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English
新闻公告
More
化学进展 2006, No.05 上一期 后一期 返回主页

综述与评论
有机电致磷光材料的分子设计:从主体材料到客体材料
王传明 范曲立 霍岩丽 黄维
2006, 18 (05): 519-525 |
出版日期: 2006-01-01
摘要
有机电致磷光器件的设计和利用,可以突破由三线态激子跃迁自旋禁阻引起的有机电致荧光器件量子效率的限制。本文综述了有机电致磷光器件和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的研究现状,特别是蓝光磷光器件主客体材料的研究情况。
基于磷光发射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的研究进展
赵强 李富友 黄春辉
2006, 18 (05): 526-532 |
出版日期: 2006-01-01
摘要
由于旋轨偶合作用,磷光材料可以同时利用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将其应用于电致白光器件的制作,能够显著提高器件的效率。本文根据磷光电致白光器件结构的不同,综述了国内外在磷光白光电致发光器件领域研究的主要进展。
天然和修饰环糊精的不对称光化学
童林荟 鲁润华 井上佳久
2006, 18 (05): 533-541 |
出版日期: 2006-01-01
摘要
用修饰的α-,β-,γ-环糊精(CDs)的包结增感作用研究(Z)-环辛烯(1Z)向手性(E)-异构体(1E)的超分子对映差向光异构反应。建立定量圆二色(CD)和差圆二色(DCD)公式, 研究修饰α-,β-,γ-环糊精衍生物与1Z包结反应的构象、化学量和稳定常数。 实验发现结合诱导的CD光谱变化是温度和修饰环糊精浓度的临界函数。同时发现光稳态E/Z随照射时间增长而增加最后达到光稳定状态, 但明显依赖于增感剂结构和溶液中甲醇含量,它与环糊精手性空腔被客体1Z占有率有直接关系。考查含o-,m-,p-羧酸甲酯基团的苯甲酸β-环糊精酯衍生物的光增感和对映差向能力,更好地认识到在CDs空腔内的有效光能转换是怎样发生的。用邻苯二甲酸β-环糊精酯的对映体过剩(ee)从2.9% 增加到24%。有趣的是产物的ee值与取代基常数(Hammett,σ)间没有明显的关系,却与某些苯甲酸β-CD酯的主体占有率有直接关系,即是通过分析在不同甲醇含量的水溶液中被一些β-CD衍生物增感的对映差向光异构反应中的ee,得出被底物1Z占有主体空腔的百分率 。
锂/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固/固界面的研究
程琥 李涛 杨勇
2006, 18 (05): 542-549 |
出版日期: 2006-01-01
摘要
综述了聚合物锂电池中锂/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固/固界面的研究进展。通过与锂/液体电解质体系进行比较,简要介绍了在锂/聚合物电解质界面上发生的电化学反应、锂钝化层形成及其对界面反应的影响,并侧重讨论了传统电化学方法和谱学方法,特别是现场分析技术在电化学固/固界面研究中的应用。总结了锂/聚合物电解质界面的几种不同改善途径。
硒催化CO/H2O还原芳烃硝化物制苯胺及其衍生物的反应
刘晓智 陆世维
2006, 18 (05): 550-555 |
出版日期: 2006-01-01
摘要
由芳烃硝化物还原制芳胺及其衍生物是重要的有机合成过程。本文介绍了Se/CO/H2O反应体系,对近年来硒催化CO/H2O还原芳烃硝化物制苯胺及其衍生物的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并介绍了反应机理;重点介绍了硒催化CO/H2O还原反应从高压反应发展到常压反应的过程,指出在常压条件下使用硒催化CO/H2O还原体系还原芳烃硝化物制苯胺及其衍生物是一个很有应用前景的方法。
壳聚糖负载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张鹏 刘蒲 王向宇 李利民
2006, 18 (05): 556-562 |
出版日期: 2006-01-01
摘要
壳聚糖负载的贵金属催化剂显示了高催化活性和高选择性,已被用于氧化反应、氢化反应、烯丙基取代反应、羰基化反应、Suzuki和Heck偶联反应、烯烃的不对称二羟基化反应及有机醛、酮的合成反应体系中。本文对其制备方法、可能结构及其在各种反应体系中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综述。
碳纳米管填充技术研究
王治宇 赵宗彬 邱介山
2006, 18 (05): 563-572 |
出版日期: 2006-01-01
摘要
本文在回顾碳纳米管填充技术研究进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研究工作对碳纳米管的填充方法及相关微观机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碳纳米管填充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及尚待开展的工作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酒石酸及其盐抑制泌尿系结石的化学基础
袁欢欣 欧阳健明
2006, 18 (05): 573-578 |
出版日期: 2006-01-01
摘要
本文探讨了酒石酸及其盐对泌尿系结石形成、抑制和治疗的化学基础,重点讨论了其与钙离子的螯合,诱导二水草酸钙和三水草酸钙形成、减少晶体滞留,影响CaOxa晶体的晶面与形貌,抑制尿石矿物的成核、生长和聚集,调节新陈代谢、减小尿石形成的几率,并讨论了抗衡阳离子对其抑制能力的影响。
糖肽的固相合成
张法 刘刚
2006, 18 (05): 579-600 |
出版日期: 2006-01-01
摘要
目前糖肽的固相合成可以分为两种策略:构建单元策略和固相糖基化策略。本文对O-连接和N-连接糖肽固相合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甲壳素/壳聚糖接枝共聚反应
王惠武 董炎明 赵雅青
2006, 18 (05): 601-608 |
出版日期: 2006-01-01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甲壳素/壳聚糖接枝共聚的研究进展。以不同单体分类,分别综述了壳聚糖与小分子乙烯基单体、大分子聚乙二醇单体、聚乳酸单体、环糊精、树状大分子接枝的研究,并介绍了新的接枝技术——生物催化接枝共聚,以及接枝壳聚糖衍生物的应用。
POSS聚合物及其新进展
浦侃裔 范曲立 汪联辉 黄维
2006, 18 (05): 609-615 |
出版日期: 2006-01-01
摘要
POSS 作为一种特殊的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构件备受关注。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有关探索POSS聚合物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并重点综述了POSS在有机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应用。
六面体倍半硅氧烷(POSS)杂化材料
潘其维 范星河 陈小芳 周其凤
2006, 18 (05): 616-621 |
出版日期: 2006-01-01
摘要
POSS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在近10年的研究中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这种杂化材料可以通过不同的合成方法获得,为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POSS基有机/无机杂化的电致发光材料、液晶材料和POSS衍生物的自组装行为的研究进展,指出这类材料由于制作方便和热力学性能优良,在未来高科技领域中必有宽广的应用前景。
微量元素铁与蛋白质酪氨酸硝化
李海玲 徐辉碧 高中洪
2006, 18 (05): 622-626 |
出版日期: 2006-01-01
摘要
蛋白质酪氨酸硝化是一氧化氮依赖的氧化应激的生物标志。蛋白质硝化将会直接影响蛋白质的催化活性、细胞信号传递和细胞骨架结构,导致相关病症的发生发展。本文介绍了铁在不同酪氨酸硝化途径中的作用,结果提示体内的微量铁对蛋白质硝化起着重要作用。
DNA体外缩合的研究进展
张炳琦 刘文广 唐聪 吉伟航 姚康德
2006, 18 (05): 627-634 |
出版日期: 2006-01-01
摘要
DNA缩合不仅是自然界常见的生理现象,也是非病毒载体介导基因转染的关键步骤。了解DNA体外缩合的性质与特征,将有助于设计出高效的非病毒转基因载体。本文综述了近十几年来以多价阳离子为缩合剂诱发的DNA体外缩合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缩合的机理、过程、影响缩合的因素以及应用于转基因的最新成果。
再生燃料电池的研究与应用
张扬健 毛宗强 谢晓峰 王诚
2006, 18 (05): 635-640 |
出版日期: 2006-01-01
摘要
与传统二次电池(铅酸蓄电池、锂电池)相比,再生燃料电池在储能时间、能量密度、使用寿命和环境保护方面占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航天、军事领域和现场蓄能系统。本文介绍了再生燃料电池的原理、分类和应用情况,详细阐述了再生燃料电池双效电极和双效电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水热管理的研究进展,指出再生燃料电池的不足之处并进行了展望。
金属锂二次电池研究进展
王莉 何向明 蒲薇华 姜长印 万春荣
2006, 18 (05): 641-647 |
出版日期: 2006-01-01
摘要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金属锂二次电池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金属锂负极的表面改性、SEI膜的形成和调制、电解质体系的改进及研发,以及电池制备工艺等,并在综述各方面进展的基础上对金属锂二次电池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微孔配位聚合物作为新型储氢材料的研究
杨勇 沈泓滢 邢航 潘毅 白俊峰
2006, 18 (05): 648-656 |
出版日期: 2006-01-01
摘要
微孔配位聚合物性质独特、结构多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已成为近几年来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本文简要介绍该类化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储氢材料,在合成、结构和储氢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专题论坛
超临界流体化学热力学
姜涛 韩布兴
2006, 18 (05): 657-669 |
出版日期: 2006-01-01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评述了化学热力学在超临界萃取、超临界态化学反应、超临界流体制备材料等方面的作用和研究进展,讨论了二氧化碳-离子液体两相体系的热力学行为。
室温离子液体混合物的相平衡研究进展
张虎成 王键吉 轩小朋 赵扬 卓克垒
2006, 18 (05): 670-679 |
出版日期: 2006-01-01
摘要
室温离子液体混合物的相平衡数据是设计和优化涉及离子液体的化学反应与分离工程的重要基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室温离子液体混合物,特别是室温离子液体+有机物体系的气-液平衡、液-液平衡和固-液平衡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这些混合物相行为的基本热力学规律以及对萃取分离工程的指导作用。
微孔和介孔材料中的热化学
李庆华 王景伟 袁昊 解丽丽 王立军 Alexandra,Navrotsky
2006, 18 (05): 680-686 |
出版日期: 2006-01-01
摘要
这篇论文综述了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科学院院士Navrotsky课题组多年来在多孔材料上取得的一系列热化学研究结果。讨论了热化学对微孔、介孔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合成过程的影响。借助多种测热手段对影响骨架结构的热焓、热熵和自由能进行了系统的测量和计算。研究数据表明一系列纯硅分子筛、介孔材料和磷酸铝多孔材料同相应的石英相和块磷铝矿相相比能量上最多只高出15 kJ·mol-1。一系列纯硅分子筛的熵值比石英相高出3.2—4.2 J·K-1·mol-1;在0—12.6 J·K-1·mol-1范围内相对应的自由能几乎没有差别。因此,对不同微孔、介孔材料,其骨架结构在能量上是几乎没有区别的。另外,本文通过介绍一种新型测热方法——原位测热,揭示了分子筛合成过程中的动力学和成核/结晶机理。