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 制氢:氨催化分解制氢、 光催化制氢 储运氢:建成70 Mpa的400 km运氢管道,并已实现远洋运氢[25] 氢能应用:重点应用于氢燃料的热电联产系统 | 政府: 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 企业: 松下电器 三洋电器 丰田汽车 | 2.33万亿美元[26] | 进口氢气300万吨[12,26]; 成本下降至 20日元/m3[16,25] | 每年为日本创造近2万亿美元的经济ww增长; 氢气供应量达到2000万吨[26] |
美国 | 制氢:微生物电解池制氢、膜反应器制氢 储运氢:车载储氢技术[6]、液化和化学氢载体[19]、建成70 Mpa的2600 km氢能运输管道[28] 氢能应用:重点关注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以及氢能用于储能和电网服务[19] | 政府:能源部 企业: 美国ECD公司 美国空气化工有限公司 | 2018年以来投入3400万美元用于氢能相关中小企业创新研究与技术转让[17]; 投入超过6800万美元支持氢能源和燃料电池的研发工作[17]; 近十年超过16亿美元[14] | 每年氢能产业有望创造70万个就业机会[14]; 氢能产业创收1400亿美元[14] | 满足美国15%的能源需求[14] |
欧盟 | 制氢:太阳能制氢、光催化制氢、电解池制氢 储运氢:以液体有机氢载体储氢技术(LOHC)为主并广泛应用于市场,实现氢气在传统燃料基础设施中的运输,建成70 Mpa的1500 km运输管道[28] 氢能应用:重视研究氢能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 | 政府:欧盟 企业: 壳牌公司 道达尔公司 | 6.65亿欧元[6] | 加氢站1500 座[6]; 氢能产业创造1300亿欧元的价值[20]; 燃料电池汽车1080辆[6] | 氢能产业创造8200亿欧元[20] |
中国 | 制氢:光催化制氢、水裂解制氢、水蒸气重整制氢 储运氢:合金材料储氢、35 Mpa的100 km运氢管道[28]、20 Mpa长管拖车运输[6] 氢能应用:重点在氢能燃料电池在交通运输行业的运用,固定式氢能应用较少 | 政府:能源局 企业:中国石化研究 机构: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院 | 1600亿元[6] | 氢气需求量达到3500万吨,占比终端能源体系5%[6] | 终端能源体系占比达到10%,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产业链年产值12万亿元[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