明专利授权量


图11
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PCT类型发明专利授权省市分布

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外在华PCT类型发明专利授权中,美国排名第1,授权量为7 002件,占比超过三成,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3 943件)、生物产业(2 247件)、节能环保产业(1 224件)、新材料产业(1 075件)。日本排名第2,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 131件)、新材料产业(1 525件)、节能环保产业(1 401件)、生物产业(1 333件)。德国、法国、荷兰分列第3至第5位,其授权量最大的产业分别为生物产业(632件)、生物产业(435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464件)(参见图12)。


图12
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外在华PCT类型发明专利授权国别分布

3 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国别分布
3.1 2012及2013年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国别分布

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中, 日本授权量高居榜首,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的39.17%;美国居第2位,占24.60%;韩国、德国、法国分列第3至5位。日本、美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在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中占绝对优势(图13)。


图13
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5位国家分布情况

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中,排名前5位的国家与2012年保持一致,但位次稍有变化(见图14)。日本、美国仍占据主力地位,分列第1和第2位,两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之和超过国外在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60%。与2012年相比,德国和韩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的排名发生了变化,德国由2012年的排名第4位上升至2013年的排名第3位,而韩国则由2012年的排名第3位降至排名第4位。法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仍排名第5位。


图14
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5位国家分布情况

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5位的国家中,美国、法国、德国的涨幅相对明显,分别为9.79%、8.14%、7.17%。法国虽然排名靠后,但是年增长率较高。日本虽然占据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榜首,但年增长率下降最多(–19.53%);韩国的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也呈下滑势态(–15.48%)。

3.2 2012年各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国别分布概览

节能环保产业

2012年节能环保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中,日本授权量高居榜首,美国、德国、韩国、法国分列2到5位。位居首位的日本在授权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为3 084件。日本和美国两者占据了2012年节能环保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的61.19%。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201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日本、美国、韩国、德国和荷兰。其中日本以7 410件位列第1,是第2位美国的1.85倍;美国的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是排名第3的韩国的2倍多,而韩国比第4位的德国多1.78倍,德国和荷兰差距不大。这5国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占所有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的87.57%。

生物产业

2012年生物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中,美国的授权量位居第1,日本第2,德国、瑞士、荷兰分列3到5位。位居第1和第2的美国和日本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是2 338件和1 900件,远高于排名第3的德国,且二者的授权量之和占据了2012年生物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55.03%;而德国、瑞士和荷兰的授权量相差不大,分别为700件、451件和403件,分别占2012年生物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9.09%、5.86%和5.23%。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2012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中,日本以785件授权量位居第1,占比达31.9%;美国(627件),占比为25.51%;日本和美国的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占有绝对优势,两国授权量之和超过2012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国外在华授权量的57.44%;法国(233件)、德国(296件)、韩国(96件),分列第3至5位。

新能源产业

2012年新能源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前5位的国家分别是日本、美国、德国、韩国和法国。日本、美国的授权量相差不多,分别为445件和415件,位居第3名的德国的授权量为166件。5国的授权量之和占2012年新能源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76.28%,说明新能源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主要集中在这5个国家。

新材料产业

2012年新材料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中,日本高居榜首,美国、德国、韩国和荷兰分列2到5位。日本的授权量在5个国家中占绝对优势,占据了2012年新材料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44.37%,其他4个国家的授权量分别为1 352、638、393、230件。

新能源汽车产业

201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中,日本高居榜首,美国、韩国、德国、法国分列第2至第5位。日本的授权量为536件,占总量的60.91%。美国、韩国、德国、法国的授权量分别为206件、62件、34件、18件。

表4
2012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5位国家


3.3 2013年各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国别分布概览

节能环保产业

2013年节能环保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中,日本以2 558件的授权量高居榜首,美国、德国、韩国、法国分列2到5位。日、美两国的授权量之和占总量的61.01%,具有绝对优势。相比2012年,节能环保产业在华授权的发明专利,排名前五位国家的分布格局并没有发生变化,均为日本、美国、德国、韩国和法国,5国的授权量之和在节能环保产业的整个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中所占的比例,由2012年的83.12%上升到2013年的83.2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201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日本、美国、韩国、德国和荷兰,与2012年的排名相同,日本和美国依然具有明显领先优势。与2012年相比,在2013年,日本的授权量有明显下降,韩国有小幅下降,美国、德国和荷兰在两年中基本持平。2013年,这五国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占201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的87.08%,比2012年回落了0.49个百分点,基本持平。

生物产业

2013年生物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中,美国和日本的授权量依旧高居第1和第2位,授权量分别为2 748件和1 928件;德国、瑞士和荷兰分列第3至第5位,授权量分别为816件、502件和460件。美国的授权量占2013年生物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31.38%,而日本的这一比例为22.02%;德国、瑞士和荷兰分别占到9.23%、5.73%和5.25%。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2013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中,美国和日本仍分别以663件和602件位居前两位,两国授权量占2013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的53.31%;德国仍以306件位居第3,法国以305件的微小差距位居第四;韩国以88件保持第5。

新能源产业

2013年新能源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法国。与2012年相比,美国与日本的排名发生了变换,其他3个国家位次不变。从发明专利授权量来看,各国都比2012年有所增加。从发展态势上看,2012年美、日两国新能源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相差不多,到2013年美国的授权量超过了日本,但是日本的授权量仍远高于德国、韩国、法国。这5国的授权量之和占2013年新能源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79.4%。

新材料产业

2013年,新材料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中,日本仍然位居第1,美国、德国和韩国仍然分列2~4位,只有法国取代荷兰位列第5位。日本的授权量为2247件,在这5个国家中仍然占绝对优势,占据了2013年新材料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39.39%。与2012年相比,日本、美国和韩国的授权量都稍有降低,德国的授权量稍有提升。

新能源汽车产业

2013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中,排名前5位的国家仍然为日本、美国、韩国、德国和法国,授权量分别为:536件、206件、62件、34件、18件。日本的授权量占2013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50.95%。相比2012年,日本和法国的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呈下滑态势,美国、韩国、德国的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则有所增长。

3.4 2012及2013年各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国别集中度分析

国家集中度是指各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中排名前5国家的授权量之和在该产业国外在华授权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图15)。

2012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的国家集中度均超过75%,反映出各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主要掌握在少数特定国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家集中程度最高,排名前5国家的在华授权量之和为该产业在华授权总量的97.27%。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国家集中度以87.57%居于第2。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的集中程度相对其他产业较低,表明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的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的国家分布相对分散,各国尚未形成相关产业的绝对专利优势。

2013年各产业在华发明专利授权的国家集中度与2012年相比变化不大。除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外,各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的国家集中度与2012年相比略有下降,说明有更多的国家参与到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的竞争中,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表5
2013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5位国家



图15
2012和2013年国外各产业在华发明专利授权的国家集中度

4 申请人情况
4.1 2012和2013年申请人总体情况及国内外分布

2012和2013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中,企业类型申请人占据主体地位,其专利授权量分别占各类型申请人专利授权总量的67.27%、66.22%。高校类型申请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第2,2012、2013年分别占各类型申请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15.94%、16.44%。科研单位申请人位居第4,2012、2013年分别占各类型申请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5.61%、6.00%(见表6)。

表6
2012和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类型申请人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及比重



图16
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外不同类型申请人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布图

对比2012和2013年国内外不同类型申请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及所占比重,国内企业占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的主体地位,2012年、2013年分别以51.48%、51.95%占据半壁江山。2013年获得授权的国内企业申请人个数由2012年的12 512位增长到13 828位,企业类型申请人群体正在壮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的企业聚集优势更为明显,2012年、2013年国外企业分别占国外在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的94.22%、93.41%(见图16图17)。

从国内外各类型申请人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态势上看,2013年国内各类型申请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国外只有高校类型申请人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处于增长态势,但涨幅显著,超过30%(见图18)。国内企业、科研单位类型申请人的发明专利授权量涨幅较高,年增长率超过5%。


图17
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外不同类型申请人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布图


图18
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内外不同类型申请人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增长率

4.2 2012及2013年申请人排名分析

在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10位的申请人中,国内申请人有5位,其中企业类型申请人3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1 228件居于榜首,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1 203件位列第2,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以488件位居第10;高校申请人2位,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分别以724件、626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第5位和第7位(见表7)。除以上5位国内申请人外,其他入围战略性新兴产业前10位的申请人均为国外企业,分别是索尼株式会社(第3位)、三星电子株式会社(第4位)、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第6位)、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第8位)、夏普株式会社(第9位),其中4家为日本企业。

在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10位的申请人中,国内企业类型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以918件、732件位列排行榜前两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593件专利授权量位居第4位。国内高校类型申请人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分别以613件、585件排名第3位和第5位(见表7)。除以上5位国内申请人外,其他入围战略性新兴产业前10位的申请人均为国外企业,分别是三星电子株式会社(第6位)、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第7位)、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第8位)、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第9位)、高通股份有限公司(第10位)。

在2012年、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10的申请人中,从企业数量和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看,国内企业相比于国外企业均处于劣势。

国内企业虽然整体上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占据创新主体地位,但专利优势企业数量仍然偏少。2012年和2013年,仅有3家中国企业入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前10。

表7
2012和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20位的申请人


4.2.1 2012和2013年排名前20的企业类型申请人

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20位的企业类型申请人中有5家是国内企业,包括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第1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第2位)、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第8位)、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第11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第16位)。另外15位申请人均为国外企业(见图19)。

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20的企业类型申请人中有5家是国内企业,包括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第1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第2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第3位)、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第10位)、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第15位)(见图20)。另外15位申请人均为国外企业。

综合考虑2012年和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的企业类型申请人发明专利授权量情况,可以看出,国内企业无论从企业数量上,还是发明专利授权量上,与国外企业相比仍处于相对劣势。


图19
2012年排名前20的企业类型申请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件


图20
2013年排名前20位的企业类型申请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件

4.2.2 2012及2013年排名前20位的高校类型申请人

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20位的高校类型申请人中,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稳居前两位,授权量均在600件以上;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分列第3至6位,授权量为300~400件,其余高校发明专利授权量均不足300件(见图21)。前20位高校类型申请人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江苏,分别包括5位、4位和3位高校申请人,其他省市均有一位高校类型申请人,可见,高校类型申请人的分布情况是上海、北京、江苏密集,其他省市分布广泛,包括云南、陕西、黑龙江等。

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20位的高校类型申请人中,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以613件和585件稳居前两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分列第3、第4、第5位,授权量分别为357件、315件、318件;授权量在200~300件的高校有5所,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江南大学和山东大学(见图22)。

与2012年相比,2013年高校类型申请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略有降低,排名前两位的高校申请人没有变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由2012年的第4位上升为第3位。2013年前20位高校类型申请人也主要分布在上海(5位)、北京(4位)、江苏(3位)。

4.2.3 2012及2013年排名前20位的科研单位类型申请人

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20位的科研单位类型申请人中,15位为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单位,其他5位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冠五洲生物科学研究院及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见图23)。除排名前两位的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具有相对较大优势外,其余相邻申请人之间的授权量相差不大。

在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20位的科研单位类型申请人中16位为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单位,其他4位分别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见图24)。


图21
2012年排名前20位的高校类型申请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件


图22
2013年排名前20位的高校类型申请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件


图23
2012年排名前20位的科研单位类型申请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件


图24
2013年排名前20位的科研单位类型申请认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件

4.3 2012年各产业发明专利授权的申请人情况概览

节能环保产业

2012年节能环保产业前20位申请人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合计2 323件。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排在首位,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排在第2位,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居第3位;排在第4、第5位的是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在排名前5位的申请人中,3家为国外企业,2家为国内高校;位于第6至第10的申请人依次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索尼株式会社、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授权量均在100件以上。

2012年节能环保产业发明专利申请量排名前20位的申请人全部是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尤其集中于大型企业和高校。在前20位的申请人中,国内企业占据4个席位,授权总量为466件,国外企业占6个席位且包揽前3位,授权总量达到817件,可见在节能环保产业中,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差距较大。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201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前20位申请人中,包括15位国外企业类型申请人、4位国内企业类型申请人、1位高校类型申请人(清华大学)。国内企业中的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授权量分别占据第1位和第2位,并远远领先于排名第3的索尼株式会社,位列第6至第20的申请人的发明专利授权量相差不大。整体来看,国内除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之外,其他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利技术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前20位申请人中,有8位日本申请人,呈现出了超强的技术实力和企业创新能力,国内企业要多分析日本企业在中国的专利布局,加快对新一代信息核心技术的研发。

排名前20位的申请人的发明专利授权总量为8 542件,仅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就达1 221件,占201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前20位申请人发明专利申请量的14.29%,体现了全球领先的综合性通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强大实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授权量相差不大,同样在新一代信息产业的专利技术中具有较高占有率。国内应大力培育更多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以应对世界各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激烈竞争的局面。

生物产业

2012年生物产业发明专利授权前20位申请人中,排名第1的是浙江大学,授权量为269件,远高于排名第2的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179件);排名第3至第10的分别是株式会社东芝、江南大学、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授权量在103~141件之间。其余排名前20位的申请人还有伊西康内外科公司、山东大学、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东华大学、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门子公司、四川大学和天津大学。

2012年生物产业发明专利授权前20位申请人中,高校类型申请人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占绝对优势,13位高校类型申请人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 499件。国内的生物领域研究基本集中在高校等研究单位,很多还处于实验室阶段,真正走向市场进入企业的技术并不多,这也使得国内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虽然较多,但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却无法与国外大公司相提并论。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2012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前20位申请人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合计为923件,排名前两位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的授权量总和为213件,占前20位申请人授权总量的23.07%,第1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授权量(119件)是第3位佳能株式会社授权量(57件)的两倍多,而第2位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的授权量(94件)也超过第3位佳能株式会社授权量的64.91%;其余申请人的授权数量差距不大,第3位佳能株式会社的授权量只比第20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多29件。

2012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前20位申请人的923件发明专利授权量中,436件来自高校(共9所),占前20位申请人授权总量的47.23%,458件来自企业(共10家),占总量的49.62%,与科研单位类型申请人相比,企业类型申请人和高校类型申请人的优势明显。

新能源产业

2012年新能源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前20位的申请人中,高校占据了8席,国外企业申请人占据5席,国内企业和科研单位占据6席。通用电气公司的发明专利授权量最大,清华大学与其相差无几,其他申请人中,浙江大学实力较强,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因其核能专利较多而排名比较靠前。

排名靠前的10家企业中,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各占5席,但国内企业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低于国外企业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说明我国企业在创新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印刷学院优势明显,浙江大学涉及太阳能的专利较多,北京印刷学院的授权专利主要涉及太阳能热水器,清华大学则涉及新能源的各个领域,科研实力全面,尤其以核能研究最具优势。

新材料产业

2012年排名前20的发明专利授权申请人中,有12位为企业类型申请人,7位为高校类型申请人,1位为科研单位类型申请人,可见企业在新材料产业发明专利授权中更具优势地位。

2012年新材料产业发明专利授权前10位企业中,国外企业占据半数以上,说明国内企业在新材料产业的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分别排在高校类型申请人发明专利授权量的第2、第3和第3位,其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分别为149、120和78件,其他高校的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相差不大。

新能源汽车产业

201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排名前20的申请人的授权量之和为832件,占总量的56.83%,前10位申请人的授权量之和(701件)占比为47.88%。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排名前20的国内申请人还有: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及浙江大学。

排名第1位的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的授权量大幅领先于其他申请人,优势明显,其授权量为第2位的2.34倍。第2位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的授权量为第3位的2.28倍。从第3位开始授权量变化趋于平缓,可见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授权的集中效应非常明显,主要的几家公司具有绝对的专利实力。

4.4 2013年各产业发明专利授权的申请人情况概览

国内企业虽然整体上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占据创新主体地位,但专利优势企业数量仍然偏少。2013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20位的申请人中,国内企业在总计140个席位中仅占34席,不足四分之一,比国外企业少24个席位,甚至与国内高校相比也少9个席位。

2013年各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20位的申请人中,国内高校类型申请人在总计140个席位中占据43席,占比超过三成,展现了突出的科研实力。其中,清华大学在七大产业中均入围前20名,综合科研实力强劲;浙江大学位居生物产业榜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第1名。

节能环保产业

2013年节能环保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排名前20位的申请人授权量共计2 300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200件,位列第1。排名2到4位的是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浙江大学,三者授权量差异较小,而排名第5的清华大学与前4名差距较大,相差40件以上。

前20的席位中,中国企业占4席,其中包括首席的位置,授权总量达到550件。国外企业授权总量为758件,与2012年相比仍处于领先位置,但优势逐渐减小。国内高校的发明专利授权分布较为分散,除浙江大学、清华大学超过100件,优势比较突出外,其他高校的发明专利授权量相差不多,与2012年趋势相当。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201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前20位申请人的发明专利授权总量为6 481件。企业申请人占18席,其中我国企业占5席,比2012年增加1席,即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我国的科研单位仅占1席,高校占2席,可见,新一代信息产业的专利授权量主要集中在企业,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2013年表现出色,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跃居第1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位居第2,相比国内其他企业仍具有较大的优势。这说明,国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明专利技术主要集中在上述两个企业,这两个企业发挥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企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国内的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股份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排在第11位、第14位和第15位,3家企业的排名都在10名以外,说明我国大部分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和专利保护方面需要加强。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三星电子株式会社、高通股份有限公司、微软公司等一直都是不可忽视的强有力的对手,在技术竞争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国内企业还要继续保持和加强专利技术的创造及应用。进入前20位的还有两所高校,分别是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生物产业

2013年生物产业发明专利授权前20位申请人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浙江大学、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江南大学,授权量为分别为237、210和197件;排名第4至第10的申请人的授权量均在100件以上,分别是华南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和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11至第20位的申请人依次为清华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巴斯夫欧洲公司、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宝洁公司、复旦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

2013年生物产业发明专利授权前20位申请人中,12位为高校类型申请人,发明专利授权总量为1 456件,8位为企业类型申请人,发明专利授权总量为890件,其中仅有一家国内企业,即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生物产业发明专利授权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和知名高等学府。高校的发明专利授权分散于多所高校中,除浙江大学和江南大学比较突出外,其他高校拥有的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相差不大。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2013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前20位申请人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合计为964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130件的授权量稳居第1位。与2012年相比,位居第2位的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的授权量减少,由2012年的94件减少至74件,而第3位至第20位的授权量均有所上升,因此呈现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枝独秀,而其余19位申请人差距缩小的局面。

2013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前20位申请人的964件发明专利授权中,450件来自8所高校,占前20位申请人授权总量的46.68%;514件来自12家企业,占前20位申请人授权总量的53.31%。

新能源产业

2013年新能源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前20位申请人中高校占6席,国外企业占5席,国内企业和科研单位占8席,通用电气公司和清华大学仍然双双领先,国内企业海洋王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和国外企业西门子公司的排名急剧上升。专利授权量较多的个人专利申请人徐宝安为企业申请人北京环能海臣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主要从事太阳能热水器的开发,获得了该领域的大量专利。

在企业类型申请人中,排名前10的名单中国内企业的数量比国外企业的数量多,但国内企业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低于国外企业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说明我国企业在创新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在高校类型申请人中,清华大学排名第1位,并与其他高校拉开了明显距离,其2013年发明专利授权量比2012年多了20件,且在新能源领域的全面研发能力令其科研发展势头强劲,另外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也具有一定的专利优势。

新材料产业

2013年排名前20的发明专利授权申请人中,13个为企业,6个为高校,一个为科研单位,新材料产业发明专利授权中企业比高校和科研单位更具优势地位。

2013年新材料产业发明专利授权前10位企业中,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明显优势位居第一,前10企业来自国内的占据一半以上,说明国内企业在新材料产业的创新能力已经有了大幅度提升。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在高校类型申请人的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中位居前3。

新能源汽车产业

2013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明专利授权中,排位前20的申请人的授权量合计为898件,占授权总量的52.15%。其中前10位申请人的授权量合计为740件,占授权总量的42.97%。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该3家企业的授权总量(504件)占新能源汽车产业授权总量的29.27%。其中,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和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的授权量明显高于其他申请人。排名中的国内申请人的授权量分布比较均匀。

4.5 2012及2013年发明专利授权的申请人集中度分析

申请人集中度是指各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10位申请人的申请量之和在当年该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其反映该产业发明专利授权的申请人集中程度。

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产业间发明专利授权的申请人集中度相差较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集中程度最高,排名前10申请人的授权量之和超过该产业授权总量的四成。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集中度相对其他产业较低(不足10%),表明相关产业发明专利授权的申请人来源相对分散,尚未形成掌握绝对技术优势的申请人团体(见图25)。

2013年除新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外,各产业发明专利授权的申请人集中度与2012年相比均有下降趋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申请人集中程度下降最为明显,降幅分别为16.60%、15.62%。


图25
2012和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产业发明专利授权的申请人集中度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References

Resource
PDF downloaded times    
RichHTML read times    
Abstract viewed times    

Share
Export

External search by key words
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明专利     
分布     
发展态势     
统计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vention patent     
distribution     
development trend     
statistic     

External search by authors
杨国鑫     
刘磊     
王奕洁     
李浩     
王淼     
冀小强     

Yang Guoxin    
Liu Lei    
Wang Yijie    
Li Hao    
Wang Miao    
Ji Xiaoqiang    

Related articles(if 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