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技创新是造福人民生命健康的源头。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为代表的医学科技创新资助政策经近一个世纪的演变与发展,形成了复杂多元、体系完备且模式特征明显的资助政策与机制,有效推进了美国生命健康领域的创新研究。文章从历史视角梳理、归纳和分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医学科技创新资助政策实践及演变特征,探讨如何完善和规范我国医学科技资助体系的公众参与、同行评审机制以及资助体系设置等,为我国政府建立良好医学科技创新生态提供有益借鉴。
[目的/意义] 分析国际空间碎片研究态势,揭示我国与国外研究规模、研究热点、合作情况的异同。[方法/过程] 基于科学计量和文本聚类分析方法,利用从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E)中检索下载的3944篇空间碎片研究论文数据,对国际空间碎片研究成果的规模数量、发表时间、国家、机构进行了统计,并针对中外空间碎片的研究热点主题、国际合作网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结论] 中国机构在空间碎片研究规模上具有优势,但国际合作比例较低,且与国外相比在一些研究主题上布局较少。建议我国在空间碎片研究领域重点关注可能存在国内外差距的相关研究方向和主题,进一步加强支持攻关。
[目的/意义] 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是国家创新发展驱动的重要力量,本文旨在构建一个融入科研论文语义知识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识别指标体系,以弥补现有评价体系中以计量指标和同行评议为主的局限。[方法/过程] 采用数据驱动的思想和方法,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科研论文语义知识进行计算,量化对科研论文语义知识的定性评价,结合传统的计量指标,构建识别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产出新颖性、项目课题契合度及科研活跃度等指标。选取图情领域的青年情报科学家作为实证对象,验证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结论] 产出新颖性通过语义知识区分度和语义知识相似度衡量,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表现出较大的语义知识区分度,相似度分析则显示其研究与核心期刊的主题相关。项目契合度分析确认了研究内容与国家基金项目的高度一致性,反映了研究的社会价值和战略契合度。基于近3年发文与近5年发文之比的科研活跃度评估,揭示了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近期具有持续的科研投入和产出。指标体系的建立,为全面评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和支持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发展。
[目的/意义] 准确、高效地识别高水平科技人才,对国家引进、培养科学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方法/过程] 基于科学计量学领域最高奖——普赖斯奖得主的论文数据为样本,通过获奖者的引用认同,分别提出了引用认同强度、引用认同广度和综合认同指标,以识别科学计量领域杰出学者。[结果/结论] 该研究从认同强度、认同广度和综合认同三种测度视角,分别识别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杰出科学计量学学者,他们在科学计量学理论、方法、指标、工具以及应用等方面为科学计量学做出重要的贡献。该研究为未来我国特定领域的人才发现或遴选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目的/意义] 诺贝尔奖得主在培养研究团队的合作能力方面具有丰富经验,通过深入研究诺贝尔奖得主的合作行为,可以为促进科研人员的合作效率、优化科研合作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过程] 以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发表获奖论文以及获得诺贝尔奖两个重要节点前后,合作时长、合作强度、合作持续性与合作稳定性四个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结论] 在发表获奖论文前后,合作持续时长、合作强度、合作持续性与合作稳定性四个指标均有显著提升;在获得诺贝尔奖后,除了合作强度指标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外,其他指标波动较大,并无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目的/意义] 通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图书情报学科的智库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研究热点和主题演进中,科学测度图书情报学科的参与情况,为高质量时代图书情报学更好参与智库服务、图书情报机构完成智能化和智库化转型等问题的研究提供全景式地描述。[方法/过程] 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通过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实现图书情报学参与智库研究的主题透析;通过时间线聚类图和关键词突现词表描绘出图书情报学参与智库研究的时间演进,评估图书情报学在其中的参与程度。[结果/结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情报学科长期参与智库研究工作,经历参与阶段、主导阶段和新阶段,以其对信息要素的运用,突显出学科的科技性特征,逐渐成为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和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智库研究中的主要研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