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意义] 技术融合是创新的关键方式和驱动力,运用有效的知识挖掘方法可以提升技术利用与创新水平。通过调研和梳理文献,对技术融合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趋势和面临挑战进行回顾与总结。[方法/过程] 比较和述评了基于引用关系、专利共分类和语义的3类技术融合机会发现方法,构建技术融合测度与预测的一般框架,揭示当前研究的现状与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结果/结论] 技术融合分析呈现出复合型方法应用、指标向量多元化和流程自动化等趋势,建议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中优化监测框架,并开展基于TOD和系统论视角的技术融合研究。
[目的/意义]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范式发生变革,材料化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方法/过程] 针对人工智能驱动的材料化学领域进行研究,调研主要国家在该领域的项目部署,结合WoS数据库中该领域的论文,利用DDA和ITGinsight等分析工具综合分析人工智能驱动的材料化学研究领域的主要国家、重要发文机构﹑重要研究进展和面临的挑战。[结果/结论] 人工智能驱动的材料化学研究受到美国、欧洲、英国和日本等主要国家/地区的重视,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兴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加速了材料的结构化学研究,还推动了材料制备过程的热力学研究和动力学研究,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为材料化学研究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也在加快推进该领域深入发展,有助于解决该领域的复杂问题,尤其是在加快先进材料的发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未来,人工智能驱动的材料化学研究仍有赖于人工智能与材料化学的深度融合。
[目的/意义] mRNA疫苗的一鸣惊人使其相关技术成为新一代疫苗的候选者。mRNA疫苗属于第三代疫苗,具有细胞内表达速度快、制备工艺简单、研发周期短等优势。通过文献分析揭示mRNA疫苗领域的全球发展态势,明确其在科学研究中的研究热点与创新前沿。[方法/过程] 基于2015—2024年mRNA疫苗相关科学论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揭示mRNA疫苗领域科学研究态势,且利用文本挖掘对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前后mRNA疫苗领域的研究热点。此外,构建论文与专利的引用关系网络,识别mRNA疫苗领域创新前沿。[结果/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推动了mRNA疫苗的快速发展。目前,发现mRNA疫苗的创新前沿仍聚焦在目标靶点的序列选择、mRNA的设计优化、递送载体封装、生产质控和大规模产业化,以期为mRNA疫苗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意义] 日本同步辐射光源SPring-8是世界上能量最高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在其升级改造的节点,分析SPring-8的科研产出态势,探究其对科技发展的作用与产生的科学影响。[方法/过程] 基于SPring-8官方出版物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和聚类分析的方法,从发文量的年度变化趋势、主要国家/地区分布、主要机构分布、学科领域分布、研究主题分布等方面分析依托SPring-8开展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及关联实验技术,分析高产出光束线的发文趋势,并对企业和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科研人员依托SPring-8发表论文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SPring-8科研论文产出数量呈增长趋势,日本发文数量遥遥领先。美国依托SPring-8发表论文的影响力最高。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近5年来依托SPring-8开展研究更为活跃。SPring-8的科研产出呈现明显的多学科交叉特征,纳米结构与催化、电池材料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主题。SPring-8关联论文产出最多的技术是XAFS及相关技术。SPring-8对日本企业开展科研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主导投资建设专用线站的模式为其科研产出表现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我国利用SPring-8开展了主题丰富的研究。
[目的/意义] 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构建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全球图景,以期为我国乡村教育的数字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启示。[方法/过程] 基于中国知网与Web of Science的文献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并结合知识图谱绘制和可视化分析,从发文量趋势、关键词词频、关键词聚类及关键词突现等维度,全面梳理国内外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研究态势与核心议题。[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国内研究主要聚焦于乡村基础与社区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其价值探讨以及技术赋能路径;而国外则侧重分析数字鸿沟、不同乡村群体的数字素养及数字化教育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我国应立足乡村实际,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深化实证研究,探索数字技术赋能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路径,为建设教育强国、推动城乡教育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目的/意义] 杰出科学家的代表作是其学术思想的高度凝练,对代表作学术影响力的分析是其学术影响力测度的重要补充。[方法/过程] 以科学计量学领域杰出学者普赖斯为例,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采集了引用各个版本代表作《小科学,大科学》的施引文献数据,并采用科学计量学与知识图谱的方法从“引用的历时曲线”“引用的来源分布”“引用的主题分布”以及“文献共被引协同网络分析”4个视角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小科学,大科学》自1963年出版以来,不仅得到持续不断的引用,而且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引用。从领域、期刊以及主题的分析研究来看,当前的引用领域仍然以科学计量学为主,且随着新兴技术、方法以及应用场景在不断扩展。目前,《小科学,大科学》与领域的经典文献协同形成了“科学计量学”“科学哲学与科学社会学”以及“科研合作与知识生产”研究的基础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