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观宇宙之博大 察万物之精微

反映世界科学发展态势的学术期刊

当期浏览
2006年, 第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6-08-15
    专题评论
  • John P. A. Ioannidis
    多数发表的科研结果都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科研成果正确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研究的把握度和偏倚,研究同一问题的小组数量,更重要的是研究所得的真实关联与无关联的比率。如果研究规模较小,效应尺度较小,被测关联的数量较大而预选量较少,设计、定义、结局和分析方式的灵活性越大,过多考虑财政和其他利益等都会减小研究成果的真实几率。对多数科研领域而言,研究成果仅仅是对主要偏倚的精确估量。
    PDF (1460KB)( 861 )
  • 胡良平, 张天明

    目的:引起全国各界人士对我国科研工作的科学性与严谨性的高度关注,号召全体有识之士为
    提高我国科研决策者、管理者、学术期刊编辑和科技工作者的科研素质,提高我国的科研质量和科技实
    力贡献自己的力量。方法:通过分析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出现的三种令人担忧的新苗头,以及揭示我国科
    研和学术论文中存在的各种统计学错误,说明我国科研工作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
    而反映出统计学在科研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找出了导致我国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中科研设计与
    统计分析错误多的几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对直接和间接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
    纳并慎重提出了提高我国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质量的对策与建议。结论:统计学不仅是多快好省地实施
    调查与实验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而且是提升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

    PDF (1429KB)( 1441 )
  • 曹杰, 潘宣, 顾东风

    本文针对《为什么大多数发表的研究结果是假阳性的》一文,尤其是在生物学和分子医学领域存在的
    研究结果彼此矛盾或不一致现象,从产生的原因、机理等层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强调从人文环境政策、科研
    立项、科研设计、科研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文章发表等各环节来预防和消除人为偏倚的影响。验前比(R)
    或阳性预测值(PPV)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研究结果真实性评估方面能够作为参考指标,但不是唯一手
    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过于夸大其作用。此外,对于研究团队数量、研究中检测和筛选的内容多少等对
    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影响分别进行了辩证论述,并提出了某些与原文作者不同的观点。

    PDF (1301KB)( 1373 )
  • 研究论文
  • Ronald Rousseau

    提出了离散Hirsch 指数(简称h 指数)的精确定义,引入了“Hirsch 核心”这一概念。不仅将h 指数推广到实数集,还介绍了其他相关的派生指数,g 指数和A 指数。只有h 指数和g 指数相结合,才能较全面地评价科学家的科研成就。

    PDF (1312KB)( 1125 )
  • 科学前沿
  • 戴立信, 金碧辉
    PDF (1240KB)( 865 )
  • 陈佺, 张晓阳
    PDF (1236KB)( 304 )
  • 统计数据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科学前沿分析中心
    PDF (692KB)( 334 )
  • 专题分析
  • Christopher King
    PDF (1189KB)( 583 )
  • 科学家访谈
  • PDF (1201KB)( 312 )
  • 世界热点论文分析
  • David W Sharp
    PDF (1104KB)( 576 )
  • Simon Mition
    PDF (1155KB)( 320 )
  • John Emsley
    PDF (1159KB)( 1060 )
  • Jeremy Cherfas
    PDF (1155KB)( 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